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大魏女首富 > 第52章 王府世子

大魏女首富 第52章 王府世子

作者:千里杉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08-21 21:55:39 来源:文学城

因为在青州剿匪耽搁了几日,骁骑军需要快马加鞭赶往京城复命,车队进城时,旁边的百姓认出骁骑军的旗帜,纷纷停下脚步驻足观望。

京城的百姓消息自然是要灵通些的,他们交头接耳,小声议论:“骁骑军在外剿匪有功,圣上发话要重重赏赐呢。”

“罗将军真汉子,太英武了!”

“哈哈,听说骁骑军在青州把那群土匪吓得屁滚尿流了!”

“那个小郎君是哪家的?长得可真俊呐!”

谢卓骑着一匹枣红色的汗血宝马跟在罗振海身后,晨曦辉映在他俊美的脸庞上,神情肃穆,眼底是看不透的深邃,整个人散发着天神般的威仪。

一进城就有人打听谢卓的消息了,年纪轻轻已是将军级别,要是能把自己女儿嫁给他就好了。

急匆匆赶路,骁骑军中所有人都风尘仆仆的自然不能直接进宫面圣,一行人在驿站急匆匆沐浴更衣更衣,等待圣上召见。

他们进宫时正好碰上文武百官下朝,看到罗振海和谢卓进宫纷纷上前恭喜。

护国将军蒋同浦镇守边疆,不在京城,现在朝堂上以罗振海为武官之首。谢卓虽然是骁骑军的副将,但这只是军中的职位,他在朝堂上是没有官职的,除开副将的身份他还是端亲王府的世子,所以周围也围了一圈朝臣主动跟他示好。

到了偏殿门口,太监见到他们赶忙进去通报。

“微臣见过陛下。”罗振海和谢卓对着皇帝齐齐行礼。

“爱卿免礼。”

当朝皇帝尊号承德,他第一个看向的就是美玉一般的谢卓。

好看的人无论在哪里都是引人注目的。

皇帝身穿褚黄色的龙袍,缂丝工艺织造出九条龙腾云的图案,贵气逼人。他五官端正,长相儒雅,看上去是个脾气温和的帝王,但眼里不经意流露出的精光让人神情一凛。

罗振海:“此番臣不负圣上所托,一举灭了江北土匪的老窝,还请圣上过目。”说着,他递上了功劳簿。

皇帝连说了三个好。

他早已接到奏折,骁骑军歼灭江北土匪一万六百余人,回京途中又在青州捣了山匪老窝,为四方百姓带去安宁,确实是大功一件。

“爱卿此行辛苦了,若朝中大臣皆如你们这般,那朕就能高枕无忧了。”

“圣上过誉了,这都是臣应该做的,陛下宅心仁厚,体恤民情,实乃大魏之幸。”

皇帝哈哈大笑,“罗爱卿为朕平定匪乱,功不可没,还有谢卓,你没有辜负朕的期待……”

承德皇帝先是逐个表扬了罗振海和谢卓,接着又赏赐给骁骑军白银千两,布匹万两。

“谢陛下。”

皇帝对谢卓的语气十分亲近,一开始他没太指望这个侄儿能有多出色,接到前线的消息后他才知道谢卓的表现比他想象中的还要好。

江北剿匪时,多亏他带领骑兵成功偷袭,才让剿匪一事进行的如此顺利。

皇帝觉得这个侄儿有几分自己年轻时的风范,他脸上噙着淡淡的笑意,端亲王谢弛是个扶不起的阿斗,他儿子谢卓却是个难得的青年俊才。

皇帝的心思就是这么奇妙,你过于出色,他会担心你威胁到自己的地位,你整日吃喝玩乐,他就嫌弃你是个纨绔子弟,毫无建树。

谢家是正儿八经的皇亲国戚,按辈分来讲,谢卓要叫皇帝一声叔叔,他祖父谢和山和先帝两人同为皇子,是同父不同母的的兄弟。

当年夺嫡之战,谢和山并未搅合在其中而是支持先帝称帝,所以后来先帝成功上位后并没有对谢和山赶尽杀绝,赐了他亲王的身份,而其他两个参与皇位争夺的兄弟早已化作了一缕青烟。

虽然先帝在他的支持才顺利登上皇位,但谢和山心中清楚,同为皇室血脉的他对于皇帝来说始终是个威胁,在妻子先后生下儿子谢弛后,他便绝了再生孩子的心。

只有他这一脉子嗣单薄,才能减少皇帝的猜忌。

谢和山知情知趣,先帝在位时他尽心尽力辅佐,先帝死后,他也并没有以亲王的身份压制新皇,而是立马退位辞官,交出手中的权利,也正是因为此举才让他这一脉得以延续下来。

*

端亲王府早已知晓世子要回来的消息,早早就备好了茶水等待着。

“见过世子!”来往仆人婢女看到他皆恭恭敬敬的低头行礼。

谢卓先径直去了祖父谢和山的书房。

书房的小庭院里栽种了不少植物,绿意盎然,风移影动,颇有意境。

走进书房里就可以看到一整柜子的书,这还是谢和山常看的书,还有更多的藏书被锁进了库房里。书柜不远处还有一张巨大的红木博古架,上面摆放着玉器、陶瓷等各式各样的古董物件。

谢和山目光清正,年过半百依旧精神矍铄。他此时正坐在上首品着茶,揭开盖子热气蒸腾,茶香四溢,轻轻一嗅有种让人心神安宁的感觉。

谢卓恭敬地行礼,“祖父,孙儿回来了。”

“坐吧。”

谢卓和他说了剿匪的情况和宫里的赏赐。

谢和山听说承德皇帝的只夸奖了孙子的剿匪功绩,并未说别的后才放下心来,他点点头表示知道了。

一开始谢和山还担忧,谢卓回京不知道会对京中的局势造成什么影响。尤其是在这个立太子的当口上,谢家绝不能有任何的轻举妄动,否则一个不小心就会将全家置身于万劫不复的境地。

“你知道我为何要将你送进骁骑军吗?”

