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耽佳句 > 第20章 清狂

耽佳句 第20章 清狂

作者:梦应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08-07 01:23:04 来源:文学城

那天过后,很长一段时间薛适都没见到江岑许。

清晨再次醒来时,眼前已不再是富丽堂皇的大明宫,而是扬州城外群山之间的请愿寺。

请愿寺掩于山林之间,四周竹树环抱,风吹曳动,像是翩然摇晃的帷帘,满目翠绿流动,深秀欲滴。

寺内沧远河纵贯东西,走过石桥,东为歇息处,以僧人及香客的房间为主;西为诵经礼佛的殿宇,属中间大殿最为宏伟,但左右两个偏殿亦是古朴典雅,各有风格。

不远处,木鱼时响时歇,薛适便是在第三声木鱼被敲响时从床榻坐起,看向窗外。

这样的清幽宁静,即便不去打坐诵经,只是站在这里,就足够令浮躁的心,水平如镜。

与行踪不定的江岑许不同,江措则是日复一日于早膳过后,从刺史府过来找她商量写赋的事。

“还是寺里好啊。”江措日常感慨,“吴大人也太过热情些,这日日设宴,美姬如云的……实在让人难以招架。”

江接和江措贵为皇子,到扬州后在刺史吴陵维的恭迎下直奔刺史府。江岑许虽是公主,但因着是受清弥法师之邀,所以来了请愿寺,而薛适官小自然不好去刺史府,便也跟着一起住在了请愿寺。

“二皇子有所不知,请愿寺也有请愿寺的热闹。”

“嗯?”

话音刚落,江措就见个小和尚引着十几位少年进了对面的僧舍。

“引路的是清弥法师的小徒弟迟何。”注意到江措的目光,薛适解释道,“迟何说今日长临书院没课,书生们会来寺里品茶斗诗,想来给寺里能添不少热闹。”

“各地书生还真是各有不同。”江措有些诧异,“在长安虽也有读书人信佛,却不会有如此规模,看来还是扬州的信佛氛围更浓些。”

扬州佛教兴起时间早,历史悠久,大大小小的寺庙不下数十座。薛适记得她刚到扬州时,一路走来隔几个摊位就会贩卖一处或是檀意悠然的香火,或是塑有佛像的魂瓶,或是繁复古朴的符纸……无论世家贵族还是平民百姓,都虔诚求取。

“扬州很多寺庙都会专门提供食宿来照顾贫苦无依的读书人,而这些读书人在出人头地后,出于感激和怀念,也会经常带朋友回来。”迟何正好招待完几位书生出来,听到江措的话道,“我们请愿寺之所以这么有名,就是因为长临书院的读书人喜聚于此。”

长临书院被称为“可聚天下文人之首”,是本朝最负盛名的书院,也难怪请愿寺的香火越来越旺盛。

“迟何,你在干什么。”还没说几句,就听清弥法师的声音远远传来。虽然他声音温和,但迟何却顿时“噌”地站了起来。

“糟了,师傅定是发现我去接见书院的书生们了……”迟何慌张地挠了挠圆光光的脑袋,“师傅一向不喜书院的人总来寺里,看到我也跟着一起他肯定会生气的……”

但这也确实不能怪迟何。方才书生们来时,只有他一人得空,其他人都不知忙什么去了。

“你别担心,好好和清弥法师说清楚,他肯定不会怪你的。”薛适安慰他。

“可我一会还得给他们送纸……”

“我帮你。”薛适轻拍了拍迟何的肩膀,“你也知道,我来寺这几天一直在写东西,笔墨纸砚放在哪我很清楚的。”

当薛适端着笔墨迈进僧舍时,不免有些恍惚。

只见夹杂在众书生之中几个亮亮圆圆的脑袋凑在一块,不知在讨论什么。

怪不得寺里的和尚莫名少了很多,就迟何一人闲着,合着好几个小和尚都偷溜到了这,正和那些书生一起品鉴经文。

其中一个书生捧着经文赞道:“我还是更喜欢清弥法师的经文。不局限于佛法的条条框框,仔细品读后甚至自有一番哲理,像这句‘红尘混沌,原以为是繁华相伴,然看不清的繁华,不过转眼消散。如此一场,我宁作那独舞的空明。’”

