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大唐九万里 > 第75章 第 75 章

大唐九万里 第75章 第 75 章

作者:寻一条瑜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28 10:23:03 来源:文学城

马车又晃晃悠悠行了五六日,车轮碾过碎石路时的颠簸,让车厢里的人渐渐没了起初的新鲜劲。骑马的李祈安和夏循等人还好,能时不时勒住缰绳活动筋骨,可坐在车厢里的璎璎、方静鱼,早已被晃得浑身酸痛,起初还能靠着车窗看路边的田埂风光,后来连抬手掀帘子的力气都少了,只盼着能早点到下一处城镇歇脚。

这日天刚蒙蒙亮,赶车的星遥计忽然喊了一声:“郎君、娘子,前面就是安州城了!”

车厢里的几人瞬间来了精神,璎璎率先掀开车帘,顺着伙计指的方向望去,远处的城墙在晨雾中露出灰黑色的轮廓,城楼上 “安州” 两个大字虽有些模糊,却足够让人安心。李祈安勒住马,看了眼天边刚升起的朝阳,笑道:“反正也不急着进城,不如先在城外找处地方歇脚,喝碗热茶再走。”

众人纷纷应和,寻了处凉棚,跟着伙计往里走去。那凉棚就搭在官道旁,用几根粗木柱支撑着,顶上盖着茅草,棚下摆着四张旧木桌,桌旁围着几条长凳,看着虽简陋,却也干净。凉棚的主人是对中年夫妇,见来了客人,连忙笑着迎上来:“客官里面坐!要喝热茶还是凉水解渴?刚煮好的小米粥也有,要不要来一碗?”

“先来七碗热茶,再上七碗小米粥。” 李祈安找了张靠里的桌子坐下,顺手将马绳系在棚柱上。璎璎和方静鱼挨着坐下,揉着酸胀的腰,忍不住叹气:“还是坐着舒服,这几天坐车,我骨头都快散架了。”

“可不是嘛。” 方静鱼笑着点头,“还好今天到安州了,咱们找家客栈好好歇一晚,明日再打听城里的情况。”

不多时,老板娘端着热茶和小米粥过来,粗瓷碗里的茶水冒着热气,小米粥熬得浓稠,还撒了几粒红枣,闻着就暖胃。璎璎端起茶碗,指尖触到温热的碗壁,舒服地叹了口气,这几日赶路,喝的都是皮囊里的凉白开,此刻一碗热茶下肚,浑身的疲惫都消散了大半。

叶守礼喝了口小米粥,温热的粥滑过喉咙,驱散了清晨的凉意。他望着远处晨雾中渐渐清晰的安州城楼,放下粗瓷碗,忍不住问道:“五郎,咱们到了安州,到底是怎么个打算?”

李祈安指尖轻轻摩挲着茶碗边缘,待茶汤的热气稍稍散去,才缓缓开口,语气依旧沉稳:“如九相所言,这安州城的案子,是先天二年的林家二娘。”

“先天二年?” 璎璎捧着茶碗的手顿了顿,眼睛瞬间亮了起来,方才因坐车颠簸而起的疲惫一扫而空,“那可不就是六年前的案子了?可‘林家二娘’只有这么个称呼,连具体名讳都没有,莫不是和施七娘一样,只是寻常百姓家的女儿?”

她皱着眉,指尖无意识地抠着碗沿:“若是普通百姓,当年的户籍记录未必详尽,如今过了六年,知情的人怕是早就忘了,或是搬去了别处,这找起来,岂不是跟大海捞针一样难?”

方静鱼也跟着点头,语气里带着几分担忧:“是啊,施七娘的案子好歹有施阿叔和刘郎君提供线索,还有赵衡父子的踪迹可寻。可这林家二娘,只有一个模糊的称呼和年份,连她家住哪里、家里有什么人都不知道,查起来确实棘手。”

李祈安却笑了笑,拿起桌上的竹箸,轻轻敲了敲碗沿:“事在人为罢了。若是一查便有头绪的简单案子,查起来反倒少了些意思。”

他抬眼望向安州城的方向,目光里带着几分笃定:“先天二年距今不过六年,当年的街巷、坊市未必大变,总能找到些蛛丝马迹。咱们先进城找家客栈住下,明日便去府衙查当年的旧案卷宗,就算‘林家二娘’是普通百姓,官府也该有她失踪时的报案记录,至少能知道她家住哪一坊、家里有什么亲人,咱们总不至于点背到和施七娘的案子一般,被抹去了所有踪迹吧?”

“再说,百姓间的传闻往往藏着线索。” 李祈安补充道,“安州不大,咱们也可以去市井间走走,跟茶馆的伙计、街边的摊贩聊聊,说不定有人还记得六年前‘林家二娘’的事,寻常百姓的故事,最容易在街坊间传下去,只要有人记得,就能顺藤摸瓜。”

叶守礼听着,也来了兴致,拍了下桌子:“这话在理!越是难查的案子,查出来才越有成就感!咱们这就进城,先把落脚点定下来,明日一早就去府衙找案卷!”