“孙儿知道。”

贵族世家手上的的权利,一直是皇权路上的绊脚石。

谢和山满意的点点头。

在朝堂上沉浮数十年,还亲历过夺嫡事件,他比任何人都清楚,有些事情一旦与皇权沾上关系,就会变得意味不同。

当年谢卓出生时,皇宫里还未生出皇子,为了避免皇帝多疑对谢卓起杀心,他忍痛以谢卓身子弱为由送去外地养病。所以,谢卓在六个月大的时候就被送到山上养着,直到四年后皇宫里陆续生出了皇子公主,谢和山才敢把人接回来。

人接回来后,过了几年宫里又要为皇子挑侍读,谢卓亲王之子的身份自然成了首位人选。谢和山再次面临选择,没办法,他只能再次把孙儿送走,让他去离京城几百里外的青州求学。

正是因为这样的童年经历,才导致了谢卓年少老成性格。

如今谢卓已经长大,皇子们也已长大,而承德皇帝也有四十多岁,朝中隐隐有了要皇帝早日立储的风声。谁也不知道太子的名头会落在哪个皇子身上,远离夺嫡的核心圈子,明哲保身才是上上之选,这也是谢和山着急把谢卓送入军营的原因。

小心驶得万年船。

近几年来,皇帝对世家贵族的势力愈发忌惮。

谢家作为如今的世族的代表人物,尤其是谢和山,他曾经无比接近过那个位置,此时更是不能掉以轻心。

纵观历史,王朝一直在更迭,而世家却能矗立千年不倒。是因为世族们为了维持自身的地位,一直在招揽大量读书人作为幕僚,并想方设法的在朝中安插自己的人,通过姻亲血缘关系相互扶持,以此来保证自己的利益。

一代传一代,周而复始。

世家的底蕴是数千年积累下来的,他们主体为读书人,数量庞大,自称是名门望族,掌握着大量的财力、物力、人力,在民间拥有巨大的影响力。

世家的影响力越大,皇权的影响力就越小。

皇帝已经意识到了这点,并且对世家大族垄断仕途的现象感到厌恶。为何寒门难出贵子?因为世家贵族在知识文化方面,几乎做到了垄断。

世族公子在学习君子六艺,寒门学子却在担忧自己交不起束脩。

得不到好的文化教育,买不起四书五经,笔墨纸砚又属于贵重的消耗品,百姓们根本承担不起。能够进入学堂读书的学生家里多少是有些资产的,因为真正的贫民压根就买不起书本,他们连踏入学堂的资格都没有。

在这种条件下,寒门学子想出人头地,走向上流社会简直难如登天。

寒门学子的诗词念得再好,书法练的再工整,写不出好的策论依旧是白搭。

策论题目与国家社会、经济、军事、民生风气息息相关,主考官会根据当下的国情随机出题,考验的是考生们知识是否博学,应变能力是否灵活,是否具有治国安邦的才能。

除了基本的写作功底之外,考生满还需要努力揣摩主考官的心思,只有文章对了考官的胃口,才有机会高中上榜。然而,每个考官都有自己的喜好,哪怕你文采斐然,但文章风格不符合主考官的喜好和行文要求也不行。

科举之路看似是宽阔的,其实也是狭窄的。

寒窗苦读数十载,为的就是金榜题名的这一天。然而没有朝廷的人脉、没有大儒的教导、没有渠道了解时事,最后只能竹篮打水一场空。

一块蛋糕就那么大,名门世族将所有名额都占满,哪里还轮得到寒门子弟的头上?

那寒门还能出贵子吗?

能,但是极少。

能在这种情况下出头的都是凤毛麟角一般的存在,只有实力运气都到位的天选之子才有机会成为皇帝的心腹,成为皇帝手中的一把利剑与世族分庭抗礼。

皇帝为了遏制世族继续壮大下去,鼓励天下学子读书上进,把权力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通过殿试取士的方式来吸纳人才,选拔官员,凝聚天下所有寒门学子的力量以此来减少世族的威胁。

同时,随着皇权的巩固,世家大族的声望势必要背削弱。

“世族渐微,寒门必将崛起。”

谢和山早早认识到了这点,他急流勇退,远离权力中心,以此来保全谢家数代荣华。

谢和山致仕归家,可谢家的影响力依然在,虽然他退出了朝堂,但多年的经营也不是白费的,王府身后的枝节盘根错杂,牵一发而动全身。

当年承德皇帝新帝登基,一直忌惮这谢和山这个皇叔。

谢和山为了不让皇帝猜忌自己,一直没让儿子进入派系争夺,所以端亲王谢弛这么多年来一直是个闲散王爷的形象,地位尊贵,但并没有掌握实权。就连自己唯一的孙子也没有例外,他早早把谢卓安排到青州求学,就是为了防止皇室对他下手。

总之,越低调越安全。

爷孙两在书房谈了大半天,有了谢和山的指点,让谢卓对朝堂、对各方势力也有了更深的了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