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大魏女首富 > 第128章 女子入学

大魏女首富 第128章 女子入学

作者:千里杉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18 21:49:21 来源:文学城

刘平谷召集刘家村村民分享了这个好消息,他摸着胡子笑道:“东家心善,不止咱们村,周边几个村有孩子也可以送过来上学,不收束缚和笔墨钱。”

“真的不收钱吗?”

“东家亲口跟我说的那还有假,东家的意思希望咱们村的小孩将来都能认字写字,会算账。”

“太好了,我家顺子可以上学堂了!”

“东家真是大好人呐!”

听到自己家孩子能去读书,还不收钱,刘家村的村民都兴奋了,个个笑得合不拢嘴。

不出一日,这个消息就传遍了整个村子。

村民们打招呼从“你吃了吗?”渐渐变成了“你家送孩子去上学吗?”刘家村所有人都在聊着这个话题。

“去啊,当然要去!东家说了,学堂不收咱们钱,大伙只需要给自家孩子准备好吃食就行,免费的教书先生免费的笔墨纸砚,你还犹豫什么?”

“我是怕孩子上了学堂后不愿意在家做农活了。”

“你想的也太多了吧。”

“哪里是我想太多,孩子天天上学堂去了,家里的鸡鸭鹅谁来喂?”

刘平谷摇摇头:“谁跟你说要天天上学堂了?学堂只负责给孩子们开蒙,一年只要上满三个学期就行,那些要天天上学堂的人都是要考秀才老爷的。你要是想供孩子读书,可以先送到学堂免费开蒙,等孩子大一点再送到城里找教书先生,我听说城里的教书先生都做过官,学问大着呢!”

“读书考秀才可是很费银子的,我可供不起。”

“不只是费银子,还要看脑子好不好使,你以为考秀才是很容易的事情?咱们村几十年来就出了一个秀才公。”

众人七嘴八舌说开了。

有人提议,“咱们村的祠堂不是空着吗?直接拿祠堂做学堂不是更好?”

“对啊,反正空着也是空着,何必要东家破费去建新学堂。”

“是啊,东家心善,咋们也不是那不识好歹的人,能省一点就是一点。”

这个提议受到了很多人的同意,刘平谷觉得也有道理,他找到傅知乔,把村民的意见传达给她,“东家,把村学开在祠堂里,您看行不行?”

“不行,祠堂地方太小了,容不下多人一起学习,我准备盖两所学堂。”

“两所?”

“对,我准备盖两间学堂,一间男子学堂,一间女子学堂。”

女子学堂?

刘平谷愕然,语气有些结巴,“自……自古以来都是男子入学堂,女子学堂就不用了吧,咱们村有一个学堂就够了。”

“不够!”傅知乔一脸严肃:“村长,女子无才便是德这套在我这里是行不通的。”不说别人就拿她自己举例,她若是没有知识才华就开不起太白酒庄,也无法带领村民们发家致富。

“东家自然不是一般人,可村子里的孩子哪有东家这样的资质啊!”

“刘村长,我的学堂里不分男女,在我这里,男孩女孩都一样,他们都有学习知识的资格。”

刘平谷心里不太认同,不过面上倒是什么都没表露出来。

傅知乔没打算说服刘平谷,她神色坚定道:“不识字没文化,将来两眼迷黑,受人欺负蒙骗的时候可不会分你是男是女,我不指望这些孩子能有多出息,能认字能算帐就足够了。”

学堂这点支出对于傅知乔来说是毛毛雨,但对这群孩子们来说,有可能是改变一生的机会。尤其是女孩们,识的字算的了账,有了一门赚钱的手艺,就不会被家长早早的逼着嫁人。

这世道对女孩的确是不那么公平,男人尚有科考做官一步登天的机会,但大部分女人只能躲在男人背后相夫教子。

“可、可是,没人会接受女子进入学堂的。”

“实在不接受的我也不强求。”傅知乔沉默了一会,眸子一转,她自有办法让大家送女孩进学堂。

*

一般贵族和有钱人家会特别注重后代的教育,三四岁就教孩子们识字读书,有那资质好的孩子,到了七八岁的年纪都能将《千字文》之类的蒙学书籍倒背如流了。

傅知乔不要求这些孩子将来能有多大的出息,她开办学堂的目的是让孩子们学会认字、算账,至于要不要走科举路要看个人选择,这个就不在她关心的范围里了。

学堂的名字叫太白学堂,专门负责给五六岁到十一二岁的孩子们开蒙,再大些的孩子就不收了,教书先生管不过来。

傅知乔一共请了三个教书先生,其中两个教书先生教《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另个一个是算术先生负责教《九章算术》。

学堂的学期为两年,每年有三个学期,分三次开学,避开春耕、秋收、东冻三个时间点,这样既不耽误孩子们学习,又让他们有时间帮衬家里做点活计。

为了方便管理,她按照学童性别分为男、女两个班,男女班的教学内容都是一样的,就是为了按照大魏风俗避嫌才分了个班而已。

唯一的不同之处就是女孩们多了一门刺绣课。

农家女子谁都会做一些针线活,但画花样、配色这等精细点的活就不是谁都会的了,琴棋书画这些风雅的课程不适合乡下的女孩子,而学会认字、算账、刺绣却是有实质性的用处的。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想要把希望的火种传播下去,让平民女子进入学堂是她的第一步。

同时,太白学堂招收女学生的消息也被放了出去,刘家村的村民和周边的村民知道消息后先是不信,而后立马赶去刘平谷那里求证。

确认了傅知乔要办女子学堂是事实后,村民们一个个如雷劈了般愣在原地。

女孩也能有进入学堂的一天么?

