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古典架空 > 大师兄说过 > 第190章 非草木(六)

大师兄说过 第190章 非草木(六)

作者:thymes 分类:古典架空 更新时间:2023-06-29 14:30:10 来源:文学城

孟君山从窗外收回视线,案头铜镜波澜微微,逐渐映出一卷信笺的影像。

他将手探进镜中一捞,把那虚影抓入了现世。屋中无人,他正襟危坐,恭敬地将信卷展开。

飞书不长,他反复看了几遍,才令信笺重新化为水波,没入到铜镜中。

愈是琢磨,他思绪就愈发沉重。掌门的信一如往常简洁,最后那“一应诸事,皆可自决”——倘若是初到此地,接到这样的评语,只可说是信重,但在他已经将衡文的诸多古怪之处具信以告的如今,掌门仍似不为所动,叫他难免忧心。

他总觉有一双无形的目光,正在默然审视着他,而他又何尝不是心有疑虑,却没有去深究那藏在他心中的不安?

“前辈?”

阿韵进来书房后,只见对方兀自对着桌上的铺散的卷轴发呆。一只毛蓬蓬的花狸卧在案头,肚皮上架着铜镜,要不是他亲眼见过,肯定猜不出它是水变的。

与这位孟前辈相处了这些时候,他也渐渐抛去了先前的拘谨,现出少年天性的活泼来。名为服侍,其实在他心里暗自雀跃地称之为共事——整理那些山川地理的讯息时,他忙得团团转,出了不少力,自觉这功劳也有他的小小一份。

换作旁人,即使刻意表现出折节下交的雅量,他也不会真就那么放得开,谁知道人家是不是只跟你客气一下呢。

孟前辈则不然,虚话说得不多,却叫他着实感受到了对方待人的认真尊重。

眼下看着昨天被收拾好的卷轴又到处都是了,他挽了挽袖子,问道:“可是要整理一番?”

孟君山终于抬起头,两手把面前的卷轴咻地一卷,说道:“这个晚点再说……劳烦你给黎师弟传个话。”

阿韵一怔,下意识地垂手而立,正色道:“前辈请吩咐。”

书院中不止一个姓黎的,但在这时被称为黎师弟的,除了黎暄外别无他人。他师从山长,虽资历与余人相较尚浅,但年少有为,俨然是当代弟子中风头无两的人物。

“请转告黎师弟,在此盘桓多时,还未能拜见山长,实在失礼。”孟君山道,“我知贵人事忙,但若有余暇,请容我前往拜会。”

阿韵肃然应是。告退前,他似有迟疑,欲言又止,孟君山瞧见了,笑道:“怎么啦?想问什么就问吧。”

“孟前辈……”他犹豫道,“是不是要离开了?”

“那倒没有。”

孟君山摇头,看到面前少年表情亮了起来:“毕竟这边还有许多事未完,是吧?”

他指了指桌上又被他摊得到处都是的卷轴。阿韵欢喜道:“是!”

孟君山又道:“不过,我近日确是有意回山一趟。看情形如何再说吧。”

在池苑这些日子,他偶尔会独自出行,到城中闲逛。鉴于他连门都不走,阿韵有时都不知他是何时出去,何时回来。

见孟君山又埋进了书堆,本应是告退的时机,但阿韵犹豫片刻,说道:“新宛城中尚有许多好去处,前辈动身之前,可有兴趣游览一番?”

孟君山抬起头来,瞧了他一眼。

阿韵以为他要出言发问,为此已准备好说辞。但对方只是答道:“好啊——你说说看。”

*

孟君山并非初次来到衡文这处正堂。庭前古木成阴,石阶洒扫得干干净净,天光如水,在这青墙灰瓦之间亦显出幽深。

新衡文有书院之名,正堂也如书院一般,不像面向凡俗的门面那般华贵,少了些仙气,多了几分尘世的端严。

那将全门派众人容纳其中也绰绰有余的宽阔庭院中,此时只有一名弟子侍立门前,他对走下石阶的孟君山躬身行礼,口称:“孟师兄。”

“黎师弟。”孟君山还礼道,“劳你久候了。”

黎暄忙说不敢,又道:“近来诸事繁杂,山长过意不去,特地嘱咐我们不要慢待了贵客。”

“哪里的话。”孟君山也道,“山长百忙之中拨冗,晚辈已诚惶诚恐……”

两人俱都十分客气,只看这面上,谁也不好说他们是虚情假意。互相致意后,孟君山待要举步离开,又见黎暄朝着正堂行礼,随即转身与他并肩而行,他心中便有了计量。

方才,他拜会衡文山长时,对方只是温言勉励几句,就称修行繁忙,端茶送客,统共他五句话都没说上。有关孟君山最关心的阵法一事,更是一点都没来得及提。

眼下看来,山长是将这些都交给他的得意弟子黎暄来打理了。至于山长为何连表面功夫都不敷衍,与其说是忙着修行,倒不如说是有什么更重要的事情占着他的精力……

衡文是否已经着手营造那组地脉阵法?他心想,除了这件,还有没有什么他未曾想到的可能?

