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当我成了妈妈的情敌 > 第12章 重回城市的门票

当我成了妈妈的情敌 第12章 重回城市的门票

作者:回首不晚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1-20 05:02:40 来源:文学城

高考前的那一个月,江庆市三中的天,就像故意来考验人耐心似的。

不是阴沉到要下雨,就是晒得刺眼,风一吹,校园里的横幅猎猎作响——

“拼一载春秋,搏一生无悔。”

“今日不尽全力,明日何以问心。”

顾念晚每天从宿舍走到教学楼,抬头都要路过那几条横幅。她已经能背下来,却依旧不厌其烦地读一遍。

仿佛那一行行浓墨重彩的大字,不只是写给所有高三生的,也是写给她一个人的。

——你不只是为了考大学。

——你是为了从城郊那条窄巷子里,走回去。

**

模拟考成绩出来的那天,办公室门口挤了一圈人。

“哎哎哎,让一下,让一下——我看看我家娃考几分。”

“年级第一还是那个谁?顾……顾什么来着?”

“顾念晚。”有人酸酸地接话,“电视上的那个总裁女儿。”

“人家就是有这命。”

这些声音隔着半扇门,零零碎碎传进来。

顾念晚站在走廊窗边,一本政治书翻了三页,三页都没翻进去。

直到班主任把成绩单拍到她面前:“小顾同学,又是年级第一。”

“谢谢老师。”她合上书,声音很平静。

“你这次的分数,”班主任忍不住笑,“放到往届,一本线随便越二三十分。好好保持,高考稳进江庆大学没问题。”

江庆大学。

那是本市最好的大学,离市中心那片金融区不远,离盛泰广场也不远。

顾念晚指尖收紧,压在成绩单的角落。

“老师。”她抬头,“如果想报外地的学校呢?”

班主任愣了一下,随即明白了什么。

他咳了一声,语气尽量保持中立:“当然可以。以你的成绩,外省也有很多好学校。但考虑到家庭情况,学费、生活费包括奖学金政策……江庆大学对你来说,是性价比最高的选择。”

他顿了顿,又补了一句:“而且在本地,将来找工作也方便。”

方便去那栋高楼上班。

方便离她的母亲更近一点。

也方便每天在同一座城市里,假装这人不存在。

她“嗯”了一声,没有再说话。

**

晚自习结束,校门口黑压压一片。

补课班的宣传单塞到每个人手里,电动车一辆接一辆地挤在门口,家长们探着脖子往里看。

顾念晚把书包往上提了提,准备从人群缝隙里挤出去。

“念晚。”

有人叫她。

她回头,看见同桌的妈妈站在路灯下。

那是之前在家长会上说“把孩子扔给老人”的其中一位。

《当我成了妈妈的情敌》

此刻,那位阿姨脸上带着有点尴尬的笑:“你们老师说,你这次又考第一?”

顾念晚礼貌点头:“运气好。”

“哪是运气好啊。”对方连忙接话,“你就是有本事。阿姨以前那几句话,说得有点重了,你别往心里去啊。”

她笑着,从包里摸出一袋水果,“这个给你带回去,给你外婆尝尝。”

顾念晚看了眼那袋红彤彤的苹果。

以前她站在走廊里,听到的,是“把孩子扔给老人不管”。

现在,她站在路灯下,听到的,是“你别往心里去”。

世界好像并没有变,变的只是她手里那几张卷子上的分数。

她没伸手去接水果,只是礼貌又疏离地笑了一下:“不用了阿姨,我们家晚上摊子还没收,我得先回去帮忙。”

说完,她背着书包走进夜色。

身后那位阿姨僵在原地,尴尬地收回手。

**

回到家,外婆正在数钱。

那是一堆皱皱巴巴的小面额纸币,摊在老旧的木桌上。电灯昏黄,把每一张的折痕都照得清清楚楚。

“今天卖得怎么样?”顾念晚放下书包,顺手把剩下几颗青菜收进冰箱。

“还能怎么样。”外婆乐呵呵的,“人家听说我外孙女又考第一,都说要沾点喜气,多买了两把葱。”

她说着,还故意挺了挺胸脯:“念念,你可给我长脸了。”

顾念晚“唔”了一声,把今天的试卷翻出来,一张张摊平,用书压住。

“老师说了,”外婆学着班主任的口气,“好好考一考,我们家念念以后也是大学生。”

她又凑过来小声问:“大学生,是不是就不用读高中了?”

“……”

顾念晚被她逗笑了:“是以后读完高中的学校。”

“那得考多久?”

