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历史 > 大明皇帝的养子 > 第104章 祭天登基!

大明皇帝的养子 第104章 祭天登基!

作者:八月拾五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0-20 14:47:18 来源:文学城

1368年正月初四,朱元璋在应天府南郊钟山祭天登基,定国号大明,开元洪武,追尊四代。

他一身明黄龙袍,引领百官拜祭天地,在百官三请三让的谦让下,才正式登基为帝,台下文武百官拜贺,三呼万岁!

朱元璋看着跪拜的文武百官,心中激动无以言表,他们老朱家如今当皇帝了,谁还敢看不起当年那个要饭的穷和尚!

马秀英坐镇礼台的中央,看着跪下的群臣,她面上一丝紧张也无,因为她知道这只是开始,既坐得这高台,以后的路还长着呢...

朱标在群臣之首跪着,他抬头看了看身旁的周舍,小声道:“大哥,日后我也要来此拜天吗”

周舍看着他,心里有些难言,还是笑着回道:“每个皇帝都要来祭天”。

随着祭天和任命百官的完成,大明王朝此时便诞生了,朱元璋携手马秀英走下天坛时,看着俯伏在地的文武百官,他露出了满意的笑容,这是他朱家的天下,是他朱元璋的天下。

此刻周舍抬头看着朱元璋与马秀英,她眼中并未看向朱元璋,而是看向了一旁气质荣华,母仪天下的马秀英,周舍心中暗自惋惜,若是大明王朝的皇帝由她来坐,只怕是比朱元璋要好太多。论才智,论机敏,论治国,论政务,马秀英样样出彩,浑然的一身贵气却是连身旁帝王的气势都被她压下半头!

群臣的眼睛是雪亮的,特别是浙东文官,心中自然知道诸多政务处置皆出自谁人之手,当今天子文采还差得远,这皇后才是皇帝背后真正的女诸葛。

马秀英随着朱元璋的步伐徐徐走着,她看着那些一个个熟悉面庞轻笑着频频点头,这些个官员是她拟定的,自然知道每个人的底细。文官纵然大多是推举,但也是有些真才实学的。而武将则多是当初濠州起身便跟着的,熟悉的不能再熟悉,他们对马秀英皆是心悦诚服的。有许多还是当初郭子兴的手下,自然跟马秀英更加亲近。

朱元璋沉浸在巨大的喜悦中,并不在意群臣对马秀英的态度,他径直走到朱标身旁,随即拉起了朱标的手朝龙辇走去。

马秀英看着他们坐上龙辇,便也转身上了凤辇,只是在帘子放下那一刻她回头深深的看了一眼位于百官之前,一身绯色官服的周舍,她心中隐隐有些刺痛,随着凤辇越行越远,她心中的刺痛越发的强,如今她即将贵为一国之母,却不能给那孩子一份尊贵,这么多年她内外兼并,内外政务夙兴夜寐,尽心尽力,如今终于站在这高处,却是连她自己养大的孩子都无法给予尊荣,何尝不是一种憋屈。

可是她却无力改变什么,那个男人在登基前数次问过自己要封马氏近亲为官的事情,可是他眼中却一丝真意也没有,只不过是在步步试探自己而已,呵,若是自己当真要将马家侄子封官,他怕是立即会反对吧,不然也不会遣人送去无数钱财,只想掩住他们的嘴而已!

马秀英想着心事,面上淡淡的倦意显露,一旁的春夏细心的安抚道:“小姐莫要担心,她那官袍内穿的是小姐亲手缝的冬衣,暖着呢”。

马秀英轻点了点头道:“天冷的紧,待她回到奉天殿备些姜汤给她暖身子,让御膳房再备些文秀与成玉爱吃的点心,晚些让她带回去”。

坐着龙辇的朱元璋带着朱标率先到了奉天殿,他在龙椅之上坐下后,看着朱标站在下首翘楚以待的念叨着“大哥怎这般慢”。

朱元璋笑着朝他道:“标儿日后在百官面前不能再叫他为大哥了”。朱标脸上少有的带着倔色道:“大哥便是大哥,为何在百官前叫不得”。

朱元璋看着他,心里也很是复杂,只得笑着道:“私下随你便是,标儿记得就好”。

朱标已经知道自己大哥如今已改名沐英的事情,他心中却是有些难受的,大哥在他心里是与爹爹地位一样的存在,如今却改了个劳什子沐英,他心中极其不解,于是便向老师请教缘由,当他知道大哥不能再叫朱文英竟然是因为他时,他内心很是愧疚...总想找大哥去解释清楚,但却不知该如何说。

