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淡淡稻花香 > 第6章 饭桌上的晚风

淡淡稻花香 第6章 饭桌上的晚风

作者:稻香同志的眼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28 06:58:58 来源:文学城

我从工地回到家,洗洗后躺在沙发上刷刷手机。打开微信页面,覃晓冬的页面已经不在第一页了。我不由自主地往下找,找到后打开看有没有最新消息。没有,还停留在我发的随时候命上。我在想,虽然是晓冬提出来约吃饭,总不好让女孩子请客吧。我打开大众点评,想找家馆子请他吃饭。又不知道她喜欢吃什么?就随便翻着,没头绪。转念又想,她工作附近的估计吃腻的了,我家附近的我也吃腻了。老小区吧,熟人多……,熟人多我居然都考虑了……。我自己都笑话我自己,干嘛联想那么多。以前从来没这样过的,有人请吃饭不就去好了,还省一顿饭钱的开支……。算了,换个区,走远点吃吧。我刷到了天河有家在居民小区里开的顺德菜。顺德菜,应该能适合绝大多数人的口味的。好不好先不说,错不了有保障。于是我把链接给晓冬发过去了,而在同一秒,晓冬也发了一个信息过来,问想吃啥?听说天河有家餐厅挺不错的,顺德菜,有兴趣吗?我觉得很惊喜,也许想到一块去了。我回我也挑了间天河的顺德菜。不如去试试呗。好的。不如明天晚上吧。晓冬回。我说:“OK,明天见。”配了个笑脸。

晚风把餐厅所在小区棕榈树的影子揉进窗内,我们面前的瓷碗还凝着一圈温热的白汽,刚刚我们做完了广东人吃饭前的仪式,热水洗碗。我问她,点菜有什么戒口的吗?晓冬说:“海鲜过敏,酒精过敏,其他的没戒口,你喜欢的随便点不用照顾我的。”她说完翻了翻背包找东西,没找到叫服务员要了包纸巾,蘸了点水,把唇膏擦掉,露出鲜红嘴唇。我低头不语看菜牌,很快就点了几个顺德菜,也给晓冬过目,她没意见还夸我会点菜很谨慎的。

话题绕开家常,说起来了那场比赛。还是晓冬主动打开话题:“那天实在太忙了,冷落了搭档,实在抱歉啊。”我说:“没事,我理解的。决赛我表现不好,我还不好意思呢。让你失望了。”“那里,怎么会!”晓冬说。“可能我是着急了点。赛前没沟通好。”“没事的,其实是大家对网球的理解不同罢了。网球对于我是生活的情趣,我没有太大胜负欲,只要能看到自己水平提高了,我就会有满足感的了”我很坦诚的说。“哦,这点我的确和你是有不同的。我比较喜欢挑战赢,比较好胜哈哈。”“求同存异嘛”我也笑了。“不过再怎么说我们进决赛了,我们的合作是成功的,来我们以茶代酒,庆祝第一次合作就有这么辉煌的成绩!干杯!”“干杯!我们离冠军其实不远的了,下次再努力一把夺个冠军回来!”我也举杯。

菜后来上了,一边吃饭,话题落回老小区文化改造的核心上来了。我在书包里拿出笔记本和笔,准备做记录,这是工作习惯。我攥着笔杆,想起这是和晓冬第一次合作,没像往常那样急着抛出满脑子的活动创意。手肘放桌面安静地等着。晓冬见状也放下碗筷,拿纸巾擦擦嘴和手,微笑地看着我。我们互相看着停顿了两秒,都好像先等对方发声。

“噗呲”两人都低头笑了。晓冬笑着说:“你先说。”我先放缓了语气:“我的想法是先调研,找需求,特别是老人家他们自己的内心想法。如果怕没有侧重点或者抓手,可以模拟一个出来,初步围绕‘社区记忆’做系列活动,比如老照片展、邻里故事会,都是软装设计,日后需要整改也方便,预算就能做到比较节省,但怕太花哨不落地,你经验多,能不能帮我把把关?” 晓冬握着茶杯的手顿了顿,眼底浮起一丝柔和。

