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古典架空 > 大师兄说过 > 第52章 灯烛光(三)

大师兄说过 第52章 灯烛光(三)

作者:thymes 分类:古典架空 更新时间:2020-10-22 16:53:44 来源:文学城

“那么,”谢真问,“只有这样?”

“你以为还有什么?”长明有点好笑地问。

谢真站在正殿门前,今夜月朗星稀,庭院空阔,四周静寂无声。长明在他旁边,依旧是平常的装束,只是将朝羲拿在手中。

或许是因为到处都是白树的缘故,尽管没有太多灯盏,夜色中的王庭也仿佛比别处要更明亮一些。正殿气势巍峨,一砖一石都经精心雕琢,可要他说的话,就算没有那些与先王之间的爱恨情仇,只看建筑的话,他也还是觉得小院子住起来更舒服些。

月光自石阶上涌流而下,呈现出的色泽宛如坚冰,就如同这座正殿给他的感觉差不多。本应端居世间至烈之火的宫殿,竟然透着一股寒意彻骨的冰冷。

谢真道:“我以为这里应该会有一个奉兰,阻止你自作主张,让你不要破坏祖先的规矩,劝我不要进去云云。”

“换作其他时候,确实会的。”长明似乎也想象到了那个絮絮叨叨的场面,不由得摇了摇头,“不过这一次,与其他人无关。”

鉴于明明是如此重大的祭祀前夜,正殿周围却半个人影没有,谢真只能理解成仪式要求如此。万籁俱寂中,他们走上台阶,穿过正殿,一直来到关闭着的一道石门前。

长明手中托着一缕火焰照明,上下打量,抬手在墙壁一侧的灯座后摸索片刻,取出了一盏长柄的提灯来。

“还好,”他拎着看了看,“这里确实有盏灯。”

谢真沉默了一会:“敢情你也不知道这里有没有灯啊……”

“有些不确定。”长明道,“毕竟已经很久没有过提灯人了。”

他一弹手指,火焰将这一片照得更亮。谢真低头一看,提灯的灯座里空无一物:“没灯芯,出去换一个?”

“不用,就应该是这样的。”

长明抬起灯座检查,一边道:“早年王庭的仪式中,陪伴王度过前夜的那个提灯人,并没有任何身份上的要求。可以是近臣,是大祭,也可以是籍籍无名的小妖,是人族,甚至可以是仙门修士。”

“那选人的要求是什么?”谢真奇道,“喜欢就行?”

长明顿了一下:“……是信重。至少古籍里是这么写的。”

谢真:“原来如此。”

这样就说得通长明为什么要找他了,不得不说,这让他有点高兴。

“以我的理解,信赖关乎彼此之间。”长明说,“对于王来说,提灯者是可以托付的人。对于提灯者,则需要有着想要为对方照亮的意志,才能使灯点燃。”

谢真:“懂了,这个灯读心。”

长明盖上灯座的盖子:“可以这样说。”

“你说早年的仪式,”谢真问,“莫非后来废除了这个环节?”

“正是。”长明说,“先王陵空在他生前最后一次祭祀时,拒绝了所有臣属,独自走进栖梧台守夜。在那之后,王庭几乎没有再举行过有实际效用的祭祀,提灯这一职责也只存在于古卷中了。”

他张开手掌,指间火焰将握柄从头到尾烧了一遍,然后递给谢真:“拿着吧。”

谢真有点迟疑:“我提着它就会亮?不用心里想点什么?”

长明:“你想着它亮就好。”

谢真对于这种玄乎的东西不太有把握,不放心地问:“要是不亮呢?说明我不适合做这活?”

长明:“不亮就说明它坏了。”

谢真:“……”

看长明一副笃定的语气,他只好凝神静气,把灯接了过来。

刚握住灯柄,就见空荡荡的灯座里骤然跳出一缕光芒。和火焰不同,这道光十分纯净,柔和地照亮了他们四周。

“看样子可以。”谢真松了口气。

长明眼带笑意地望着他,正要说话,却见灯越来越亮,慢慢地超出了一盏提灯应当有的亮度,辉煌灿烂,光芒四射,仿佛幽暗的长廊里忽然落入了一轮太阳。

谢真:“……”

长明:“……”

谢真:“它是不是坏了。”

长明也犹豫了:“大概没有,毕竟亮了。”

“但是也太亮了吧。”谢真质疑道,“书上说这么亮是正常的吗?”

