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大梁青书录 > 第60章 揭开真相

大梁青书录 第60章 揭开真相

作者:青鱼大人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4-28 13:35:29 来源:文学城

东京城,不同于边疆破败的城池,它的城墙,厚重而坚固,外墙上少有战火的痕迹,墙角有青苔悄悄生长。

宋桂生立于城墙头,望着城外的一众将士,目光如炬。

他是天子直管的羽林卫副将,这城门是几日前奉旨关闭的。有密报称城内有敌国奸细,为方便兵部彻查,有司衙门拿人,特地下旨封城,誓要瓮中捉鳖。

如今局势发生了惊天逆转,究竟哪一方才是鳖?

叶十七喊道,“宋副将!如今圣上有难,尔等竟还死守城门,究竟是忠君还是弑君?”

宋桂生眯眼冷笑一番,“叶统领,弑君这罪名,本官担待不起。我等奉旨守城,若无陛下旨意,任何人不得进出,敢问叶统领,可有圣旨?”

叶十七微皱剑眉,□□的马儿也有感应似的,不安地来回踱步。

若是宋桂生坚持不开城门,他们只能硬攻,他手上只有这点兵力,尚且不知道皇城内究竟有多少反贼,此一战,可谓是凶险万分,稍有不慎就会被扣上造反的罪名。

面具男悄悄凑近叶十七,低声细语,叶十七面露思索,而后缓缓点头,眼中带了些许敬佩。

叶十七朗声呵道:“宋副将,你可知眼下皇宫已被叛军掌控?若是因你延误了救驾的良机,这罪责,你可担得起!”

说完也不等宋桂生是何反应,一声令下,边要冲撞城门。

宋桂生见状面色大变,羽林卫一向只负责皇帝的安危,对打仗知之甚少。

见一众将士蜂拥而上,惊慌下令,“顶住城门,莫让贼人入内!”

城门内外,密密麻麻的人群挤在这厚重的城门处,两方各自使力,铰链发出了低沉的呜咽声。

“住手!”

格外清脆的女声在一众怒吼中格外清晰,一席白衣,身形消瘦的安乐出现在城墙头。

宋桂生见状慌忙行礼。

“本宫命你们立刻打开城门,让众将士进城救驾!”

安乐清丽的面庞与往日全然不同,褪去了稚气,掷地有声地下令,纤纤玉手不知从何处抽出了一把剑,压在了宋桂生的颈侧,杀气霎时逼得宋桂生不敢抬头,只一味地磕头劝说,“公主不可啊,圣命不可违!不可违……”

安乐眯了眯双眼,将剑刃又逼近几分,“本宫命你,开城门!”

鲜红的液体顺着银白色的剑身缓缓向下,啪嗒一声滴在青石板上。

宋桂生跪着的身子抖了抖,忙颤抖着下令,“还愣着干嘛,快开城门!”

只见原本死命抵住城门的众人,纷纷撤了下去。几个士兵奋力将粗壮的门闩抬起,厚重的城门终于打开,城外的将士如潮水般涌入。

安乐的青丝被风扬起,阳光将她的身影拉得很长,只听得她的嗓音满是威仪中带着一丝不屑,“出了问题本宫自会负责,宋副将不必忧心前程。”

“多谢公主!”叶十七在城门下拱手喊道。

安乐微微扭头,看向叶十七,略一颔首。

才注意到,和他并肩而立的,还有一人,面带着银色面具,似乎正在盯着自己,待安乐将视线转到他身上,却并没有迎来对视。

可能是自己多心了。

安乐收起刀剑,看似商榷实则不容分说地开口,“不知宋副将可否分出兵力,助本宫一臂之力?”

宋桂生刚颤抖着起身,忙点头哈腰地应下,“这是自然,下官马上清点人马!”

原本三百府卫虽在大理寺折损小部分,但加上铁鹰,如今再加上羽林卫,已然成了一支不可小觑的千人的战队。

她火速冲下城楼,策马跟在叶十七的大军尾部,直奔神虎门。

铁蹄声、脚步声、甲胄撞击声,将空寂的街巷震醒,疾驰而过后带起一片呛人的尘土。

夏荷眼疾手快地拽着掌柜退至一边,面露探究地看向领军的几人。

掌柜的也跟着眯眼看了看,突然双眼放光,激动地指着最前头的一人,说道,“姑娘!就是那人,戴面具的那个!”

夏荷张望着掌柜手指的方向,一个模糊的背影已然被淹没在一众人潮中,无法分辨。

刚想回头询问,便看到了疾驰而来的安乐。

安乐脸上似乎有了些精神气,正一瞬不瞬地驾马疾驰,洁白的衣衫染上血迹已然干涸成褐色,格外醒目。

夏荷脸上扬起明媚的笑意,激动地原地小跳几下,试图吸引安乐的注意,见安乐视线扫来,见缝插针地喊道,“公主,那掌柜奴婢找到了!”

她拉着掌柜的,试图指给安乐看,可马速过快,只一瞬,队伍便扬长而去,只隐约听得安乐似乎说了一句,“回府候着!”