妇女们的态度大多是激动狂喜,有赞同的声音就有反对的声音,其中听得最多的便是女子无才便是德之类的论调。

“搞这些虚头巴脑的做甚,女子迟早是要嫁人的,读书有什么用?反正将来也要便宜别人家。”

“就是,我女儿才不去学堂嘞,在家还能带带弟弟妹妹,读书多浪费钱。”

“也不能这么说,能多念点书,搁哪里都不是坏事。”

“女子进学堂前所未闻,难不成女子也能当女先生、女状元?”

“男女有别,在一个学堂里教学岂不是乱了套?”

傅知乔知道后这些言论后无声冷笑,女孩子们学到了知识,明了事理,便不会轻易听男人们的摆布,村民们一辈子都生活在乡下,见过的世面有限,她不跟他们计较。

不止刘家村,太白酒庄要办学堂,同时收男女学生的消息在附近几个村子间传的风风雨雨。

刘家村有一百多户人家,加上周边几个村子共有好几百户,最后统计出来的适龄学童有一百多人。

村子里能认字的人本就不多,愿意把孩子送过来上学的更是屈指可数,傅知乔一查名册,报名上学堂的学童还不到四十人,其中刘家村占了三十个。

也就是说,周边几个村子里加起来不到十个人,这个结果大大出乎傅知乔的意料,她本以为免费的教学,大家都会很欣喜才对。

更让她感到无奈的是这本名册里无一例外全是男孩,看来刘平谷说的很对,在乡下的确没有人会送女孩进学堂。

没有女孩也有算了,为什么免费上学的机会还有这么多人不愿意来?

傅知乔派人一问才知道,在乡下,一个家里一般都会生好几个孩子,全部都送去上学家里负担不起,所以干脆一个也不学。

傅知乔叹了口气,她知道这件事办起来不容易但没想到这么难。

哪怕是设置了来上学的孩子只需要负担自己的吃食,其他一切支出都由学堂来负责这样的条件,很多人家还是只愿意送男孩上学,女孩子就放在家里扫地做家务、养养家禽。

为了防止大家只送男孩过来上学,不送女孩,几经斟酌下傅知乔多设立了一条规矩。这条规矩专门针对家中有儿有女的人,对于只送男孩上学而不送女孩上学的人家,学堂一律不收。

为了让女孩儿也有上学的机会,她只能这样做。

根深蒂固的思想没那么容易改变。她不想给村民们传输一些男女平等的思想,这不现实,她只能设置一些硬性条件来约束。

首先,要把诱饵放出去。

太白学堂成立的初衷本就是给酒庄工人们的福利,所以,酒庄下次招工会优先招有孩子在太白学堂上学的人家。

在太白酒庄干活,不但给的工钱多,到了年底还有大把奖金,风吹不着日晒不着,是村民理想的好去处。

家中有孩子在太白学堂上学者,有优先进入酒庄干活的机会。

这一通知放出来,来学堂报名的学生猛增。那些还在犹豫的人家立即把自己孩子送了过来,不就是少在家里干点活嘛,去学堂多认识几个字也不亏。

甚至还有更远的村子知道消息后,愿意到刘家村租房子,想通过把孩子送进太白学堂来获得优先进入酒庄工作的机会。

苦口婆心的劝导,不如实实在在的好处来的有用。

学堂很快招满了学生。

开学的日子定在了九月,本来应该是十月的,因为地都被水淹了,家家户户没有很多农活要做,傅知乔便把开学的时间提早了一个月。

不过,眼下才六月下旬,她有充分的时间来修建学堂。

村民除了会种田,还会不少其他的手艺,通过刘平谷,傅知乔找到村里会木工手艺的村民刘永福,定做了九十套长桌长凳。

刘永福知道是为学堂做桌椅,坚持不要工钱。

几番推拉之下,见刘永福的态度坚决,傅知乔妥协了,“不收工钱那材料费总要收吧,总不能让你白忙活一场。”

“材料山上都有,我们去砍。”

“对,我们去找木材。”

其他村民知道消息后,自发的组队跑到山上去找来木材。

人多力量大,村民们办事极为利索,按照这效率定能在学堂开学前将桌凳都做好,所有人齐心协力把劲往一处使,傅知乔干脆当起了甩手掌柜。

建学堂用的工人们都是熟工,他们建房子的经验丰富且手脚麻利,没出几日地基就挖好了了,学堂的框架也搭建的有模有样。

修建学堂一事进行的很顺利,傅知乔也没让余下的村民们闲着,地里给水淹了,暂时种不了那就换个地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