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单向街 > 第120章 118

单向街 第120章 118

作者:桃花非非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12-20 06:35:54 来源:文学城

第二天,妈妈以准备开学为由停止了他的工作。

我私下问妈妈,她说:“你叔叔建议的,而且,经过昨天的谈话,我发现这个孩子比我想的还要软弱。”

公事公办的口吻,像签了份检查无误的合同。我在妈妈海棠花般的脸上没看到不悦或同情。

但我总觉得这句话里多了一点我不理解的东西。

“人没事做就会胡思乱想。”我说。

“他和你不一样,他不钻牛角尖。”妈妈说。

她指桑骂槐,我懒得理她。

我没清闲过,从前的我边苦读边钻牛角尖,他的确不一样,他闲下来呼朋引伴,找一堆乐子,自我调节能力比我强多了。

我想起舅舅公司的工作也快告一段落,这两天家教两个女孩子接近尾声——她们的父母说要给孩子一到两周假期出去旅游,放松身心。我很不赞同,他们把高中和高考当成什么?竟然要用半个月玩耍偷懒。我据理力争,两对父母将偷懒时间降到了一周,两个女孩没反对,算她们聪明。接下来我宣布,最后一周讲各个科目的总提纲和综合学习方法,既然两个女孩子已经认识,相处良好,她们的课可以合在一起。

“她们没意见。”晚上,我在饭桌上和妈妈他们说这件事。

不知不觉,晚间饭桌成了我们一家人的交流场所,我还记得当初我竭力回避这个场所,即使和他们同桌吃饭,我心不在焉,妈妈不时找一些蹩脚话题试图和我交谈,我不配合,她只好找一些常识考我教我,要求我回答。现在我竟然有了一丝倾诉欲,愿意把在舅舅公司、在家教家庭的事告诉他们,我说不清自己想告诉他还是他们,这件事自然而然,我怀疑他故意在妈妈、男人和小孩子面前逗我说话,让我习惯这种他根本不想习惯的“家庭氛围”。

他的爱体现在很多个不想就一定会忽略的地方。

我猜妈妈也用了很多时间才察觉到男人润物无声般的爱。

这种察觉终究让人感到幸福安心,难怪她能经受那么多非议和挫折,还有儿子的白眼。

饭桌上过于沉默,我问:“有什么不对吗?”

两个小孩和那两个女孩子一样不说话,男人低头喝汤,妈妈和他笑得幸灾乐祸,他摸了摸一左一右黏他的双胞胎,妈妈说:“好好学习,成绩不好就让你们哥哥补课。”

不知他们打的是什么配合,两个小孩脸上露出看到悬疑电影尸体的恐惧。

又是两个懒惰的家伙,他们竟然紧紧靠着他,好像我是怪兽,他是超级英雄。

妈妈更加幸灾乐祸。关于妈妈和他的关系,我猜妈妈还是不那么喜欢他,但乐见他和两个小孩亲密。小孩子成长需要参照物,妈妈希望两个小东西参照我的学习劲头,其他方面,她不想让活泼可爱的小孩变得冷漠古怪,宁可他们参照另一个哥哥——哪怕那是情敌的孩子。

我有点生气,趁机说了一下爸爸那边孩子的学习班,妈妈沉下脸讽刺:“你什么时候学会见缝插针了?”有男人和他在,妈妈的肝火没上来就散了,不疼不痒地听了几句说:“安排得还不错,但你爸爸溺爱孩子,他们……”

“那个阿姨挺积极的。”我说。

这不是错觉,一个他,三个家庭,四个弟妹,我的情商在短期内飞速上升。现在我知道涉及几方家庭,话务必说一半留一半,妈妈想问“那个女人会不会也溺爱孩子”,想到他的妈妈那么溺爱,不得不考虑他和男人的心情;我想说“那个阿姨吃过没文化的亏一定会努力鸡娃”,突然想起他就是个天天被鸡的娃,马上换个说法。想想男人负责公司上下的沟通,想想妈妈和舅舅每天不知道面对多少大小财神,我怀疑我的脑子根本不够用,这也不是错觉。

