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历史 > 大明皇帝的养子 > 第11章 挨揍的日子

大明皇帝的养子 第11章 挨揍的日子

作者:八月拾五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16 13:12:55 来源:文学城

朱元璋是收义子收上了瘾,他有天带着手下在整顿滁州的乱民时,发现了三个孤儿,于是打手一挥,又收了三个义子。

这三个孤儿一个名叫何文辉,年十三岁,另外两个十二岁,连个名字都没有,朱元璋也让他们姓了朱,何文辉直接改叫朱文辉,另外两个一个叫朱文刚,另一个叫朱文逊。

和朱文正与朱文忠相比,他们就怯懦多了。

内院的孩子班人数又增加了几个,除了冯文秀和小成玉兄妹以外,其他都是朱元璋的义子。

也不知道朱元璋是不是因为自己没儿子,特别用心在这些义子身上,打算让他们都学成才,好帮自己打天下。

周舍对于来的这些小孩是抱有同情之心的,他们和她一样,都是为了有口饭吃,为了活下去,这一点并没有不同。

只是隐约的周舍也有了紧迫感,就好像本来只有自己一个学生,练得好不好,没个比较。

现在突然多了很多“同学”,一下子竞争压力来了...

周舍感觉又回到了高中时一样,学习任务一下大起来了...这个压力就来自练武和兵法!

毕竟这个是现代教育没有的,周舍也等于从头学起。

就算书面知识够,兵法也是理解的容易,掌握的难,每天演练也升级了,她这个小身板又开始了折磨。

在朱元璋收义子的同时,滁州城里有个书生来了府上毛遂自荐,这个书生名叫李善长,个子高挑,书卷味儿十足,只是人长的瘦气。

相比其他人,这个人可是个纯粹的读书人了,朱元璋先是让他跟着马秀英做些文书工作,统计人头粮草之类的。

渐渐的马秀英发现这个书生有些本事,交给他的繁杂的事务被打理的清清楚楚,从进了滁州以后,马秀英不比朱元璋事情少,朱元璋应付外面的,而她则是归拢这滁州城里的粮草人马等等,相当于管着行政了...

除了上午抽出时间教导周舍和冯文秀读书以外,她是时刻没闲着,连应付朱元璋的时间都没有,多是把朱元璋推去郭宁莲的房里。

这下来了个有能耐的助手,她可是开心不少,随即便和朱元璋推荐了这个人。

朱元璋有天就把李善长传去了问话,这一聊,发现这书生可以啊,就聊的起兴了。

聊的无非就是关于眼下啊,未来啊这些诸如之类的...

李善长说了段让朱元璋很是高兴的话,大概意思是“朱元璋虽然是农民出身,但是还有一个人也是农民出身,那就是汉高祖刘邦...

刘邦当初也是普通百姓起身,因为他生性豁达大度,知人善用,不胡乱杀人,才五年就成就了帝王的基业。

如今元朝纲常已经混乱,各处四分五裂,起义队伍上百个,要是跟刘邦学,也能轻易得到天下。

所谓千穿万穿马屁不穿,果不其然,朱元璋听了他的话后大为高兴,同时也想考验一下他,让他好好想想,自己应该怎么样做才能和刘邦一样统一天下。

李善长回到住处后,苦思冥想也想不出个所以然,就去院里看孩子们练武。

他也是没有办法,那些个大的头目没一个看得上他的,这不是他第一次毛遂自荐,但却是只有这个势弱的朱元璋收留了他。

周舍早就知道了李善长,她前几天就在想该怎么帮这个瘦书生引起朱元璋的注意,正在练武时就见李善长在远处看着。

周舍瞧了瞧四处,灵机一动,刚好他们正在演练两军对战,于是她便让朱文刚和朱文辉帮自己搬了几个木梯子过来,随后将木梯子堆得高高的放在自己阵营跟前,而后拿起腰间自己做的弹弓,捡了小泥疙瘩,朝对面瞄准着,只要有人伸头,立马就打,不过她倒是注意着没打他们的脸,要不真伤了人就不好了。

每次演练结束,赢的一方可以得到马秀英的一盘点心当奖励。

李善长看了一会儿,突然拍手大笑...随后便走了。

周舍揉了揉被对方打中的肩膀,看他那样子,也不知道懂没懂自己的暗示。

今天的演练,她和朱文刚、朱文辉、朱文逊四人一伙,对抗朱文正和朱文忠与耿天璧,四个对三个,还是输了。

主要是自己这边个子都小,不占优势。

冯文秀带着小成玉在一旁观战,小成玉自然给自己哥哥这边鼓掌,冯文秀看周舍搬木梯子累的满头大汗,就拿了手帕递过去给她擦汗。

周舍拿着手帕把自己的脸和脖子一通乱擦,眼下是初春,虽然没那么冷了,但是也容易着凉。

朱文正在一旁悻悻道,“冯妹妹的手帕怎么只有一条啊,也给咱们带几条啊”。

冯文秀虽有些不好意思,还是开口回道,“文英年幼,身子单薄”。

朱文正嬉笑着接道:“文英却是单薄,不像咱们男子汉”。

周舍心中翻了个白眼,也不想和他搭腔,就拉着冯文秀走了。

李善长回到厢房后哈哈大笑,一拍桌角笑着自语道,“好一个枪打出头鸟”...

