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大魏女首富 > 第61章 留住工人

大魏女首富 第61章 留住工人

作者:千里杉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09-26 23:52:59 来源:文学城

傅知乔忙着拓宽自己的人脉,并未注意朝廷征兵的消息正以雪花般的速度席卷大魏各州各县。

没过两天,朝廷征兵的旨意正式下达到青州。

年满十五岁、四十岁以下的男丁都在此次征兵范围内,一个户头至少征一个男丁,家中有三个以上的男丁要征两个。身体羸弱、有残病、身高低于一米四的人可以免征兵,不愿意出人的那就出银子,一个人三十两银子。

三十两银子差不多是贫苦百姓们大半生的积蓄了,还有许多人家里根本拿不出这么多钱,只得选择让家里的男人去从军。

不出一日,青州的百姓们被这个消息搅得心神不宁。

有小道消息说这次征兵是因为朝廷要和北疆的蛮夷打仗,百姓们跟炸了锅一样在讨论征兵打仗的事。

“打仗是要死人的,我家儿子还没成亲,他可是我们老梁家的独苗啊!”

“我家也是,这万一有个好歹我们家不就断后了吗?”

有丈夫搂着自己妻子的肩膀:“这一去,恐怕就是永别了。”

旁边一个老婆婆听到后,不禁悲从中来:“老天爷!这还让我这个老婆子怎么活啊!”

“呸呸呸!不吉利的话不要说。”

“朝廷把男丁都走了,那我们地里的庄稼谁来种?”

百姓们围着官兵抱怨,那发布告示的官兵的头都要吵晕了,大喊了一声:“安静,安静。”

然而根本没有人听他的话,百姓们依旧自顾自的讨论着征兵带来的坏处,丝毫没有要停下来的意思,他的声音直接被淹没在人群里。

“哐哐哐”官兵用力敲锣,刺耳的锣声响起才换来了片刻安静。

“在战场上奋勇杀敌乃英雄风范,怎的被你们说的要去送死一样。要是人人都贪生怕死,那还怎么打胜仗?百姓们如何有安宁的生活?”官兵是个口才好的,一番话下来让众人哑口无言。

“圣上仁慈,正是因为考虑到地里的庄稼,才让大家伙忙完秋收再征兵。从军后在战场上表现优异者可留在军队担任伍长,说不定将来还能封官加爵,有志向的男儿不要错过此等建功立业的好机会!”

上战场杀敌,是危险也是机会!

保卫家国、封官加爵,确实能激起男儿心中的那股子热血。

“朝廷派来将军过两天就到了,你们最多还有一个月的时间来安排好家中的事情。战场上瞬息万变,谁也不能保证自己会活着回来,要给家里留后就抓紧时间成亲,听明白了吗?话我已经带到了,大家都散了吧。”

*

朝廷面向全国征兵,刘家村也不例外。

“朝廷要征兵,指令已经发放下来,这件事想必大家伙都知道了。”

刘平谷叹了一口气,一个户头至少征一个男丁,这等于把村里的劳动力带走一大半,只剩下一些老弱妇孺了。

“村长!”刘志义也不和他客气,直接说道:“我大哥前年刚解甲归家,为什么今年还要让我家出男丁?”

刘志义上头有一个哥哥,家里的父亲也符合征兵条件,按照规定家中有三个以上男丁的就要征两个男丁走。先不管从军后能不能子战场上活下来,一下子征走两个男丁对家庭的伤害是巨大的。

刘平谷叹了口气:“上头的规定,我也没办法。”

朝廷征收民兵不是终生制。

与应募入伍的士兵不同,民兵相当于临时工一样的存在。

普通士兵们入伍后户籍也会转为军户,从此远离家乡,每天学习训练刀、剑、弓箭等各种武器。更高级别的将军将领们,他们不但武艺高强,要会兵法,能看懂舆图,随时做好为国家抛头颅洒热血的准备。

但民兵不一样,民兵都是由普通百姓组成的,他们从未经受过军事训练,身体素质不高,战斗力也不强,所以,民兵们在国家需要打仗的时候就上战场杀敌,不打仗的时候就回家种地。

为了补偿农户家中失去的男性劳动力,朝廷规定了但凡家中有男丁通过征兵进入军营,那么他在军营服役期间,家里就不用缴纳赋税和参加徭役。

有三个男丁以上的人家要征走两个,刘平谷小儿子刘方学今年刚刚好满了十五岁,这样一来,他们家要征走两个人,他妻子知道消息后在家整日以泪洗面。

刘平谷听着这妻子的哭闹声心里很不是滋味,他是村长不能离开村子,可他的两个儿子避不开。要送两个儿子上战场,刘平谷心里是一万个不愿意,可他身为村长不能徇私,只能忍痛将两个儿子的名字报了上去。

刘平谷劝村民:“各家符合条件的必须去,要是发现有人欺上瞒下,算是有十个脑袋也不够砍的,大家回去早做准备吧!”

