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仙侠玄幻 > 大燕第一赘婿 > 第136章 筹算

大燕第一赘婿 第136章 筹算

作者:东征西战 分类:仙侠玄幻 更新时间:2025-10-16 22:43:46 来源:文学城

“理由很充足。”

栾城城署中,沈行约举杯凑近唇边:“时局变了。”

入夜时分,暮鼓敲响,城中开始了宵禁。

除了偶尔有巡兵往来街巷,铁靴走过的声音,全城再无人声。

天子驻跸的城署内,官灯熄去一半,黯淡的石壁前火把岑寂,唯独深院中,二楼的雅间还亮着灯,窗纸透出暖黄的光晕。

孙隆:“陛下,您的意思是……”

“你猜张叱为什么按兵不动?”

沈行约抿了口茶,道:“凭他的性子,你以为,在咱们兵败之后,向南阳发起求援,能等来救兵?”

看着孙隆凝眉投来的目光,沈行约摇了摇头,道:“若非顾及背后还有北胡的不可控因素,只怕咱们兵败的消息传出,张叱第一个就会发兵南下,趁此时机,把南阳郡外,几个南边的城池全部收归己有。”

孙隆仍有不解:“这么说,还是他替咱们守住了诸胡南下的屏障?”

“不,”沈行约放下杯盏:“他在观望。”

在军队攻打平饶时,曾有次,张叱与西域胡族密谋联络,又在晋北南阳治郡横征暴敛,拉拢人心。

时隔这么久,可知道此事的只有寥寥几人。

沈行约将这件事说与孙隆听后,孙隆总算明白过来:“所以张叱早有反心。”

孙隆说完,适时地收回目光,表面虽不动声色,心里却不禁打鼓。

没想到那么早时,沈行约就已参透了张叱的野心,并且着手防备。

早时,在军队前往晋州前,沈行约便将张淼与张叱父子分开,调走张叱前往南阳。

不得不说,他这一步棋,虽是当时时局所迫,眼光却放得十分长远。

张叱其人狼子野心,为求荣华,连自己的义父都能出卖。行军途中,沈行约自当不会留任这样一个随时可能叛兵的将领放在身边,反而让他接管南阳的郡兵,与西面、北方诸胡互为掣肘。

以张叱的个性,留在南阳以后,断然不会安分守己,而他果真不负所望,靠着铁血手段,四处买通打点,成功招揽原晋北之地,曾为燕廷效命的本地郡兵。

这样一来,沈行约不费吹灰之力,便可借张叱之手,将晋北的乱局处置妥当;即便来日,行军路上遭遇变故,张叱生出不臣之心,也要忌惮西北诸胡的势力,不会贸然发动反叛。

“张叱与西域方面的结盟,本就脆弱不堪。”

沈行约道:“若朕没猜错,在萧关一战发生前,张叱早就在暗中与西域密谋,只等咱们深入南下,往幽州作战,随后就大开关卡,放胡人入关!”

孙隆眉头紧皱,沈行约顿得一顿,手指在桌上点了点:“南阳郡内,凡有城官不听从张叱调令,届时,哪一座城池会遭到胡人劫掠,这些都是事先标好价码的。”

孙隆听到此处,顿时茅塞顿开。

怪不得那时,张叱会替西域使者传话,想要说服沈行约,与西域大叱分治邑野边地。

这两个方法,不论哪个,都能令他从中捞到好处,只不过一个是明抢,一个是暗拢罢了。

况且,若萧关一仗打胜,沈行约必定乘胜追击,一鼓作气,深入燕都京畿之地,也就无瑕顾及后方,张叱便可在南阳做他的土皇帝,多快活一阵子。

“只不过,他预测错了。”

沈行约笑中带涩,道:“咱们打了自起兵以来,史无前例的一次大败仗。”

孙隆听过后,略微颔首,并没有打官腔,虚与委蛇地安慰一番,或是替他分摊责任,将战败一事推卸到其他上面。

这么长时间的相处,君臣之间早已心照不宣。

与沈行约沟通有一点好处:他从不避讳谈吃败仗,也不会在这上面死犟面子。

错既是错,掩过饰非与推卸责任毫无意义。

“所以,张叱不会派兵来援,也不会主动叛节,”孙隆道:“他在等待时机,静观咱们和燕廷交战,想要最终坐收渔翁!”

