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当娇妻文学遇上盗墓笔记 > 第701章 风水

当娇妻文学遇上盗墓笔记 第701章 风水

作者:谢三斤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2-16 02:46:12 来源:文学城

拉维是一年前来的苏勒瓦拉神殿。

算起来,他已经进过古佛寺遗址十几次了。

“费小姐,听说你们中国人有很多信佛,我在YouTube上看到你们中国的佛教建筑,非常宏伟,只是似乎从没见过我们印度教。”

上山的路上,拉维找话题继续聊天。

虽然现在印度早就废除了种姓制,但这种制度千年以来已经深入人心。

他是高贵的婆罗门,家境自然也优渥,可以见识到印度贫民一辈子都接触不到的东西。

例如网络。

跟在拉维后面的纪初桃漫不经心点头,心想中国要是建一个林伽庙,恐怕头天晚上建好,第二天早上就只能看见一堆废墟。

无他,无论是外型还是教义都太恶心了。

“的确是这样,拉维先生,我想这可能是佛教在我们国家历史很长的缘故。”

纪初桃嘴上还能耐心回答,实际上人已经开始四处观察。

上山路才走到一半时,她忽然感觉手被人握住。

转头看去,只见身后的小哥微微抬了抬下巴,示意她看山下。

纪初桃不明所以转移视线,透过已经低矮的树冠,望向山下的苏勒瓦拉神殿。

这一看,她瞬间一愣。

他们站的位置海拔大概一百多米,说高不算高,但已经能将苏勒瓦拉神殿尽收眼底。

可真正让纪初桃惊讶的并不是神殿。

而是透过树冠,她竟然看到了远处布巴内斯瓦尔的一些建筑。

拿出手机,将地图调整成3D卫星模式,纪初桃发现娑罗双圣林山竟然就横在布巴内斯瓦尔的北面。

山脉游西北延伸至东北,主峰位在正中,两侧山峰逐渐降低,形成环抱之势将整个布巴内斯瓦尔围在山脉之中。

北方在传统风水中被视为“玄武”,如果城市以这样一座山脉为依靠,便是“玄武靠山”。

这样的山可以阻挡北方的寒冷气流和邪气,城市带来稳定和安全感。

古代城市风水讲究“山环水抱”,古城最好的位置便是位于一片开阔的平原或者盆地之中,四周有山脉环绕,形成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

这便是古人所说的“藏风聚气”。

如果城市附近还有河流,河流的形状能呈环抱状,如同“玉带环腰”。

那这座城市就占尽极佳的风水格局,集天地山水的灵气为一体,恒久保持繁华与富足。

可风水这种东西是中国特有的文化,两千年前的印度怎么可能知道,还运用到城市里?

纪初桃觉得这一切有些魔幻。

她搞不懂,而小哥发现这些以后也暂时没有头绪。

张家并非无所不知,他们对于国外的关注并不多。

在十三世纪初期,也就是南宋时期,张家人才开始探索通古斯地区,即当今的外蒙。

对于天竺,小哥的认知也只停留在史书里。

走在前面拉维听到后头没了声音,转头便见这两位中国记者正看着树冠之外的景色。

他笑了笑,有些自豪开口。

“风景不错吧,我来这里时也发现了它们,如果站在这座山的山顶向远方望,能将整个布巴内斯瓦尔看得非常清楚。”

这次纪初桃没搭理他,而是蹙着眉又看了一会儿,和小哥交换过眼神后,才跟着拉维继续向上走。

十五分钟后,他们走到了半山腰一处平地,不远处是一扇经过修缮的木门。

拉维走上前,将木门轻轻推开。

纪初桃和小哥带着摄像机跟上去,入眼到处古旧斑驳,曾经庄严神圣的巨大石柱在岁月的侵蚀下也失去了往日的辉煌。

庭院之中散落着破碎的佛像残躯,虽然被人工整地摆好,但一眼望去,还是忍不住有种凄凉的酸涩。

不过令人惊喜的是,寺庙的石柱和壁龛上布满清晰可见的石刻浮雕。

这些深入到石头内的痕迹并没有因为时间的流逝而变得虚无。

小哥打开osmo的录像功能,一边拍摄照片,一边录制视频,稳步将能看见的石刻浮雕全部记录下来。

拉维不太了解记者的工作,只当他是在收集素材。

顺便继续给纪初桃介绍这座佛寺遗址。

寺庙占地面积并不小,除却已经完全破烂的僧舍和香客休息区,如今只剩下基本的用来供奉佛像和举行法事的佛殿,以及藏经阁和带有石雕的庭院。

能逛的面积大概有七八百平米。

走到佛殿时,一直沉默当摄影师的小哥忽然开口。

“这里是还在使用吗?”

拉维被他的声音吓了一跳,目光转向这个从一开始就很少话的年轻中国男人,没有正面回答他的问题,而是模棱两可说了一句。

“有的信徒也会来这里祈福。”

从进入佛殿后,纪初桃便没再说话。

只是微蹙着眉,看着大殿内的干净整洁,鼻尖充斥着还没消散的水腥气。

显然,这里不久之前刚刚有人打扫过。

一个废弃的佛教古寺,又一个月只开放一次,也未必有人会来,有打扫的必要吗?

