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钰宣闻言略有些不好意思,却又好奇黛玉都说了他什么,不由得追问了一句,“你姐姐怎么跟你说的?”
见他好奇,林璋眼珠子一转,笑嘻嘻的道,“什么……年纪轻轻就考中解元,学识渊博,为人正直,善良,等等、等等,说了好些呢,不知道怀瑾哥想听哪一个?”
被林璋找着机会调侃,宋钰宣挑眉,“我现在又不是那么好奇了。”
“诶,你不问了?”他不问,林璋反倒急了。
宋钰宣微微一笑,“回头我问你姐姐,也是一样的。”
他和黛玉相知相许,多年来无话不谈,像这种事,他问了,黛玉就会告诉他。
因为并不是什么不能说的事。
就算是不能说的,黛玉很多事都会说一半。
可有些事,说了一半跟说完,有什么区别呢?
尤其是对于宋钰宣这样聪明又有家世背景的人来说。
见宋钰宣真的不问了,林璋憋得一脸郁闷,悻悻的找了个地儿钓鱼去了。
行船的路上,能做的事也就这么多。
“怀瑾。”
林如海不知何时也到了船头。
宋钰宣忙见礼,“林伯父。”
“闲着没事,手谈一局?”
宋钰宣也不推辞,跟着林如海进了船舱。
林如海休息的船舱里只有他一个人,宋钰宣并未碰到林夫人和黛玉。
一边下棋,二人一边闲聊。
下到一半林璋进来了,他抱怨道,“爹,怀瑾哥,你们下棋,居然把我一个人丢那儿。”
“你不是在钓鱼吗?”林如海笑着道。
林璋搬了个凳子在二人身边坐下,看了眼棋局,顿时笑了,“怀瑾哥,你要输了。”
宋钰宣笑了笑,没吭声。
倒是林如海瞪他一眼,“不会说话就当哑巴。”
林璋被斥了一句,又仔细看了看,没看出什么来,只得乖乖闭嘴。
坐着看了一会儿之后,他明白问题出在哪儿了。
很明显,宋钰宣的棋力更高一筹,单看落子的速度就知道。
棋盘上宋钰宣的棋面赢的概率不高,但宋钰宣落子的速度很快。
而林如海棋面赢的概率很大,但落子的速度比宋钰宣慢了两三倍。
怪不得爹骂他呢,这是明摆着宋钰宣在让林如海。
林璋挠了挠头,看了看宋钰宣,不明白他搞什么鬼。
要说让吧,偏偏他做的这么明显,让人一眼就看出来,要说不让吧,下棋又恰恰输了林如海那么一点点。
林璋有些不明白宋钰宣这样做的用意。
故意激怒他爹?没道理啊。
又下了一阵,林如海干脆弃子认输。
这种让来的输赢,没有意义。
“你小子,真是滑头。”林如海摇摇头,笑骂道。
他拉着宋钰宣下棋,只是想看看宋钰宣的性格。
一个人下棋的风格是能看出性格的,但宋钰宣的棋力明显高于他,他的用意也被拆穿,那么这一招已经测不出宋钰宣的性格,他自然也就懒得下了。
本身来说,他也不怎么爱下棋。
宋钰宣笑着拱手道,“伯父宽仁,是晚辈失礼了,”顿了顿,“伯父想知道什么,可以直接问我的,倒不必试探什么。”
林如海一笑,摆摆手,“只是测一测的你的性子急不急躁,现在看来,倒是我多虑了。”
自从上次宴会过后,这段时间的相处,他对宋钰宣的印象倒是一直在刷新。
这小子机灵,聪慧,做事稳重,走一步算三步,再看他平日里的行事作风,还有内宅的干净,倒真是个上佳的女婿人选。
第一次见面,他就考校了宋钰宣,宋钰宣顺利过关。
林如海不是个拿乔的性子,宋钰宣的人品、相貌、家世、性情都是一等一,他还挑刺那真是没道理了。
虽然对他和黛玉私底下联系的事有些芥蒂,但随着这段时间的相处,这点芥蒂也消散了。
宋钰宣对林如海的说法,是他下江南的时候路过苏州,意外结识了黛玉,因为受了伤,还与护卫失散,是黛玉将他藏起来才躲过追杀,之后他就和黛玉有了联系,几年下来相知相许,彼此有意,他私底下向黛玉求亲,是他不对,他诚恳的认错,请求林如海原谅他的失礼,但对黛玉,他非卿不娶。
他态度好,又真诚,且除了私底下跟黛玉有往来之外,没有任何其他的毛病,私底下跟黛玉也没有任何越矩之处,可以说发乎情止乎礼,林如海实在做不出棒打鸳鸯的事来。
若宋钰宣是个纨绔子弟,他自然二话不说就拒绝了,可宋钰宣不是。
不但不是,他还知上进,才貌双全,品行正直。
这样的人打着灯笼都没处找。
拒绝了这个,他上哪儿找一个更好的?
最重要的是,黛玉喜欢。
得到林如海的允准后,宋钰宣也诚实了说了他家里前些日子闹出的笑话,还有他为了应对家里母亲而选择的求赐婚圣旨,一一说明。
林如海既然已经认可了宋钰宣,这赐婚的事,他也就没在意。
之后这一路,除了停船休整,就是赶路。
半月后,船抵达京城。
回京之前,宋钰宣就写了信叫护卫快马加鞭送回去,信是给祖母的,信里提到了他和黛玉的事。
详细的他没说,主要说他和黛玉情投意合,以及他已经走了太子的门路求了赐婚圣旨,等到京城后,不出意外赐婚圣旨就会下来。
不提接到信的卫国公夫人是什么反应,单说宋钰宣这会儿下了船,就见到了他大哥宋墨宣。
宋墨宣上前来,同林如海见礼,“晚辈宋墨宣,见过林伯父。”
林如海倒是见过宋墨宣一回,那还是好多年前了,那年是他考中探花的第二年,彼时林如海已经入了皇帝的眼,升任了翰林院修撰,在翰林院里每日点卯。
宋钰宣他爹比林如海早一届参加科举,考中了庶吉士,三年后散馆,留任翰林院,正好是翰林院编修一职。
林家到了他这一代,早就已经没了爵位,不算是勋贵。
那年是卫国公的五十寿诞,林如海和宋钰宣他爹同在翰林院,一个是天子近臣,一个是天子的小舅子,自然走得近些,于是卫国公寿诞,林如海也去参加了。
那年宋钰宣才堪堪五岁,年纪太小,被留在了内院,他哥哥宋墨宣大一些,当时十岁,跟在父亲身边被宋鸿望介绍给林如海认识。
林如海笑着道,“灼之也长大了啊。”
灼之是宋墨宣的字。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36章 抵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