长明:“可能因为你心中非常地想让它亮。”

谢真心想他刚才确实很努力这样想了一下,但不太想承认:“我觉得还是灯坏了。”

长明:“……行,就当它坏了吧。”

提灯扑闪了两下,让人莫名觉得它有点委屈。谢真摇了摇灯:“打个商量,暗一点吧?这样也太刺眼。”

等了一会,提灯居然真的如他所说,缓缓暗了下来。谢真欣喜道:“很讲道理啊。那拜托再稍微亮一些,这样又有点太暗。”

长明:“……”

反复几次,他终于把灯调好,对长明道:“我们进去吧。”

长明在石墙上一扣,两扇沉重的门扉无声地缓缓洞开。两人相视一眼,一同走入了黑暗中。

一进去,谢真就发现这里面的黑暗确实不同寻常。

倘若在天幕之下,即使是无星无月的夜晚,对修行者来说也能将周围看个大概,更别说那些特别修炼目力的人了。即使在屋宇内,窗门紧闭,也总会有一些微光,让人能借以看清物件的轮廓。

而如今,他手中有一盏还算亮的提灯,但这光只能照亮周围的方寸,更准确地说,只能照亮他们两个。

谢真试着让提灯更亮些,不过不管多亮,总也不能照尽这片地方,只是徒然把他们视野晃得发白而已。这黑暗浓厚绵密,吞噬了任何散溢出去的亮光。

他们脚下是一条平缓的步道,向前延伸,直到他们面前出现了一座石台的一角,长明方停下脚步道:“到了。”

谢真举高提灯照了照,没看出什么稀奇的地方。

长明道:“规矩由建立王庭的先祖订立,在此处为祭祀守夜时,不可动用术法驱散黑暗。在祭祀的前一晚,应当在这里静坐,自省所做种种,是否无愧于心。”

谢真:“好是好,不过提灯岂非又多此一举了。”

长明:“你可知道,祈氏并不是生而为王的?”

谢真一愣,不知道他为何忽然说这个。长明道:“深泉林庭的建立,原本是因为上古一段漫长的昃期,妖族生计艰难,不得不守望相助。因而,才有祈氏先祖与三部主将结下盟约,授领玉印。”

“这我倒是在沉鱼塔里看过一二。”谢真点头。他在藏书中泡了这么久,自觉出去也可以充当半个妖部万事通了。

“为王不是易事,先祖也深知这一点。”

长明道,“更何况,他们肩负着的是三部无数妖族带来的责任,长此以往,就连心智也会逐渐改变。在先祖看来,王座上的孤独只会令人偏离正路,因而,总要有谁为他们提灯。”

谢真:“唔,你们先祖说的很有道理啊。”

长明扬眉看着他。谢真道:“我明白你为什么让我来了。这样,假如你有朝一日变得不再是原来那个长明的话,我就……”

长明:“就来给我一剑?”

“我就把你拎到一个没人找得到的地方去。”谢真道,随即叹了口气,“不过,我现在大约是打不过你的。”

长明:“可以打过。现在就走,马上走。”

谢真:“……”

看着他满脸“能不能当我没说”的表情,长明一手撑着额头,低声笑了起来。

谢真被他笑得有点不好意思,侧身提起灯,假装四处看风景。

不料灯光映照下,他忽然瞥见石台上浮现出一行淡红的字迹。他大为好奇,靠近去看,只见那行字写的是:“烧鹅美味,佐酒更佳。”

谢真:“……”

长明见他呆立当场,过来看了一眼,叹道:“也不知是哪位先王写的。”

谢真:“请问这位先王为何要在这里写烧鹅?”

莫非这石台是个菜谱?又或者这里其实是灶台?可是高度不对,也没有炉膛。话说回来,对于他们来说,点个火其实很方便吧。

长明:“这是先祖们在此静思,兴之所至,留下的只言片语。”

到底是怎样的静思才会想到烧鹅,看起来根本没有在反省啊……

“就这么一句吗?”

谢真把灯拿得高了一些,目之所及,好像只有这句在他们眼前。

照这么说,代代都有人在这石台上写写画画,此处岂不是早就遍布烧鹅……不是,字迹了?

他正想问,却见烧鹅句渐渐淡去,很快消失不见,只余下一片平整的石板。

“写过的字迹都会化入石板中。”长明解答了他的疑惑,“至于后人看到哪句,全凭缘分。”

他看了看谢真,补充道:“你与烧鹅有缘。”

谢真:“……”

长明一本正经地瞧着他,谢真卡了片刻,回过神道:“你才是正经后人,其实是你与烧鹅有缘吧!”

