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大明第一书商 > 第2章 第 2 章

大明第一书商 第2章 第 2 章

作者:昆仑山上玉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21 00:25:31 来源:文学城

一老一不少两个女人面面相觑,显然一时半会儿消化不了这个消息,沉默半晌才缓缓地转过脸来看着晏宜。

“简直是胡闹!”姚老太太首先回过神来,一改方才的慈爱神态,狠狠地在晏宜盖着被子的大腿上拍了一巴掌,“婚姻大事,岂能儿戏?你和凤哥儿打娘胎里定下的婚事,这会儿说不嫁他了,哪户好人家敢娶你?”

哎唷,那岂不是正中她下怀?

晏宜差点喜形于色,好在最后还是忍住了,只是可怜巴巴地盯着姚老太太,声音怯怯的:“孙女儿也知道如此坏了家里的名声,可梦里菩萨说的话言犹在耳,孙女儿实在不敢不信……要不就叫孙女儿退婚之后剃了头发做姑子去吧!”

“哎呦呦,我的三姑娘,你说些好话罢了!”姚老太太轻轻地拍了拍她的嘴巴。

倒是晏宜的继母张氏对神佛之事一向深信不疑,闻言也犹疑了起来:“菩萨不会无故降下这样的晓谕,不然找个尼姑来家里看看?”

姚老太太最讨厌这些三姑六婆[ 注1],哼了一声:“看什么?有什么可看的?早定下的姻缘,那都是命里牵着的红绳,他们这起子出家人,自个儿六亲不认,算什么别人的姻缘?”

晏宜:说得好有道理哦。

一瞬间她觉得自己以前去寺庙求桃花的行为简直堪称弱智……

一计不成,晏宜又生一计,眼珠子一转,谎话张口就来:“可是……可是……菩萨还说,祖母前世积了九百九十九年的功德,今生得作老封君,坐享世间女子梦寐以求的荣华富贵。孙女儿原是路边的一朵小花,风吹日晒雨淋,是祖母将孙女儿养在净瓶中。孙女儿这辈子托生就是来报答祖母的!一刻也离不得祖母!”

原谅这么肉麻的话她张口就来,明代传奇小说她看得太多,简直会背了……

姚老太太听了,噗嗤一声笑了出来,一双浑浊的眼睛眯成了一条缝儿。

就在晏宜以为这回有戏时,姚老太太却伸出戴满扳指的手,轻轻地点了一下她的额头:“你这丫头,惯会哄人。若真是如此,你顺顺当当地嫁到萧家,便是对祖母最好的报答了。”

这下晏宜是真郁闷了——这老太太怎么就这么固执呢?

许是看出她心中所想,姚老太太呵呵一笑,却不点破,而是转过头让婢女把在小灶上热好的燕窝端到晏宜跟前,慈爱地道:“专程给你留下的,旁的可都吃不着。”

姚家是大灶,两房上百个人都吃一个大厨房做出来的饭,但作为姚家地位最尊崇的老封君,姚老太太有自己的小厨房。家里所有的好东西都必须先给她,再由她决定赏给哪个儿孙或者下人。

晏宜一边往嘴巴里扒拉燕窝粥忍不住感叹,难怪说封建孝道是多年媳妇熬成婆——只不过想想这个熬成婆的几率,还是算了吧。

见她吃得香甜,姚老太太皱着的脸才展开了,她的语气循循善诱的,像是在哄一个不懂事的小孩子:

“三丫头,你听祖母和你说,这女人啊有两条命。第一条命是你自己投胎的命,第二条命呢,就是——”

“穿越。”晏宜火速接话。

“什么?”姚老太太不明所以。

晏宜摆摆手,心虚不已,“没什么,没什么。您接着说啊。”

姚老太太没好气地瞪了她一眼,不许她再插话了,转头接着道:“女人这辈子最重要的莫过于嫁个好男人。房子地基不夯实了,在上边建再恢宏华美的屋宇,不也是一朝坍塌的结果?这男人和女人啊,其实也是同样的道理,你就是有咏絮之才,陶朱之术,嫁了个扶不起来的丈夫又能如何?”

