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大明愤怒小队 > 第2章 盐娘娘(二)

大明愤怒小队 第2章 盐娘娘(二)

作者:梦驴子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17 21:22:43 来源:文学城

农家女的音量不高,却如盛夏轰然而降的冷雨,将楚庸浇得透心彻骨。他抑制不住地颤抖起来,不知是因为绵延不断的恨,还是因为骤然而升的冷,他的上下牙齿也不断磕碰着,良久方止。

待到他冷静下来,睁开眼睛,转头再寻,那农家女早已消失在小径的尽头,找不见了。

楚庸瘫坐在树旁,惶惶然半晌,方才觉得树干上用短刃钉着一物,探手一摸,竟是一份浸透鲜血的竹制名帖。

上书:

这世间,总有诸善难奉,诸恶横行,总见好人垂泪,难得恶人遭殃。

若真是菩萨闭目姑息,神佛听而不闻,百官党同伐异,天子草菅人命,诸位该当如何?

自然是以暴制暴,以刚克刚。

若真有难报之仇,不泯之恨,请携此名帖,赴济南府华不注山长生观,寻晏回姑娘。

* * *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在苦主楚庸拿到名帖之时,那农家女则背着垒得高高的柴薪走入了长生观中。穿过游廊,绕过后院排列整齐的厢房,再从花园的假山向西,直奔僻静处的柴房而去。

一路上,无论道童居士,亦或是洒扫的杂役,甚至身份尊贵的经师高功,皆对着她颔首行礼,颇为敬重忌惮。农家女微微敛目,一一受了礼。

走进柴房,掩了门,农家女将柴薪堆在墙角,俯身转动一个不起眼的泡菜坛。咔嗒咔嗒的机扩声随之响起,柴房西面的一处墙体缓缓翻转开起。

农家女略一弯腰,走入墙后的隧道之中。

墙体在身后自动关闭,将最后一丝天光掩在外面,扑面而来的是浓重得如同实体的黑暗。农家女的步子丝毫没有停滞,借着洞壁上如豆的灯光,在隧道中行进,逼仄的空间里,响起有节奏的踏水声。

行了约莫有数十步,拐过一个低矮的石墩,一个形容开阔的石室豁然眼前。

“晏回姊姊来了!”一阵清亮的女声若出谷黄莺,打破了令人压抑的静寂。

石室中间有一张巨大的石桌,桌旁围坐数人,闻言皆站起身来,向着女农人的方向看了过去。

此时,那农家女摘下了柳笠,收起了裹着脖颈的长巾,步入到火光明亮的石桌前。与她说着“血债血偿”的冷静果决嗓音不同,名叫晏回的女子长着一张柔弱苍白的脸。狭长的睫毛簇着一双猫眼石般浅淡的眸子,被橙红色的火光一照,澄塘映雪般粲然生辉。唯一美中不足的是,许是因为肤色太过白皙,她的眼下泛着淡淡的青灰色,如同碧霞元君座下萦绕的烟气一般,始终挥之不去。

石桌的对面立着一位少女,正是她第一眼发现了踱入石室的晏回。

“晏回姊姊,任务还顺利吗?”

“嗯”,晏回微微颔首,示意众人都坐下来,“任务已了,只是回来的路上撩了两名空子,耽误了些时间。”

闻言,石桌旁主动步出三人,向着石室外走去,想来是料理那两名杀手留下的烂摊子去了。而其余众人面色如常,仿佛晏回所言杀戮之事,再自然简单不过。

“姊姊,那名帖给了吗?”少女扬起小脸儿,笑得春意盎然。

“嗯,万事俱备,复仇与否,只看那楚庸的选择了。”晏回答道。

少女名叫唐珠儿,刚过豆蔻之年,正是耐不住性子的时候,这方见晏回话音刚落,她便叽叽喳喳地追着问道:“姊姊,为啥要选这个楚庸呢?”