纪初桃心中的疑问又添了一层。

做戏做全套,确认小哥已经将能拍的照片全部拍完,她便和拉维提出下山,准备下午的祈福仪式拍摄。

本来庙祝还邀请他们中午一起吃饭,但看到那一锅一锅黄稠稠黏糊糊的咖喱土豆鸡肉,纪初桃实在没办法接受。

以中午记录庙内免费餐食为借口,赶紧推脱掉,拉着小哥继续在神殿里乱逛。

走到一处小院,确认周围没有其他人,纪初桃才心有余悸,深深吸了口山底下的清新空气。

“我半年内都不想看见咖喱了!”

她愤愤说道。

一上午都端着嗓子,此刻少女恢复自己的声音,听起来莺呖又娇俏。

熟悉的嗓音让小哥心头一松。

他收起相机,轻轻握住老婆细嫩的小手捏了捏,低声安抚。

“那不吃。”

纪初桃瘪了下红唇,浑身上下那股矫情嫌弃劲儿在小哥的安抚下渐渐消失。

两人找个干净的地方坐下来,开始观看相机里储存的石刻照片。

从苏勒瓦拉神殿拍摄下来的照片,大部分讲述的都是印度教神灵创世的故事,尤其是湿婆,几乎占据了九成的篇幅。

这部分照片并没有什么参考意义,两人快速翻阅过后,将注意力全部集中在刚刚拍摄的古佛寺遗址上。

早期的印度古佛寺造型和国内完全不同。

在天竺地区还使用石雕石刻的时候,当时的国内王朝就早已经转化成了精尖建筑,二者的石刻题材内容也基本不同。

印度佛教石刻题材大多围绕佛教故事、本生故事以及对佛陀的崇拜展开,而中国除了佛教故事,还要将其中融入本土的文化元素和生活场景。

小哥拍摄的照片中就存在大量佛本生故事。

一连翻了几十张没用的修行浮雕之后,两人终于在石刻中发现了一点细微的不同。

其中一张照片里面的浮雕非常复杂。

中间偏右是一个身材魁梧、头戴王冠的人,像是某个时期的国王。

国王身后,有一排整齐排列、手持战戟的铠甲侍卫。

画面左侧是一群姿态各异的僧侣,有的双手和时微微低头,有的抬起头看着国王,还有的僧人握紧拳头。

画面中央像是一个供桌,桌前散落着花瓣和香炉,底下还有一具被袈裟笼罩的呈莲花坐样的白骨。

“这好像是国王和僧人起了争执?”

纪初桃敲着手指,猜测道。

从浮雕的整体来看,这似乎是一个佛教修行场景。

但画面中的花瓣和香炉、僧侣模糊不清的表情,以及画面两方对立的站位,基本上将两方割裂开。

“应该是。”

小哥仔细看了一会儿,点头认同。

然而这片浮雕之后,似乎就再没有同一类型的叙事石刻。

几张石壁照片上,也充斥着已经模糊的浮雕线条,凌乱又没什么意义,像是不规则花纹。

两人看完拍过的全部照片,都没找到过下一张。

恰好时间也到了下午祈福时间。

纪初桃抬手按了按嗓子,将声音重新调整回记者的女中音,和小哥一起来到神殿主殿。

每月一次的祈福仪式,会有来自印度各邦的湿婆信徒前来参加。

在印度,湿婆除了是毁灭与创造之神,还是保护文化舞蹈艺术的守护神,因此祭祀祈福之前往往要在湿婆面前跳一段娑罗多舞。

寺庙里的舞者是一群穿着轻薄纱丽的年轻姑娘。

虽然皮肤有些黑,当个个都长得青春靓丽,长睫毛、大眼睛,水洗葡萄似的。

只是这些女孩的年纪有些参差,最大的看起来才二十几岁,小的甚至只有十来岁。

她们跳的舞蹈应该精心学习过,一舞一动都写着婀娜。

这让眼睛饱受一天折磨的纪初桃终于觉得景色好了那么一丝。

娑罗多舞结束之后便是正式的祈福灌顶仪式。

寺庙的修行者将一尊湿婆神像摆放在大殿之中,让信徒们依次拿着一个小碗,在准备好的那些牛奶、玫瑰水中舀上一勺浇住在神像头顶。

那些白的黄的液体从湿婆神像头顶缓缓流下,直接将神像的面目染得模糊不清。

纪初桃有些反胃,她转头看向没有表情波动的小哥,眼底是翻涌的无语和难以言喻。

湿婆神像的灌顶仪式结束后,一切重新来过。

只是这一次灌顶的神像变成了池中央的湿婆林伽。

一根丑陋的圆柱子上浇满黄白之物的模样纪初桃已经不想形容。

忍着厌恶,她和小哥一起看完了整个祈福仪式,这才和庙祝告辞。

回到库塔克山上的别墅时,太阳还没有落下。

夕阳余晖透过窗户照进屋内,将一切家具浸润在金光之中,如果忽略地点,这样一幕和他们在雨村家中的傍晚其实没有任何区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