“萧家大哥儿这个孩子呀,是祖母看着长大的,人品好,模样俊,读书也上进,不像你哥哥,到现在二十来岁的人了,还是个监生。你嫁给他呢,这辈子就算有靠了。日后他是七品官儿,你就是七品孺人,他是六品官儿,你就是六品安人。若他能青云直上,做到大学士这样的官儿,你就是一品夫人。”

额……那她要是死在前头了,岂不是只能做死人?

晏宜不敢再在姚老太太面前煞风景,只好把这话咽进了肚子里。

没想到老太太自以为戳中了要害,洋洋得意地乘胜追击了起来:“还不止呢,你年纪轻不经事,不知道轻重就随意说出要剪了头发去当姑子这样的话。且不说青灯古佛如何孤苦,百年之后谁来给你一碗香火饭吃?”

晏宜托着腮,偷偷叹气。

她突然想起了自己前世的父母。

晏宜前世的父母感情不佳,在她很小的时候就离婚了,又火速各自组建了新家庭,生了新小孩,把晏宜丢给外公外婆抚育。

结果等到她大学毕业参加工作了,这对奇葩公婆又不知道从哪个旮沓冒了出来,不约而同地提出要“补偿”她。

但补偿的方式居然是等她结婚的时候再给她一笔嫁妆……

晏宜当时让他们直接把钱打给她就行了,不用那么多废话,可她奇葩的老爹老妈却表示要看到她结婚生孩子才能安心……

眼下晏宜觉得,为了所谓的“诰命”或者死后有人烧纸同萧凤翥成婚不亚于上辈子为了她爹妈给的十几万去结婚生子。

唯一的区别是:上辈子她能把奇葩爹妈拉黑,这辈子她还真不知道该怎么打动姚老太太……

临走前,老太太摸着她的小脸发话了:“待会儿我让丫鬟开库房拿几匹衣服料子出来给你挑,你做两身新衣裳,过两日和你娘一道去萧家给萧老太太祝寿,那可是你以后的婆祖母。”

晏宜:急,怎么样能让相亲对象看不上我?正常发挥行吗?

* * * * * *

姚老太太和张氏走开后不久,又有人来看望晏宜。

这回是她的二堂姐姚妙仪,姚家大房的庶女。

大太太为人颇有手腕,大老爷几个生子的妾室都被她打发走了,把一对庶子女拿捏在自己手里。

姚家的女孩儿名字都是姚X仪的格式,大房的大姑娘叫姚维仪,晏宜的庶妹姚四姑娘则叫姚韶仪,不知道为什么姚三姑娘没有遵守这个格式。

这位姚二姑娘才貌平平,没什么特别的建树,但托明代文人笔记留存繁多的福,晏宜对她也有一鳞半爪的了解。

姚妙仪成年之后嫁给了自己亲姑姑的儿子,也是曲阜孔氏后裔,但夫妻感情极为糟糕。

据姚启元晚年自叙家事所说,这位孔家表弟不学无术,品格下流,还有闝阊赌博的恶习,自己的伯父,也就是姚妙仪的父亲好不容易疏通关系将他送入国子监读书,他却镇日流连京中烟花场所,最终被人揭发,逐出了国子监。

没想到这位孔家表弟不仅不知悔改,还变本加厉,姚妙仪稍有劝说,他就对其拳脚相向。

不仅如此,这位孔家表弟还有一个自幼一同长大的宠婢,性格柔媚,善于奉承,每每唆使夫主凌虐主母。

晏宜当时看得毛骨悚然,很是同情这种在婚姻不自由的封建时代所遇非人的弱女子。

眼下猛地见到了真人,忍了又忍才没抓着她的手臂大喊“你千万不要嫁给那个姓孔的王八蛋啊”。

“三妹妹可好些了?我拿了些秋梨枇杷膏来,最能止咳去燥,你就着温温的水服下去。你和大姐姐的感情一向最好,这回她出嫁,你伤心得病了这么一场,连我家太太都说这才是姊妹情深呢。”

姚妙仪皮肤微黑,笑容爽朗,眉目间带着几分英气。

晏宜:为啥觉得这话听起来话里有话呢?