“论钱,他定然是没有的;论权,他在青州府被衙门美美打了三十大板,想来也没什么本事;论人脉,他唯一的妹子楚怜此时生不见人,死不见尸”,唐珠儿掰着指头认认真真地算着,“姊姊瞧上他什么了呢?”

火光没有照到的阴影之中响起一声轻嗤,一抹白色的人影懒洋洋地伏到石桌边,用手腕撑着脖颈,若有似无地瞟了唐珠儿一眼。

“这话问的,西楼何曾瞧得起谁?”开口答话的正是那长生观中,救得楚庸一命的白袍道人。此时的他早已没了方才观中让人如沐春风的仙人模样,倒像是一只刚打过午盹儿的猫。他不喊晏回的名姓,只唤她表字,显得格外亲昵。

“瞧不瞧得起你,我说不准,但晏回姊姊定然是瞧得起我的!”唐珠儿急赤白脸地反驳道。

“可不是,咱小班主唐珠儿一双妙手空空,独步天下。”白袍道人笑道。

“哼,哪比得上咱长生观观主范凌舟,一双铁齿铜牙,把活的说成死的,把死的说成活的!”唐珠儿不甘示弱,气冲冲道。

白袍道人范凌舟将石凳扯远了些,跟唐珠儿隔开了一段距离:“西楼,快扯着些她,再咬着我。”

就在唐珠儿即将扑上去厮打的瞬间,一双素手不偏不倚按住了她的肩。

“珠儿”,只这淡淡一声唤,唐珠儿便偃旗息鼓,坐回到石墩儿上,咬牙切齿地瞪着范凌舟。“你方才说,那楚庸身无长物,没什么可图谋的。”

“你恰恰忘了,人最宝贵的,不是钱,不是权,亦不是人脉。”

“那是什么?”

“是被压榨到极限,不得不豁出性命的恨意。”晏回抬眸,凝向石室的深处,“而这种极致的恨意,就是要烧起来,才好看。”

范凌舟看着晏回若有所思的眼神,微微一笑:“既然西楼都发话了,那我们便待他七日。”

“成吧,待他七日。”唐珠儿点点头。

七日后。

一大清早,道观里便迎来了一位走路一瘸一拐的男子,观主范凌舟亲往接迎。

男子从怀中掏出一份沁满鲜血的竹制名帖,名帖上的血迹早已干涸,透过那暗褐色的血污,名帖的字迹依旧清晰可辨。

“道长”,男子开口道,“我……我求见晏回姑娘。”

* * *

青州府寿光县外驶来一辆颇为低调牛车,未及县城便停了下来,车上下来一男一女,女子柳笠长巾,看不清容貌;男子身姿如鹤,仙风道骨,二人在县城外各奔东西。牛车上只余一少女,高喝了一声“驾”,驱赶着牛车驶入了寿光县城。

寿光城东关有一古寺,坐北面南,山门耸立,大殿巍峨,廊庑壮丽,有“普陀道场”之称,名曰——宁国寺。寺中植有古槐,不知何年所植,因其岁远,故有“先有老槐荫,后有寿光城”之说。

正是春意盎然之时,老槐苍枝劲健,绿意葱茏,生了新芽的枝干越过古寺的院墙伸展而出,形成一片柔软的绿荫。

绿荫之中匐着一浅淡的影子,如同春风垂落的柳枝,让人望之生怜。细细看去,却是一名女子,臻首低垂,哀容切切,一身粗麻孝衣簇着那婉约的眉目,让路过的行人都不由得偷瞄上数眼。

这时,一阵喧闹声传来,却见一列朱漆轿马自东街口转了个弯,朝着宁国寺的方向行来。轿夫皆着赭色短衫,穿着短靴的脚板踏得青石路咚咚作响。为首那顶八宝璎珞轿更是扎眼,不知道的还以为是青州府的知府官轿。

“都仔细着些!”领头的家仆挥鞭抽开道旁未及避让的行人,态度嚣狂得紧。

路人一边慌忙闪躲,一边嘴里止不住地低声咒骂。

“这天杀的鲁秉添,上月还见他在盐场给太监磕头,今儿倒敢用四抬轿了!不就是捐纳了个监生吗,还真把自己当盘儿菜了!”

