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大唐太子日常 > 第20章 大唐医学院

大唐太子日常 第20章 大唐医学院

作者:蓝色草原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12-15 01:10:19 来源:文学城

显德殿前的广场上还散落着用于驱赶食日天狗的羽箭和锣鼓,周遭的宫人们面上还残留着惊慌,像是被日食的景象吓得不轻。

李承乾得到通报走进殿内时,李世民正在看今日送上来的奏报。见李承乾走进来,李世民放下手里的笔,温声道:“承乾怎么来了?是被刚才的日食吓到了吗?”

李承乾摇摇头,只看着阿耶,认真道:“我过来,只是想和阿耶说一句话。”

李世民来了兴趣,笑道:“什么话?”

李承乾道:“食有常数,不在政治。百变千灾,皆同一状,未必人君政教所致。”

这句话的意思是日食和各种天灾**,都是自然规律,不是由君主的政治所决定的。而这,明显和自汉代以来儒家所说的天人感应是相违背的。

李世民读懂了儿子言语中的宽慰之意,笑道:“这是王充《论衡》里的话吧,你的杂书倒是读得多。承乾,可惜《论衡》这本书,你只读懂了一半。

“王充此人还说,雩祭者之用心,慈父孝子之用意也。无妄之变,百民不知,必归于主。为政治者慰民之望,故亦必雩。

“虽然君王向鬼神祷告祭天求雨,并不一定真的能求来雨水,但这并不是白费功夫。明知父亲病入膏肓、无药可医,但孩子为了孝顺却依旧求神祈福、求医问药。君王求雨的诚心就和这样做的孝子一样,虽然没用,但是君王进行祭祀求雨,满足子民渴求降雨的愿望,体现了君王的宽慰子民之心。”

李承乾闻言愣住,这才想起阿耶并不信鬼神。他不由想起自己前世两次大病,太医们无计可施,阿耶就召集了和尚道士进宫为昏迷中的他祷告祝福。所以那时候阿耶明明知道和尚道士无用,却还是因为爱子之心把他们召进宫吗?

李世民见长子一时呆住,不知道在想些什么,就把他拉到身边,殷切教导他:“承乾,日食之说、神鬼之说都不可信。但为君者,却不能不敬之。这些鬼神之事到底是真是假,你自己心里明白就好。可小民多愚昧无知,他们却是信鬼神的,所以君王才要反省自己的得失,做有德之君。汉文帝的罪己诏,不是写给他自己看的,而是写给天下万民看的。”

李承乾点点头:“阿耶,这些我知道。”他在现代走了一遭,知道日食不过是一种自然现象,古人所谓的天人感应是为了限制君权,但没想到阿耶也能看得这么透彻。

李承乾继续道:“可是这次日食,朝中恐怕会有异议,阿耶想好要怎么办了吗?”

李世民笑道:“承乾是在担心阿耶吗?”

李承乾略微有些不自在,眼睛盯着桌上的一方端石凤池砚,半晌不语,才闷闷地应了一声:“嗯。”

李世民失笑:“也不知道你这别扭的性子到底随了谁。不急,朝中之事,我自然会处理,你不必担心。”

“对了,承乾,你之前不是说想要召孙思邈入京吗?如今他人已经在长安,你可要见他?”

李承乾立刻道:“要。”

想了一会儿,李承乾又摇头:“还是再过几日,等日食的影响过去,再召孙思邈入宫吧。”

李世民评价道:“你如今倒是考虑得比以往要周全多了。”

……

十月初八,立中山王李承乾为皇太子。

唐代册封皇太子的典礼非常复杂,拜皇帝、拜皇后、谒太庙,礼仪繁琐复杂,持续了好几天。

李承乾虽然前世已经经历过一次,但重来一世,还是累得够呛。

他原以为朝中对十月初一的日食会有什么争议,但在太子册封典礼之后,李世民又开始册封百官,朝中关于日食的争议一下子就消失了。

日食的影响一过,李承乾立刻召孙思邈入宫,让他为太上皇李渊、皇帝李世民和皇后长孙无音诊脉。

其实太医署并非没有医术优秀的太医,但因为这是太子李承乾的一番心意,三位长辈也没有拒绝。

孙思邈给三位贵人诊脉结束之后,向太子李承乾讲述了三人的病情。

太上皇李渊目前身体还算健康,问题不大。皇帝李世民因为常年出征在外,身上有多处暗伤,现在年轻影响不大,只是老了之后恐怕会爆发出来。至于皇后长孙无音,身体有亏,患有气疾。

李承乾忍不住追问道:“孙医对气疾可有根治之法?”

