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道不可道【植芝盛平×摩文仁贤和】 > 第14章 尺素

道不可道【植芝盛平×摩文仁贤和】 第14章 尺素

作者:荀霂芷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21 06:10:27 来源:文学城

摩文仁贤和离开后的京都,仿佛一下子空阔了许多,也沉寂了许多。陋室依旧,庭院里的山茶花在春寒中艰难地绽放出几朵殷红,却少了那个精心照料它们的身影。

植芝盛平的生活恢复了某种意义上的“纯粹”。他每日修行、冥想、指导留下的寥寥数名弟子,日子过得如同古井之水,波澜不兴。只是,他静坐的时间更长了,常常对着院中那几株山茶出神。偶尔,在指导弟子进行对抗时,他会下意识地看向某个熟悉的方位,随即又若无其事地移开目光。

他依旧是那个沉静的求道者,但那份沉静里,似乎融入了一丝难以化开的牵挂。

一个月后,第一封信抵达了。

信纸粗糙,带着海风的咸涩气息和旅途的褶皱。字迹是摩文仁特有的,刚劲有力,甚至有些急切,仿佛要将满腹的话语都挤压在方寸之间。

信中,他详细描述了旅途的见闻,冲绳岛上日益紧张的备战气氛,家族的困境,以及他如何开始运用植芝教导的“调和”理念来处理纷繁复杂的族务。字里行间,充满了对前路的忧思,但更多的,是毫不掩饰的关切。

“……京都春寒料峭,先生务必珍重,添衣勿忘。岛上木棉花已开,如火如荼,然贤和独坐之时,常忆陋室炉火,与先生对坐之静好。先生所授呼吸之法,日夜勤修不辍,深感‘气’之流转,确能宁心定神,于纷乱中辟得一方清明……”

植芝坐在廊下,就着午后稀薄的阳光,将信反复看了三遍。他的指尖轻轻拂过那些墨迹未干的字句,尤其是“独坐之时,常忆陋室炉火”几字,停留了许久。

他没有立刻回信。

直到三天后,一个同样微凉的清晨,他才铺开质素的和纸,研墨,提笔。他的字迹清瘦、舒缓,与摩文仁的截然不同。

“贤和如晤:信已收悉。知汝安抵,稍慰。世事纷扰,守心为上。汝之‘刚’,当以‘柔’驭之,方不致折损。木棉虽好,不若山茶耐寒。诸事繁杂,勿以此处为念……”

他的回信简短、克制,通篇是师长的叮嘱与武学的探讨,未曾流露半分私情。只在信的末尾,极自然地添了一句:“庭院山茶,今已着花数朵,尚好。”

他将信纸折好,封入信封,交给一位准备南下的旧友辗转带去。做完这一切,他走到庭院中,看着那几朵在冷风中微微颤抖的红色山茶,静静地站了一会儿。

从此,书信成了连接两地唯一的桥梁。

摩文仁的信总是来得很快,很厚。他事无巨细地分享着冲绳的点滴,家族的琐事,武技上的新悟,以及对京都无尽的思念。他的情感是外放的,滚烫的,透过纸背,几乎能感受到他那颗炽热跳动的心。

植芝的回信则始终保持着固定的节奏和长度,言辞精简,意蕴深长。他从不轻易言及自身,更多的是在回应摩文仁武学上的困惑,给予精神上的指引。但他的每一封信都必定会到,如同潮汐般守时。而且,不知从第几封信开始,他总会在信的末尾,看似不经意地提上一句庭中植物的变化。

“新竹数竿,已过墙头。”

“枫叶初染,略有秋意。”

“昨夜骤雨,落樱满地,唯山茶犹存。”

这些看似平淡的景物描述,成了他传递讯息的独特密码。摩文仁每次收到信,总是最先急急地翻到最后,贪婪地阅读那短短一行字,从中拼凑出植芝先生生活的片段,感受那份跨越山海的、无声的挂念。他知道,对于植芝先生而言,这已是所能表达的极致。

战争的消息越来越频繁,如同越来越密的鼓点,敲在每个人的心头。邮路开始变得不畅,信件的往来时间越来越长,有时甚至一两个月才能收到一封。

等待,成了陋室里外,两人共同的修行。

植芝的回信变得更加简短,但那份坚持未曾改变。而摩文仁的来信,字迹有时会显得有些潦草,透露着彼时局势的紧张与身心的疲惫,但关切之情却愈发深重。

又一年的冬天来临了。距离摩文仁离开,已近两年。

植芝收到了一封格外单薄的信。信中,摩文仁只匆匆数语,告知局势危急,通信或将中断良久,让植芝先生万万保重,勿以为念。信的结尾,他用力地写下一行字:

“道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心之所系,虽万里海不敢忘。”

植芝握着这封薄薄的信,在寒冷的冬夜里坐了整整一夜。

窗外,又开始飘起了细雪。

他知道,漫长的、音讯断绝的时期,恐怕要开始了。那几株在风雪中顽强挺立的山茶,将成为这段岁月里,唯一的、沉默的见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