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大唐九万里 > 第66章 第 66 章

大唐九万里 第66章 第 66 章

作者:寻一条瑜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19 10:01:59 来源:文学城

翌日天光大亮,晨光透过庐州月的窗棂,在青石板上投下细碎的光影。璎璎早早就起了身,换上一身干净的浅碧色襦裙,与早已等候在楼下的李祈安汇合,一同往刘府去。

刘府坐落在庐州城的东隅,朱红大门前立着两尊石狮子,门楣上挂着烫金的 “刘府” 匾额,透着几分官家的肃穆。通报过后,一名身着青布衣裳的小厮快步迎了出来,恭敬地引着二人往里走:“郎君、娘子这边请,我家郎君在西院候着。”

穿过几重庭院,眼前忽然出现一处幽静的小院。院墙边种满了兰草,翠绿的叶片在晨光里舒展,微风拂过,带着淡淡的兰花香,沁人心脾。璎璎忍不住停下脚步,目光落在那些兰草上,恍然大悟般轻呼:“怪不得施七娘的帕子上绣着兰草纹,原来这兰草,是暗指刘郎君呀!”

李祈安闻言,眼底掠过一丝笑意,却没有多言,只是顺着她的话轻轻点头,示意小厮继续引路。小厮领着二人走到院中的书房门前,抬手轻叩门板:“郎君,李郎君和璎璎娘子到了。”

片刻后,书房内传来一道温和的男声:“请他们进来吧。”

小厮推开房门,侧身做了个 “请” 的手势。璎璎深吸一口气,与李祈安并肩走进书房,房内陈设简洁,书架上摆满了书籍,书案上摊着一卷未写完的诗文,窗边的小几上还放着一盆兰草,与院中的景致相映成趣。而书桌后坐着的青年,身着月白长衫,面容清俊,眉宇间带着几分书卷气,正是他们要找的刘郎君。

三人在书案前分宾主落座,互相行过礼后,小厮端来两盏温热的雨前茶,茶烟袅袅间,书房里的兰草香又浓了几分。李祈安端起茶盏,指尖碰了碰温热的杯壁,只浅抿了一口便放下,目光直视着对面的刘郎君,没有半分绕弯子的意思,语气坦荡又直接:“刘郎君心思通透,想必早猜到我二人今日登门的来意。明人不说暗话,我们此行,正是为施七娘而来。”

这话落得干脆,刘郎君握着茶盏的手明显顿了一下,他本以为对方会先寒暄试探,或是旁敲侧击提些无关的旧事,却没料到李祈安如此单刀直入。他眼底闪过一丝错愕,愣了片刻才缓缓放下茶盏,指尖轻轻摩挲着杯沿,语气里没了起初的疏离,反倒多了几分坦然:“李郎君倒爽快。既如此,那我也不绕圈子了,你们想从我这里,知道些什么?”

他这话答得干脆,显然是没打算再装 “不认识施七娘”。璎璎坐在一旁,悄悄松了口气 ,想来赵衡在船宴上的醉话,或是刘郎君早已察觉他们在查施七娘的事,此刻才肯卸下伪装,愿意好好谈谈。

李祈安见刘郎君松了口,指尖轻轻叩了叩桌面,语气愈发笃定:“我们既登门,便不会藏着掖着 —— 刘郎君与施七娘有情义,这些年从未放弃找她,此事我们已查清。” 他目光始终落在刘郎君脸上,将对方眼底一闪而过的震动尽收眼底,又缓缓补充,“巧的是,我们也在找施娘子,且手里握着一些你未必知晓的线索。说到底,我们目标一致,也算殊途同归。不知刘郎君,是否愿意与我们合作?”

书房内一时静了下来,只有院外风吹兰草的轻响。刘郎君垂着眼,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书案上的砚台,似在权衡。李祈安也不催促,端起茶盏慢条斯理地啜着,茶烟袅袅间,倒多了几分从容。璎璎坐在一旁,悄悄攥紧了袖口,心里盼着刘郎君能早日松口。

片刻后,刘郎君终于抬眼,目光里带着几分审视与疑惑:“李郎君能否坦诚相告,你们为何要找七娘?七娘自幼在庐州长大,家境普通,而李郎君是长安来的贵人,与她素无交集,何苦费这般力气追查她的下落?” 他语气里带着几分警惕,显然是怕对方另有图谋,或是想借施七娘的事攀扯刘府。

李祈安闻言,放下茶盏,从随身的锦盒里取出九相灯 —— 灯身雕着繁复的纹路,虽未点燃,却透着几分神秘。“刘郎君有所不知,施娘子虽与我们无直接交集,却是我们追查一桩离奇旧案的关键一环。”

说着,他不再藏掖,将过往的经历一一细说:从饶州元宵夜同窗离奇殒命,到那盏牵连出九桩悬案的宫灯;再到宣州、庐州,查到施七娘的 “私奔” 传言背后藏着隐情,,桩桩件件,都讲得清晰明了,没有半分隐瞒。

“我们找施娘子,并非想为难她,而是想查清当年她为何‘失踪’,以及她的事,是否如九相灯有关。” 李祈安将九相灯推到刘郎君面前,语气诚恳,“若能与你合作,不仅能尽快找到施娘子,还能解开这桩缠绕许久的谜案,于你、于我们、于施娘子,都是好事。”

