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大周第一女将 > 第6章 居然不识字!

大周第一女将 第6章 居然不识字!

作者:来碗甜豆腐脑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3-05-31 03:38:33 来源:文学城

跟着阿翁高高兴兴的在大周度过新春,转眼就到了年后。

据阿翁透露,在大周出面调解交涉下,西突厥与□□已经停战,并签订五年之约。听到此消息时,十七正在跟老洪学着新招式,心下未有波动。

本来以为十七听到这个消息多少会有些高兴,却发现她心情根本未有起伏。见此,本来准备好的安慰之语也只能藏纳腹中。

几个月相处下来,老洪觉得自己的便宜孙子格外好养活,他很欣慰,要知道,他的老友们几乎都在为儿孙头疼。

不挑食不挑衣服,给啥吃啥,给啥穿啥。

不费钱,没有跟别家半大孩子那样耍滑玩赖。

还经常猎到好东西,帮着挣了不少钱。

练武也不偷懒,让练满三个时辰就练满三个时辰,有时自觉加练。

除了平时话少点完全没缺点。

也不对,话少说明沉稳,不像老李家那个孙子,顽皮得紧。

老洪越想越满意,心想真是个完美的好孙儿,自己生都生不出这么好的。

但很快,老洪发现这完美出现了裂痕。

他的好大孙居然不识字!

起因是今年二月的某天,问“小郎君投宿欲许酬金几何”的第四家屋主,那位有山羊胡子的读书人,突然来洪家串门子,带着礼物来的——几本书,说着文绉绉的话,听得十七直皱眉。

那位读书人原话如下:

“岁前,为庆门户喜得嗣孙,洪都尉设宴以肥美山彘作款,村邻俱邀。恰逢某外出访友,不幸错过,深表遗憾。返村之日,已去四月有余。适才归家,便闻此事,故携注书几册上门来访。

今日见此郎君,观之面秀目明,英逸劲捷,兼侠锐之气。尝闻英雄出少年,方知此言不欺我辈。”

还是人走后老洪给翻译了一下,十七才明白这读书人说了啥。

大致讲就是,年前你家办全猪宴邀请全村人,用来庆祝得了个大孙子,我那时在外地看望旧友,不在家就错过了,非常遗憾呐。等我回村那天都过去四个多月了。一回家就听说了这个事,所以赶紧带了几本书作为礼物上门拜访,再顺便夸夸你的好大孙啊。

……

“这位崔先生有大学问,这几本书上都有他作的注解,你好好看,大有裨益。”

接过书的十七,十分稀奇的摸了摸又翻了翻,“我不识字,看不懂!”

……

“你阿娘没教过你?”

“我阿娘她也认不得几个字啊。”

……

我的好大孙绝不能是个白丁!得找教书先生!必须找!

话说这位崔先生,年过五旬,名章如,字从彦。

章如先生乃是当世大儒程复礼的得意弟子,清河崔氏的的旁支子嗣,饱读诗书,却做官不顺,干脆辞官,到了边城归隐。

比之才来吉华村不过半年光景的洪都尉,崔先生在这里已生活了五六年。

按说这名人隐士偏爱江南好风光,多在扬州、苏杭等地隐居。

崔先生因当初在朝中的龃龉,不愿回首,为了躲避旧人,这才选了边疆之地。

虽在边远北境,崔先生骨子里的文士偏好难逆,那笔架山之名颇得几分读书人的意味。

又见山下村中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心中积郁也暂时忘却。

就此携一小书童在笔架山下的吉华村定居下来。

村中人不识章如先生大名,只知道村里住进来一个姓崔的读书人,村民敬重读书人,就称呼其一声崔先生。

崔先生生于世家,年轻时从师大儒,即便后来做官不顺,却也潇洒了半辈子。除了诗词歌赋与美酒放不下,崔先生还有个不为外人道的爱好——宝马良驹。

其实崔章如本就是个放达不羁又狂狷狡黠的性子,从师前,也恣意过江湖。毕竟是世家子嗣,终究要回归家族。

长辈人情下,加之自己生来聪慧,才让大儒程复礼收作弟子。

拜师后,怕在外堕了师名,刻意收敛了性子,躬身笃行、研卷受诲。

之后出入庙堂,又端作克己复礼的模样示人。

旁人皆以为崔从彦雅正肃重,喜好的乃是孤本典籍或是名画佳帖,因此送礼往来多为此类。

飞黄赤骥多为武将所爱,谁能想到文人出身的崔从彦也会眼馋别人家的好马呢。

没错,崔先生正对十七的两匹马眼馋心热呢。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在这无需心思百转的乡间,崔先生殊不知自己在朝堂戴的那层虚假面皮正慢慢褪下,早就复归了些当年的粗放性情。

那日,午后的北地,日光正盛。

突厥少年用流利标准的官话礼貌问宿,可崔章如的眼睛却钉在了少年身后的两匹马上。

浓郁日光在鲜亮的皮毛上耀出金粼,快要闪瞎自己的老眼。

若不是一旁的书童拉扯自己的衣袖示意,自己估计口水都能流出来。

反应过来的崔章如正了正神情,暗叹,果然,离了庙堂之高,修炼的‘喜怒不形于色,好物不言于表’,也在这山野村舍间返璞归真。

当时十七,为了借宿刻意收起凶戾,礼貌带笑。

落在了崔章如的眼里,就成了孤单无钱、年少无知,单纯好骗。

在崔章如热切的眼神下,十七像是不小心闯进了匪窝、又身怀异宝的豪商。

猜测对方无钱帛在身,崔先生故意问出“小郎君投宿欲许酬金几何”,琢磨让对方主动以马匹抵用宿金。

心道我也不贪心,一匹就行,我定好吃好喝招待他,等他离开时我再赠予盘缠路费,绝不会让他亏了。

谁知这小子直接扭头就走。

唉,太过直白,失了定性,打草惊蛇了。

摸了摸胡子,恼悔不已,怪自己过于急切!又唉叹了一声,闲适久了,我竟行事如此不淡定,连谋而后动,思而后定的本事也丢了么!还是说我果然老了么?