众人稀稀拉拉的散开了。

*

三个身穿衙差服的人拿着户籍来村里核实登记。

那官兵正在纸上“唰刷刷”地记录着,听到脚步声走过来,头也不抬地问道:“叫什么名字?是哪家的?”

符合征兵要求的人依次上前,登记了姓名、籍贯,先由官兵检查四肢是否齐全,再由大夫检查是否眼瞎耳聋。

最后身体没有问题的就算通过了,签下征兵文书,领取一张临时的编号,“符合条件的都过来签这份征兵文书,你们准备好行囊,三日后到衙门里集合。”

刘家村共有四百多人符合征兵要求。

符合条件的男丁们都苦着脸,去边关打仗无异于去送命,谁都不想去但又不能不去。官府手里掌握着所有人的户籍,哪家符合条件哪家不符合条件他们都一清二楚,如果报名的人数和官兵手里的那份对不上可就惨了。

凡是发现有隐瞒身份不从军者,重打五十大板,若是外出逃避征兵,则会连累全家五倍赋税。

躲也躲不开,逃又逃不掉。

刘家村村民跟着傅知乔做了这么久的事,多多少少攒了些家底,可要他们一下子拿出三十两来也不是件易事。

特别是征兵这个当口,家家户户都缺钱,想找人借钱都没处借。

还有三天!

三天之后拿不出钱来,不能把官府上的名单划掉就再也没办法了。

酒庄里都是些年轻力壮的男子,听到征兵的消息后都心不在焉。他们的名字都已经报了上去,上战场是要命的,刀剑无眼,自己又不会拳脚功夫……

命都快没了,谁还有心思干活呢?

傅知乔后两天才知晓原委,酒庄里很多男性工人是酿酒的主力,他们要是被征走了,她的酒庄怎么办?谁来给她生产太白酒?

她第一时间赶到酒庄给出承诺,想留在酒庄不愿意从军的工人,酒庄可出二十两银子帮忙划掉征兵名单。

酒庄里出二十两是不用还的,那么自己只需出十两就能免掉从军了,工人们心里安定下来。

替这七十多个工人交完这笔钱,傅知乔心里感慨:还好奴仆不用应征,不然运输队一百多号人每人都要交三十两银子,她实在难以承受。

酒庄里的工人大多是附近村子里的人,他们立即回去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家人。

刘平谷的两个儿子都在其中,他们一家只需出二十两就可以不去从军,刘平谷妻子当即就给傅知乔跪了下来。更重要的是他两个儿子是被酒庄保下来的,并不是刘平谷个人走了关系,村里眼红的人想挑毛病都挑不出来。

就这样,酒庄里七十多个工人交了钱,光明正大在官差那里划掉了名字。

越来越多的人听到消息,求到了傅知乔面前。

“如今朝廷要征兵,家里实在拿不出这么多钱来……东家,您救救我们吧!”

“我丈夫也符合条件,这要是去了回不来……”

“东家您发发善心,我只有一个儿子,要是他出了事,家中只剩下我一个老婆子了。”

“求您了,救救我们吧!”

帮还是不帮?这是个问题。

傅知乔之所以愿意帮忙出二十两银子留住这些工人,是因为他们是酒庄生产房里的骨干,能十分有质量的完成自己的工作,让这群熟工去从军对她来说是一个损失。

相比较酒庄里的熟工而言,其他人就没有那么重要了,并不值得自己垫付一大笔钱出去。可过来求情的都是些头发花白的瘦弱老人、抱着孩子的妇女,傅知乔无法硬下心肠对这些人说一个不字。

傅知乔完全能理解她们的难处。

以她自己为例,以傅家这样的富贵家庭,在傅长岳死后,她们母女也立刻遭到了族人的欺压,更别说这些原本就穷的人家了。

失去家里最重要的劳动力,深度依赖丈夫和儿子的女人们,她们的余生该怎么办?或许她们中有许多坚强的女性,能做到独自支撑起家中生计的重担,可没钱没人脉,她们也只能去做一些针线活或是给别人洗衣服,以此来获得一些微薄的收入。

这种结局不是傅知乔想要看到的,但她目前还没有能力帮助到所有的人。

第二天,酒庄里发了条新的通知,凡是在酒庄干活的工人,家里只有一个男丁者可以从酒庄里预支三十两银子。

以贷银的形式,相当于工人向她借了三十两银子,偿还方式是从每月的月钱里扣,在没有还清三十两贷银前他们只能在酒庄里干活。

傅知乔最后还是决定拉村民们一把。

她只帮助人丁单薄的弱势家庭,这样既可以保住一个家庭,又不耽误朝廷征兵,也不会让其他的工人感到不满。

有了傅知乔的帮助,很多工人赶在最后一天把罚银交了上去,将自己的名字从征兵名单上划掉了。

受了恩惠的工人和他们的家人对傅知乔是千恩万谢,自发聚集在酒庄门口给她磕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