“好几年。”

“那外婆就多卖几年菜。”

外婆爽快地说,就像在说“多买两把葱”一样简单。

顾念晚低头,把笔握得很紧。

她知道这件事一点也不简单。

高考、学费、生活费、宿舍费……每一个数字,都像一块压在桌子上的石头。外婆用一把一把硬币、一张一张残旧纸币去垫。

她不能考差。

她一旦差了一点点,那个本来就不宽裕的家,就要被这些数字压得喘不过气。

**

高考前一周,学校组织最后一次全校性动员大会。

礼堂里挤满了人,横幅又换成了新的:“不负青春,不负自己。”

她穿着洗得发白的校服,坐在第一排。

主持人念着年级前十的名字,什么“重点关注对象”“冲刺清北的希望”。

轮到她的时候,全场响起掌声。

她起身,走上台,从校长手里接过一张奖学金证书。

闪光灯一闪,她看到台下人群里——外婆正双手合十举在胸前,激动得眼眶发红。

那一刻,她忽然觉得所有熬夜、所有眼泪、所有在题海里翻滚的委屈和倔强,都有了落点。

不是落在那栋远处的高楼里。

而是落在一个穿旧棉袄、手上开着冻疮的老太太身上。

**

六月的高考,像一场漫长到窒息的梦。

第一天语文,监考老师讲话的时候,她的手心一直是汗。

卷子发下来,她先看作文题。

“以‘门’为题,自拟立意。”

她盯着那个字看了很久。

门。

她想到城郊小屋那扇老木门,冬天总关不严,风能从缝里挤进来。

想到小时候那栋大房子的新式防盗门,刷卡才能开,外婆第一次去看她的时候,就站在门外,手足无措。

想到盛泰广场那一层层玻璃门,反光会把人的影子拉得很长,像永远够不着的距离。

《当我成了妈妈的情敌》

她把这些画面一个个压下去。

最后在答题卡上写下第一句:

——有些门,是别人替你关上的;有些门,只能你自己推开。

她写得很慢,却很稳。

语文、数学、英语,三门主科考完,她整个人像被掏空了一层。

等到最后一门结束,当铃声响起,所有人冲出考场扯横幅、撕卷子、在校门口大喊“解放了”的时候,她只是站在原地,仰起头,看了一眼不远处城市的方向。

那边云层很厚,却透出一点亮。

“这只是第一道门。”她在心里说。

“后面还有很多。”

**

查分那天,镇上的网吧满座。

屏幕一排排亮着,都是江庆市教育局的网站。

有人查完喜极而泣,有人闷头骂娘,有人抱着手机打电话。

顾念晚坐在角落,手指悬在键盘上,迟迟没敲下“回车”。

“你还不查?”同桌催她,“我都紧张死了。”

“你先。”她说。

同桌报完准考证号,屏幕一刷新,尖叫声炸开:“啊啊啊——我过一本线了!”

她整个人跳起来,几乎要撞到天花板。

顾念晚被她扑了个满怀。

“你呢你呢?”同桌红着眼睛,“你肯定更厉害!”

她深吸一口气,终于敲下自己的号码。

屏幕转圈,转了很久。

长到她以为是网断了。

就在她准备起身去问网管的时候,页面“噗”地一声刷新——

【总分:690】

【全市理科第3名】

【江庆大学 预录取】

她愣了三秒。

同桌先炸了:“卧槽——卧槽念晚你人吗?!”

整个网吧的人都被这一嗓子吸引过来。

“全市第三?!”

“牛的。”

“江庆大学预录取?这还用填志愿吗,人家学校都追着要了吧?”

嘈杂的声音一股脑涌过来。

顾念晚的耳朵嗡嗡作响。

她看着那一行行数字,心跳得快要冲出来。

那几个字在她眼前反复晃:

江庆大学。

江庆。

——那是她出生的城市。

也是她被丢下的城市。

**

回到家,外婆已经从市场收摊回来了。

旧木桌上摊开一张报纸,旁边放着一碗没吃完的面。

“外婆。”她站在门口。

老太太抬头,看见她空着手回来,心里一咯噔:“怎么了?……没考好?”

顾念晚把嘴角压得很低,慢吞吞地把书包放下。

“没考好就没考好,”外婆立刻开始安慰,“咱又不是非要上什么好大学,随便上个大专,以后找份稳当工作——”

“全市第三。”

她忽然说。

外婆话音戛然而止。

“啊?”

“全市第三。”她又重复了一遍,把打印出来的成绩单从书包里抽出来,放到桌上,“江庆大学预录取。”

屋子里安静了几秒钟。

外婆眯着眼,把那张纸捞起来,眼睛一行一行往下挪。

她不识多少字,只认得几个数字。

“六……九……零?”

“嗯。”

“这是……你的分?”

“嗯。”

“第三,是不是就是……前面只有两个?”

“嗯。”

老太太手一抖,纸差点掉地上。

她连忙摁住,然后一屁股坐回小板凳上,捂着胸口:“吓死我了,吓死我了……”

下一秒,她忽然把人一把揽进怀里,把顾念晚的脸按在自己肩膀上:“吓死我了,我以为你掉沟里去了,结果你飞上天了!”

