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大明第一书商 > 第5章 第 5 章

大明第一书商 第5章 第 5 章

作者:昆仑山上玉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21 00:25:31 来源:文学城

“我不会。”晏宜答得一派理所当然。

这副模样倒让有意刁难她的楼念玉一时之间不知如何是好了。她的嘴巴张了又张,最后只能意兴阑珊地嘟囔道:“外头都说你才堪咏絮,貌比西子,原来也不过如此……”

“错!”没想到晏宜毫无愧色,火速打断了她,在她惊愕的目光中笑眯眯地接道,“大家伙有目共睹,貌若西子确实不假。”

“你你你……!”楼念玉被她的厚颜无耻震惊了,世上怎会有如此自恋之人?

不就是皮肤白了一点,眼睛大了一点,眼睫毛长了一点,脸上也不知道擦的是什么胭脂,腰这么细一定是偷偷在衣服里面缠了布条!不就是长得好看了那么一点点?她有什么可自满的!

楼念玉咬紧嘴唇,决心不再和晏宜多做口舌之争,转过身,骄傲地抬起下巴,吩咐道:“去把我的‘天籁琴’拿来。”

旁边伺候的丫鬟依言而去,不多时小心翼翼地抱来一把大铁琴。

琴身漆黑如墨玉,琴弦带着斑斑锈痕,唯有琴底的金丝小篆徽记宛如新制。

楼念玉弹的是一首众人耳熟能详的《梅花三弄》。

晏宜坐在一旁,看得清清楚楚:

楼念玉的手指刚触到琴额,吴夫人就抚掌笑道:“玉儿这手法,一看便知是有真才实学的。”

大约是吴夫人奉承得太过明显了,场上不少人露出了不屑的神色。

落入吴夫人眼中,脸庞不由微微发红。

可她没有别的办法。

萧家家底太过单薄,萧凤翥想要在仕途上有所成就,必须仔细利用婚姻这一筹码。想到这里她不由怨恨起已经过世的公爹,正是他做主定下的萧凤翥和晏宜的婚事。

可那时候谁又能想到一个小小的由礼生入仕的九品司务,会因为善于揣测圣意,在短短不到两年之内就成了礼部尚书,自此把持权柄十几年?

楼念玉弹的不坏,起码以晏宜的鉴赏水平挑不出什么错处。

所以一曲终了,她很是给面子地拍了拍手掌,夸奖道:“楼姑娘弹得真好!额……余音袅袅,不绝如缕,如怨如慕,如泣如诉!”

楼念玉却并不买她的账,还白了她一眼:“你不必故意寒碜我,我自知琴技不如人,但我手里这把琴你可知来历?我告诉你——这是晋代孙登所斫的名琴,又叫‘天籁’,名贵无双,是我祖父特意从收藏名家手中所购,只为供我学琴。什么样的身份配什么样的物件,我想姚姑娘应当很是明白这个道理。”

“好狂妄的丫头,还以为是什么皇亲国戚呢!”听到这里,张氏已是怒不可遏,立刻就要拂袖而去,却被晏宜一把按回了座位上。

晏宜忍不住摇了摇头——反腐还得靠家属啊。

后世也有零星几个明史学者给楼玉川翻案,指出楼玉川也有爱惜人才,回护同朝官员的一面,并不完全是正史记载中的“反派”形象。

但就楼念玉的表现来说,楼氏父子贪赃枉法、中饱私囊肯定是铁板钉钉的事实了。

她有心怼这小姑娘两句,故意扬长声音道:“非也,非也。”

楼念玉果然上钩,张牙舞爪地逼问:“你什么意思?”

晏宜摊手,满脸无奈:“我说楼姑娘你恐怕是被人骗了。这琴琴身简练,通体无一修饰,仅雁足处有所弯折,分明是唐代才出现的仲尼琴——而孙登却是晋朝人。”[注1]

楼念玉瞬间涨红了脸,大声呵斥道:“一派胡言!那藏家说,这琴身上分明还有冰裂一般的断纹,是真正的古琴才会有的!”

晏宜满眼无辜:“伪造断纹又有何难?将铁琴以水火逼热,再置于霜雪之中,自然可生断纹——那些收藏名家哪个不是仿古、鬻古的高手?”

感谢事无巨细都要写上一笔的明人笔记,这个古琴造假的门路就是晏宜在编订那套《明代文人笔记选集》的时候记住的。

她一向对各种绯闻八卦和旁门邪道没有任何抵抗力……

只是装逼也要适可而止。

眼见楼小姐被她气得眼冒泪花,场上的萧家人也面面相觑,好不尴尬,晏宜连忙“懂事”地提出自己要去洗手,然后一挥袖子,走了。

走在院子里,晏宜又一次感叹萧家的宅子真是布置得十分精巧,庭院深深,错落有致,凉风习习,花木蓊郁。搁现代,萧老爷子一定是个知名室内设计师。

给她带路的恰好是方才迎她进来的那个梳着一根大辫子的胖丫鬟,此刻笑眯眯地道:“早闻姑娘才名,今日一见,果然不同凡响。

晏宜只好尴尬地拢着手,假笑道:“哪里,哪里,你还喜欢文墨?”

