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大明第一书商 > 第19章 第 19 章

大明第一书商 第19章 第 19 章

作者:昆仑山上玉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21 00:25:31 来源:文学城

眼前这个女孩子太奇怪了,她似乎从见到他的第一眼开始就热情得过分,可他身上有什么可值得她图的东西呢?

皇城脚下像他一般前来赴试春闱的举子没有一千也有八百。而国朝鉴于前代冗官之患,每次所录的进士不过几十个,他未必能一举折桂,即使侥幸及第,也只是一个新进的低阶官员而已。

苏显之六岁丧父,母亲改嫁,家里只有四壁土墙,儿时交不起束脩,站在窗外受业。他的野心很大,想要做的事很多,但却只有孑然一身,在漫天大雪中踟蹰。

“苏显之,”她又开始叽叽喳喳,“你名字里的‘显’字应该是有含义的吧?”

“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注1]”苏显之神色平淡,说话的时候睫毛在眼底垂落一片鸦青色的影子,显得这个人颜如冰雪,拔俗凌霄。

晏宜长长地“哦”了一声,原来是“光宗”啊。

还真别说,苏显之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手掌生杀大权的时候苏家人应该是挺与有荣焉的——虽然《明史》指责苏显之这个人六亲不认,身居高位却漠视自己的宗族姻戚,不过怎么说也是明代最年轻、最有权势的首辅嘛!

不过既然苏显之没给亲人带来什么实际的好处,等到他大事去矣,沦为阶下囚的时候,人人都避之不及,甚至争相踩他一脚也是情理之中的事了。

昭王府也在南熏坊。路过朱甍碧瓦、门禁森严的王府时,晏宜的心忽然咯噔了一下——没有想到苏显之最大的仇人,未来的绍庆帝,居然离苏显之的住处这么近。

只是现在苏显之还不是未来柄国摄政的一代权辅,昭王更是因为生母的缘故被永光帝记恨猜疑,二十年来只能战战兢兢地躲在京师的王府里,不敢结交任何大臣。

晏宜第一次认真地思考起历史可能的“拐点”。

要选择什么不同的选项,做出什么历史上不存在的行为,才有可能扭转苏显之身死道消的结局?

晏宜上小学正是穿越小说大行其道的时候,她从小就看了不少穿越女穿越回去一边和王侯将相谈恋爱,一边试图改变历史,但最后还是失败了的小说。

过去的历史是可以被改变的吗?这似乎是穿越小说亘古不变的命题。

苏家看门房的老苍头老眼昏花,压根没看清苏显之边上的晏宜,只是咕哝了一句:“哥儿回来了啊,什么时候出去的。”然后就猫进门房里烤火了。

晏宜站定在原地,眯着眼睛,认认真真地打量着眼前这个清瘦苍白的少年。

不让绍庆帝当上皇帝可以吗?

晏宜对这位“君王死社稷”的大明末代君主实在没有太多好感。

北狄军队攻破京师,绍庆帝仓惶间连宫城都逃不出去,最后只能找棵老脖子树把自己吊死了。

死之前还对身边的太监说:“朕非亡国之君,是众大臣误朕至此!”

晏宜前世读到这个故事的时候就十分不屑。

明明王朝就是终结在他手里,他不是亡国之君,那谁是亡国之君呢?

难道是那些被他说贬就贬,说杀就杀的阁臣吗?

萧凤翥在晚年的笔记中曾回忆起绍庆末年的一件朝事。

那时候陕西、河南的流民军闹得很厉害,甚至将凤阳的皇陵都掘了,北方的北狄大军又屡破朝廷深恩厚养的关宁军,每次都要从关内掠走无数人口财富。于是就有大臣向绍庆帝进言迁都回到金陵——东晋、南宋这些偏安一隅的小朝廷还挺了一百年呢。

绍庆帝当时其实是心动的,也和几个心腹内臣私底下商议了好几回。可这事儿不知怎么就传到了外间,北京的朝臣和勋贵都不同意,当时唯一能在辽东对抗北狄的王僧静也不同意。

他上书绍庆帝说:自古以来南渡的小朝廷最终没有不亡的,一个个都嘴上说着北定中原,可从没见谁真的做到了。如果绍庆帝真要南渡,请立即革去他的职位,他不愿做一个“失土之臣”。

于是这事就这么过去了,绍庆帝不敢承认是自己起了南渡的念头,反而将那几个建议南渡的大臣和宦官都杀了。

但心里其实非常记恨那些不让他南渡的人,首当其冲的就是督抚辽东的王僧静,后来终于找到机会,说他作战不够尽心,勒令他自尽了。

值得一提的是,这位号称大明“最后的柱石”的兵部尚书不是别人,正是姚家大姑娘姚维仪的小叔子,和姚大姑娘的夫婿一母同胞。

兜了一圈,绍庆帝杀的都是晏宜的亲戚。

可是要怎么让绍庆帝当不上这个皇帝呢?