“可不是,若是搁在洪武年间,十个脑袋都不够他砍得!”

“别抱怨了,这年景儿,笑贫不笑娼,有钱能使鬼推磨,你何苦跟他一般见识?”

“嘿,可不敢,人家鲁员外哪是咱们这帮土鸡瓦狗碰得起的!”

“知道就行,少言语两句吧!”

街上熙熙攘攘的路人或行或立,自然是一眼就瞅见了来势汹汹的轿阵,躲避得及时,便是腿脚慢些的,也堪堪避开了鞭子。可有些人却没有这般幸运了,就比如那跪在古槐下磕头的女子。

“哎呀”一声轻叫和着陶碗被打碎的声音一同响起。手持长鞭的家仆一鞭子抽飞了女子放在身前的陶碗,第二鞭正欲往女子的脸上招呼,胳膊高高扬起,却迟迟没有挥下来。

女子不躲不闪,只含泪凝着他,被那双琥珀色的猫眼一扫,那嚣狂的家仆竟是有些痴了,缓缓放下鞭子,露出讪讪的笑。

“哪个腌臜货许你在此冲撞贵人,晦……晦气!”家仆嘴上这般骂着,心里却暗自懊悔,不该毁了这小娘子的陶碗,语气便也显得名不正言不顺起来。

女子慌慌张张匍匐数步,敛回了自己的破碗,瑟缩到墙角,如同猫儿爪下的孤雀。

轿帘微微掀起一条缝,一道凌厉的视线射出,在女子梨花带雨的面容上凝了片刻。

“小顺子,老爷我平时就是这般教导你的?”轿帘后的嗓音像是浸透蜜油的棉絮,乍听温厚圆融,偏生尾音总要带一丝黏腻的颤。

那家仆赶紧堆笑作揖:“老爷平日里教训咱们当以仁心体察黎庶,是小的猪油蒙了心。”

“嗯——”鲁秉添拉长了音,眸光却在女子的脸上来回扫量,“小娘子,可是有甚冤情?”

女子俯身叩头,后颈支棱的骨头顶得孝衣鼓起尖角:“大老爷容禀……家父乃是南山坳的佃农,今年大旱,东家仍要收七成租子……家父交不起,实在没个活路,三日前便吞了观音土……小女子身无分文,又被东家赶了出来,只能……”她紧紧咬住下唇,声音几乎是从牙缝中挤了出来,“只能卖身葬父。”

“天可怜见!”鲁秉添喟然长叹,其悲天悯人之意呼之欲出,“青州府治下竟还有如此孝女,我定要向知府大人禀明,还你爹爹清白。”

“小顺子”,鲁秉添威严道,“夫人院儿里倒少个捧香盒的伶俐人,可是?”

那名叫小顺子的家仆自小在鲁府中长大,浸淫十数年,最是会察言观色,此番见自家老爷中意这孤女,自然陪着笑脸儿哄劝:“可不是吗,这姑娘瞧着就是个有造化的!”

鲁秉添心头大畅,可这戏还是得做全,决计不能落下强抢民女的话靶。

“小娘子,老爷我愿意替你全了这孝心,让你在府上签了活契,每月再予你五钱银子,可使得?”

那女子只是嘤嘤怯怯地哭,鲁秉添也不着急,自有长眼色的家仆替他催促。

“小娘子,还不谢大老爷的恩典?”

那女子终于抬头,一双泛着桃红的妙目在眼眶里一旋,扑簌簌地又落下泪来,看得人心神摇荡,不是那乔装改扮的晏回晏西楼又是何人!

若想以暴制暴,先得以身入局。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自古应如是。

“民女谢大老爷恩典。”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