无钱潇洒离去的十七留下崔先生怀疑人生。

深觉是因久隔是非,无人辖制,又不涉思辨,才在这袅袅人烟里淡了稳重、朽了智慧。

崔先生连忙让书童收拾行李,去往城中刺史府寻师弟邓耕谦论道辩法,探讨诗书经典,好恢复些往日的聪慧来。

谁知在刺史府还没待几天呢,他的耕谦师弟就收到了出使突厥的诏令,留在他府上看顾师弟幼子学业。

等到邓师弟归来,崔先生又与他同去长安。返回吉华村时,时间已至景宪六年三月。

甫一回村,就听说了洪都尉认养了个孙子的事,起初也没多在意。

阳春三月,最是风光旖旎时。

那日崔先生心情颇好。看夕阳映残雪,田垄间新芽正俏,风走梅枝微摇,近观肥雉躲瘦农,远望壮马载老少。

咦~

远望壮马载老少......

怎么这么眼熟?

再看一眼。

壮马,老少。

电光火石间,崔先生霍然清醒,原来洪都尉认养的孙子就是那日的突厥小少年!

啧啧,多么高大壮实的马儿。

想骑,想拥有,眼红。

看风景的心情顿时没了。

回家!

吩咐出去细打听的书童阿圆伶俐得很,带回了全乎的经过。

“先生,我在村里都问过了,那突厥少年之母是我大周人。去岁东西突厥之战,其父战死。为避战乱,母子二人投奔大周,路遇残兵,其母不幸身死。危难关头,少年不弃其母遗躯,驭马驮尸逃至此地,借宿洪都尉家。

洪都尉怜他年少父母双亡之苦,赞他至孝之心、惜其骑射之才,遂赠之棺木以殓其母,又以师徒名义收留。少年图报,献千里良驹作拜师之礼。

然我大周,无户籍造册者不能久居,因而少年归入洪家门户,师徒改翁孙。家添嗣孙,焉不喜乎?洪都尉以肥壮野彘设宴作贺,款待全村诸人。席上曾言,吾孙十七,英武有力且精射猎,此彘为其猎哉。”

知晓来龙去脉的崔先生一时捶胸顿足,只恨自己当时被千里马迷了眼,定力不足,没有充分发挥出该有的智慧来,否则这宝马怎么轮得到他老洪头捷足先登!越想越郁卒。

还是书童的话提醒了他,“先生,何必苦恼,那洪小郎君还有一匹枣色马呢。”

对呀,还是有机会的。

“洪都尉因收徒得了宝马为师礼,先生何不学以致用?他做武学师傅,您就做西席先生。都是恩师,洪小郎君定不会厚此薄彼。”

看着自家先生满意又肯定的笑脸,书童继续出主意:“洪都尉认孙的全猪宴,先生不幸错过,今日正好上门拜访。以欣赏少年英才之名借机与洪小郎亲近,平日多加往来走动,一来二去,情分便可积淀。”

崔先生适时补充:“洪都尉因武官出身又不曾成家,刚刚认了佳孙,一时忘却洪小郎这个年纪正是跟着夫子读书的时候。过些时日洪都尉意识过来,定要为其择一良师。”

书童立马捧场,“村中四邻不知您的底细,可洪都尉难道不识章如先生之名吗?同为朝廷效力过,现下又为村邻。洪都尉若要为孙择师肯定第一个想到先生您。届时先生与洪小郎也已相熟,拜师自然水到渠成。”

崔先生觉得希望满满。

事不宜迟,明日就上门拜访。

特意选了几本自己注解过的书,其一是向洪小郎展示自己的学识,其二是提醒洪都尉你家孙子不能天天只学武,也要是多读书积累学问哒。

十七近期很烦恼,那个崔先生近日串门非常勤。阿翁最近又忙着给自己物色教书先生,天天往城里跑。

独自一人的十七着实应付不了这位文绉绉的邻居。

每次这位崔先生总要热情地拉着自己说这说那,可他说的话又不大能听懂,只能面无表情的听着,偶尔嗯嗯两声以示回应。

崔先生这边很满意,洪都尉最近都不在家,正好方便自己与小郎君培养下未来的师生感情。

只是这洪家小郎着实高冷,有些难以亲近。不甚妨事,待我死缠烂打,不对,是持之以恒,相信他总一天被自己的才识所吸引。

名士风度?不存在的,千里马当前,何来的名士风度。

什么?洪都尉终于想起要给便宜孙子找个教书老师啦!

我近日来的拜访暗示奏效了!

心中不免自信,周边应是没有比我再合适的人选了吧,这恩师之位非吾莫属啊!

哎呀呀,那我就等着他们上门吧。

可是等呀等,等呀等,却等来了洪家住下了一位年轻小夫子。

……

崔先生又怀疑人生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