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大魏女首富 > 第39章 发现高粱

大魏女首富 第39章 发现高粱

作者:千里杉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08-07 13:16:36 来源:文学城

青梅口感酸涩,大家伙都不爱吃,需求量不大,自然也没人种。

刘平谷摇头,“没有,只是后山里的山坳里有十几棵青梅树。”

后山里的那十几棵青梅树也不知道是谁载的,反正这么些年一直在那里。

往年到了青梅的季节,村民们把它摘回去,一部分用来煮肉熬汤时放两颗调味,剩下的收起来烤干,煮酸梅汤喝。

酿青梅酒,没有原料可不行。

傅知乔指了指南边不远处的山,除开庄子里百余亩的良田,这座荒山她也打算开荒出来,大规模种植果树。

有了傅知乔特别叮嘱,佃户们号召人手去山里寻找青梅树。

若发现了青梅树苗就移栽到果园里来,因此果园里原有的的那十几棵青梅树被重点对待,修枝、施肥不敢有丝毫懈怠。

一座荒山光指望着刘家村的人是不够的,于是庄园里再一次向四周的村子里招人。

开荒山的事傅知乔没有出面,全面交给了文山和刘平谷负责,她笑眯眯的:“山上的事就就拜托各位了!”

荒山开垦进行的如火如荼,寻找高粱一事却久久没有进展。

傅知乔有点着急,早在来庄园之初,她就让人拿着高粱图出去问了,可附近几个村庄都走遍了都无人知晓。

傅知乔把画摊开在桌上,长长的茎秆,红红的穗头,宽宽的叶子,这幅画还是她根据记忆画出来的,她自认为已经把高粱的特点都画出来了,可庄里的佃户们还是说不认得是什么东西。

难道这个时代没有高粱吗?

傅知乔有点苦恼。

太白酒横空出世,如今已经成了青州酒市上的一匹黑马,但傅知乔心里清楚,想要把太白酒推广至全国并非是一件容易的事。

目前酒铺里酒品类型单一,是一个致命缺点。

太白酒的名头在青州打了出来,可别看它现在卖得火热,整个酒铺只有这一款酒是远远不够的,再新鲜的事物也会有过时的一天。

唯有源源不断推出新品,才能留住顾客的心。

按照计划,傅知乔要做的便是继续扩大生产,增加酒的品类。

现如今,太白酒在青州城的市场已经打开了,她必须要牢牢占据青州这个根据地,借此机会向周边地区扩散,进一步提升太白酒铺的知名度。

傅知乔盯着桌上的画,思绪却已经飘远了。

青梅酒是她计划里的一环,上市售卖一事已经放进她的日程里了,但高粱酒迟迟没有进展,尤其是找不到酿酒原料高粱,这着实让她有些焦虑。

没有高粱的话,开发新酒这件事就要搁置了。

傅知乔叹了口气,把自制的高粱图收了起来,准备去村子里转一转,透透气。

农忙时节,村里的青壮年都去田间忙活了,整个村子里就只剩下一些年迈的老人和孩童。

傅知乔带着银杏慢慢在村里走着,耳边时不时还传来孩子们的笑声,让她心中的郁气都消散了几分。

路过一户人家时,看到有位头发花白的老人家正在门口做东西,傅知乔总觉得他手里的东西有几分眼熟。

走近一看,高……高粱?

等等!

这长杆、这红穗头、这宽叶子……

没有错,是高粱没有错!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明明村子里就有高粱,为何大家都说不认得,难道是她的画过于抽象了?

傅知乔克制住激动的心情,上前问道:“老人家,你手上拿的可是高粱?”

老人头也不抬,压根就不理她。

“老人家,我家小姐问你话呢!”银杏加大声音,她怀疑这老人家耳朵不太好使。

见他还不回答,银杏想走到他面前打招呼,傅知乔连忙制止了她,手艺人嘛,有几分傲气也很正常,两人安静的站在一旁看着老人做扫帚。

老人全神贯注忙着手上的活,很快,他手里的东西已经成型。

眼看着快要做好了,傅知乔趁机再次发问:“老人家,请问这是什么?”

老人斜了她一眼,“扫帚。”

他语气轻蔑,有一种这个你居然不认识的鄙视感。

傅知乔:……

我当然看出来这是扫帚了,还不是是为了跟你搭话才这么问的!

老人动作极为利索,把做好的扫帚放在一边,又取出一捆高粱穗开始了新的制作。

高粱穗已经去掉了籽,保留住蓬松的穗头,晒干高粱杆修整干净的防止割手,将所有高粱杆割成一样的长度,捆成小捆平铺在地上。

取一段麻绳缠绕在木棍上,双脚踩在木棍的两端,用麻绳头缠在高粱杆上一圈一圈勒紧,每隔几圈添一捆高粱杆直至扫帚成形,扫帚柄缠成手臂粗细,最后用柴刀将扫帚柄的顶端切割整齐即可。

一盏茶时间不到,一把高粱扫帚就这么做好了。

“呵呵,老人家手真巧,能扎出这么漂亮的扫帚……”傅知乔继续拍他马屁,她必须要搞清楚老人手上的高粱是哪里来的。

在她的再三询问之下,终于从老人口中得知他的高粱是自己种的。

原来本地就能种植高粱!

得到了重要的信息,傅知乔痛快地掏钱买下了这把扫帚。

回去的路上银杏终于忍不住了,“姑娘,咱们买这个干嘛?”