苏显之和绍庆帝早在永光朝时就因为立储的事交恶了,后来天寿帝登基,苏显之清丈田亩,推行新法,又收回了许多昭王府名下的庄田,可谓积怨已久。

可就是这样,独掌大权的苏显之也无法阻止绍庆帝在天寿帝早夭后登上大位。

皇明祖训又不是闹着玩的,里面早规定好了朱家人继位的顺序。

晏宜忍不住又想,都说封建王朝是家天下,可明朝在里面也算个中翘楚了吧。

这个王朝的开国皇帝,侥幸从一个父母双亡的叫花子摇身一变成为天下的主人,他那对饿死后甚至无处下葬的父母一跃被追封为皇帝和皇后——而在此之前他们也许连县令这样的小官都没有接触过。

因为贫寒逝去的亲人和人生际遇的反差让他苦苦思索,到底怎么样才能让他的子孙后代独享、永占世间的富贵?

功臣容易篡位,所以他将淮西旧臣屠戮殆尽;

权臣可能谋权,所以丞相之位废除永不再设;

后妃必须出自小门小户,公主只嫁平民百姓;

官员不能有高薪厚禄,百姓也不需要吃饱喝足。

终于……天下成为一家独有的财富,和北狄作战粮饷吃紧的时候,内阁曾上书请求绍庆帝削减给宗室的俸禄,却被绍庆帝拒绝了。绍庆帝要户部加派赋税,向本就因为连年大旱和兵灾活不下去的百姓索要钱财。

内阁对此也是束手无策,再强势、再聪明的大臣其实也是皇帝的家奴。

晏宜的祖父明白这个道理,楼玉川、孟棻也明白这个道理,萧凤翥也许现在还不懂,但日后更上一层地意识到,既然都是做家奴,换一个主人又能如何?

可是,苏显之不明白这个道理。

苏显之寓居的住处实在不大。

长安物贵,居大不易,虽然苏显之的叔父有心做一笔好投资,也只能收拾出角落里原用来养马的一处小院给苏显之暂住而已。

不等苏显之开口,晏宜就自己提着裙摆,迈了进去。

苏显之默了默,嘴唇微微翕动,最后到底没说什么。

院子里种了一排竹子,只是寒冬腊月碧色不再,只留下一地枯黄的叶子。

晏宜立刻拍马屁道:“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注2]——公子果然是那什么……超尘脱俗之人!”

苏显之却显然对她的奉承并不受用,只是淡淡道:“这是叔父种下的,春夏之时多以竹叶喂马,可以省下一笔买马草的银子。”

晏宜:装逼失败了。

两人一前一后地进屋,这才发现苏显之的屋子里居然坐着一个年轻的女子,背对着他们晃着一双小巧的红底绣鞋。一头乌油油的好头发一丝不苟的盘在头顶上,戴了个银丝的狄髻,上身穿着一件缠枝莲的蓝色罩甲,下搭一条白纱底的挑金线裙子,光看身段实在婀娜水灵。

晏宜心想:难道她第一次追私就遇到哥哥有嫂子了?

苏显之古井无波的面容终于有了一丝表情,虽然加意克制,但那种拒人于千里之外的冷淡和厌恶却如何也掩藏不住。

“婶婶怎么又过来了?”苏显之也不走近,就立在原地,冷淡道。

转头看边上的晏宜,圆圆的眼睛睁得大大的,里头全是好奇的笑意——到底谁家的女孩儿像她这么胆子大,这么爱打听别人的八卦?

苏显之忽然觉得自己的太阳穴突突地痛了起来。

年轻女子听到他的声音,回过头,满脸是笑,娇声道:“哎哟,你个冤家,这么冷的天,不在家里烤火,又跑外面去做什么?是不是那起子奴才又偷藏炭火,显哥儿你只管和我说。”

说完了才看见一旁的晏宜,咦了一声,踩鞋子下凳,笑吟吟地走过来,说话间就将一只涂满丹蔻的手搭到了晏宜肩膀上。

“哟,这个妹妹倒是看着眼生,显哥儿你打哪儿带回来的。看着还……怪好看的。”看清晏宜的雪肤花貌,女子忍不住轻哼了一声。

苏显之冷淡道:“朋友的妹妹。”

那女子不信,笑得意味深长:“哪个好人家的女孩儿随随便便到非亲非故的男人屋子里来?”

不待苏显之开口,晏宜先抢道:“哥哥的好朋友也是我的哥哥,怎么算非亲非故?”

说着还故意拉长声音,笑眯眯地唤苏显之:“显之哥哥——”

苏显之板着脸,没有说话。

女子不悦,皱起眉头:“这如何一样?又没有血亲,瓜田李下,好生惹人非议!”

晏宜亮晶晶的眼睛一瞬不瞬地盯着她看,娇呼一声,道:“真的吗?可……太太是显之哥哥的婶娘,那也就是叔父的继室?出现在显之哥哥屋子里不是更不好?”

注1:出自《孝经》,意思是人活在世上应该心怀仁义道德,有所建树,以求名留青史,让父母光荣显耀。

注2:引用自苏轼《於潜僧绿筠轩》。

——————————————————————————————————————————

虽然本文目前还没有多少人看,但以防万一作者还是先叠甲,文中的情节都或多或少借鉴历史上真实发生过的事,但绝不意味着某个角色就是历史上某个人,不要代号入座,更不要因为我写了某个人物做了某件事情而说我抹黑或者洗白某个历史人物,请区分开来,不然我就直接写历史人物了,作者只能保证小说人物前后逻辑一致。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9章 第 19 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