“这算什么。跟你那个小男朋友学着点。”

第二天早上我把这个发现告诉妈妈,妈妈笑容依然凉薄,近乎蔑视。但她承认我们的关系。

“不要笑得像个傻子。”妈妈不悦,“情商只是礼貌和修养,人情世故不能用‘情商’衡量。大多数的人连礼貌和修养也没有,比如你。”

“真正的‘人情世故’是什么?”我问。

“任何事,比如你们上大学收到的礼物,怎么回,回多少,什么时候回,你懂吗?”

不懂。

最近我们经常收礼,妈妈生意上的伙伴不是包红包就是送礼物,一送两份;男人买了两个高配置新电脑,连同耳机、鼠标、键盘;姐姐送来两个最新款手机;就连我那两个学生的家长也送上两份礼物:旅馆阿姨知道我们的关系,另一位只是尊重我的家庭成员。就像妈妈说的,怎么回,回多少,什么时候回,这些东西就算他也未必搞得明白,只能靠妈妈和男人一一考虑。

“你舅舅叫咱们今晚去吃饭,看着吧。”妈妈有些烦恼。

“所有人吗?”我问。

“对。包括他。”妈妈说。

我顿时也烦恼,不知这烦恼来自我的多疑还是情商提高。我确定舅舅比妈妈更加不安好心,妈妈再不认同他,也依然两份行李箱、背包、鞋子、一堆衣服买买买个没完。舅舅?我怀疑舅舅一有机会就要搞破坏,谁也拿他没办法。这些年舅舅明里暗里给男人脸色,妈妈看到只能忍着。难道我要继续忍?

“不用那么紧张,你舅舅不会明目张胆欺负一个孩子。”

“暗着来我更受不了。”我脱口而出。

“让你舅舅给你点教训也挺好。”妈妈立刻翻脸,变成看热闹的,我懒得理她。

我思考如何对付舅舅,一想就是一天。中间给两个学生上了第一节综合课,课时很长,两个学生录音笔平板笔记本教材齐上阵还差点跟不上进度,还敢在课堂上互相使眼色,课后我批评了她们十分钟。

“的确,学习态度也是学习的一部分,说得对,说得都对。”那位来头颇大的阿姨在旁连连点头,我不懂如此明事理的母亲怎么会把孩子惯得懒懒散散。

“你妈妈他们已经在外面等了,今天不留你吃饭了。”阿姨又说。

我连忙道谢出门,一眼看到家里的车,今天双胞胎坐在中排,正搂着他们爸爸妈妈的脖子撒娇,我关上车门,郑重其事对他说这一整天的思考结果:

“总之,你不是要学心理学吗?等会去我舅舅家,别管他说什么,你就当病例个体好好观察。”

“说什么呢?”妈妈回头怒斥。

“你不用这么担心。”他哑口无言,拍了下我的腿。

我坚信舅舅黄鼠狼给鸡拜年,没想到家宴还好,只有两家人,每个人下厨做一两道菜,舅舅也做了。席间舅舅提起要送我们考上大学的礼物:给我买了套房子,给他买了辆车,两把钥匙直接放在桌子上推过来。

他和他爸爸脸色微变,妈妈飞快给他个眼色,他落落大方说了几句客气话,拿起钥匙道谢。

“不谢谢你舅舅?”妈妈不耐烦地提醒我。

我这才注意自己随手抓起的钥匙,舅舅似笑非笑地看着,我警觉,问了下房子地址,果然在舅舅公司附近。

一边想把他撵走,一边打我的主意,我这个舅舅……

“谢谢舅舅。”我想把钥匙扔给妈妈,一秒钟想起他手里还拿着,连忙放进口袋,他也学着我的样子将钥匙随意揣进裤袋,接着和几个小孩玩闹,听大人们说话,没有任何窘迫不自在。他适应性一向好,妈妈多带他见识几个场面,他便再不露怯,我怀疑他的适应性比他爸爸更好。