彼此都知道对方一个重内求、一个重外求的人,合作难免有分歧,好在有网球比赛这块磨刀石。所以晓冬并没有显示出她往日工作的风格。她没立刻提不同的想法,例如她这次项目改造上面还要求方案要务实接地气,反而顺着我的话往下想:“社区记忆这个方向很好,老人们就爱聊过去的事。不过光有活动不够,得有个能让人常惦记的‘根’——比如一个能坐、能玩、还能藏故事的固定场景。”她说着从包里掏出一张折叠的草稿纸,展开时纸面还带着折痕,“我这几天在工地转,发现有不少拆下来的青砖、碎石材,想利用这些废料做个象棋盘,你看这样行不行?” 我凑过去看,纸上画着一个不规则的象棋盘,边缘不是常见的方角,而是一条流畅的弧线,像被晚风轻轻压弯的月牙。“这个弧线设计绝了!”我忍不住指着线条说,“要是在弧线里嵌上社区的老年份,比如‘1956年建区’‘2008年第一次翻新’,再把象棋盘当成活动的中心点,搞个‘记忆寻宝’——让居民跟着弧线找年份、听故事,最后到棋盘上对弈,既有互动又有文化感!晓冬的眼睛亮了亮,笔尖在弧线内侧快速描了个小圈:“你这个想法正好补了我的缺!我原本只想着棋盘要实用,能让老人常来坐,没考虑活动联动。不过得再细化:弧线别太陡,不然老人走起来不方便;石材要选平整的,避免硌脚;还有棋子,用水泥预制块做,重一点不容易被风吹倒,也省得丢。”她边说边抬头看我,语气里没有初次合作的生涩,反而像在搭积木,你添一块创意,我补一块实用,慢慢把模糊的想法垒得扎实。 “你真是天才!”我情不自禁地赞美。“哪里?”晓冬脸上有点绯红。

“我是由衷感叹的,你知道吗?有一位西班牙建筑设计师叫高迪,你认识吗?”“当然认识啦,他是世界最知名的设计师,巴塞罗那圣家大教堂就是他设计的。”“是的,应该说整个巴塞罗那最著名的设计都是他的手笔,巴塞罗那因为他更耀眼。”“直线是属于人间的,弧线是致敬上帝的!”我们共同说出来这句高迪的名言。哈哈大家会心地笑了。“你知道吗?我很喜欢高迪,他的伟大不单单只体现在建筑作品中。”“哦,怎么说?”晓冬顿时来了兴趣。“高迪是第一个把废旧建筑材料重新作用到建筑里面的人,他是环保再利用的鼻祖。他很多建筑代表作外观上的装饰物包括结构和外面贴的瓷片都是他从巴塞罗那周边工地收罗回来,再重新分配设计到他的作品中的”“哦,难怪,看他的建筑作品总有一种活灵活现的人性在。”“对,这种活灵活现的人性感就是他的巧思再利用。而我也从你的设计稿里看到了这种活灵活现的人性感。”晓冬听完抬头不语看了我一眼,眼神接触一下又低下头,手顺着耳壳把头发拨了一下……。

我忽然觉得心里的拘谨散了大半,以往和新搭档合作,总怕创新被否定、实用被嫌弃,可晓冬的话里全是“我们可以一起调整”的包容。“那我们明天一早去现场测尺寸吧?”我主动提议,“我顺便跟老人们聊聊,看看他们最想在‘寻宝’里找什么回忆;你帮着看看哪些废料能用,咱们把成本再压一压。” 晓冬笑着点头,把草稿纸折好塞进我手里:“就这么定。不过第一次合作,我们得把风险想在前头——比如雨天弧线会不会滑,活动流程要不要先试一次小范围的?”

第二天清晨的老小区,空气里飘着晾衣绳上肥皂的淡香,还有老榕树叶片被晒暖的清苦气息。我们扛着卷尺走进空地时,几位老人正围着旧石桌下棋,棋子落在桌上的声响脆生生的,头顶的榕树气根垂下来,偶尔扫过肩头,像老邻居轻轻的招呼。

