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大魏女首富 > 第191章 酒精之争

大魏女首富 第191章 酒精之争

作者:千里杉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26 21:49:57 来源:文学城

看着左慕蕊离去的背景,谢卓心里没有半点波动。

无论如何,他想娶的人只有傅知乔一人。

反倒是傅知乔并不是非他不嫁,想到这里,谢卓心里头顿时又笼上了一层阴霾。

必须要赶紧将他们的婚事定下来才行。

一日没有将人娶进府里,他这颗心就一日不得安定。

过完年,谢卓就迫不及待给老王爷谢和山写了信,他在信中说自己心悦一女子,想娶她为妻,可母妃因为门第之见多加阻拦,希望祖父能为他做主。

没错,谢卓打算从自己祖父下手,只要祖父点了头,哪怕母妃有再多的不乐意,也只能咽回肚子里。

谢卓有十足的把握祖父会站在他这边,对于其他人来说,好的亲事是强强联手,可对于端亲王府来说,低调行事才能保一辈子安康。要是他娶一个权臣之女进门,陛下心里难免又要起疑心了,怀疑他暗地里私自结交党派,若是他娶的是一没有强大家世的女子,反倒能让陛下安心。

谢和山在见识过谢卓的本事后已经彻底放权给他,撂下身上的重担,远离权利中心,去幽州找到老友,与他们看山戏水、泛州钓鱼。离京的这段日子谢和山过的好不快活,年前还送来了一封信,说自己与老友年岁已大,不知还能再相处几年,所以今年要留在幽州过年,等年后再回京城。

信已经送了出去,接下来只等回信便可。

皇宫里。

官员们排成两列,整齐有序的从午门外走进勤政殿。

谢卓穿着一身绯红色的修身官袍,衣摆绣着淡色的花纹,和袖口处是金丝滚边,腰间扎着一根和官袍同色的玉腰带,身姿挺拔,俊美非凡。

承德皇帝一现身,群臣们立即伏地施礼:“微臣叩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过完年的第一次早朝,大部分都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真正引起群臣讨论的是兵部尚书武志康的奏折。

酒精在军营里起了大作用。

冬季严寒,每年这个时候军营里都会死不少人,士兵们会因受寒、伤口感染引起发热,最终无药可医,只能眼睁睁的看着他们死去。

而今天不同了,那些发了高热后的士兵们,擦了酒精后都能成功退热,十个人里有八个人最终能活下来。

武志康看到了酒精的神奇之处。

一开始,他没有将这所谓的酒精放在眼里,可测试了大半年,尤其是经过高热频发的冬季,他深深感受到了酒精的好处,以及酒精给大魏带来的价值。

自从得到了酒精,军营里的将士们因发热而死的人屈指可数,这种情况不是个例,从朝廷下发酒精已经过去了大半年,经过这么久的试验,确实确定是酒精确实是个好东西。

武志康把这一情况上奏给皇帝。

承德皇帝听后龙心大悦。

伤亡减少了,意味着国家的兵马会进一步得到加强,大臣们齐声祝贺:“臣等恭喜陛下,贺喜陛下。”

还有那会看脸色的大臣,见承德皇帝满脸笑意,立即提出意见,“回禀陛下,既然这酒精这么有用,能否用到民间?”

此提议一出,有大臣附和,有大臣反对,朝堂上议论纷纷。

同意把酒精用到的民间的大臣们认为,民间每年因为无法退热死掉的人也很多,且很多都是孩子,这些孩子们长大后就是大魏国未来的支柱。

持反对意见的大臣则认为,酒精价格太贵,给普通民众用的话,用量太大国库负担不起。

“花点银子买断酒精方子,再将酒精生产坊收到朝廷里来不就成了。”开口说话的人是工部侍郎王协,他先是看了看丞相杜正邦的眼色,见点头后他才开口。

整个朝廷谁人不知,王协是丞相一派的人,他这一开口基本上也是代表了丞相的意见。

既然丞相大人表态了,其他的大臣也不再反对了。

谢卓见此眉头一皱,抬头看向龙椅上坐着的人,他没有错过承德皇帝眼中的一丝意动,看来陛下想要酒精方子的意图还未彻底熄灭。

谢卓神色凝重,正当他想开口的时候,右前方有一大臣走了出来,说:“启禀陛下,前些年边疆连连征战,军饷支出颇大,去年与蛮夷一战已经掏空大半国库,后南方又发水患……陛下仁慈,心系百姓接连拨款赈灾,还为他们免了一年赋税,现如今国库已接近亏损了。”

说话的人是户部尚书,陈德易。

陈德易是管理赋税、俸禄、粮饷等财政收支的大臣,他对国库的情况再了解不过了。

朝堂上有一瞬间是安静的。

承德皇帝的脸色严肃起来。

杜正邦的脸色也难看起来,陈德易是寒门,跟他政见向来不太合,他怀疑陈德易是故意跟他唱反调。

陈德易的户部尚书之位是皇帝亲手提拔的,陈德易出身寒门,当时的朝堂上并没有什么人看得上他,所以他在朝中不属于任何派系。皇帝正是看中了这一点,才决定将陈德易培养成为户部尚书,扶持寒门臣子的目的是与世族抗衡,从而降低世族的影响力,进一步巩固自己皇帝的权威。

陈德易这么些年来在户部尚书这个位子上也是兢兢业业,所以对于他提出的意见,皇帝还是很看中的。

王协心里冷哼一声,面上不露,只道:“买酒精方子能花多少钱?”