长明:“四舍五入,也可这样说。”

谢真总觉得哪里不对。他沉默了一会,道:“那这岂不就是一本王庭语录。”

长明:“……”

“还好这东西外面的人看不到。”谢真心有戚戚。

长明:“那么既然来了,就多看看。”

谢真正提着灯,不防长明探手过来,搭在他握着灯柄的那只手上。

教习剑法时,他也常常扶着师弟们的手练剑,一把抓下去,结结实实,可以说是司空见惯。倘若长明也是这样握过来,他大约不会有半点在意。

但长明的动作却十分克制,五指轻柔地扣在他指端,虚覆过他半个手背。他就这样轻轻地推着他的手,带着提灯移动了一些,让亮光照到了石台的另一个角落。

随着灯火移动,又一行字从石板上缓缓显现出来。长明已经收回手,谢真于是也抛开那若即若离的触感,顺势低头去看。

相比方才的笔画清晰,这行字写得十分随性,勾划全都朝着一个方向斜斜地靠拢,宛如一排扎得乱七八糟的细柴。那写法同中原的习惯十分不同,虽然勉强能看出是字,读起来却不太容易。

“这是渚南当地的写法。”长明倒是一眼就看了出来。

谢真:“这样。你去过渚南么?”

“没有,不过略有些了解,”长明道,“有一代先王曾经长居渚南,留下不少手记,这句多半就是他写的。”

谢真看了半天,还是不得其解:“所以这句写的到底是什么?”

“愿得连暝不复曙,一年都一晓……”

长明低声念道,读法带着奇妙的韵律,沉而悠长。

平日里,他话音中总是带着一股冷意,如切冰断玉,分外干净利落。这一回声调按低,模仿着古歌的柔和,听起来简直令人心醉。

谢真的手指在灯柄上无意识地蹭了蹭。他说:“原来是情诗。”

“是渚南的歌谣。”长明道。

谢真碰了碰那发着微光的字迹,原本冰凉的石板上,那些粗疏线条透着淡淡的暖意。当年那位祈氏先祖在这里写下这缠绵热烈的句子时,不知又是抱着怎样的念头?

以往对这些,他总是不怎么明白,也不会试图去领会。这会他却忍不住问:“这位先王有没有找到他的知心人?”

“至少按照书中写的,确实如此。”长明道,“王庭中有一座琴台,是他为出身渚南的夫人修建,内里布置都是渚南的习惯,以慰藉她思乡之情。”

“琴台啊……”谢真恍然,“有次路过,奉兰领我进去看了。”

一听到这个,长明微不可察地有些紧张:“他怎样讲的?”

“就是转了转,那里现在似乎没有人住。”谢真道,“不过我仿佛记得里面陈设,看起来与中原那边没什么差别。”

长明:“琴台的布置会依照每一任主人的喜好变更。你看到它如今的样子,是因为我的母亲来自中原。”

谢真立刻明白了琴台的意义,这大概就是历任王后的居所了。

现在没人住,也是因为长明尚未成婚。不过,这也是迟早的事。

想到这里,他忽然不太有兴致继续问下去了。他举起灯,又换了一处照过去,这次现出的却不是字迹,而是用几笔勾画出来的一个轮廓。

小小的人形侧躺在地上,头上顶着一团火,那百无聊赖、悠闲又有点气人的神韵,被寥寥数笔画得十分传神。

长明:“唔,这个我就猜不到是谁了。”

他们又看了不少留言,看来那些在这里守夜的先祖们,不但有心情想烧鹅,写情诗,还有工夫在这里画点画,写篇小短文什么的。谢真不禁颇为怀疑,他们到底有没有在里干正事。

看了一阵,他们又在石台前坐下,不着边际地说些闲话。谢真摸了摸提灯的底,这光显然不是普通火焰,灯座只有一点暖意,不算很烫,他于是把提灯放在膝上,让它继续亮着。

讲了许久,他越来越困倦,不知不觉头就歪了过去,一手握着灯柄,靠在长明肩上睡着了。

“愿得连暝不复曙, 一年都一晓”:出自南朝乐府民歌,词中希望长夜不尽,与恋人永不分离,此处引用也是类似的含义。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52章 灯烛光(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