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大魏女首富 > 第4章 上门退亲

大魏女首富 第4章 上门退亲

作者:千里杉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06-16 19:08:56 来源:文学城

赵夏兰从余柔岚那里拿回管家权的事,没一会就传遍了整个傅府。

下人们私底下都炸开了锅,因为这个举动意味着,傅府已经彻底的由二老爷当家做主了。

不同于隔壁金玉苑里的阵阵欢笑和恭贺声,听雪堂的气氛持续陷入低迷。

余柔岚神色倦倦地靠在软榻上,不知道在想什么。

崔嬷嬷关上房门,忍不住啐了赵夏兰一口,“瞧瞧那迫不及待的样子,老爷才过了多久,他们就来作践您……”

“好了,崔嬷嬷。”

余柔岚赶紧制止了她,眼中闪过一丝落寞,她如何能看不出来赵夏兰的来意,但这家中已经不是他们大房说了算的了。若不满足赵夏兰的要求,就是驳傅明杰的面子,所以她只能先安抚住赵夏兰,她账本和管家钥匙都交出去。

傅知乔看向难掩倦色的余柔岚,拉住她的手蹭了蹭,小声道:“娘,委屈你了!”

尽管余柔岚嘴上说不在意,但又怎会一点都不在意呢?像傅家这样的富裕人家,谁执掌中馈谁就有话语权,有的是丫鬟婆子的讨好,现在她失去管家之权,自然会受到冷待。

傅知乔胸口一股气憋得难受,穿过来之前,她是世界五百强企业唯一的继承人,所到之处皆是夸赞和追捧,二代圈那些人都戏称她为“皇太女”,她哪里受过这种欺辱?

不同于傅知乔和崔嬷嬷两人的愤怒,余柔岚很快平静下来了,她心里有数,这件事早晚都会发生。

女儿能平安醒来已经是万幸,如今的她已不敢奢求太多。

比起赵夏兰的所作所为,更让她感到意外的是傅知乔,她这个女儿向来与人和气,今天却表现出了咄咄逼人的一面。

余柔岚和崔嬷嬷也意识到了这点,对上她俩的眼神,傅知乔心里一梗,想起了自己柔弱的人设,今天她的所作所为是有些出格了。

“娘,泥人还有三分土性,二婶这么做是要把我们踩在脚底下,今后,咱们听雪堂上上下下可还有好果子吃?”

傅知乔握起拳头一脸愤怒,“要不是父亲他……二婶又怎敢如此?”话说到一半她就打住了,余柔岚当然知道她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和崔嬷嬷对视了一眼,两人皆无声叹息。

是啊!要不是傅长岳死了,二房又怎么敢在大房头上蹦跶,现在的大房虽然占了个嫡出的名头,可没有实权握在手中,一切都是虚的。

傅长岳还活着的时候,他是一家之长,家族内的大小事务都由他决定,他的妻子、孩子都处于他的荫庇之下。

现在傅长岳没了,大房仅剩下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妇人、一个体弱多病的小姐,自然是不被人放在眼里的。

但二房这边就不同了,老二傅明杰虽然是继妻生的,地位上被嫡妻压了一头,但名义上他也算正统,由他继承家业旁人也无可指摘。

傅长岳是傅老太爷的嫡妻郑氏所生,郑氏逝去后,傅老太爷娶了杨氏为继妻,杨氏是傅老太爷的表妹,有她在一边吹耳旁风,傅老太爷对傅长岳这个长子颇为严厉。

后来,杨氏生了两个儿子,分别是老二傅明杰和老三傅傅文阳。

赵夏兰是傅明杰的妻子,她出身清贫,父亲是个在乡下教书的秀才,因为姣好的容貌加上自己也有几分手段这才被被傅明杰娶了回来。

同为傅家儿媳,赵夏兰在官家小姐出身的余柔岚面前总是矮一头,憋屈了好些年,这种情况一直到她生下儿子后才改变。

她生的是儿子,而余柔岚生的是女儿,凭借儿子她在余柔岚面前才有了底气。虽然她儿子才四岁,但也算后继有人了不是,看到大房如今的落魄样子,她更加有了扬眉吐气的机会。

傅长岳虽然掌管着整个家族的生意,但府里的事物一直在继老夫人杨氏在管理,对于这个名义上的母亲,碍于孝道傅长岳也不好说些什么,继老夫人杨氏去世后,余柔岚才开始接管府里的中馈。

直到这时候,大房才算真正的掌家。

谁知平淡的日子没过几年,二房就忍不住要夺位了,还夺成功了。

傅知乔有点心疼这位没见过面的老爹,但更多是心疼自己现在的处境,父死子继,傅长岳名下又无男孩,纵使傅家富裕、家财万贯,也分不到她们母女头上。

*

自从赵夏兰拿走账本和库房钥匙后,她跟余柔岚在傅家也彻底变成了闲人,傅知乔到没怎么在意,没人过来打扰的这段时间正好让她养好身体。

为了尽快融入这个世界,她整天窝在院子里看书练字抄书帖,拼命吸收这个世界知识。

赵夏兰忙着收拢傅府的人心,并没有时间专门来找大房的麻烦,傅知乔窝在听雪堂里,看书练字,日子过的也算是舒心。

然而,舒服日子还没过几天,听雪堂里就来了个意外的访客。

来人是赵家夫人,她穿了一身松绿色弹花暗纹云缎裙,显得整个人端庄又大气。

丫鬟们上了茶后就退了出去,屋里只剩下余柔岚和她两个人。

傅、赵两家自从有了定亲的意向后,私下也有不少往来,世上没有不漏风的墙,关于两家有意的结亲的消息还是传了一些出去。

两家虽然没有对外明确表态,但也没有否认过,这么暧昧的态度,外界都猜测这门亲事是板上钉钉了。

但事情真的如此吗?