他们有说有笑,我却冥思苦想,恨不得掰着手指计算舅舅通过一辆车挖了多少个大坑。

他不作声,求助我妈妈和他爸爸,舅舅会认为他小家子气;妈妈倘若此时出声指示,舅舅又会认为妈妈帮外人;

他马上答应,在场多数人会认为他脸皮厚;他不答应,舅舅马上就会提起男人这些年没功劳也有苦劳,让他们父子一起难堪,男人固然能用言语善后,又显得他不会应对;

他拿回家开了,那便是贪慕财富忘恩负义;他拿回家若不开,就是缺乏教养没有礼貌;

他很喜欢开车开得很开心,别人看在眼里认为他忘本;他不开心又不得不开,表露出来妈妈认为他不知感恩,不表露出来憋在心里早晚满心怨怼;

若今后我们有变故,他离开这个家,不拿这辆车,这辆车依然是我们家的财产;拿了这辆车……对舅舅来说,拿一辆车赶走眼中钉简直太划算了!何况舅舅不是守财奴,讲究基本公平,没准还要(帮我)多付点分手费;

……………………

我的脑子快要打结,最难的数学题也比这些东西简单。

“感觉怎么样?”妈妈继续幸灾乐祸。

“难怪财产留给舅舅,你的确接不住。”我不禁感叹。

妈妈瞪了我一会儿,不愿接受这个实事求是的说法。我心里多了彷徨,妈妈的生意才能不及舅舅,人际相处不及爸爸和那男人,但妈妈仍比我强很多,妈妈尚且不能很好地维护那男人,我又怎么可能维护他?妈妈的眼神不知何时由“瞪”改为“钉”,她似乎想伸来一只手给我,却只是说:“你怎么了?”

“那套房子在公司附近。”我撒谎越来越熟练了。

“挺好的一套大平层。”妈妈安慰,“用不到就留着或者卖掉,你舅舅不会管你怎么用。”

“阿姨,我那辆车,”坐在我旁边的他突然插话,“我马上去上学,车闲着也是闲着,我看咱们公司那边还需要个小车型,他们跑业务开着又轻便又体面,就放在公司吧?”

“行,你的车你说的算。”妈妈一口答应。

他轻轻松松解决了舅舅的难题,我一个白天的担惊受怕和一个晚上的绞尽脑汁显得有些多余。但我终于能放下心头的大石头。他与我对视,笑起来……我想起一个成语:云淡风轻。从前他笑的时候有纯白味道,不论羞涩还是担心,疲惫或者悲苦,慧黠和不怀好意,全都明明白白对我写着,哪怕他那些阴暗难明的情绪,也像白纸上荡开的墨迹,我不明白他写了什么却能感知。现在我看不到任何情绪,他成了一张厚厚的纸,仍是白的,我知道那是两张黏在一起的纸,一个旧的他,一个仓促完成的新的他,强行覆盖,比过去坚硬,很难看到从前的脆弱。

我明明希望他坚强,渴望他成长,这一刻却开始怀疑成长是不是错了。

“你啊,不用那么担心我。”他用半撒娇半哄的口吻说话,试图伪装出一切正常,经过妈妈的点拨,他拨云见日走出阴霾。趁小孩子在前面吵父母周日要去动物园还是游乐园,他靠近我小声说:“你怎么对我那么没信心?你想想我可是轻轻松松就进了一班班委会,你解决不了的问题是我最擅长的,不用苦着脸。你舅舅也不算为难人,我都能消化。这是我们两个的问题,你解决你的,我解决我的,我们不是约好了?”

“道理没错。”我说。

“但你在哄我。”我说。

“情商怎么突然变高了?”他没装蒜。“你应该接受现状,在你家这边,这是最好的结果。这结果就像从天上掉下来的,我们已经很幸运了。就算有困难,我要接受,你也要接受。不能因为这是你妈额外赠予的,就当做理所当然。”

他分析得头头是道,一向爱激动的他竟然比我更冷静,看着这样的他,我突然有点明白周围的人为什么不愿与我亲密,从小到大我为什么没能建立任何一种亲密关系。冷静可能是亲密的慢性杀手。

“我承认。但我们应该共同面对问题,而不是把问题强行一分为二。我们应该一起商量。”

“这不可能。”

“什么?”