晓冬没直接提改造,而是先蹲在石桌旁看棋:“王大爷,您这马走得真妙!要是给您换个新棋盘,您希望它是什么样的?” “要稳当!”王大爷放下棋子,指着地面的坑洼说,“现在这地不平,下棋总担心棋子歪。最好能宽点,我们几个老伙计能围着坐——最好能挨着那棵老榕树,夏天能躲凉,风一吹叶子沙沙响,下棋都有精神!”旁边的李奶奶凑过来,手指轻轻碰了碰垂到石桌上的气根:“要是能有点老日子的记号就好了,比如把咱们楼门口那棵老榕树画上去?当年我跟老伴刚搬来,还在树根下埋过孩子的胎发呢。” 我掏出笔记本,把“稳固”“宽敞”“嵌老榕树元素”记在纸上,晓冬则蹲在地上,用粉笔画出棋盘的大致轮廓。她特意把弧线的起点定在老榕树粗壮的根系旁,让线条顺着树根延伸的方向绕到西头的宣传栏,像把树的生命力也融进了设计里。

“您看这条线怎么样?”她起身问王大爷,“不挡路,还能顺着线摆上咱们社区的老物件,比如旧暖瓶、老粮票,到时候榕树底下还能摆个小桌子,放你们下棋用的茶水。”王大爷眯着眼看了半天,伸手摸了摸榕树粗糙的树皮:“好!像顺着树的根走,走着走着就到了下棋的地方,踏实。” 那天我们在小区待了整整一上午,晓冬把能用的废料都做了标记:青砖块选表面平整的,碎石材挑颜色相近的,连嵌年份用的小石子都捡了浅灰色的,说“不刺眼,老人看着舒服”。我则跟老人们聊出了不少和老榕树有关的故事:1956年建区时,这棵树就已经在这儿了;1982年小区办托儿所,老师们常带着孩子在树下做游戏;2015年台风天,居民们还一起用绳子帮它固定过枝干……这些都成了“记忆寻宝”的关键线索。

回到办公室,晚风从窗缝钻进来,带着老榕树特有的清苦香气。我们把想法拼在一起:象棋盘主体用水泥浇筑,边缘的弧线用青砖拼砌,弧线内侧不仅嵌上浅灰色石子拼的年份,还特意在对应老榕树的位置,用深褐色碎石材拼了片小小的树叶图案;棋盘分为两部分,楚河汉界用深色碎石材铺就,一侧保留传统棋盘格子,另一侧在弧线延伸处留了块小平台,能放老照片展架——展架上特意留出位置,要贴老人们提供的、不同年代在榕树下拍的照片;所有材料全用工地废料,连固定棋子的凹槽都设计得浅而宽,方便老人拿取。最关键棋盘外围设计成弧线和修了角,造型现代而且外角碰到人也不会让人不舒服,很适合老人家围在一起时的场景,美观又实用。 “我下午把‘记忆寻宝’的流程细化出来,比如每到一个年份点,安排一位老住户讲故事,走到老榕树对应的位置时,就让李奶奶讲讲当年埋胎发的事。”我握着笔,第一次和新搭档分工,心里竟没有忐忑,只有踏实,“最后在棋盘旁设个‘邻里茶座’,茶桌就用剩下的旧木板做,摆在榕树底下,下完棋能喝杯热茶,听树叶响。你负责对接施工队,看看这些废料怎么处理最省工,需要我帮忙就随时喊我。” 晓冬接过我递的流程草稿,指尖划过纸上弧线旁那片小小的树叶图案:“没问题。对了,下周去深入调研顺便我们先搞个小范围测试吧?请几位老人来走一遍路线,看看弧线走起来顺不顺,棋盘高度合不合适——顺便也看看榕树底下的茶座,是不是真能躲凉。”她顿了顿,又补充道,“第一次合作就碰上个这么有意思的项目,还能把老榕树的故事加进去,感觉比想象中顺利多了。” 我看着草稿纸上那条流畅的弧线,还有旁边那片小小的树叶,忽然觉得它像一条看不见的纽带——不仅连起了社区的过去与现在,连起了老榕树与居民的回忆,也连起了我和晓冬初次合作的默契。

我们对着图纸上的象棋盘相视而笑,没再提“创新”或“实用”的分歧,只想着下周测试时,老人们坐在榕树底下,围着新棋盘下棋、听故事,风一吹,树叶沙沙响的模样。原来好的合作从不是各执一词,而是你懂我的创意,我懂你的务实,像那条绕着榕树延伸的弧线一样,把不同的想法、不同的回忆,都揉成温柔又扎实的模样,落在社区的土地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