“也不是吧,只是秋日冷暖不定,容易感染风寒罢了。”她实话实说。

姚妙仪“噗嗤”一声笑了出来:“偏你是个促狭鬼。”

就此按下不提,却拿起晏宜落在枕边的书,笑道:“你又在看什么见不得人的书呢?老太太独独偏心你,只念叨着让我们做针线,却许你随意进藏书楼!”

晏宜下意识想去抢,没抢到,只好悻悻然搓了搓手,“没什么,自己胡乱作的诗选罢了。”

准确地说,是姚三姑娘作的《诗选》。

晏宜也是看到姚三姑娘日常读的书,作的诗,写的笔记才知道原身确实是一个如假包换的才女。

光是一手秀丽雅致的簪花小楷就比晏宜这种现代的考级选手强了不知道多少倍,更不必提姚三姑娘写诗作词时信手拈来的典故,点评诗文时高雅的品味独特的见解。

晏宜不由心生惴惴——这要怎么不露破绽地装下去呀?太为难人了。

但听姚妙仪提及姚家的藏书楼,晏宜却不免心中一动。

这具身体的祖父姚燮作为永光初年的阁臣之一,在政治上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建树,无论是时人还是后人评价他的能力,都只说他“清廉宽厚”。

他更有名的身份还是图书馆学家和藏书家,其制订的《万卷楼藏书目》和《万卷楼藏书约》对后世图书管理有很大借鉴意义。

万卷楼不少藏书是古籍善本、孤本也成了后世古籍研究复原以及数字化的底本。

这样一座大名鼎鼎的藏书楼怎么能不让晏宜心生向往?

穿越都快半个月了,她还没机会走出这个小院去看看万卷楼到底长什么样呢。

就在晏宜心潮澎湃之际,她的大丫鬟翠茵进来说,白姨娘和老太太身边的管事婆子带着几十匹衣服料子过来了。

管事婆子道:“路上遇见了姨娘,拿了绢花给姑娘,便一道过来了,这些料子都是老太太给姑娘的,姑娘自便。”

姚妙仪不由有些酸酸地道:“老太太还是偏疼三妹妹。倒显得我是先知道了老太太要送绸缎,故意来妹妹屋子里蹭料子似的。”

晏宜:啊?原来不是吗?

明代丝织业十分发达,丝绸的织染和装饰工艺都较前代有了很大的进步,姚家自己就是做丝绸生意的,能被老太太收进库房里的自然都是好东西。几十匹料子一块儿堆在晏宜跟前,过去那些只能在书里和博物馆看到的织金妆花绸缎就这么随便她挑,还有不少是她前世连听都没听过的,什么六花、四花、暗花、御罗、番罗、素罗、金纱、绒纱、挑纱[注2]……大牌高定算什么?一堆石油制品拿什么和真正的绫罗绸缎比?!

没等晏宜开口,一直站着没说话的白姨娘却忽的笑着道:“长幼有序,让二姑娘先挑吧。”

晏宜不由抬起了头。

这位白姨娘据说从前是晏宜生母谢夫人的陪嫁丫鬟,后来由晏宜的母亲做主抬成了姨娘。

她约莫三十岁上下年纪,生得文静瘦削,说话不紧不慢的,整个人让人感觉很温柔可亲。

晏宜突然想起一件事——

上辈子她还是职场菜鸟的时候,有一次买了一些下午茶到办公室想和同事拉近关系。

没想到其中一个同事却指着她买的下午茶对进来的领导巴结道:“领导先挑。”

嗯……遇到这种用你的东西做顺水人情的人,要怎么办才好呢?

注1:三姑,即尼姑、道姑、卦姑(专门算卦的)。六婆包括牙婆(买卖奴婢的人贩)、媒婆、师婆(专门画符施咒、请神问命的巫婆)。虔婆(妓院内的鸨母)、药婆(卖药的女人)、稳婆。有一本专门研究这个的书,就叫《三姑六婆》。总的来说,明代传奇小说中的三姑六婆形象都比较负面,如《金瓶梅》中西门庆和女人能够勾搭上少不了三姑六婆的助力,其中比较有名的就是王婆了。

注2:明代丝绸相关资料参考自《明代丝绸研究》,如有谬误,恳请指正。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章 第 2 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