“不错,”沈行约点了点头,“可你觉得,以他这般出尔反尔,西域的大叱会就此罢休吗?”

萧关兵败,残部如退潮般后撤,就连绥应的战略城池都没能幸免,落于敌手。

也即意味着,局势随时都有崩盘的可能。

这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料,也令张叱原本计划落空。

这种时候,他首要考虑的,自然不是与西域的合作,而是死盯着南边,等待下一场大战爆发,沈行约的军队彻底败退,失去还手之机,张叱便可顺理成章,截住军队往充州撤兵的要道,吞并掉他的残部势力。

不过这样一来,就与大叱先前的约定,完全相冲突。这种情况下,大叱被他耍了一道,又怎心甘?

所以沈行约料定,不日后,大叱必将南下,参与到中原战乱中。

孙隆焦虑地低下头,心中一团乱麻,想了想道:

“既如此,咱们的军队不能再往北撤了!”

原本他只道张叱怀有不臣之心,以为施以打压,便可令对方有所收敛。而今,经过沈行约一番剖析,孙隆深感绝望。

这还只是晋北的局势,就已是一笔糟心账。

愈是靠近南阳,不可控因素愈多,若胡人真的来犯,张叱想要保存实力,难保不会将祸水东引……

稍一深想,孙隆只觉焦头烂额。

他们现在所处,完全就是腹背受敌,前路一片渺茫。

“陛下……最差的结果,咱们提早往充州撤军,先退回灵沃,泽谷……”

灵沃边城,是他们君臣初时之地。

想不到,有朝一日回去,却并非衣锦还乡,而是在战败的情况下,不得已选择的一条退路。

孙隆想到此,心中感慨万千。

沈行约道:“情况还没那么糟。”

这两日,沈行约回到军中,捕风追影地听到一些关于北方的事。

胡戎王病逝退位,新一任的王位,由胡戎三王子继承。现下,新王带领族人,已转场到草原深处。

自从上次萧拓走后,两人再没见过面。

日前,那只负责传信的海东青,也因沈行约的浑瞳,被彻底吓跑,不敢再来。

时隔这么久,关于胡戎那边,仅有的一点消息,还是他从安插在张叱身边的监军,在张叱与西域的谈判中听得。

零星半点的风声,辗转传到沈行约这里,就只剩下只字片语。

最开始时,沈行约是不信的,对此十分诧异。

他自认为对萧拓有所了解,从在这个时代,两人再次相遇,及至以后,相处时的点点滴滴,从头到尾,萧拓所表现出对王权的不屑,关于这一点,他没必要骗自己。

可是事实摆在眼前,无论沈行约接受与否,他都须得面对萧拓的负约,以此重新审视两人的关系。

他并没有如事先说好一般,领兵南下,而是在两方的抉择之中,选择了王位。

或许这其中另有隐情。

也许不是他自愿呢?

每每想到这件事时,沈行约总是忍不住地为他开脱,认为他们之间,本不该是这样。

从最开始,得知此事,那种怅然的苦闷和失望,渐渐被时间冲淡下去。冷静下来,沈行约只得转变思路:每个人所求不同,自己尚且可以顶替沈鐩的身份,于乱世起兵平叛,那么萧拓又为何不能接过父辈遗志,去做他心中所想之事呢?

沈行约清楚自己的选择和背负,一路走来至今,感情从不是他的首选。

自己做不到的,又何苦去强求别人?

况且,往好的方面想,他没能收到的那封来信,或许正是萧拓的致歉。

眼下局势,整个晋北之地,随时都可能发生变化,而不论是南阳守兵,还是西域的大叱,都与北方胡戎密切相关。

“陛下……是否要寄希望于北方的胡戎?”