他仍旧与我对视,仍旧云淡风轻,我预感有什么东西在他身上蜕变了,我们的关系也会因此改变。

我不喜欢这种预感,我们最亲密最牢不可破的关系即将一去不返。

“别这样。”他看上去有些难过。

“别这样。”他的声音让我想起那个我凌辱他的晚上,月光照进他家的客厅,他用同样难过的目光看我。

聪明如他,从接受我的那一刻就知道我会带他死亡,他看得到未来。

现在呢?他是不是又想到了什么悲剧式的未来。

“别这样。”他低声说,“这是我们必须经历的。”

“我们为什么一定要经历?我们要从此你瞒着我,我哄着你?”

“那好,你在舅舅家想了什么?把你想到的东西一字一字原封不动告诉我。”

我哑口无言。

“你做不到吧?你一个字不能告诉我。我也一样,我心中的一些想法同样不能告诉你。我们再也不是学校里的前后桌的早恋学生了。我们一辈子都只能持续现在这种关系。以前我听语文老师说起‘至近至远夫妻’,以为那是感情淡化又不想努力的结果。现在我才明白,夫妻间有些话不能说,有些事不能做,有些角落不能碰。这是疏远吗?你妈和我爸至今各有各的打算,就说孩子,你妈方方面面考虑你,帮你争取利益;我爸也要考虑我,希望我别吃亏。至近至远,但你能说他们不恩爱吗?他们不能患难吗?他们不能白头偕老吗?这才是我们必须接受的。”

是我的错觉吗?他有点陌生。

这就是成熟吗?不,这是催熟。

但他已经决定就这么成熟下去,谁也不能干涉。我理解了他妈妈对他的无奈。他仍旧善良,仔细想想,他的善良是一种献祭式的自虐,当他认为一件事对他在乎的人有益处,哪怕这件事违背他的直觉和天性,他也会一意孤行。但他改变不了与生俱来的软弱,他能承压,却承受不了外界的忽冷忽热,他渐渐变脆,他会一次次碎掉。

“你不会以为经历那么多事,我还那么脆弱吧?对我有点信心。就像我爸说的,我们都要长大。”

“长大就是改变,你会变吗?”我轻声问。

空气里没有我想要的那句回答,我的情商提高了,他的感知能力似乎下降了,也许他要用钝感保护自己,也许他心事太多无暇顾及我,他不再像从前那样盯着我每一个表情,猜测我的心情和需要,及时送上安抚。

“会。我现在已经改变了。”他说。

“如果再有一次选择机会,我不会填现在的志愿,我会选其他城市的重点名校,我会学着忍受异地,学着尽快不依赖别人。”

他笑得平静,像自言自语,又像临时想到什么,不慌不忙加了一句:

“但我没后悔。真的。理智的选择未必是最好的。”

我努力压制心中的疑惑和质问的冲动。一年前,听到这样的话我会暴跳如雷。我安慰自己至少他是坦诚的,他没有把这句至关重要的话藏在心里,他像以前一样亮出伤口。以前我能想些办法,现在呢?