丫鬟谦逊道:“不过是少爷仁善,教奴婢们识几个字罢了。”

呵呵,看来萧凤翥这人也没少和丫鬟们玩红袖添香的把戏。想到这里,晏宜在心中狠狠地打了个叉。

丫鬟给她打来一盆清水,又道:“奴婢再去给姑娘拿块净手的胰子来,姑娘且等一等。”

晏宜摆摆手:“你去吧。”

* * * * * *

这一等就等了半刻钟,晏宜后知后觉地意识到“带路的丫鬟走开”在宅斗小说里往往意味着某些事情的发生。

比如说,落水、登徒子。

又比如说,未婚男女私会。

游廊上传来一道清澈悦耳的男声:“晏宜妹妹,你最近可还好吗?”

晏宜放下手里的帕子,扭头就走。

那人连忙几步并作一步,追了上来,在她不远处停下,拱手急道:“我,我没有别的意思……只是想念妹妹了。”

晏宜大囧,她已经知道这个男孩子是谁了。

眼前的男孩约莫十七八岁,穿着一身簇新的青色圆领长袍,头上包着一方黑色儒巾,用一根玲珑玉簪子固定住了头发,脚上踩着一双皂靴,腰上系着一根玉带,脖子上带着一个璎珞,十分典型的青年举子的打扮。

唇红齿白,面如桃花,一双眼睛灿如星辰,长身玉立,俏生生地站在离晏宜不过几步远的地方,投向她的目光含嗔带怨。

见鬼了,明人笔记小说怎么没人提及萧凤翥外貌生得如此姝丽?难道贰臣就不配是美男子?

她捂着心口,在心中默念“色即是空”,又把萧凤翥的罪状都使劲回忆了一遍,终于硬下心肠扭过脸,不去看萧凤翥的绝世容颜。

“萧公子请自重,”晏宜咳嗽了一声,“虽说你我有婚约在身,但男女大防还是要守的。”

“我知道的,”萧凤翥的声音温柔似水,望向她的眼神里尽是宠溺的笑意,“我只是想和妹妹探讨一些读书的疑惑罢了。”

别,千万别!

晏宜已经在内心哀嚎了。就算不论萧凤翥不守男德迎娶妻妹、若干年后毫无节操做贰臣的事儿,单单为了不露馅她也必须把和萧凤翥的婚事给退了。

天天装才女,这不迟早要翻车吗……

萧凤翥深情款款地从怀中取出一张彩笺,递给晏宜,“我近日新做了一首七言律诗,可否请妹妹为我捉虫斧正。”

晏宜浑身抗拒地接过笺纸,仿佛手里拿着的不是贵公子的新作,而是刚擦过屁股的厕纸。

她屏住呼吸,匆匆一览,忽然皱起了眉头——萧凤翥不是号称是苏州才子、未来的文坛盟主,怎么连诗歌的平仄都错了?

可怜晏宜作为一个几乎没有接受过传统国学教育的中文系学子,对诗词唯一的了解就是大学时开设了一个学期的古诗词鉴赏课。

她将笺纸塞回萧凤翥手中,匆匆道:“你这平仄错了吧!当然你要是故意错的就当我没说!”

说完一溜小跑回到正在唱戏的堂屋,留下有些疑惑的萧凤翥。

他自幼饱读诗书,七岁就能作诗,自然不至于连平仄都弄错,这是他和晏宜之间的一个小把戏。

两家是通家之好,两人时常会互赠诗文,彼此就会将自己想说的话都混在诗词里,故意弄错平仄。只要一对照平仄,就能知道彼此想要说些什么。

这首诗里错了平仄的四个字连起来是“思君如故”。

他以为晏宜是因为楼念玉的事情生他的气了,有心想要表白心志,告诉她自己非她不娶,可是晏宜一转眼的功夫已经跑得无影无踪了。

萧凤翥只好收起自己方才匆匆写就、墨迹尚未干透的诗笺,回到前院。

他已经打定主意,等到寿宴结束,就向父母表明心意,告诉他们自己非晏宜不娶。

更何况,君子贵在言而有信,这是圣贤书中说了无数遍的道理,父亲同样是进士出身,一定能够明白。

他和姚家的三姑娘自幼就定下了婚约,在萧凤翥的观念中,从未想过会有第二个妻子,更不必说为了趋炎附势践踏诺言。

* * * * * *

晏宜回到席上,却发现众人神色各异。

张氏满脸不屑与愤懑,姚韶仪面露惭色,姚妙仪则是一脸看好戏的表情。

她有些摸不着头脑,随口问道:“又怎么了?”

话音刚落,一向藏不住事儿的姚妙仪立刻提高音量,语带讥嘲地道:“咱们四姑娘可是深藏不露呢,一曲《广陵散》技惊四座,吴夫人说了,从前只知道咱家的三姑娘好,如今才知道四姑娘更好。三妹妹,你这可是后院着火咯!”

晏宜有点小激动,哎呀,可算是让她遇上宅斗文里的嫡庶姐妹相争了。

最终还是现代社会的道德观念占据了上风,她一摆手:“妹妹多才多艺是好事,也算没有堕了我们家的名声。”

不过,后来的许多事都证明了曾经在网络风靡的一句话——对你不利的道德,你最好想清楚了再遵守。

注1:古琴可以分为仲尼式、神农式、伏羲式、落霞式等,有关“天籁琴”的记载参考自《南华录:晚明南方士人生活史》。古琴造假的细节来自《燕闲清赏》。

——————————————————————————————————————————————————

女主的文化水平属于刚好够编地摊小册的那种,不是专业文艺人士,但有很多奇奇怪怪的知识储备。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5章 第 5 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