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大梁青书录 > 第15章 初入兵部

大梁青书录 第15章 初入兵部

作者:青鱼大人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3-12-09 21:58:16 来源:文学城

一道圣旨传至翰林院。

沈俱怀被调至兵部,任兵部员外郎,着手武举事宜。

她没想到,殿试书写下的策论,竟真被皇上采纳。甚至,自己即将成为亲手实现这个想法的人!

拜别郭学士,前往兵部。

兵部府衙

不过相隔一条街,但兵部的氛围与翰林截然不同。

若说翰林是书声琅琅,透着一股清幽之气,那兵部则是人声鼎沸,显得格外接地气。

沈俱怀踏入兵部,便被眼前的阵仗吓到了。

几个大汉光着膀子,正扛着架子腾地方。

她下意识回身躲避,但转念一想,自己现在作为男子,回避似有不妥。又硬着头皮回身,眼睛却不敢乱看。

本想先拜见兵部尚书,但不巧,尚书大人并不在府衙。于是只得退而求其次,去寻兵部侍郎刘元忠。

彬彬有礼地问了一人,那糙汉子打量了她几眼,然后扯着嗓子喊道,“刘狗蛋,有人找你!”

……

“他娘的,哪个不长眼的找我!”

……

只见一位光着膀子的汉子走了过来,怒目圆睁,满脸写着谁打扰我好事。

在看到沈俱怀后,一愣,忙恭敬行礼道,“驸马爷怎么来了?”

“咳……刘侍郎先把衣服穿上。”沈俱怀颇为不自在地提醒。

刘元忠憨憨一笑,将挂在腰间的上衣拉了起来,两只胳膊囫囵一套,算穿好了。

沈俱怀掏出早上刚收到的圣旨说,“陛下命我为员外郎,着手武举事宜,兵部没接到口谕吗?”

刘侍郎草草一看,忙将圣旨还给沈俱怀说道,“没呢,我这一大早一直在,也没见个阉货来传旨!不过驸马爷手上有就行了,武举可是大好事!”

刘元忠为人直爽,有啥说啥,除了没钱没人,其他可谓是啥的答应啥都照做。

直爽的刘侍郎瞅着驸马爷逐渐暗淡的脸色,宽慰道:“驸马爷您别急,万事开头难,然后中间难,然后一直难。您这还没开始,都正常的!”

或者,你也可以不安慰的,刘狗蛋!

沈俱怀在兵部的第一日,可算等到了兵部尚书张石鸣回府衙。

张尚书十分客气,虽说一个从六品的员外郎是不够格的,但对方毕竟是皇帝的女婿,谁敢啊?

两人又聊了许多关于武举的事宜,但苦于大梁开国以来,重文轻武,武举根本没有开设过,朝中无先例可询。

不幸中的万幸,张尚书还是有点权力的,给她点了两个主簿,能够帮衬着,不至于让驸马爷一个人奔波。

公主府

沈俱怀从入门便紧锁眉头一言不发,晚膳也没用多少,便去了书房。

安乐在寝殿一直等到了亥时,不见人来,着实有些放心不下,吩咐春桃去备些点心,去了书房。

书房内的人,写下武举、科举、礼部、兵部字样,便拿着笔深思,眼睛盯着笔尖,眼神放空,并未有进一步动作。

咚咚咚!

敲门声将她的思路拉了回来。

“进!”她闭眼揉了揉额头,似乎极耗费心力,声音都带着点倦意。

安乐提了食盒走了进来,柔声道,“很晚了,看你晚膳也没用多少,便让人准备了点心。”

“什么时辰了?”

“亥时了。”

“你先睡吧,我还有事,不必等我。”

她的声音淡淡的,辨不出情绪。

安乐拿点心的手一顿,还是浅浅的笑着,轻轻捏了一块,喂到她嘴边。

她看了一眼糕点,又看了安乐一眼。

拿着糕点的手往前一递,轻轻触碰她的嘴唇,用眼神示意她快尝尝。

沈俱怀这才张嘴乖乖吃了糕点。

安乐眼神一瞟,看到纸张上的几个字。

若是平时,安乐是不会踏足书房的,她本就心性未定,对书房这类地方还有着最原始的抵触;而且沈俱怀在书房基本上都是安安静静地看书或是处理公务,她总觉得自己会打扰到对方。

今日午后,她便听说了父皇的旨意。

“是有什么烦心事吗?”安乐不自觉问出声。

“嗯,父皇让我着手武举事宜,没什么头绪。”沈俱怀淡淡地回道。

“嗯……要不明日去藏书阁看看古籍史书?说不定会有。”

“是皇宫内的藏书阁?”