漫长的沉默中,孙隆大致猜出了他的想法,斟酌着开口,道:“可是目下形势,且不说胡戎新王是否真心出兵援助,末将听闻,浑北草原旱了大半年,若此时,引胡人南下,怕只怕这些人打得不是两族结好,前来支援的主意,而是与大叱一般,贪图我国中土地、财物,到那时……”

“孙将军,”沈行约适时地打断他道:“你过虑了。”

孙隆嘴唇一动,欲言又止。

他想到当日,在军队还未正式进攻萧关时,胡戎的三王子在宴席上信誓旦旦的承诺,而后,胡戎却单方面违背了与他们的约定,适才有此忧虑。

而让他担心的远不止于此。

若是诸胡结盟,趁此时向他们发难,形势必将更加危急。

只不过看沈行约的态度,这种话,孙隆无论如何也不好继续再说下去。

“朕没有说,要请胡戎出兵南下。”

沈行约清咳一声,心里尤其不是滋味,缘由他此时这么说,相当于在打自己的脸:“朕已往驹骊传信,让徐阜再筹粮草,仗是早晚要打的,不过要等待时机,不能靠别人,只能靠自己。”

此一刻,饶是孙隆再迟钝,也知道自己这番话有如在沈行约伤口上撒盐,把对方逼至了绝地。虽乃无心之失,实则罪该万死,忙跪地道:“陛下,请恕臣言多冒失,不能体察圣意之罪!”

“这不怪你。”

沈行约赦他起身,道:“朕这么说,是打算和你交底。”

“接下来,燕廷还会派兵来攻,不要和他们正面抵抗。”沈行约起身,走向议桌,道:“朕已派人打点了内郡官员,届时军队只佯装战败,照旧往北撤退。”

孙隆随之起身,走到了议桌一侧,目光稍有不解。

望向桌前的舆图,沈行约手指在上面划了一道:“这里是撤军的底线,由此开始,才是军队正式的反击。”

听他这么说,孙隆便知沈行约已有筹算。思索片刻,仍有些不放心道:“可是,晋北的麻烦……”

沈行约却是一笑,语气深沉:“你猜,如若胡人南下,对于张叱而言,算不算也是一桩麻烦?”

孙隆若有所思,沉默地蹙着眉。

“能够有调度缓冲之机,就算不上是麻烦。”

沈行约道:“着手去准备吧,别忘了,咱们在平饶的泸城,还有几千的兵马。”

昨日密呈的消息,当时军队战败,约有大规模的一部兵力,与军队主力失散。

其后,这一部在撤退途中,又遭遇敌兵阻击,顺势诈降。

曾与徐阜有过命交情的泸城官员,帮其里外打点,使得这支队伍没有被燕军收入战俘营,重新编制,而是留在了城中,足有三千余众。

此事甚为机密,知情者也不过三五人。

孙隆点点头,知道乱局当前,不论是否有足够把握,都应拾起背水一战的信念和决心,当即不再犹豫,领命退去。

孙隆走后没多久,李肃前来复命:“陛下,事情已经办妥了。”

沈行约稍一点头,目光透过幕篱的玄纱,望向他道:“明日朝会上,你将与军队失散,那两千兵马投敌的消息公布于众。”

李肃应声,又问道:“您是在疑心,军中出了奸细?”

“你认为呢。”

沈行约回到主位坐下,李肃细作思索,而后道:“这很难说,但您的怀疑不无道理。”

沈行约没有对这个话题深究下去,转而问道:“军中情况怎么样?”

“将士们接连吃败仗,原本士气低迷……自您回来,重新整军后,军中士兵重拾希望,无一不渴望能痛痛快快打上一场胜仗,收复晋南失地。”

李肃在他的示意下落座,请示道:“陛下,若燕军再次攻来,咱们和他正面交战吗?”

“不,”沈行约道:“叮嘱王役,加强巡防警戒,不能再打无准备之仗。”

李肃沉吟片刻,道:“是,陛下。”

看着沈行约头戴自己所送的那顶幕篱,玄纱覆住面庞,只露出脖颈处,一小截白皙的皮肤,李肃犹豫片刻又问:“陛下……您的目疾,可好些了吗?”