那些疑惑和质问突然重重落了下去,震得我全身发麻,继而一阵轻松。志愿是埋在我们中间的一颗地雷,不论我们有多少理由美化它,不论它有多少合理性,不论我们如何解释开脱,总会有一个瞬间,我们会明白生命中的任何事都不能与自己的生命和前程相比。我们可以为原生家庭自毁,也可以为初恋爱人殉情。毁过一次,殉过一次,任何人都不会再有那样的固执和勇——,除非是个丧失行为能力的废物。

他正视了这件事,亲手引爆了第一颗地雷。我们做的每一个决定都让我们更加艰难,无比懊恼,这些地雷会在我们未来的生活中一颗接一颗引爆。我们相互付出,相互牺牲,相互爱莫能助。短暂的得到和狂喜后,下一个考验接踵而来。但这些不公平吗?我们得到一些东西,必然失去一些东西,我们一直在一架天平两端添添减减:人要成长就要抛弃童年,要安全就要抛弃自由,要爱情就要抛弃个性,成熟的另一面必然背离我们曾经的无所畏惧。

车停了,男人一手抱一个小孩,妈妈用一根手指勾起她新买的手提小包,经历过那么多,男人仍英俊,妈妈仍美丽,这是否就是爱情婚姻可能达到的最好的结局?可惜这个结局不属于我的爸爸和他的妈妈。我永远无法坦然欣赏这一幕,他的反感只会比我更强烈。

车开走了,他留在原地迟迟没动。

仿佛他还站在那个缺少保护的站台,等我抬手将他推下。

我跨了一步,两条胳膊将他抱紧在怀里,越抱越紧,我完全无法控制自己。

夜晚的灯光化成了风声在耳边呼啸,是脉搏猛烈跳动的声音。

“我想的是:舅舅送的车到底挖了多少坑给你和你爸爸,给我妈妈,我。”

“我知道这不是我应该说的。反正我说不说你还是难受,什么至近至远,与其远不如近,我们谁也别好受。”

“说吧。你在想什么。”

在我怀里,他瘦硬的身体绷紧,松弛,绷得更紧。

“气死我了。”

我又听到了我想听的话,那是我们之间雨过天晴的咒语。我舔过他每一粒牙齿,这四个字从他齿缝挤出来,重新属于我。

可是他的语气到底与从前不同,如今这句话更像一句无奈的叹息。

“顾前不顾后,刚才他们差点看到。”

“什么?”

“你妈,我爸,两个小的。”

“看到又怎么样。”

“别踩你妈的底线,她够宽容了。”

我闷闷把头埋在他颈侧。

“我们不能再犯错误,不能再靠任性活着。你妈再宠你,偏爱也好,亏欠也好,你不能恃宠而骄,忘记她的立场和难处。刚才不只孩子们在,司机也没走远,如果我们把一段本可以遮掩的关系放在明面,你妈从此不但要费脑筋跟弟弟妹妹解释,还要面对来自公司上上下下的议论,事情传出去,我们拍拍屁股去大学,只剩你妈面对风言风语。”

我有些自责,最近我考虑的其实只有他,妈妈被我忽略了,我甚至不在乎舅舅的心情。

“这就是你想的?”我放开他,别墅区很静,这个时间更不会有人来人往,但他说得对。

当我回头时,他的眼神显而易见地空落着。

他和我一样在极端的矛盾里挣扎,顾虑重重又想不顾一切。

“我们上去?”我指了下房子。

“走走。”他说。

在房间那样的小格子里,我们太容易被情感冲昏头脑,一滴眼泪也好,一个吻也好,我们糊里糊涂就把一切忘了。他尤其如此。

我递出手。

他打了一下我的手,没拉我。

我心念一动,露出手心。

“什么呀,竟然会示弱了!还会哄人了!”他气哼哼围着我转了一圈,不情不愿地打了我的手心一下。

“对不起。”我说。

他歪头看着我,这个动作让他看起来非常柔软,他的眼神泛起难以自抑的悲伤。

“你真不用担心这些,你今后要是觉得你的家人让我难受,就像刚才那样让我打一下。”他说。

“我说了不止一遍,我爸也跟你说过,进入你的家庭,维持和你所有家人的关系,尽可能减少我们的阻力,这些本来就是我的责任,是我必须做的。就算有什么难题,也应该由我处理,我想我已经在学校证明过我处事的能力。你心疼我,我很开心,这就够了。”他郑重起来和他爸爸更像了。