“买酒精方子或许不贵,那建造酒精坊呢?买酒精原料不要银子?雇工匠工人不要银子?且不说这一笔笔的,敢问王大人打算花多少银子买断酒精方子呢?”

王协虽说是工部侍郎,但军器、土木、水利等重要事项都是工部尚书一手操办,他只是从旁协助罢了,他真正管理的是较为清闲杂造局、竹木局、司水局。

再者,他从小养尊处优,哪里知道雇工匠、买方子这些民间小事要花多少银子,只能硬着头皮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只要陛下开口,酒精方子跟酒精坊想必是不费吹灰之力。”

谢卓当即开口:“好一个不费吹灰之力!王大人真是站着话说不腰疼,张口就要是要百姓们奉献,既然要奉献,王大人为何不带头将自己家的宅子奉献出来呢?”

听到这毫不掩饰的讥讽,王协眉毛一竖,“谢将军,你这话好生无礼,宅子卖了我全家老小住哪里?”

“王大人也知道啊,宅子卖了你没地方,那百姓们呢?你一张口就要普通百姓将自己赖以生存的命脉交出来,你还真是仁慈呢!”

王协脸色挂不住,向杜正邦投去询问的眼神,见杜正邦不回应,他眸光闪烁不定,支吾道:“这、这不是在商讨嘛……”

陈德易反对买酒精方子建造酒坊并不是要跟杜正邦作对,而是国库里银子确实确实不多了。

一开始他的想法跟陛下是一样的,花这么多银子买酒精,倒不如自己生产,自产自用岂不是能省大笔钱?

后来,不知道谢将军跟陛下说了什么,让陛下打消了要建造酒精坊的念头,可陈德易心里一直没有放下这件事,因为采买酒精的那一笔笔银子是他亲自签名批出去的,买一次酒精就花去十几万两银子,他的心简直是在滴血啊!

谢卓去青州采买酒精的时候,陈德易也跟着去了,青州之行,除了最机密的酒精提炼房他没进去过,其他的陈德易都参观过了。

一来,提炼酒精之法乃是天下独一份,朝廷强制收回也不太像话;二来,这炼制酒精确实不是易事,先不说熟练的工人难寻,就说那建造酒精坊、库房就是一笔不小的花销。

最重要的是,建造酒精坊不是一件很快就有收益的事。

前期要造房子、雇工人、买粮食……前前后后至少要花费上百万两银子,这笔银子朝廷当然拿得出,但提炼酒精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成的,朝廷想要建造酒精坊意味着要源源不断往里投几十万两银子!

从长远来看,朝廷把酒精坊拿在手里一定是得益的,但要等好几年才能把花出去的银子给填上,眼下国库紧张,再往外拿银子的话账面就非常不好看了,届时陛下看到空虚的国库,他这个户部尚书也快当到头了。

陈德易可不想被贬。

若是把酒精放在民间生产就不同了。

每年采买多少酒精都是朝廷说了算的,假如今年朝廷计划要买采一百万两银子的酒精,那么他可分作五六次买,一次只付十几二十万两银子,这样就大大减少了国库的压力。

国库里有钱,他的尚书之位才稳。

再说了,在民间采买物品,朝廷还能从商户身上收点税回来呢!

既然有现成的,又何必费劲重新建造呢,还是用现成的好!

所以从青州回来后,陈德易就打消建造酒精坊的念头,现在又听人提起要朝廷造酒精坊一事,他当然要反对了。

陈德易听到谢卓站在他这一边后心里暗自松了口气,开口道:“王大人你此举是要将陛下放在火上烤!”

王协才三十多岁,在一众官员中确实算不上有资历。

“陈大人休要胡说!”听到陈德易指责他对陛下不敬,王协大惊失色,立即弯腰对着承德皇帝行了一礼,“微臣对陛下忠心耿耿,天地可鉴!”

陈德易也毫不退让:“王大人嘴上说的好听,堂堂天子竟然要平民百姓上供祖传秘方,这不是将陛下放在火上烤吗?天下百姓会如何看待陛下?”

王协手心渗出了一层细细密密的汗,头上也慢慢凝结出冷汗,跪倒在地:“微臣不是这个意思,请陛下明鉴!”

群臣也议论纷纷。

“够了!朕不会强抢百姓手里的酒精方子,此事无须再议!”承德皇帝只觉得自己的脑门子突突地疼,大喝一声:“酒精是能救命的宝物,朕乃大魏天子,必定会让所有的大魏百姓都用能上此物!”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