她看着安乐飞快远去的身影,脸上的笑意慢慢消散,吐了一口浊气,缓缓道,“回府吧。”

——————

金銮殿

皇帝依旧一脸阴鸷地高坐龙椅,居高临下,审视一切。锐利的双眼盯着这个不曾好好关注过的儿子,眼里闪过一丝复杂。

满朝文武瑟缩在龙椅下的一隅,和孤身而立的少年对峙,看上去格外滑稽。

那少年长身玉立,手持书册,略显稚气的脸上是胜券在握的自得。

在他身后,是一众表情狰狞的将士,将大殿围得水泄不通。这些人身上的铠甲闪着诡异的暗紫色光泽,迎风飘来一阵古怪的味道。

“承德二十七年……”

少年缓缓开口,挑衅地看着龙椅上那张和他酷似的脸,一词一句将尘封十多年的历史缓缓揭开。

————

承德二十七年,南疆北辽同时进犯,大梁民不聊生,而这一切皆是拜当时还是贤王的萧允祯所赐。

当时,前太子在朝中地位稳如泰山,先皇几度因病罢朝,便索性让太子代掌朝政,大梁的权柄渐渐交由太子,政权似乎能够平稳完成过渡。

萧允祯只是一个无权无势的亲王,因先皇未定下封地而暂居东京。他知道,一旦新皇登基,他便没有理由再留在东京,到那时,他只有俯首称臣,任人宰割的份。

他不甘心,同样都是皇子,难道就因为自己不是皇后所出,便低人一等吗?

满腔的怨愤和不甘最终化成了一个惊天动地的念头,他要坐上皇位!

于是他秘密招揽心腹,豢养死士,暗中资助清苦学子,为自己培养朝堂势力。但这一切需要时间,至少是以年为单位,才能看出成效。

萧允祯等不起了。

准确来说,是病入膏肓的先皇等不起了。

于是,一个更激进更大胆的想法呼之欲出。

若是朝堂无法在短时间内渗透,那么边境呢!

古往今来,哪个朝代更迭不流血,那么先流哪里的血,又有什么分别?

他亲自出马,以梁辽边境五座城池割让立盟约,要北辽配合进攻,牵制住当时驻边的十万叶家军。

这一招,便是牵制住了当时大梁大半的兵力,即便他要在东京起兵,也不担心为他人做嫁衣,彻底免去了后顾之忧。

而后,他需要快速积累威望,其中屡建战功,是最快的途径!

他知道南疆这个边陲小国,急缺玄铁、黄铜等物资,便以此为饵,和南疆谈互通贸易,将他们紧缺的物资全部纳入,而他只有一个条件,就是要全力配合他演戏,让他成为一代战神。

计划很是顺利,边境战火延续近半年,他便打了半年。期间偶有失利但胜仗不断,很快在他的精心策划下,将士们对他刮目相看。

一同出生入死后,他在军中声望大涨,成了南疆边军的主心骨。

战后及时安抚百姓,帮助他们灾后重建、购种复耕,赢得了民心。

这一切本是极为顺利的。

但,作为百官之首的林相,却从中作梗!不仅没有保持客观中立,甚至处处阻碍他的宏图大业,林相在朝中学子众多,势力盘根错节,有他给太子撑腰,萧允祯要拿什么去和太子争!

有时候可怕的不是阻碍,而是制造阻碍的人,而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将此人除掉!

他密切关注先皇的脉案,知晓先皇时日不多,若是哪一天新皇登基,一切就都晚了!

一众幕僚纷纷献计献策,而将太子和林相一并除掉,是最稳妥的。

无功无过的太子和位高权重的林相,其中撼动任何一方都难于登天,何况是两人。

于是萧允祯铤而走险,他知道先皇的逆鳞,他本就是踩在先皇的禁区为自己谋皇位,既然做了,不如就做个彻底!

他将自己通敌卖国、里应外合的一众书信证据,通通伪造成太子和林相所为,为了不被两人察觉,在朝中制造各种混乱,让两人无暇顾及,甚至不惜对林相之女下手,阻止林相和太子联手。

这步险棋,他走赢了!

最后太子服毒自尽,林相满门被灭,皆是拜他所赐。

但他不后悔,一将功成万骨枯,谁的皇位不流血!

————

“诸位臣工,如此大逆不道之人,谋害兄长残害忠良,你们难道还要助纣为虐吗?”

萧宗熙格外嘹亮的一声质问,让一众大臣面露惊疑,交头接耳后,大殿中渐渐嘈杂起来。

不少人开始动摇,脸上露出了纠结的神情。

这时,龙椅上的人却突然轻声笑了。

萧宗熙皱眉盯着那抹笑意,脸色阴沉了下来。

还未等两人交锋,便有士兵突然低声向头领上报,只见头领听完便急急上前,站在少年身后一脸凝重地回禀。

“父皇,禅位诏书儿臣替您拟好了,还要劳您签字盖玉玺!”萧宗熙命人拿出圣旨,缓缓走了上前。

一众大臣纷纷为他让开一条路,看着他这么一步一步,登上了高位。

萧宗熙居高临下俯视天子,展颜一笑,低头用只有两人能听见的声音说道,“您这上位的招数当真好用,儿臣受教了。”

萧允祯保持着嗤笑的脸上终于有了一丝裂痕,不可思议地看向他身后陌生的统领,脸上是再也掩饰不住的震惊。

就在此时,殿外厮杀声渐起,这一切还未成定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