“你最想让我说出的那部分,其实我只是恐惧,我想我妈。我时时刻刻想她。吃饭想她做的饭,穿衣服想她洗的衣服,看到公司的女员工想她穿的裙子和鞋子,看到外文想她读出来的声音,看到我爸想她年轻时不知什么样子,看到小孩子想她今后会不会有其他小孩,看到街边球场想她举着DV拍我的比赛,看到一根笔想她跟我说她新发现的文具牌子,看到一盏路灯,我像是还能听到她早上开灯的咔哒声,她早早起来热牛奶,做早餐,她每天买鲜牛奶,做包子、蒸饺、面包、海鲜饼……直到她走了,我才明白我有多爱她。这些再也不会回来了。我从那个窗口跳下去,那一刻我在我妈心里死掉了,就像我爸在我心里死掉了。我没法告诉你我只是想妈妈了,我想她,我想向她求饶,我知道没用;我想再受点伤逼她回来,听了你妈说的那些,我又不能自私地阻挠她。我还怕你自责,怕影响我们的关系,怕我自己也说不清怪不怪你,即使你做的全是对的。”

每次他说出他的脆弱,我内心就会涌出感动。他用这种脆弱爱我,做最不理智的事,受最深的伤。

所以我一次次告诉自己,我必须做他的依靠,必须为他想到解决一切的办法。可是我什么也没做到。

“这种想念不可避免地深入。你妈说的那些话我根本不认同。我理解做为母亲、做为女性,我妈承受了巨大压力,她为此奉献了一切。那我呢,像我这样的孩子呢。我们常常说的‘东亚家庭’,孩子承受了什么,只是一个忘恩负义的受益人?所谓的‘母爱如山’,‘父爱如山’,山重不重,这重量谁在承担。父母?是我们。只要还有良心,我们必须活在父母的期望中,可是他们的期望山一样高。父母给的我们一辈子报答不了,父母期望的我们一辈子达不到。他们努力地教育、约束、训斥、干预,试图让孩子不走自己的老路,却不敢冒险、放任、突破承受底线、怕自己兜不住,怕孩子走错了落埋怨。最后孩子还是在他们的干预下从里到外走他们的老路。我们变得沉默,不耐烦,拒绝表达,反正说了等于没说。是的,我们承受力差,但我们感受力高,我们不像成人那样被社会折磨得冷硬,我们每天接受的其实是来自父母的失望、嫌弃、拒绝甚至背叛,我们在爱里也在伤害里长大,忙着平衡自己,没有情绪上的反哺,有些家庭就会出现最坏的情况:辱骂,暴力,仇恨。最后我必须用死亡证明我爱着我的母亲,这是不是全怪我,全是我一个人的错。我的思维、我的行为、我做事的潜意识,是从哪里来的。好,我应该承担一切,我愿意承担一切,她从前依靠我现在不依靠了,去找她的事业和生活了,把我丢在这里又恨我狼心狗肺。我生命里至少有百分之九十五和她有关,现在她一去不返,话都不再跟我说,我拿什么填我自己。”

说这些话时,他像一张静止在画中的纸,像某种逝去的美物,只有意念上的哗然。

“我最不能认同的就是那句‘看不起’,这只是她们的看法。我的呢。她单方面切断我们的母子联系,也不跟我建立新的关系,不论我发多少消息都不回复,或者回一个字。她再也不考虑我难不难受了。她非要这样报复我吗,你做的事我哪一样不能做,她为什么只信任你,她信任过我吗。即使我们母子间真有‘看不起’,也是相互的,不是单方面的。我看不起她?好,我反省。原来在女性的思维里,认为女性做一个好妈妈就是看不起。好,我接受,当事人的感受才是最重要的,是我自私地希望她安逸,希望她苦尽甘来,希望她永远属于我。可是,在世界上所有人中,我认为我妈是最好的,这就是‘看不起’,这种判断建立在母亲的牺牲上,不是‘最好的’,是‘对我最好的’,我说的不是她的价值,而是她在我生命中的功能,她们会这样理解,这是不是事实?我越想越害怕。因为我已经被你妈说服了。”