“孟师兄这些日子在池苑,住得可还妥当?”

黎暄的问话将他的心思拉回原处。偌大庭院中,除他们外别无他人,两人不约而同地放缓步伐,让话音止于这片幽静之中。

“好地很,再没什么不满意。”孟君山道,“叫人流连忘返,走都不想走了。”

黎暄笑道:“能让孟师兄赞这一句,也是蓬荜生光。那院子本是给贵客留的,想住多久都成。”

“这可当不起。”孟君山说道,“再者,近日我也想出去走走,或许回门中一趟。”

黎暄稍稍吃了一惊。纵使孟君山知道他早就听过了禀报,仍觉得他这讶异的表情挺像那么回事的。

“孟师兄已将阵图参详完毕了么?”他问道,“还是有什么难处,须得从旁解决?”

“难处也不是没有。”

孟君山转头看着他,“或是说,如今不知贵派究竟有何打算,实在教人难以安心啊。”

环绕庭院的重重碧树投下凉阴,令青石步道不至于热得发烫,但这时刻依旧没有一丝风,沉闷得好似琥珀中央。

孟君山并未刻意摆脸色,相反比他平时还要和颜悦色一点。但只要他正经起来,被他这么一看,那无形的压力仍然让黎暄有些维持不住脸上的笑容。

他道:“孟师兄的意思是……”

孟君山懒得再敷衍,说道:“这些天来,我也明白了这阵法的大概,余下无非就是去各地走上一走,察看山水走势,但那都是细枝末节。我来此是应贵派之邀,参详阵法,其中未曾揭示之处,也不是靠参详能看得出的——黎师弟何不明示,毓秀在此究竟对贵派有何助益呢?”

黎暄苦笑道:“并非我等有意怠慢,但那阵法繁杂,料来即便是毓秀高徒,通盘解读也要再花些日子,不曾想孟师兄已经胸有成竹。”

捧上这么一下后,他又道:“依孟师兄看来,这古阵如何?”

“构想精妙,实为世上罕见。”孟君山道,“若我所料不错,贵派当已经着手建造了。”

此前他请阿韵拿来的各式案卷里,即有衡文在延国各地修筑书阁的记录,都是摆在明面上的。这看似是在仿效正清的宫观,要将他们这块地盘更加牢靠地纳入监察,倒也无甚出奇。

孟君山反复比对各个衡文书阁的图形,其选址多在人流往来的城池、河港,这一点合乎常理;但细查具体方位,这些书阁又常常偏离城中。

这其中,又有不少与他的计算无关的例子,来回排查几遍之后,他终于能够清楚地看出那沿着山川走向分布的规律。

这些书阁的建造方略,是在人烟繁华的位置与合乎风水经纬的地点之间取其平衡。前者或许是为了掩人耳目,后者则无疑意味着某种隐秘的布局。从这些书阁的修筑时间看,多说不过十数年而已。

“我派一向对堪舆之道并不精通……”

黎暄将这话头一带而过,似乎也不能确定孟君山话中所说,究竟是已经确信,还是意在试探,“邀请贵派援手,实是诚心诚意。”

孟君山点了点头,待他下文。黎暄正色道:“衡文传承虽一度散失,终究位属昔年六派之中,如今妖族王庭兴盛,遏制其态势,我辈也是义不容辞。”

听他把话说的十分堂皇,孟君山不由感到有些讽刺。但想想他也是在旁边附和的一员,笑别人还不如先笑他自己。

他已明白对方意思,果然听黎暄道:“渊山镇魔之业将尽,这副古阵营造的地脉虚相,正可作为平衡世间灵气涨落的缓冲。若非贵派同样心系仙门,我们也不敢贸然相邀……”

他诚恳地看着孟君山:“这样足称重宝的阵法秘典,但凡换种情形,谁又愿意拿出来分享?只是时不我待,我等无法独力完成,还需贵派助我等一臂之力——以贵派在道法山川上的精研,这阵法交托给你们,也正是适得其所。”

这番说辞,都在孟君山意料之中。他沉吟片刻,说道:“贵派心怀大义,令人敬服,若有疑难,毓秀自不会坐视不理。此间事宜,我会再奏请掌门定夺。”

黎暄面露喜色,却听孟君山又问:“但,既然地脉虚相的计略都是从这阵法而来,关于这阵法的真正来历,我们总归还是好奇。”

“我们起先就说过,阵法源于我派旧时传承。”

黎暄看对方神色淡淡,皱眉道:“即便衡文并非长于阵法,有一二秘典,也不足为奇吧。”

孟君山道:“黎师弟也说过,这不是区区秘典,而是堪当镇派之秘。我并非想要探听贵派的秘闻,可既然有意寻求毓秀的联合,我也不得不先问个清楚——贵派是否还有旁的盟友呢?”