随后他便去向朱元璋提出了自己的计策,那就是“筑高墙,广积粮,缓称王”。

朱元璋听后,大为认同,自己现在还势单力薄,还是不要名声在外。好好收好滁州,把粮食攒下了,增加实力才是正道,他们那些个人你这个王我那个王的,让他们争去,最好是把元兵的眼睛都吸引住,好给自己时间来扩充实力。

于是他便任命李善长为军师,广纳粮草,同时让徐达、汤和等人不要懈怠,继续操练备战。

朱文正刚开始来的半年里,还循规蹈矩的。过了半年后,吃不饱肚子的日子远了,眼下吃的好住的好,骨子里的劣根性就冒了出来。

他本就是朱家大哥的儿子,是长子长孙,之前日子还过得去的时候,家里可是把他捧在手心的,那时他连这个小叔都没放在眼里的,只是后来穷到要饭,这个叔叔却发达了,开始时也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

到了滁州以来,马秀英对他娘俩客气有礼,而朱元璋自己并没有儿子,只有他这个亲侄儿,就慢慢有些自持矜贵了。

读书他不及周舍和朱文忠,但是演练兵法他倒是越来越精通。

这小子也有一股狠劲,又是年龄最大的,时常把周舍他们揍的灰头土脸的。

朱文忠经常劝他下手轻些,他碍于都是亲戚的面倒是对朱文忠手下留情了,但是对其他几个外来的小子,那可就不留情面了。

朱元璋见了也不训他,毕竟下手重些没坏处,只要不打坏了就好,以后这些小子都得去上阵杀敌的,哪能那么娇气。

可怜周舍虽然比他们早练了些时日也无济于事,毕竟年纪摆在那呢,力量悬殊太大。

多亏她在濠州时刀枪棍棒的一通乱学,也摸出了点名堂,又仗着个子小,身子灵活,竟是吃亏最少的一个,那朱文辉他们比她吃的苦头多多了。

朱文正每次见到冯文秀这个小姑娘都免不了几句自以为是的调皮话,直让冯文秀连练武场都不去了,每天和周舍上午一起读完书后,就跟着马秀英忙活着。

捧场的小成玉倒是每天准时出现,她就爱看周舍他们被揍...

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于是周舍和朱文辉三人的交情越来越好。

这三个同时来的小少年从孤儿的身份一下成了朱元璋的义子,流浪吃不饱肚子的经历让他们的性情有着和周舍一样的隐忍和低调。

朱文辉比较善谈一些,性格温和。朱文刚憨厚耿直,每次被朱文正修理的时候,他都替周舍挡着,自己就难免多挨揍。朱文逊话是最少的,平时默默的也不吭声,只是在有好吃的的时候,总是会偷偷给周舍塞一两个果子,朱文逊有个弟弟,和周舍一般大,去年饿死在了他怀里。

马秀英见她每天读书时不是鼻青就是脸肿的样子嘴上不说,心里还是心疼的不得了,毕竟朱文正这个“外来户”是朱元璋的侄子可不是她的,周舍才是她养的孩子。

她自然对那个朱文正没什么喜欢,但是碍于都是亲戚,也没给脸子。只是每天晚上让秋菊把周舍找来,在自己房间给她擦药,有几次周舍痛的不大配合的时候,她径直让秋菊把周舍给摁住,自己亲自动手,直让周舍痛的鬼哭狼嚎!

在入滁州的第一晚时,因为周舍和她分了房,她实在不放心,就把隐瞒周舍的身份和春夏、秋菊说了,在春夏和秋菊目瞪口呆的惊讶中,她很是严肃的言明莫让旁人知晓,连朱元璋也不要说。

春夏与秋菊难得见自己小姐有这么严厉的时候,连忙点头应下。

她们自幼被选来伺候马秀英,三人的感情早已经超越了主仆,连马秀英当时嫁给朱元璋时,二人一度觉得小姐太委屈了,嫁了个大字不识的粗人...

擦药虽然痛,但是第二天却是好的极快,冯文秀有时读书时抬眼看见周舍的脸就忍不住一阵憋笑,弄得周舍对朱文正心里恨得牙痒痒的...

日子就这样在周舍痛并痛着的时间里过着,周舍从棉衣换到单衣时被揍,从单衣换到棉衣时还是被揍...

但是她也从中总结了很多经验,怎么以寡敌众,怎么偷奇致胜。

最后就是...在正面对抗时还是被揍...不过她也不恼,这只不过是时间的问题,只要多吃饭,有力气,这身体再长大些,情况总能好些,周舍乐观的安慰着自己...

冯文秀对这个小自己两岁的“弟弟”很是喜欢,他不光脑子机灵,读书也好,对于文章总有自己的见解和有趣的想法,这些见解让冯文秀有时茅塞顿开。

和他一起读书反倒比自己之前读书进步更快,虽然有时候也有些调皮,但大多数时有礼有节,不像那个朱文正,总是怪模怪样的。

冯国胜虽然事务繁杂,但每隔两天都会来府里看看自己的孩子,儿子还小,由奶娘带着,长得胖乎可爱。

女儿也跟着马夫人读书颇有进步,冯国胜也就放下心了,朱元璋又很是信任自己,把很多重要的事务都交由自己打理。

小成玉自从找到了最大的乐趣,就每天同朱文刚他们一起上午读书习字,下午看他们练兵器或者是演练,虽然性子还是很冷淡,但每次看到周舍被揍时,她都能晚上多吃半碗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