傅知乔神秘一笑:“用处大着呢!”

她带着扫帚去找刘平谷。

“东家,这是桃黍,成熟后的籽是可以吃的,但吃起来非常涩口,我们只有碰到灾年才会吃,这玩意平时都是拿来喂鸡的,它的杆子能做扫帚,用桃黍杆扎成的扫帚,一把能卖三四文钱呢。”

原来这时代高粱被叫做桃黍,难怪她翻书都翻不到高粱相关的字眼。

说着,刘平谷拿出了自己一把用旧了的高粱扫帚。

喂鸡?做扫帚?傅知乔嘴角抽了抽。

暴殄天物啊!

酿酒的绝佳材料,在这里居然仅仅拿去扎扫帚?

“庄子上可有种高粱,不,桃黍?”

“往年都有种,但种的不多……”

桃黍抗涝抗旱非常好种植,碰上灾荒年,尤其是在稻子、麦子大量减产后,桃黍就是百姓们的救命粮了。

桃黍属于粗粮,口感同细粮相差较大,虽然味道不好,但碰上灾年也讲究不了什么了,填饱肚子才是百姓们的首选。

跟刘平谷了解完高粱种植背景,傅知乔当即放话,要把庄园里的空地都拿出来种高粱。

“这……”

桃黍的产量虽然比其他农作物高一些,但它口感差、卖不上好价钱,其他佃户们未必愿意把土地拿出来种桃黍。

刘平谷说出他的担忧,放着好好的粮食不种去种桃黍,换他自己他也不愿意。

这确实是个问题。

傅知乔沉思片刻,佃户们全靠租赁的那几亩地过活,她不能强制别人改种作物啊。

“你放心,种植桃黍不用佃户们的地,我记得庄园西北面的那块旱地还没有人租种,全部给我种上桃黍!”

傅知乔依稀记得,高粱是不用种植在水田里的,平坦的旱地一样也能种出来。

庄子里还有大把的土地没有开发出来,现在正好能利用上。

刘平谷还是有些担心:“东家,那块地不够肥沃,能种出桃黍来吗?”

傅知乔:“?”

接收到傅知乔疑问的眼神后,刘平谷老实回答:“西北面是有几块长草的荒地,不过那里的土质不好,不适合种粮。”

刘平谷在村里生活里这么多年,对这里的土地情况可以说是了如指掌。

傅知乔说的那块地位于庄园的西北面,背靠大山,土质松散、粗粒多,土壤根本无法贴合作物的根系,一场雨就会导致作物死亡,久而久之这块地就荒废下来了。

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种植经验她没有,可理论知识她丰富着呢!傅知乔上辈子为了把世界各国的酒引进到自己酒店,可没少参观世界各地的农场、酒厂,这也是她刚来青州城就敢买地建酒庄的原因。

国人酿造高粱酒的水平可谓是独步世界,当年傅知乔去考察酒厂时,有到种植园里参观过,所以高粱的种植模式她还有些印象。

土壤不贴根?没关系!

犁地后把地面耙成垄沟状,增加地面垄台与垄沟的差距,不止利于作物根系的生长,还能排水防涝。

土地不够肥?也没关系!

可以用鸡粪、鸭粪或者人工粪肥,它们所含的养分高,可以有效为土壤增肥。

总之,没有什么可以阻挡她种植高粱的决心。

刘平谷有些意外,傅知乔给他的印象一直是是喜怒不形于色的,像今天这样情绪外露是极为少见的。不过,该提醒的他已经提醒过东家了,既然东家执意要种桃黍,他也只好听令。

四五月就是种植高粱的季节了,事态紧急,傅知乔火速下达了命令。

关于高粱种植,她还是偏向于规模化的种植和管理,交由佃户们种植的话,结果就是这里种一块地那里种一块地,不但不好管理,高粱的品质也无法得到保障。

目前刘家村里的人不够用了,她要从外面找些人过来管理高粱地,顺便给村里的佃户们一点危机感,有了外人来竞争,相信佃户们耕种田地会更加卖力。

有钱不愁没人做事。

最后傅知乔以包吃包住,每月八十文的工钱从邻村招了十几个农户做长工,专门负责种植这些高粱。

傅知乔把详细的种植计划一一向文江说明,先开荒、养土,再进行种植,两人又讨论了一下细节,文江点了点头表示明白,具体的人员分配全部交由他去安排。

新招来的工人一共分为两拨,一拨人抓紧时间把土地翻新,泼上人工肥发酵一段时间,等土地变得肥沃后就能下种子了。

另一波人则赶去各个村里收购桃黍种子,只选饱满的种子,瘪粒和破损粒全部淘汰掉。

两天后,他们带着两大马车的种子回来了,在竹筐底部铺上一层麻布,里面装的全是略显深红的高粱种子。

看着这一筐筐的种子,找了这么久的种子就在眼前,傅知乔心头激动得无以复加,仿佛已经看到了高粱酒上市后的盛况了。

傅知乔已经放话给管理高粱种植的工人了,只要产量好就有奖赏,几人听到有奖赏后也十分高兴,在悄悄打听到庄主给所有工人发过一贯钱的奖金后,做起事来更是卖力。

几天后,傅知乔到地里查看了土况,浇上去的粪肥已经被泥土吸收的差不多了,她满意的验收了成果。

万事俱备,只等气候温度适宜就可撒下种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