顾念晚被她搂得有点喘不过来,却也忍不住笑出声。

眼泪顺着笑意一起掉下来,打湿了外婆的肩膀。

**

几天后,江庆大学的预录取通知先发到了学校。

班主任拿着那一沓红彤彤的通知书,在班上一个个念名字。

念到“顾念晚”的时候,全班齐刷刷鼓掌。

“这孩子,”老师感慨,“从我们城郊那条巷子里考到市里最好的大学,是你们的骄傲,也是我们三中这些年最大的脸面。”

有人吹口哨,有人起哄喊她“学霸大佬”。

顾念晚起身,从老师手里接过那封通知书。

红得刺眼。

她指尖用力捏了一下那抹红,心里却突然生出一点奇怪的冷静——

这只是重新回到城市的一张门票。

不是终点。

她真正要去的地方,是那栋曾经把她挤出去的高楼,是那张永远出现在财经新闻里的脸。

**

正式的录取通知书,是在一个闷热的傍晚寄到城郊小屋的。

邮递员骑着电动车在巷子口吆喝:“林玉芝——挂号信!”

邻居们探出头来看热闹。

“挂号信?谁欠谁钱了?”

“红色的,是不是大学录取通知啊?”

“哎呀,小顾考上了?哪所?”

外婆顾不得擦手上洗菜水,套着拖鞋就跑出去,一路小跑到巷口。

她接过那只牛皮纸信封,捧在手里,像捧着什么瓷娃娃。

直到回到家,才小心翼翼地拆开。

一张印着校徽的纸滑出来,字体端正而严肃:

【江庆大学录取通知书】

外婆看不懂那些字,只会认“大学”两个。

“念念,”她的手微微发抖,“这就是……你的大学?”

顾念晚点头。

外婆猛地转身,从柜子最里面拖出一个铁皮盒子。

那盒子生了锈,打开时“吱呀”一声,里面是一捆捆用橡皮筋扎起来的现金:五块、十块、二十块,皱得快看不出面值。

“外婆?”

“这是这些年攒的。”外婆一叠一叠往外掏,压低声音像怕惊动什么,“本来想等你结婚的时候再给你,现在你要去读大学了,拿去用。”

她粗糙的手指把那一叠钱塞到顾念晚手里。

“念晚,”老太太笑得眼睛弯成一条缝,“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大纲

顾念晚低头,看着掌心那些皱巴巴的纸币。

比她看到过的任何一张银行卡都沉。

那不是钱。

那是外婆这些年不舍得打的车、不舍得买的肉、不舍得添的新棉衣,是每一斤菜往上多添的一两秤,是冬天少开的一次炉火。

她鼻子一酸,把钱重新塞回铁盒子里:“我已经拿了奖学金,够交学费了。”

“奖学金也是钱。”外婆一本正经,“钱是拿来花的。”

“那也是你辛苦挣的。”

“我辛苦挣的钱,当然要花在我最心疼的人身上。”

老太太把盒子“啪”地一声关上,又“啪”地一声打开,把钱又捞出来,拍在她的录取通知书上:“你要是再推来推去,我就生气了。”

顾念晚看着那双因为干活而粗糙、却试图把所有柔软都捧给她的手,喉咙里堵了千言万语。

最后,她只说了一句:“好,那我借着。”

“不是借,是给。”

“那等以后我有钱了,再给你买一扇不用糊纸就挡风的门。”

外婆愣了一下,随即笑出声:“行,你给我换个能自动关的门,我就站在门后面,天天看你在城里上电视。”

**

开学前一天,镇上的客运站。

黄昏的天边被晚霞染成一大片薄红,像有人在云上泼了一桶颜料。

顾念晚背着行李包,手里拎着一个装满吃的布袋子,站在候车厅里。

外婆站在她旁边,身上还是那件穿了好多年的旧花棉袄,脚下是一双被洗得发白的布鞋。

“到了给外婆打电话。”

“嗯。”

“钱不够就说,不许省吃俭用。”

“嗯。”

“别学人家早恋,书读完最要紧。”

“……嗯。”

一连串叮嘱下来,她只会“嗯”。

车站广播响起,播报开往江庆市区的大巴开始检票。

顾念晚转身,认真地抱了外婆一下。

“外婆。”她在她肩上闷声说,“等我。”

“等什么?”外婆笑,“我就等着你有本事的那天,给我打电话,说‘外婆,我在城里有房子了,你搬过来住’。”

顾念晚“嗯”了一声,没有多说。

她提着包,跟着人群往检票口走。

临上车前,她回头。

夕阳把外婆的影子拉得很长,长到她童年的那条巷子里,长到那扇总关不严的旧木门上。

她忽然想到很多年前,自己也是坐在一辆公交车上,被送离那个叫“家”的地方。

那一次,是别人替她做的决定。

这一回,是她自己选的路。

她抬起下巴,跨上车。

车门“嘭”地一声关上,世界隔成了两半。

窗外是外婆和那条窄巷子,窗内是通往江庆市区的路,是江庆大学,是盛泰广场,是她要一点一点夺回来的东西。

发动机轰鸣起来,大巴缓缓驶出车站。

顾念晚额头贴着玻璃,看着远处城市的轮廓一点点清晰。

灯光还没完全亮起来,整座城像一张尚未洗牌的牌桌。

她握紧了录取通知书。

——这就是她重回城市的第一张门票。

至于她将来会在这座城市里遇见谁,会失去什么,又会拿回什么,那都是以后要写的故事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