等文武百官回到奉天殿时,朱元璋又一次接受了百官的跪拜。

他当即宣李善长奉册宝,立马秀英为皇后,立朱标为皇太子。

宣布完这两件事情后便是发布了大明制,设三省六部。

同时颁发了宋濂等人起草已久的“大明律”,其中许多都是按照朱元璋本人的喜恶而制定,漏洞百出。

但是当下建国初期,日后定是会调整。

官服则是一至四品为绯色,五至七品为青色,八品九品为绿色。

三省六部的官职如下:

封李善长为中书左丞相,兼太子太师。

封徐达为中书右丞相并北伐大元帅兼太子少傅。

封常遇春为中书平章,兼太子少保。

这三个官职可以看出乃是未来的三公和三孤封号,也就是正一品和从一品。朱元璋为了给太子朱标搭台子,将太师,少傅,太保兼给了这三人,可见为了朱标极其用心。

封邓愈为右御使大夫,兼太子右谕德。

汤和暂定为征南大将军。

三省沿袭的旧制,分别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中书省乃是行政中枢,专职起草诏令,由左丞相李善长及右丞相徐达担任。

门下省则是矫正和审核,只是个附属的作用。而尚书省则是执行部门,是个干活的。

说起来还是以中书省李善长为主。

其他六部文官为吏部尚书滕毅,户部尚书杨思义,礼部尚书钱用壬,刑部尚书周祯,工部尚书单安仁,兵部尚书陈亮。

这些官员周舍都不太熟悉。

和周舍有关的便是大都督府官职,这个改革是朱元璋拟定的,他打算不再设大都督一职,而后根据军功,设左,右都督两名,乃武官正一品,同知都督一名,乃从一品,旗下有副都督正二品及佥事都督从二品,还有参议及断事官等下属官员。

左,右都督自然要领军打战的,而同知管理大都督府诸多军务,下属官员用于练兵管理和自由调度,这么一来,大都督府便基本取代了兵部的大部分功能,朱元璋这样改制其目的就是加强军事化管理和便于皇帝掌握军政大权,奠定了都督府为全**事的掌握权。

其他部分官员皆已定好,只有都督府的几个官职待定,此时各地战事还未完成,所以朱元璋打算等过段时间才定下都督府的官职,其实马秀英已经给了他一个建议,便是任命李文忠为左都督,冯胜为右都督,周舍为同知都督。这个提议朱元璋认为是妥当的。只等战事稳定再行任命。

大明律的制定则甚为严峻,刑法种类严酷,其中凌迟便有四十几种,还有许多周舍听都没听过的酷刑,当真是残忍至极。

户籍制度也极其严格,不止控制人身自由,出门必须带路引。最后最为严苛的是对贪污官员的惩罚,简直是让人头皮发麻。

周舍也知道开国乱世之局,必然要重典开始,但还是被朱元璋这“大明律”给惊到了,她一个现代的灵魂,自然是完全接受不了这严酷的律法。

等所有事务宣布完毕后,便是盛宴的开始,官陆续入座后,马秀英也来到了朱元璋的身侧,歌舞升起后便开了宴。

朱元璋先是说了些客气话,接着便是感慨的说起了自己一路走来当真是天命所归云云,殿中文武官奉承赞美之词生生不绝于耳。

周舍静静听着,从始至终微笑着未说一句话,她眼中浮现的却是龙湾之战与鄱阳湖之战那一眼望不到边的尸体,还有战后那十室九空,了无生气的破落村庄。

眼前的盛宴就像镜花水月...

宴席没多久朱元璋便被群臣敬酒无数,竟是很快便喝醉了过去。

周舍坐在武官之首,她向对面的李善长等人敬了酒后便独自吃着菜慢慢喝着,认真欣赏起面前的舞姿,脑中想起上次阿盖所跳的蒙古舞,竟是异常热情奔放,相较于面前动作缓慢的舞姿却是更让周舍喜欢。

作为太子的朱标在朱元璋与马秀英的下面单列了一席,此时他举起酒杯朝周舍歉意的举了杯,见周舍微笑着一饮而尽,他赌气般也将杯中酒一饮而尽,也不知在气什么,总归这事大哥受了委屈,他心中实在难受,索性趁着今日放开多喝了几杯,很快也头脑晕乎起来!