众人边喝边聊,晨光渐渐驱散了晨雾,安州城的轮廓愈发清晰,官道上的行人也多了起来,有挑着担子进城卖菜的农户,有骑着马赶路的商人,还有牵着孩子的妇人,处处透着热闹的烟火气。凉棚里的热茶喝了一碗又一碗,小米粥也见了底,众人身上的疲惫彻底消散,收拾好行囊,准备朝着安州城出发。

“走!进了城,先找家最好的客栈,咱们好好吃一顿,再睡个安稳觉!” 叶守礼率先站起身,拍了拍身上的灰尘,语气里满是期待。

璎璎也跟着站起来,望着不远处的安州城,眼底重新燃起对新旅程的好奇。

马车重新慢悠悠动了起来,车轮碾过官道的碎石,声响都比之前轻快了几分,许是知道安州城近在眼前,连车厢里的沉闷都散了,只剩即将抵达新地方的期待。璎璎干脆掀开车帘,半个身子探出去,风拂着她的鬓发,她朝着窗外骑马随行的几人扬声问道:“哎~你们说!这安州城里,有没有什么好吃的、好玩的呀?比如像庐州的银鱼羹那样的,或是有什么热闹的集市?”

李祈安骑着马走在最靠近车厢的一侧,闻言侧过头看她,眼底带着几分笑意,故意逗她:“刚还在说查案的事,这会子就只想着吃喝玩乐了?”

璎璎立刻撅起嘴,手扒着车窗沿反驳:“一日三餐、五谷杂粮本就是生存之本嘛!查案归查案,总不能饿着肚子、闷着心情查吧?再说了,咱们到一个地方,尝尝当地的吃食、看看不一样的风景,才算真的到过这里呀!”

“璎璎娘子这话在理!” 叶守礼骑着马从后面赶上来,笑着帮腔,“我之前听朋友提过一嘴,安州这地方有意思,它挨着淮南道和河南道的地界,过了安州再往北走,就是河南道了。所以这儿的风景和吃食,都带着点两大道的影子,水润与灵动与厚重与实在兼有,跟咱们之前去过的城池不一样。”

他摸了摸下巴,又补充道:“不过具体有什么不一样,我也说不准,咱们这伙人里,怕是没谁来过安州。庐州靠水,吃食多鱼虾;安州在平原上,说不定面食做得地道,比如那种裹着肉酱的油饼,或是炖得软烂的酱骨头?”

星遥也跟着点头,语气里带着几分期待:“要是有新鲜的果子就好了,这几日赶路,总吃干粮,嘴里都淡出鸟来了。听说安州的梨很有名,名:安陆梨,脆甜多汁,要是赶上时节,说不定能买到。”

方静鱼坐在车厢里,也探出头来笑:“我倒想看看安州的绣品,之前听人说,安州的绣娘擅长绣‘折枝果’,针脚细,颜色鲜,若是能找到好的,倒是能买一块当帕子。”

璎璎听得眼睛愈发亮了,像落了满眶的星子,手指在车窗沿上轻轻敲着,连语气都带着雀跃的调子:“油饼裹肉酱、炖得软烂的酱骨头,还有脆甜的安陆梨,再加上能绣折枝果的帕子…… 听起来每一样都让人心里发痒!”

她身子又往前探了探,望着不远处越来越近的安州城门,语气满是期待:“咱们进城后,就去街上逛好不好?六年前的案子也不急在这一时半会儿,明天再正经查探也不迟嘛!”

李祈安骑着马走在车厢旁,侧头看她扒着车窗、眼里满是期待的模样,无奈地摇了摇头,眼底却藏着化不开的笑意。他抬手替她拂开被风吹到脸颊的碎发,声音放得温和:“好,依你。不过得先把客栈定好,把行李安置妥当,总不能带着大包小包在街上晃,既不方便,也容易招眼。”

“我知道啦!” 璎璎立刻笑得眉眼弯弯,刚想再说些什么,驾车的星遥忽然笑着插嘴:“郎君、娘子,小的方才在凉棚歇脚时,听那老板娘提了一嘴,安州还有项特别的习俗,叫‘涢水祭’!每年春季都会在城西涢水边祭祀涢水神,求来年风调雨顺,到时候会有彩船游街,还有歌舞杂耍,热闹得很!咱们这时候来,说不定正好能赶上!”

“涢水祭?还有彩船和杂耍?” 璎璎眼睛瞬间瞪得更大了,惊喜地拔高了声音,“那岂不是比庐州的烟花还热闹?太好了!咱们不仅能吃好吃的、买绣帕,还能看热闹,这趟安州来得也太值了!”

风又吹过来,带着安州城特有的、混着面食香气与市井烟火的气息,拂在脸上格外舒服。璎璎干脆把车帘掀得更开,望着城门处往来的行人,有挑着担子、吆喝着 “安陆梨甜又脆” 的小贩,有穿着体面、赶着去集市的商人,还有牵着孩子、手里拿着糖人的妇人,连远处隐约传来的叫卖声,都像是在提前迎接他们的到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