“正是。”

“父皇许吗?我听闻藏书阁父皇从不让外人入内。”

“你又不是外人,你是我驸马啊!再说这是父皇交代你的差事,他给你便利也是应当的。”安乐自己都没注意,当她说出驸马两个字,声音有说不出的宠溺。

次日,沈俱怀向皇帝申请入藏书阁翻阅史书,希望能从历朝历代史书中找到可借鉴的法子。

皇帝思虑再三应允了,但只许她一人入内,只许她三日。

为了节省时间,沈俱怀直接住在藏书阁。

皇后心疼驸马,遣宫女送了褥子,藏书阁禁止明火,不好送炭火这类取暖物件。

整整三日,沈俱怀废寝忘食,没日没夜,白天看得快些,晚上借着夜明珠的光,虽看得慢,但也能查。

历朝历代,增设武举都是为了稳边疆,增加朝廷武将人数。在战场上,一个优秀的将领,胜过千军万马。

大部分武举与科举形式无二,皆由地方层层选拔,将考核科目更换为谋略、长垛、马枪、骑射、擎重即可。

如此一来,形式上倒是不担心了。

第三日,太阳还未下山,她正准备收拾好书籍回府。

突然瞥见了最角落的一个架子,前几日查阅的史书都集中在藏书阁入门的右手边,她也确实找到了自己想要的内容,是以并没有注意左手角落里的架子上摆放的究竟是什么书。

鬼使神差的,她走了过去。

架子上挤满灰的那个禁字已经看不出原样。

和其他架子可以直接拿取不同,这个架子一眼看不到书籍。

好奇心驱使,她仔细观察每一处连接处,发现一处地方明显有个干净的指印。

她沿着指印微微用力按了下去,只听得“咔哒”一声,挡板弹开一条缝。她正欲查看里面的书籍,便听得门外侍卫向人行礼的声音。

小心为上,忙将书架复原,回到临时搭建的书案边整理自己的东西。

门缓缓打开。

四皇子萧宗熙走了进来,似乎是没想到藏书阁还有人,他愣了一下,十分规矩地给沈俱怀行礼,尊称了一声:“皇姐夫安!”

“四皇弟安!”沈俱怀没想到居然会是四皇子。

打了个照面,自顾自收拾完东西便出了藏书阁。

第二日,武举草案的折子便由张石鸣递到了皇帝案头,沈俱怀默默站在一旁。

皇帝强势要求这次武举必须在六七月份时选出可用之才,张尚书一个劲打哈哈就是不接茬。最后这个差事自然还是回到了沈俱怀手上。

能混到尚书的,自然不会是笨的,张尚书祖上原先也是三代仕官,到了他这一代才涉及军事,推行武举一事,连他这个当兵部尚书的都打心眼里不看好。

原因有三,其一如今太平盛世,从军入伍捞不到什么军功,禁军、羽林卫这些天子直接把控的兵力,其中大多要职都被朝中文官的心腹占着,普通人进去难有出头之日;其二,老百姓也不乐意,若是农籍皆有田有地,衣食富足,改投军籍虽然能减免赋税,但减免不多,吸引力有限,若是商籍,捐官也成,可商人逐利,捐官捐到军营,无利可图;其三朝中局势,皇上虽然一言九鼎,但天下并不是皇上一人说了算的,如今文治定国,只要多数文臣不接受不采纳,这个想法很快就会扼杀在摇篮里,甚至不用扼杀,自己就会偃旗息鼓。

但皇帝既然下了旨意,点了驸马来操办这件事,那么兵部至少要有个态度。张尚书今日同驸马一同来,就是表态来了,其他的他是一点都做不了。

沈俱怀思前想后,史书上的方法再实用,也是结合当时的朝局,很多东西还欠缺一些与时俱进。

皇帝读完她的奏折也并未点评,只简单叮嘱几句,让她好好干。

若是寻常初入仕途的年轻人,也许会把这句辨不出情绪的好好干当做是鼓励。可沈俱怀习惯了磕磕绊绊,皇帝跟张尚书虽然都未挑明,但一件当朝从未做过的事,一件可能影响整个朝局的大事,必定十分艰难。

推行武举不仅十分艰难,还十分容易得罪人。这种烫手山芋若不是兵部不能完全置身事外,恐怕张尚书连门都不会让驸马进。

可想而知,当驸马提出要重洗禁军职位,先从东京城着手选拔后,她在朝中一下子“声名大噪”。

古往今来,商人逐利,仕途追权。

对于身居高位的官员而言,权利有时候比金钱、美人更让人欲罢不能。

沈俱怀的提议一出,便遭到了无数御史弹劾,她也成了大梁被弹劾次数最多的员外郎。

皇帝也不知是想看看驸马到底有多少能耐,还是留有后手,竟没有在此等风口浪尖为驸马站台。

朝中文武百官渐渐嗅到了不同寻常的味道,有人开始肆意揣度圣意,不满足于纸上弹劾,合伙密谋,等着合适的时机让初生牛犊的驸马知难而退。

而排除万难也要将武举推行的沈俱怀,尚未察觉到危险逼近,她仍与两个主簿商议着下月即将在东京城进行的武举事宜。

东京城即将选武状元的事,很快便在坊间流传开来,街巷酒肆,青楼楚馆,凡是有人去的地儿都在谈论这事儿。

城郊

“人手准备好了吗?”

“都准备好了。”

“等禁军那边开始动作,便找机会把我们的人安排到合适位置。”

“属下明白!”

“如此千载难逢的机会,当真要好好谢谢那位状元郎了!”这个面无须发,声音诡异的人,明明说着高兴,却让人毛骨悚然,寒从脚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