盛宴直到傍晚,群臣都已饮醉才得以结束。

马秀英回到后宫后,先是将朱元璋的后宫妃子召集起来训了话,而后才将皇后懿旨当众宣布了,其中规定了后宫一众妃子该遵守的宫规与章法。

这些妃子中较为有名的几位分别是连生三子的淑妃李氏,当年与周舍同去濠州的宁妃郭氏,还有郭子兴的亲生女儿郭惠妃,以及陈友谅那抢来的达定妃,还有四子朱棣的生母碽妃,这几位算是较为正式封的妃子,其余二十几名大多是年轻的女子,多为这几年朱元璋陆续纳的新人。

马秀英看着这近三十名女子,一时恍惚的想到当年濠州城时那个小院子,如今一转眼,他竟给自己寻了几十个“姐妹”,马秀英一时想笑,却也没笑出来,她只是淡淡看着众人,将她们当成是自己的“文武官”...

这其中,郭子兴的亲生女儿与马秀英最为亲近,她们曾一起生活过很长一段时间,但是自从父亲与兄长死后,她被母亲嫁给朱元璋后就变的沉默起来,她内心深处对于这个害死哥哥的男人当真是敬爱不起来,当她一个女子能作何,只能忘记仇恨,为了母亲好生过日子。

李氏因三个儿子都养在马秀英跟前,所以很是乖巧听话,唯马秀英马首是瞻,不敢有半点微词。

对于宫内妃子的规定宣布完以后,马秀英即刻宣布了宫女的官职体系,分别由六局一司而成,六局女官为正五品,旗下再各设四位主管,共计二十四司女官,她们为正六品,地位高于地方的县令,主要是在皇帝与后宫嫔妃身旁,掌管宫内要务。

这一点,马秀英借鉴了唐朝的女官成熟体系,她开始提出时遭到了朱元璋的强烈反对,在她一步步剖析厉害之后,朱元璋才慢慢接受,毕竟这么大一个皇宫,总不能全用太监吧,毕竟宦官也是男子,本质上要比女官更难管理,想通了许多厉害后,朱元璋才勉强答应了马秀英提出的这个女官制度,毕竟完善这个制度的人乃是武则天,这一点便触碰了朱元璋心中的逆鳞,所以他明知这个制度是好的,但是却不愿真心接纳。

与此同时他又制定了严格的宫规用以约束这些女官,马秀英只能默认接受,毕竟各退一步女官制才能得以实施。

她将女官制度数次修正调整,使其更加完善,而后才在成为皇后的第一天宣布了女官制。

掌管宫廷事务,文书人事及财务的尚宫局,由秋菊担任女官。

掌管餐饮膳食及酒水司药等事务的尚食局由春夏担任女官。

而掌管服饰,珍宝等贵重物品的尚服局也由春夏兼任。

尚仪局由熟通音律及经籍的女官担任,尚寝局马秀英则是选了一位年长有经验的老妈妈担任,这个毕竟是负责宫内日常住宿相关的事宜。

最后一个是尚功局,马秀英则是选了善于彩绘的一位民间女子担任,此女子世代家中烧瓷做瓷,家传功夫甚是厉害。

最后则是还有一个监督各项部门的宫正司,则是秋菊兼任。

这些部门的女官马秀英皆是从民间选拔而来,主要要求就是身体健康,相貌端庄,并且得会读书写字,还要会珠算才行,已成亲或是未成亲皆可,她们通过考核以后才能上任。

待皇后懿旨宣布完成以后,马秀英便让众人退下了,她揉了揉眉间,让春夏伺候着暂时褪去了头上的凤冠,她深刻体会到了“欲戴皇冠,必承其重”这句话的含义!

她还打算找些比较有文采的女官给朱元璋那些妃子讲学传课,这些事情都得一步步来,还有许多事情要她做,日子长着呢...

马秀英较为反感朱元璋选拔太监人数过多,因为在她看来太监也是男子,将男子去势本就泯灭人性,如此大的伤害下定会扭曲他们的性情,怎会真正宽心伺候主上,定会心怀怨气,如此看来,还是多用些女官方为合理。

奉天殿的百官纷纷离开皇宫后,周舍才提着食盒慢慢走着离去,她抬头看了看天色已晚,便带着常峰骑马回了府。

自从周舍改名后,文英府也正式更名为沐府。

等她回到府中时,冯文秀与耿成玉和阿盖竟都在正厅坐着,三人其实是在等她回来,她们也想知道今日叔父登基的盛典如何。

阿盖见一身绯色官服及黑色官帽的周舍踏入正厅时,眼前一亮,他竟连穿官服都这般好看,当真是让人赏心悦目!

