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带着生子系统穿越到古代 > 第29章 秋闱风波,少年心印

中秋过后,京城的风添了几分凉意,御书房外的槐叶落了满地,踩上去沙沙作响。宋云安背着书包穿过回廊时,正撞见几位伴读聚在角落里低声议论,话题离不开即将到来的秋闱——虽与他们这些稚子无关,却牵动着京中所有勋贵朝臣的心,连学宫里的气氛都跟着凝重起来。

“听说了吗?今年秋闱的主考官是李太傅,他可是二皇子的恩师。”

“那岂不是说,二皇子的人要占尽先机?”

“嘘……小声点,被其它皇子的人听见,又要争执了。”

宋云安脚步未停,像没听见似的走进书房。赵奕已经坐在座位上,手里转着支笔,见他进来便抱怨:“这破天气,冷得人手都握不住笔。”他面前的书册翻开着,上面满是歪歪扭扭的批注,显然是昨晚没好好温书。

宋云安放下书包,将一个温热的手炉塞进他怀里:“我娘让厨房煨的,揣着能暖和些。”这是白云桃特意叮嘱的,知道赵奕畏寒,每日让青禾备着暖手炉,由宋云安带给七皇子。

赵奕眼睛一亮,立刻把冰冷的手揣进去,舒服地叹了口气:“还是你娘疼我。不像我母妃,只知道让我背那些枯燥的文章。”

宋云安没接话,翻开自己的书册。他知道,淑妃近来对赵奕管束极严,不仅每日加了两时辰的课,还让他跟着朝臣学处理庶务,显然是想借秋闱的机会,让七皇子在景元帝面前多露些锋芒。

先生进来时,脸色比往日严肃几分:“今日不讲经义,我们论策——就论‘秋闱取士,当重才还是重德’。”

这话一出,书房里顿时安静下来。秋闱取士本就是敏感话题,重才则可能被指为“结党”,重德又可能被斥为“空谈”,稍有不慎便会触怒皇子派系。

赵奕皱着眉,显然没头绪,偷偷用胳膊肘碰了碰宋安。宋云安不动声色地在纸上写了个“衡”字,推给他看。

赵奕眼睛一亮,立刻举手:“先生,儿臣以为,才与德当衡之。无才者难以治国,无德者必致祸乱,唯有才德兼备,方是国之栋梁。”

这番话虽简单,却切中要害,连先生都赞许地点点头:“七皇子所言极是。宋云安,你以为呢?”

宋云安站起身,声音清朗:“学生以为,衡之固然重要,更需‘辨’。才易显,德难查,需设细目以辨真伪——譬如考其乡邻,察其言行,观其临事之态,方能知其真德。”

他竟能在“衡”的基础上更进一步,提出具体的甄别之法!先生抚掌道:“好一个‘辨’字!宋小公子此言,颇有见地!”

赵奕听得眼睛发亮,等宋云安坐下,悄悄竖了个大拇指——他就知道,宋云安总能想出好主意。

散学后,两人并肩走在御书房的石板路上,赵奕忽然说:“昨日我母妃说,秋闱放榜后,要在宫里设宴,邀请新科进士,你也来。”

宋云安脚步微顿:“我只是伴读,去了怕是不合规矩。”

“规矩都是人定的!”赵奕满不在乎,“我说你能来,你就能来。正好让你见识见识,那些进士是不是真像文章里写的那么厉害。”

宋云安拗不过他,只好应下。心里却隐隐觉得,宫中设这场宴,恐怕不只是为了笼络新科进士那么简单。

回到定国公府,宋云安把秋闱论策和赴宴的事告诉了白云桃。白云桃正坐在窗边绣小衣服——她的肚子越来越大,已经显怀七个多月,行动渐渐不便,却仍坚持亲手给腹中的孩子缝制衣物。

“衡之,辨之……”白云桃放下针线,若有所思,“你说得很好。只是这‘辨’字,最是难行。”在官场里,真德往往敌不过利益,多少有才之士,最终都折在了“德”字上。

“娘,那我该去赴宴吗?”宋云安问道。

白云桃想了想:“去。但记住,少说话,多观察。尤其留意那些新科进士,看看他们是围着二皇子或其它皇子转,还是与七皇子亲近,更要记下那些谁都不得罪、只埋头饮酒的人。”

宋云安点点头,把母亲的话记在心里。他知道,这场看似寻常的宴席,实则是各方势力的角力场,他这个小小的伴读,必须步步谨慎。

秋闱放榜那日,京城里鞭炮声此起彼伏。新科状元是江南来的寒门士子,名叫周明轩,据说文章写得极好,且为人耿直,不攀附权贵。放榜后,他没有先去拜会主考官李太傅,反而去了国子监,说是想看看京城的文脉之地。