“不碍事。”

沈行约下意识侧过头,见夜色已深,便道:“今日先这样,你去歇着吧。”

李肃整袍起身,其实很想上前,看一眼他双目的情况,碍于这一举动有些逾矩,没有提出。

临走前,忽又想起晋北的局势,李肃不由得停步,思索着问道:“胡戎……您会再与胡戎联络吗?”

沈行约立马现出不耐烦的表情:“你说什么?”

“上一次,”李肃转过身来,看着他道:“那个胡戎人,他违背了与咱们的约定。”

隔着幕篱的薄纱,沈行约脸色瞬间沉下来。

连带着,房间内的气压都低了几度。

“陛下,他骗了您,那人对陛下所做的承诺,说什么发兵援助,那三千铁骑至今也没南下;”李肃不屑地笑了笑:“所谓结盟,根本就是一纸空谈!”

沈行约目光审度地看着他:“你到底想说什么?”

李肃立在门前,隔着一段距离,直视着沈行约,忽然间心中涌起澎湃的情感,只恨不得沈行约与那个胡戎男人彻底切断联系,并且私心希望,胡戎的铁骑最好永远都别南下,

而此刻的李肃并没察觉,在他心底滋生的情感,早已超乎君臣之情,朝着另一个方向失控地发展。

“请您不要再把希望寄托在一个外族人身上……”

李肃神情无比郑重,道:“不用靠那些北胡蛮夷,咱们的将士照样能够为您效忠,而他们,才应当是您最大的倚仗……”

“你在教朕做事?”

沈行约站起身,语气相当不耐烦。

经历了上次一战,两人交付过生死,彼此也算相熟,对于他这个动不动爱扫兴,哪不壶不开提哪壶的毛病,很多时候沈行约懒得说他,只警告道:“少掺和朕的事,不要以为你救了朕,朕就会事事纵容你。”

李肃:“臣说得是实话。”

沈行约:“滚出去!”

“陛下!”

“滚!”

沈行约上前一步,连踢带打,直将李肃‘请’了出去。门重重地关上,房间里静得出奇,可方才李肃的那番话,却仍在耳畔回响。

沈行约摘了幕篱,丢到一旁。

对面镜子里,铜镜映出他双目浑瞳的可怖模样。

他骗了你……所谓承诺,不过只是一纸空谈……

沈行约烦躁地扯了把衣领,手掌按在门框上,念头稍不控制,便又想到萧拓,只觉心烦意乱,以拳在那上面重重地锤了下。

‘哐’地一声响,门外守卫惊道:“陛下……?!”

沈行约:“……”

“告诉王福,明日差人来修理门框。”

转眼间,又是两日过去,燕军整兵,开始陆续往栾城方向集结。

栾城城署中,每日放出的探哨,由一开始半日来报,到一个时辰回禀一次,再到每隔一炷香时间,就有不同方向的探哨相继回报。

直至一日暮色时分,燕军摇旗杀来,沈行约登上王车,头戴幕篱指挥作战,假意地和对面打了两个回合,双方都杀红了眼。

在这关键时刻,大纛旗一转方位,沈行约下令鸣金收兵,佯装溃败,开始指挥撤离。

“对面兵力远不如咱们,这一战明明有望战胜的!”

“是啊陛下!再让我们冲锋一次吧!”

将士们心有不甘,各自派出首将,几番央求,在乱军中找不见天子战车,最后求到孙隆马下:

“孙将军!请您务必恳请陛下收回军令,让将士们力战一次,弥补此前败军失城的过失!”

孙隆负于马上,眉头紧锁,何尝不想如此。

可他深知行军打仗,尤其是在不利局势下,决不能只看一时得失,当即狠心下令,让军队按原计划撤走。

首将之中,有人愤愤然走了,还有些不依不饶,干脆跪倒在地,宁死劝战,想要拦住战马去路。

“打什么打?”

凌空一声鞭响,王役驾车,战车隆隆地驶来。

沈行约在车舆上断然喝令:“撤!”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36章 筹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