他苦笑,“对,我是个不孝子,是个施害人。我无法接受后者,那让我的付出像个笑话。我感谢你妈愿意对我说这些,只有她说这些我才信服。她本可以回避这种谈话,她知道怎样维持我们的关系,她做得够多了。但她像每次那样承担起不完全属于她、甚至不属于她的责任,你妈说话和你一样难听,但我知道那就是她对我还有对我妈的善意——一位女性对另一位女性近乎天生的善意。当她毫不留情地说我是个巨婴,我明明被骂了,却开始有点喜欢她了。我抗拒这种感觉,一旦我真正地融入你的家庭,一旦我开始喜欢这个新家庭,我是不是背叛者,我妈一定会伤心。我过去的家就真的消失了。我要对你负责,对善待我的你妈我爸弟弟妹妹负责,还要对我妈负责,这是一件不可能兼顾不可能做到的事。事实上我还没开始做它,我忙着想我妈呢。我把一辈子母爱享受完了,现在只剩怀念和哀悼了。”

他没有情绪波动,像一栋不再有灯光的房子,像一只失去所有依仗的冬鸟,失去天空大地只看到大片大片的白。

我也体会到他的恐惧。

他一个人就能思考到这么深入的层面,旁人到达不了的层面,换言之,任何安慰话于他只是风过水面,碰了碰他悲伤的表皮,他了解自身的处境,了解每一个人的处境,了解我们在命运中所剩无几的主动权,了解不孝是一种情绪上的冒犯,孝顺是一种感情上的自证,了解亲子关系是一种道德上的契约。他已经明白我们永远无法解决矛盾,我们必须痛苦,他正试图一个人承担这些痛苦。

我也开始恐惧:他的情感需求那么高,我满足得了吗?谁也满足不了。我的大脑已经迅速盘算勾勒出未来的可能:需要重建自我的不只他妈妈,还有他,他的情况更严重。他又要像初中那样寻找更多更广泛的新支点,他必须靠这些填充自己。师生关系、朋友关系、倾慕关系……在所有这些关系中,我和我的家庭竟然是最不受欢迎的选项。如果我想保留我们的爱情,竟然意味我必须想办法把他困在这个他最不喜欢的选项里。命运在和我开玩笑吗?

但他爱我。只要他爱我,他愿意一辈子如履薄冰,我也愿意。

“你这是什么表情?没有什么想法吗?”他问。

“你应该会成为心理学博士,也可能是心理和社会学双博。你很适合做这个。”我说。

“你再搞笑吗……”

“没。”

但我竟然笑了。他大叫:“你还敢笑!有没有情商?”

我想赶快施展传统技能,却想起今天抽空折的飞机在书包里,书包在车后座,车被开走了。

“傻透了你。”他吸气,呼气,指指我,突然转到我身后跳到我身上,我连忙双手一兜弯下腰。

“罚你把我背上去!”他颐指气使。

我没说话。刚才也不知是谁说要掩人耳目注意影响,他就这样,脑子一热什么都忘,想一出是一出。

而我是多么喜欢又多么想看着这样的他。我自私,我背叛所有人才和他走到一起。哪怕背着他,拖着他,关着他,我也要和他一起走下去。我不想孑然一身走在一条街上。

他如今的一切我束手无策,但只要他愿意说,愿意面对,我们一定能找到办法。

我背着他一步一步走进家门。

“你真不用太担心,没有任何一种感情让人毫发无伤,除非它是谎言。就像我爸说的,我们需要时间,仅此而已。”

他又在安慰我。我必须接受。

“以后不要再说至远至近。”我严肃地加了个条件。

“好。”他答应了。

“什么至远至近,谁胡扯出来的。”我不悦地嘀咕。

与其和他疏远,我宁可和他一起毁灭。

他的嘴唇贴着我,两片唇就在我的侧颊,唇上的纹路交错我皮肤的纹路,这些会随着岁月随着吻加深。

他无声地笑了。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20章 118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