周舍边走到阿盖对面坐了下来,同时将头上带了一天的官帽取了下来,笑着朝她们道:“怎的第一天便这么隆重的迎接我回来”

冯文秀笑着回道:“还不是想知道今日叔父登基大典如何,我们又不能去观礼,只能等你回来说给我们听听”。

周舍这才笑着将今日的登基大典及颁布大明律和所封文武百官细细说了一遍。

冯文秀笑着道:“如此说来,咱们家也没升官啊”。

阿盖也笑着道:“你们皇帝却是有些小气”。

耿成玉则静静的说了一句“要那么大官做什么,如今这般便挺好”。

周舍笑着在三人面上扫了一圈后,笑着道:“冯胜叔父即将任职都督府的右都督,兼太子右詹事,天碧大哥任杭州副指挥使,如今领兵随文忠兄长正攻打陈友定,想是很快便会回到杭州任职,杭州乃富裕之地,那里甚好”。

耿成玉见她说完俏皮的冲自己眨了眨眼,当即面上有些发热的瞪了一眼她。

周舍抬手将带回的食盒打了开,见里面皆是三人爱吃的点心,笑着道:“母亲给你们带回来的”,说罢让采荷煮了茶,四人配着茶水吃着点心说起了话。

阿盖吃着点心,心中想着心事,照这样看来,这朱皇帝不久便会打下大都了,日后便再无大元了...她心中突然有些伤感起来,也不知日后朱皇帝会不会与父王开战,她心中即想为额吉报仇,可是想到若是父王兵败,那她们便真的国破家亡了!

周舍看着黯然失神的阿盖,开口道:“你可是想家了?”

阿盖轻轻摇了摇头,她抬眼看了三人后才轻声道:“我只是有些矛盾罢了”,说完这句话她便喝着茶不再言语。

冯文秀与耿成玉自然知道她心中所想,为人子女,她的难处,旁人是无法体会的,在母亲与父亲间做选择,是人皆会痛苦!

冯文秀当即笑着道:“莫要再想那些了,今日即是吉日,咱们晚上也让三胖做些好吃的才是”。

周舍便起身回去后院打算将官服换下,耿成玉便随她一起去了,留冯文秀与阿盖在正厅喝茶。

冯文秀这才正色看想向阿盖道:“若有一日叔父对你父王用兵,你该如何是好”。

阿盖没想到她会这么问,随即也不打算隐瞒了,便双眼带着歉意看着冯文秀道:“实不相瞒,当日假意要嫁给他便是想有一天,能借用他这三夫人的身份带兵手刃那毒妇,只是对于父王...我却还没下定决心”,说完这话她便低下了眉头,不好意思再看冯文秀。

冯文秀对于她这般直接承认的坦诚,直接笑着道:“如此便好,那我也就放心了”。

阿盖看着一身华贵冬衣的冯文秀,心中暗自庆幸自己能遇见如此挚友,她与成玉当真对自己真心以待!

晚间陈三胖做了烤羊肉,四人一起就着烤肉与浊酒,以饮酒吃肉为题行起了酒令。

先是耿成玉道出了一句李白的“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这句诗当是饮酒吃肉无疑了。

接着便是冯文秀接了一句“将炙啖朱亥,持觞劝侯赢”,这首诗也是李白的,只是其中“炙”字暗示了烤肉的场景,持觞即是饮酒,当是也有酒有肉。

到了阿盖,她思索了片刻后接道:“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这句诗一出,顿时让周舍拍手叫好,因为这两句诗出自陆游的“游山西村”,这首诗的中间两句在后世是人们口中时常出现的,那便是“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而此诗的前两句却是周舍极为喜欢的,便是阿盖说的这两句“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冯文秀笑着道:“阿盖好文采,这两句却是我也未想到”。

接下来轮到周舍了,她刚才便想到了两句孟浩然的过故人庄中的两句“故人具鸡黍...把酒话桑麻”。

一轮下来未有人输,于是周舍便提议共举杯,三人皆是赞同。

冯文秀饮了酒后悠悠朝周舍与阿盖道:“这轮我与成玉所说皆为烤肉与酒,你们倒是同说的是鸡与酒”。

阿盖笑了笑看了一眼周舍,接道:“那是因为你们先说了,我们少不得要动一番脑筋才想到这两句”。

周舍笑着点头同意道:“阿盖说的有道理”。

冯文秀看着阿盖眯着的细眼,又想出一个主意来,于是她笑着道:“那便以美人为题,再来一轮”,说罢立即朝阿盖道:“这局公主先”,如此她们可没再占了先机。

阿盖看着白皙秀美的冯文秀,想了想笑着道:“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这两句暗指冯文秀姣好的容貌与温婉的气质,勾勒出她柔美的风情。