这举动让不少人意外,也让景元帝颇为欣赏,特意召见了他,夸他“有风骨”。

宫中的宴席就设在三日后。宋云安跟着赵奕走进院门时,见宾客满堂,衣香鬓影,比定国公府的宴席热闹得多。二皇子赵弘也在,正端着酒杯与几位进士谈笑风生,眼角的余光时不时瞟向门口,带着几分审视。

“那就是周明轩。”赵奕用胳膊肘碰了碰宋云安,示意他看角落里那个穿着青布长衫的年轻人。周明轩正独自饮酒,面对周围的寒暄,只是礼貌性地点头,并不热络。

宋云安点点头,目光扫过全场——果然如白云桃所说,大部分进士围着二皇子或其它皇子,唯有寥寥几人,像周明轩一样,安静地坐在角落,既不攀附,也不得罪。

宴席过半,淑妃忽然提议让新科进士赋诗助兴。二皇子立刻笑着说:“周状元文采出众,不如就请周状元先来?”这话看似推崇,实则是想让寒门出身的周明轩在权贵面前出丑。

周明轩站起身,从容道:“臣不善应酬,只知‘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若要赋诗,臣愿以‘秋闱’为题,献丑了。”

他朗声道来,诗句里没有称颂,没有谄媚,只写了寒门士子十年苦读的艰辛,写了对“唯才是举”的期盼,最后一句“但求朝堂无弊政,何惧风霜染鬓华”,更是掷地有声。

满座寂静。二皇子的脸色有些难看,淑妃却抚掌笑道:“好一个‘但求朝堂无弊政’!周状元果然风骨不凡!”

赵奕也跟着叫好,偷偷对宋云安说:“这人不错,比那些只会说好听话的强多了。”

宋云安没说话,只是看着周明轩。他注意到,周明轩念诗时,目光扫过二皇子和七皇子,却没有丝毫畏缩,最后落在远处的宫墙上,仿佛那里才是他真正的志向所在。

宴席结束后,宋云安跟着赵奕准备离开,却被周明轩叫住:“这位小公子请留步。”

宋云安回过头,有些意外。

周明轩对着他拱手行礼,目光温和:“方才听七皇子唤小公子‘宋云安’,想必就是定国公府的宋小公子?”

“正是。”宋云安回礼。

“小公子在学宫论策时,提出‘辨德需观临事之态’,周某深以为然。”周明轩的眼中带着赞许,“小小年纪便有如此见地,将来必成大器。”

宋云安没想到自己在学宫的话会被他听到,谦虚道:“先生谬赞,只是随口之言。”

“非是谬赞。”周明轩摇摇头,从袖中取出一枚玉佩,玉质普通,上面却刻着个“慎”字,“这枚玉佩送与小公子,望小公子日后无论身处何地,皆能‘慎思、慎言、慎行’。”

宋云安接过玉佩,触手微凉,那“慎”字刻得极深,仿佛要烙进玉里。他郑重地收进袖中:“多谢先生教诲。”

回去的路上,赵奕好奇地问:“那周状元跟你说什么了?还送你东西?”

“没什么,只是勉励我好好读书。”宋云安没有细说。他知道,周明轩这枚玉佩,不仅是赠给他的,更是在提醒他——在这波谲云诡的朝堂,谨慎才是安身立命之本。

回到定国公府,宋安把玉佩拿给白云桃看。白云桃摩挲着上面的“慎”字,眼底闪过一丝欣慰:“这位周状元,倒是个值得结交的人。安安,你要记住这枚玉佩的意思,无论将来走到哪一步,都不能忘了‘慎’字。”

“我记住了。”宋云安点头,把玉佩系在腰间,贴身戴着。

夜里,宋彦博回来,听白云桃说了宴席上的事,若有所思道:“周明轩虽是寒门出身,却颇有胆识,今日在宴席上那番话,怕是已经得罪了二皇子。他赠玉佩给安安,既是示好,也是……想找个依托。”

白云桃皱眉:“那我们要不要……”

“不必。”宋彦博摇头,“此人有风骨,却不懂藏拙,我们此时靠近,反而会引火烧身。让安安与他保持距离,只记着这份情分便好。”

白云桃明白过来,这便是官场的无奈——不是所有有才德的人,都能随意结交。

【系统提示:宋云安在复杂场合中保持谨慎,获周明轩赏识,触发“谨言慎行”特质,好孕值 80。当前好孕值:260 80=340。】

意识里的提示音让白云桃微微松了口气。看着身边熟睡的宋安,腰间的玉佩随着呼吸轻轻起伏,她忽然觉得,儿子真的长大了。他不再是那个需要她时刻护着的小不点,已经能在风雨中站稳脚跟,用自己的聪慧和谨慎,为自己铺就一条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