“既然是经文,还是清缘住持这种更加专业精深的为好,读来让人心境豁然,感觉烦恼什么的都被抚去了。”另一人不以为然。

“那是自然。”有小和尚也跟着道,“清缘住持可是寺里历来最年轻的住持,佛法精深,在皈依佛教前还修行过一段时日的道教,可谓佛道皆通。只是眼下入了请愿寺,所以一门心思只潜心修行佛法,来寺里的百姓有一大半都是奔着听清缘住持诵经来的。”

“我看未必。”他对面的小和尚立马反驳,“也有很多人是因为清弥法师来的。清弥法师不仅人温柔,懂得还多,学识才能甚至不比寻常书生差什么。”

“那又怎样?等着瞧吧,今年浴拂礼上当选住持的肯定还会是清缘住持!”

……

书生们都还没说上几句话,小和尚们倒是各个辩得面红耳赤,压根停不下来。

“既然辩不出结果,诸位又都对两位法师这般敬仰,不如玩个游戏一决胜负。”有人出声打断,“刚刚送纸的公子也一起吧。”

薛适欲跨门离开的脚一顿,闻声朝对面看去,那人简单一身白衣,头上罩着帷帽,看不清神色。

小和尚们也止了争执,众人都来了兴致,屋内渐渐安静下来。

“什么游戏?”

“两位法师名中都含‘清’字,不妨以‘清’为令依次作诗,支持清缘住持的为一队,支持清弥法师的为另外一队。答不上来的人,则需要完成在坐任意一人提出的一个要求,最后对出更多诗句的队伍视为今日辩论的获胜方。”

“姑娘的主意甚好!”气氛瞬间热络起来,各个跃跃欲试,“谁先开始?”

那姑娘漫不经心地环视了一圈,不知是不是错觉,薛适总觉得她刚才好像看了自己一眼。

“这位公子先来吧,然后依次向右。”那姑娘指道。

薛适抬眼一看,如此一圈下来——她是最后一个。

第一个书生折扇一挥,不假思索道:“清冰一片光照人。”

“渚清沙白鸟飞回。”

“清……清……”第三个是个小和尚,想半天也没对上,只好认输。

不等在坐的人想好该提什么要求,那姑娘已经开口:“刚开始玩,就简单问小师傅一个问题吧。”

薛适微微扯了扯嘴角,不太相信会是“简单”的问题。小和尚却深感幸运,眼巴巴等待着。

“为什么长临书院的人只单单来请愿寺设宴?”

果然有坑呐……

这看似是一个问题,但其实在回答的同时,已经默认了长临书院的书生在宴会时基本不去别处,只来请愿寺。

不过薛适也很疑惑这点。

文人墨客大多喜欢在清新雅致的山川竹亭间流觞曲水。几百年来,还是第一次听闻读书人选择聚于寺中。

“哎呀,这个问题应该问我们呀。”有书生按捺不住想要回答,小和尚倒是不慌不忙,回忆道,“那得从三年前说起。当时城里突然遭了瘟疫,源头不知怎么回事,居然在长临书院。虽然刺史已派人及时封了书院,但还是人心惶惶。

不过麻烦的是科考在即,即便很多人瘟疫爆发前后都在家温书并没在书院,但流言纷扰,没人敢为赴京赶考的他们提供住宿,只有清缘住持愿意收留他们,不仅提供食宿,还亲自为他们诵经祈福。最后不仅瘟疫得以平息,就连考中的书生人数也是长临书院近些年最高的。似乎就是从那以后,书院的人开始常来请愿寺了,久而久之我们也跟着书院来的人学到不少知识呢。”

薛适没想到背后竟是这样的原因。

当久负盛名的书院成了人人避之不及的炼狱时,是请愿寺和清缘住持,愿意扫去不属于长临书院众人的所有病灾与尘埃。

不过在坐的人显然对这事已经了熟于心,因此并未太过震撼。小和尚刚说完,下一个书生就迫不及待地对上了诗。

“金樽清酒斗十千。”

“红掌拨清波。”

“木落潭水清。”

……

越到后面越不好对,更别说薛适是最后一个。她咬唇冥思苦想半天也没对出来,倒是隐约听见周边有人似乎用气声说着什么。抬眼望去,还不等薛适再开口,有书生已先一步道:“这位小公子怎么一直看那姑娘?”