刘郎君的目光落在桌上的九相灯上,灯身繁复的纹路在晨光里投下细碎的阴影,像极了他眼底渐渐褪去的警惕,取而代之的,是浓得化不开的痛苦,连握着茶盏的手都微微发颤。

李祈安与璎璎坐在对面,心下了然。若九相灯牵扯的旧案与施七娘的失踪真有关联,若那些离奇殒命的旧事并非空穴来风,那施七娘怕早在四年前便已香消玉殒。这份迟来的 “真相”,对苦寻四年、满心期盼的刘郎君而言,无异于晴天霹雳,是压垮所有念想的最后一根稻草。

书房里静得可怕,只有院外兰草被风吹动的轻响,一下下撞在人心上。时间像被拉长的丝线,每一分每一秒都透着沉重。终于,刘郎君从长久的沉默里抬起头,眼底泛红,声音带着几分沙哑的喃喃:“其实这些年,我一直在自欺欺人。”

他指尖轻轻拂过书案上的兰草盆栽,叶片上的晨露滚落,像极了难掩的泪意:“我总幻想着,她或许只是被人掳走了,或许是躲在某个地方不敢出来。七娘性子温婉良善,却又比谁都坚强柔韧,就算受了委屈,就算遭了难,她也一定会想方设法活下去。我总觉得,只要我不放弃找她,只要我守着庐州,总有一天能等到她回来,等到我们重逢的那天。”

说到这里,他喉结动了动,声音愈发哽咽:“可这都四年了啊…… 我派人把庐州翻了个遍,连周边州县都寻遍了,她却连一点音讯都没有。我早该认清的,是不是?也许…… 也许她早就已经不在人世了,早就已经……” 最后几个字轻得像叹息,却带着撕心裂肺的绝望,让他再也说不下去,只能别过脸,避开两人的目光。

璎璎坐在一旁,听得鼻尖发酸,悄悄攥紧了衣袖里藏着的兰草帕子,那是施七娘留下的念想,她想安慰几句,却又不知该说些什么,只能看着刘郎君单薄的背影,在满室兰香里,透着无尽的悲凉。

待刘郎君渐渐平复了情绪,指尖的颤抖慢慢停下,他才端起早已凉透的茶盏抿了一口,目光落在窗外院中的兰草上,声音轻缓地说起过往,像是在触碰一段珍贵却易碎的回忆:“七娘是六年前进的如意绣坊。我家因阿娘偏爱精细绣活,府里所有需要刺绣的衣物、陈设,多年来都交托给这家绣坊打理,想必李郎君你们查访时,也该知晓这些。”

他顿了顿,眼底泛起几分柔和的光:“七娘是个极聪慧的姑娘,于针织绣活上,仿佛天生就有灵气。寻常绣娘要练半年的针法,她看几遍就能上手,还总肯花心思琢磨新花样,绣坊的柳娘子常说,‘七娘是老天爷赏饭吃’。也正因如此,每次绣坊送成品来刘府,柳娘子总爱把她带在身边,让她给阿娘讲些绣纹的巧思。”

“六年前的暮春,就是这样一个日子。” 刘郎君的声音放得更轻,像是怕惊扰了回忆,“七娘跟着柳娘子来给阿娘介绍新出的花样,阿娘见我和表弟赵衡正好在府里,便喊我们过去,让我们挑些纹样做夏衫。那是我第一次见七娘,她穿着件粉色的襦裙,站在柳娘子身后,见了我们,还会有些腼腆地低头。”

说到这里,他忍不住自嘲地笑了笑:“那时我正是顽劣的年纪,整日里跟着赵衡跑马赌棋,对这些绣活本就不上心,见了七娘,也只觉得是个安静的姑娘,没太放在心上。反倒是赵衡,后来总在我耳边念叨‘绣坊那个施娘子脾气真好’,还总拉着我去绣坊附近作弄她,有时故意拿些难绣的纹样刁难她,可七娘从来没恼过,只是笑着说‘郎君若急要,我便加些晚班’。”

“日子久了,我倒渐渐被她的性子吸引。” 他眼底的温柔更浓,带着几分怀念,“她孝顺,每月领了工钱,第一时间就给阿爷和弟弟买些好吃食;她本分,就算赵衡总逗她,也从不说半句抱怨的话;她还坚韧,有次绣坊遭了雨,好几匹绢布被打湿,她连着熬了三个通宵,硬是把损坏的活计补好了。我慢慢觉得,她成了我日子里离不开的人,见不到她时,总想着她此刻在做什么,会不会又被赵衡捉弄了。”

“我知晓她心思细,也知道刘府门第高,她必是不愿我因她与家里起争执。” 说到这里,刘郎君的声音沉了沉,带着几分遗憾,“所以我才收起顽劣心思,整日泡在书房里读书,我想考个功名,想有朝一日能自己做主,能堂堂正正地求阿娘点头,把她娶进门,与她长相厮守。可我没等到那一天,她就突然消失了。”

“她失踪的头三天,我把庐州城翻了个底朝天,绣坊、她住的城区、她常去的布店,连城外的渡口都找遍了,却连一点踪迹都没有。” 他的声音又带上了几分哽咽,“阿爷发现后,把我狠狠骂了一顿,说我‘为了个绣娘失了分寸’,还逼我发誓不再找她。我表面上应了,装作慢慢忘了她,可实际上,我借着帮阿爷整理官府卷宗的名义,偷偷查了四年,凡是与‘施七娘’有关的户籍、行踪记录,凡是开元三年前后的失踪案,我都翻了一遍,可始终没找到她的消息。”

说完这些,刘郎君长长叹了口气,目光重新落回桌上的九相灯上,语气里满是无力:“我总盼着她还活着,可现在…… 或许你们说的是对的,她或许真的不在了。只是我这四年的念想,终究是落了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