孙思邈摇头:“并无。”

李承乾听到这话,也没有特别失望。前世因为阿娘有孕后迟迟没有生产,阿耶也曾经召孙思邈入京为阿娘诊脉。前世阿娘没有治好的病,当然不可能因为他的重生就突然有了治疗方案。

这种涉及呼吸系统的疾病,就算是放在现代社会也没有办法根治,只能用药缓解。而像孟鲁司特钠、沙丁胺醇、异丙托溴铵之类治疗哮喘的药,涉及到的分子式过于复杂,以封建社会的工业技术根本就不可能制备成功。就算真的制备出来,因为不知道制备出来的药物中会混有多少有毒成分,李承乾也不敢拿这样的药给阿娘服用。

李承乾继续问道:“那孙医可有缓解养生之道?”

孙思邈养生有道,七十多岁但却依旧身形矫健,他便向李承乾说了一些饮食上的注意事项,又道:“患气疾者,需戒急戒躁、戒忧戒虑,知足常乐,方得长久。”

李承乾点头,命人取来纸笔,将孙思邈的这些话记在纸上。阿娘并非急躁之人,可她的忧虑却多因他们几个孩子而起。

孙思邈见状道:“吾观殿下面色,殿下也该少些忧思才是。”

李承乾叹道:“这天下谁会没有烦恼呢?不过您的话,我听进去了,会警记于心。”顿了顿,李承乾又道:“不知孙医可曾听说过甄权甄医?”

孙思邈点头:“吾虽未曾见面,却已神交已久。”

李承乾笑道:“如此便更好了。前些日子,我想印刻张医圣的《伤寒杂病论》,特意请甄医为其校正纠错。只是甄医年事已高,我也不敢太过劳烦老人家,能否请孙医一道帮忙校正?我已经命人在长安辟下宅院,孙医只管安心住下。”

孙思邈沉吟片刻,没有回答。

李承乾继续道:“其实,我还有一事要求助孙医。”

见孙思邈看向他,李承乾道:“如今朝中虽有太医署,但其中的太医却大多只服务贵人,少有惠及小民者。我想改医制,另辟新校,惠及万民。只是我不通医道,一时间竟不知该如何下手,所以特想孙师请教。”

没等孙思邈回答,李承乾继续道:“再者,前人刻书,多印刻经史子集,如《伤寒杂病论》这类的医书,却少有人印刻,导致原书失散。虽然后来有晋人王叔和整理校勘,但说到底还有不少篇章失传,我深以为憾。不知孙医可有著书之意?承乾愿为印刻。”

孙思邈这些年确实有想要写医书的念头,但是一直没有下定决心。如今被太子这么一劝说,心中的念头又重新勾了出来。

他犹豫再三,道:“此事事关重大,还请太子允许草民回去之后再细细思量,再予以答复。”

李承乾点头:“这是自然。承乾已经命人在长安备好宅院,孙医回去之后好好休息,过几日再答复也不迟。来人,送孙医出宫。”

孙思邈行礼告退。

孙思邈离开之后,李承乾命人裁纸磨墨,在纸上写了起来。

……

《关于大唐医学院的建设性构想》。

李世民看了一眼手上的这份奏疏,又看向站在面前的太子李承乾,不由笑道:“承乾,你的这份奏疏可没有经过门下省审议啊?”

李承乾点头,无奈道:“阿耶又在为难我了,儿臣又没有上朝议政,怎么把奏疏交到门下省?”

李世民笑笑,这毕竟是承乾册立太子以来交上来的第一封奏疏,他笑过之后还是认真看了起来。

其实李承乾没有写太多东西,主要是把现代医学院的组织架构搬了过来,再结合唐朝实际情况再加以修改。

李世民仔细阅读之后,虽然觉得部分想法有些异想天开,但也并非没有可行之处。只是,他指着纸上的一处文字道:“这试药志愿者制度该作何解释?”

李承乾沉默片刻,答道:“有些太医新研制的药方,不知其疗效,对健康的人又不对症,所以要招募一些对应疾病的志愿者进行试药。”

他紧接着道:“当然,这是在确定药方足够安全的情况下进行,就算不能缓解病人病情,但至少也不会加重病情。”

作为一个封建帝王,李世民对此倒是接受良好。唐时的医生道士常有治病治死人的,以承乾的说法,这试药志愿者既有钱粮可领,又有药可医,已经足够安全了。

不过,如果仅仅只是这样,李世民恐怕也不会多问,他重点指了指后面半月形符号里的文字:“承乾,为何你这里要特别备注多选气疾、风疾的病人?”

李承乾沉默着看向李世民。

李世民恍然大悟,笑道:“哦,和我、和你阿娘的病有关。”

虽然阿耶没有责备的意思,但李承乾还是忍不住心虚道:“阿耶不会觉得我私心太重吗?明明说是建医学院,但是我却……”

李世民笑着打断他道:“承乾,人皆有私。更何况,你这么做也是为了我和你阿娘,我怎么会怪你?”

李世民看向长子:“承乾,你要为君王,但不要做圣人。”

1.《论衡》:食有常数,不在政治。百变千灾,皆同一状,未必人君政教所致。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0章 大唐医学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