薛适:“?”

那书生是一轮开始的第一个,薛适最后一个对完接下来就又轮到他了。

可能是怕薛适会抢了他好不容易想出的句子,赶忙见缝插针:“诶,既然对不上来,不如就罚你嗯……离她近一点对视吧。”

书生灵光乍现,很是兴奋地出主意,其他人也跟着附和,乐得看热闹,各个七嘴八舌提议道:“再加一条,不许眨眼,什么时候坚持不住什么时候结束。”

薛适一言难尽地干笑了声,又看了眼对面那人,只听她声音懒懒的,却带着迫人的语调:“是要我过去?”

薛适忙摆手摇头。

那姑娘没听见回答,转过头要看时,身边一阵风轻轻落下,清爽的微凉裹挟着周身的空气,都带上了她身上缭绕的墨香,薛适已坐在她身边,轻声道:“开始啦。”

午后的阳光穿过镂空的雕花窗,投下细碎如金的光影,隐隐洒落在临窗的薛适身上。

初秋的微风拂过对面女子帷帽四周的纱,那一瞬间,两人交错碰撞的视线仿佛能刻下空气的纹理。

帷帽之下,隔着面具的背后,那双眼噙着清浅的笑意,好整以暇地看着对面的薛适瞪红了眼一眨不眨,还微张着嘴巴,活像只乖巧温顺的呆兔子。她勾了勾唇角,轻笑了声。

“傻瓜。”

薛适下意识眨巴了下眼,很是茫然地看过去。

这一眨眼,她整个人瞬间惨兮兮地泪流满面。薛适转了转酸涩的眼,竭力将泪水圈进眼眶,看向对面的人。

眼前晃过一抹白,距离被悄然拉近。薛适看见对面的人微倾着身子,眼中笑意促狭,正凝视着她。

“直到相思了无益。”

薛适这才听清刚刚那句气声的内容。虽然晚了,但她还是立即接道:“未妨惆怅是清狂?”

惩罚结束,一局终了,最后是支持清缘住持的队伍赢了,众人起身离开约好改日再聚,几个小和尚则是刚一出门就被抓回去罚抄经了。

见人走得差不多,薛适才开口道:“殿下这是……”

方才江岑许一开口薛适就听出来了,所以才会答应留下跟着对诗。

抬眼看向眼前很久没见着影的人,薛适后知后觉发现,这还是她第一次见江岑许穿白,像是清润如山林月下的谪仙,简单而耀眼,和平时的感觉截然不同。

许是不常见,薛适莫名觉得好像哪里怪怪的。

江岑许却并未发觉,她摘下帷帽,轻飘飘看了薛适一眼,没有答话,反倒有些嫌弃地啧了声:“薛待诏的诗文水平是遁出红尘,打算出家了么?”

清冰一片光照人:唐·岑参《送张献心充副使归河西杂句》

渚清沙白鸟飞回:唐·杜甫《登高》

金樽清酒斗十千:唐·李白《行路难(其一)》

红掌拨清波:唐·骆宾王《咏鹅》

木落潭水清:唐·李白《观鱼潭》

直到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唐·李商隐《无题·重帏深下莫愁堂》

2024.10.5:原本的“大祭礼”改成“浴拂礼”啦,因为写第四卷后面时要写祭祀的情节,上网查了下,发现大祭礼是清代皇陵祭祀的活动,不是很符合佛家的感觉,所以改成了“浴拂礼”,“浴”和“拂”都给人驱除尘埃的洁净之感,也和“浴佛”形似,就起这个名字啦。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0章 清狂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