傅长岳死后的这段时间里,赵家除了上门吊唁之外,其余时间并没有联系,也没有再提起结亲的事。

今天赵夫人突然登门,余柔岚心里一紧,可千万别是她猜测的那样。

与赵家这门亲事是傅长岳在世的时候定下来的,因为傅知乔年纪小,两家只是口头上的约定,并未交换婚书。

傅长岳早就为女儿打算好了,傅家是商贾出身,高门大户的怕是看不上自家的出身,他也不愿意让女儿嫁入高门后被轻视,所以把找女婿的目光放在了寒门学子身上,再不济,就给她招个赘婿。

抱着这样的想法,他看中了赵均回。

傅长岳对赵均回的评价是“腹有诗书,谦谦君子。”

赵家是书香世家,祖上也曾出过进士,虽然如今的赵家早已落败,但目前族中依然有人在京城里当官,只不过赵均回是旁支,与赵家核心圈子离得远,并不受到家族的重视。

故而,赵家在禹州顶多算得上是小康之家。

傅长岳看中赵均回的潜力,觉得他是个可造之材,愿意拉他一把。

他想着,将来等赵均回入仕,傅知乔就是正儿八经官家夫人了,再者,赵家看在傅家尽力扶持赵均回的份上,自然是不敢轻视傅知乔的。

这也是傅长岳从一众青年才俊挑中赵均回的原因。

赵家整体条件虽然比不上傅家,但总的来说差距不算太大,结成亲家倒也合适。

赵家这边也觉得与傅家结亲不失为一门好亲事,赵均回一表人才,年纪轻轻就考上了举人,将来科考及第,上有家中族老点拨,下有傅家的财力作为助力,仕途必定能一路通畅。

说到底,傅家看上了赵均回能当官的潜力,赵家则将傅家视为钱袋子。

两家确实有结亲的意向,但也没到定亲那一步。

本来计划是等傅知乔及笄后再正式给两人定亲的,谁知傅长岳出了意外,更何况,按照子女守孝的规矩,傅知乔三年内不能嫁人。

赵母看的很现实,她愿意与傅家结亲,是因为傅家雄厚的财力对自己儿子的仕途有帮助。现在傅长岳没了,傅家已经被二老爷傅明杰接管,那她与傅家的口头约定也就不作数了。

她思来想去,还是决定来傅家取消定亲。

“柔岚,我今日上门,是有件事想同你商量。”赵夫人满脸的温柔和气,说出的话却是很冰冷,“你我两家虽有定亲意向,但眼下……还是作罢吧……”

她扭着手里的帕子,眼含歉意,取消定亲确实是赵家不太地道,但为了儿子的前途她不得不这么做。

赵均回很快就能下场科考了,凭借他的才华一定能考个好名次的,届时功名在身还怕找不到好人家?所以,赵家不可能白白等傅知乔三年的。

三年守孝期只是个名头,真正的原因赵夫人和余柔岚都心知肚明。

赵家无非是看老爷没了,傅家没有扶持赵均回的能力了。

余柔岚脸上的笑容淡去,双手死死的捏着手心,心中气血翻涌,她紧咬着牙:“赵夫人说的没错,玩笑话确实做不得数。”

听余柔岚这话,赵夫人便知道她这是同意了,她也没想到余柔岚这么就答应了自己的请求。

“知乔是个好孩子,是我家均回没有这个福气,柔岚,你别怪我……”

不答应也没法,定亲一事只不过是两家私底下的交谈,从没有放在明面上讨论,也并未交换信物,此时取消对双方都没什么太大的影响。

话都说到这份上了,余柔岚还能说些什么,难道要她放下脸面去挽回这段亲事吗?

当初这定这门亲是老爷的意思,要是他知道这亲事结不成了恐怕也会失望吧,余柔岚从怔忪中回神,偏过头不想多看赵夫人一眼,她站起身,“来人,送客!”

赵夫人欲言又止,最终什么都没说,在她眼里没有什么比儿子的前途更重要。

送走了赵夫人,余柔岚独自坐在房里,面色越发的难看,取消定亲是赵家背信弃义,但赵夫人说的也是事实,傅知乔面临的是三年守孝期。

女儿要被耽误三年,有哪个人家会等她三年,余柔岚想到女儿的未来,她的眼泪就止不住的往下掉。

傅知乔一进门就看到余柔岚忧心忡忡的模样。

“娘,何事闷闷不乐?”

余柔岚本不想把这些烦心事告诉她,但事已至此,再瞒着也没什么用,于是就捡着重点跟她说了一遍。

傅知乔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了取消定亲这件事上,她压根就没记起来原身还有定亲这一出,现在听余柔岚一说才想起来,问:“是叫赵均回?”

余柔岚点点头。

傅知乔脸色一喜,她巴不得亲事取消,她才这么点大怎么能嫁人呢!

余柔岚不认同的看着她:“被退了亲,万一传出去你日后要怎么办?”

“娘,两家只是有定亲意向,都还没谈成呢,又哪里来的退亲一说?”

余柔岚哑口无言。

“天下好儿郎那么多,难道没了这门亲事,我的日子就过不好了?”傅知乔开导余柔岚。

突然,一个丫鬟急急跑来,“夫人,门房来报,说赵家公子求见。”

余柔岚刚刚好转的脸色又沉了下来,“他还有脸登门,让他滚!”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4章 上门退亲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