冯文秀哪里听不出她诗中之意,也笑着看着她回了句:“秀色掩古今,荷花羞玉颜”,也指阿盖容貌娇美,荷花在她面前也黯然失色。

周舍和耿成玉笑着看她们二人互相恭维,随后耿成玉才想了想看着身着绯色常服的周舍笑道:“何须浅碧轻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她倒是未想太多,随口便道出了这句,引得冯文秀当即便轻笑出了声。

阿盖只觉得这两句极好,只是瞧见周舍身上的绯色,觉得好似有些不妥,许是这人长的太过俊俏,将他比作花也对。

周舍闹得脸上有些发红,无奈瞥了耿成玉一眼,怪她将自己比作“花中第一流”...不过这是李清照的一首词,这两句倒是说出了女子不输男儿的意思。

最后轮到周舍了,她看了看耿成玉俏皮一笑道:“月下惊鸿影,疑是画中仙,凌波微步处,处处生莲花”,前面这两句周舍前世在哪里看的记不起来了,只是这两句形容美人却是没错的,而后面那两句则是明末诗人李渔所写,当下也是没有的...却是很生动的描写出平日耿成玉在月光下练剑时的摇曳身姿...

她这错接的一首诗却让那三人径直愣了愣,她们顿时被这首诗所惊艳了,耿成玉更是被周舍的这般赞美弄的羞意顿起,她面上一红,只得举杯饮酒来掩饰!

冯文秀笑着看着周舍道:“极好,成玉当得起这般夸赞”,说完后便打趣道:“只是你只夸了成玉却是不成,还有我与阿盖呢”。

阿盖也眯着眼笑吟吟的看向周舍。

周舍觉得自己是又搬起石头打自己的脚了...看着二人笑吟吟的看着自己,她只得硬着头皮搜肠刮肚的想着还有哪些是明末以后的诗词,阿盖深蓝的双眼让周舍突然双眼一亮,有了...她随即笑着看向阿盖道:“凤目半弯藏琥珀,朱唇一颗点樱桃”,这两句虽是出自“水浒传”...咳!但是用来形容阿盖的眼睛却是再合适不过了!

阿盖对这两句极为喜欢,她也笑着举起酒杯一饮而尽...这是有人第一次做诗夸赞她的眼睛,她很欢喜!

冯文秀与耿成玉则连连点头,这凤目半弯藏琥珀说的极好,她们看向周舍面上隐隐笑意,怎的平日未见这人这般有文采...

最后,周舍看着冯文秀秀美的面庞,眼中带着温柔的笑意夸道:“其素若何,春梅绽雪。其静若何,松生空谷。其文若何,游龙曲沼。其神若何,月射寒江”。这段词出自后世的红楼梦,其中描写太过惊艳,当时周舍读完后久久不能回神,这段词恰巧的描写了女子的纯洁如雪,娴静淑娴,文采斐然,聪慧机敏,周舍觉得这些放在冯文秀身上名符其实...

冯文秀静静的体味着这几句词,心中溢起了满满的感动,若不是耿成玉与阿盖在此,她定要把这人搂进怀里才是!

阿盖也仔细的品味着这几句词,越发觉得周舍的文采极好,怕是大元最厉害的文臣耶律楚材的文采也不过如此...

耿成玉则是看着周舍的眼中满是骄傲,她自小读书不如姐姐与这人,自然知晓二人的文采皆是高出自己许多,没想到这人竟是如此善诗词,只怕文采还在姐姐之上。

三人满眼钦佩的目光,到底还是让周舍有些挂不住脸了,她面上有些羞意的举杯掩饰道:“我自罚一杯才是”,说罢一饮而尽,这话只有她自己知道是何意!

冯文秀笑着道:“作何自罚,该是我们三人罚一杯才是”,当下便举杯而饮。

阿盖与耿成玉也笑着跟着一饮而尽...

四人行完酒令后,又说了好些诙谐的典籍趣事,一直到入夜才散去!

苏雅扶着微醉的阿盖往舍得阁走着,边走边轻声道:“阿盖今日怎的饮这般多”。

阿盖醉意朦胧的吃吃笑道“今日我高兴”。

苏雅也不知她为何如此高兴,只得扶着她回去好生洗漱后,伺候她睡下。

阿盖躺在床上有些醉意的看着头顶,周舍那张殷红微醺的俊俏脸庞在她眼前挥之不去!她跟着了魔似的,一遍遍想着那两句“凤目半弯藏琥珀,朱唇一颗点樱桃”...她抬手摸了摸自己的眉眼,随后顺着摸到了自己的唇上,下意识低喃道“你可喜食樱桃呢”...

最后意识混沌间慢慢睡了过去。

祝大家七夕快乐!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04章 祭天登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