“师兄说笑了。”

黎暄闻言不以为意,又端上了他那礼貌周全的架势,“这副阵法是山长亲手解出,不涉他人。山长此前已具书一封,为郁掌门详加解释。”

他望着孟君山,微微一笑:“还请孟师兄放心就是。”

*

新宛街头,一列车驾悠然驶过,两侧护卫只默默跟随,不见张扬,但坊市中行人已经熟练地纷纷退避。见那朱轮华毂,招摇之处,皆在无形之中。

路旁有人问道:“这是哪位贵人出行啊?”

“那是梁侯府上亲眷。”一边提着鸟笼的闲汉顺嘴道,“城里哪还有别家用得这样的车啊?”

那人又问:“不是还有比他年长的庆侯么?”

闲汉道:“庆侯?那可不比以前了,你是从外头来的吧,咱们这宛城的风头你且得多打听一番……”

他正来了兴致,要好好发表一番见解,旁边那人却道了声谢,一转身就没了踪影。

把鸟笼换了个手,他挠了挠帽子,忽然想不出刚才问话那家伙到底是高矮胖瘦,又作什么打扮了。

孟君山溜溜达达,边走边瞧,看到热闹就停下看两眼。新宛繁华,街上不少这样的无聊人,谁也不会特地注意到他。

走到哪里,就入乡随俗,这是他一贯的习性。这回他头上也扣了个草帽,中间夹的不是油纸而是当地一种粗布,很有延国南地的韵味。

对旅人而言,一顶好帽子可是十分重要。首先得结实,其次就是一路相伴的情谊,让它绝不是能轻易舍弃之物,无论是上山还是跳河,能带着就一定要带着。

而他又是很能惹事的那种旅人,是以他的帽子也常是破破烂烂的。

只要不是破得没法用,他总还是会留着,为了这点念旧的习惯,他又有一手补帽子的手艺。不过世事难料,也还是会有许多情形让帽子救都救不回来,那就无法可想了,反正下一顶帽子到了他手里,还是会很快变破。

眼下这顶,则是刚买来不久,新鲜挺括,没来得及经历风霜。

在一家豆腐坊后头,他终于见到了要找的店。门头的幌子十分旧,几乎不辨本来颜色,字迹也磨蚀殆尽,若是新客到来,都看不出上面写的是什么。

他也是新客,但无需在意,随手打帘进去,走入厢房。另一头的小院中似乎栽了竹子,日光游移,数丛竹影映在窗纸上,比画屏更多了一分风拂叶动、明暗交织的幽深。

他听到后面有人轻轻走过去,上了门板,闭店谢客。屋中已摆上一桌清淡雅致的筵席,看着就知道吃不饱,独自在此等待的主人站起身来:“孟师兄大驾光临,不胜荣幸啊!”

孟君山道:“不意在此见到景师弟……也实在是叫人惊喜。”

景昀今日一身便服,头戴儒巾,打扮得像个进城考试的小白脸书生,让孟君山都差点没认出来。

两人相视一笑,各自心里呵呵,孟君山入座后随口道:“这店是小姜介绍的,他没来倒有些可惜。”

景昀一愣:“小姜?”

孟君山:“就是那位名叫阿韵的小友。”

景昀这才明白:“他自有功课要做,池苑弟子很少回家,他贸然出来,也有些惹人注意。”

孟君山点点头,又道:“这些天多蒙他协助,此间事情未了,往后还得劳他帮手。”

“得孟师兄这番评语,那还有什么可说的。”景昀道,“必会叫他尽责勤勉,有始有终才是。”

孟君山稍微放下了心。他早知衡文之中派系内斗不休,此次邀他前来的是代山长出面的黎暄,按理说安排来协助的阿韵也该是他们的人,却不料这看似寻常的池苑弟子,又身负与另一派联络的隐秘。

来之前,他只知道相约在此见面的,一定是衡文中与黎暄等人不和的一派。到这里见到景昀,也算是预料之中,不过他担心阿韵因此惹事上身,景昀到时又不出手相护,故而特地点上两句。

景昀又说:“冒昧邀师兄前来,也是无奈之举。我知毓秀贵客对我们衡文内部的争执,多半没什么兴趣,但事情关乎重大,我们也着实为难。”

孟君山:“愿洗耳恭听。”

“当今仙门与妖族虽非过去那般泾渭分明,至少贵派毓秀与我衡文,还是一贯遵循古训。”景昀热切道,“若是门中弟子有人勾连妖族,无论你我,都难坐视不理吧?”

孟君山:“……”

这个视角还有一章,就快结束咧……(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90章 非草木(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