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大理寺新来的小厨娘 > 第1章 接乡女

大理寺新来的小厨娘 第1章 接乡女

作者:莲子舟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1-05 01:00:31 来源:文学城

“是这地儿吧。”

今年长安的雪下得没章法,垮了枝丫,满目皆白。

车夫的眉毛胡子沾满冰碴,挥鞭的手冻得直打颤,骂骂咧咧地拽着缰绳,“这鬼路,马儿也不愿走,张嬷嬷,您请下车。”

车帘“哗啦”一声被掀开,张嬷嬷穿着件夹棉半臂从马车上下来。

“真是倒了八辈子血霉。”

她搓着手,朝着手心哈了几口气,“我大唐竟有这样的破地方,路没路样,风大雪大的。老爷也是,好好的姑娘不嫁,偏要找这么个乡下养的丫头,还得我亲自来接......”

二人问了好一番路,走得浑身僵硬,才见一座寒酸又单薄的土墙小院。木门虚掩着,只在门环上缠了圈干稻草挡风,有炊烟自院中升起。

车夫使劲吸了吸鼻子,“好香。”

从院中飘出的香气随着炊烟在雪天里弥漫,让忙着赶路的两人腹中咕咕作响。

张嬷嬷冻得嘴唇发紫,脑袋昏沉得几乎要栽倒,哪还有方才骂人的力气。见木门虚掩着没锁,她也顾不上礼数,让车夫在外候着,自己推门而入。

院儿小得一览无余,屋檐下简陋的小泥灶柴火烧得正旺。

她昂首一瞧,灶上正咕嘟咕嘟炖着鸡。鸡肉与各式香蕈攒了一锅,瞧着闻着,都勾人得很。

灶边蹲着个戴耳衣的小娘子,正低头往灶膛里塞才掰好的柴火,捅了捅灶芯。

听见门响,她握着柴火转过身来。

乌发轻挽,鬓间红梅。

一身青襦裙,外套褐色对襟夹棉披袄,穿着倒是素,偏生那张脸却生得极出挑,双眸澄澈,香腮似雪。

院墙根下栽着一株腊梅,疏枝横斜,缀满花苞。几朵早开的,在白雪映衬下艳得恰到好处,与她的眉眼交相辉映。

这丫头竟生得这般模样?

张嬷嬷嗬出一口白气来,怪不得听旁人私下提过,她的娘原是吴郡顶顶有名的花魁娘子。

她抬眼,疑惑道:“您找谁?”

张嬷嬷这才回过神,摆出几分恭敬的态度。毕竟是老爷认下的姑娘,身份不同。

她熟络道:“这位娘子可是姓沈,名风禾?”

沈风禾偏着脑袋望她,点点头。

“哎唷,那便对了!”

张嬷嬷松了口气,连忙躬身回话,谦声道:“老奴张嬷嬷,奉老爷的命,专程来接您去长安城享福呢。”

沈风禾蹙蹙眉,“哪个老爷?”

张嬷嬷又哈出几口气,急声道:“就是姑娘您的爹。”

“我爹啊。”

沈风禾扔下柴火,在一旁的瓦缸里净了净手,侃了一句,“我爹前两年就得病死了,就葬在村东头的坡地里。”

“呸呸呸......姑娘可不敢胡说!”

张嬷嬷连忙回,“您的亲爹,是长安著作佐郎沈岑沈大人,正六品上的朝廷命官,身子康健得很。”

“噢。”

沈风禾眼皮都没抬一下,转过身去。

人牙子,大冷天也不容易。

她重新走回灶台边,将案上揉得光润的面团灵巧地揪成小剂子,在掌心按扁,露出的半截手臂在一揪一按时,绷出流畅的肌肉线条。

铁锅边缘还留着一圈热的空隙,她顺着锅壁将饼子一个个贴上去。饼子触到热锅,立刻发出“滋滋”的声响,面香满院。

做完这些,她才拿起木铲,从咕嘟冒泡的鸡汤里舀出一块炖得酥烂的鸡肉,吹了吹热气,轻轻咬了一小口。

咸淡适宜,味道正好。

沈风禾的眉眼不自觉地舒展开。

车夫在外闻着院里的味儿,使劲咽了一口唾沫。

他暗自猜想这是七八个月的土鸡。这样的鸡肉质紧实不柴,鸡味浓郁,最适合用来炖煮。

张嬷嬷自是急了,人家肥鸡吃得爽利,她可是又冷又饿。

她一边从怀里寻身份牌,一边再次开口:“姑娘,老奴说得可是千真万确,老爷特意吩咐了,务必把您平安接回长安城。”

沈风禾依着她的话,又“噢”了一声,像模像样地点点头,用锅铲去铲饼子。

锅边的饼子不过片刻功夫,底面已烤得金黄,渐渐鼓成一个个圆滚滚的小包袱,面香混着鸡汤的鲜醇,在院子里缠缠绕绕,愈发鲜香勾人。

“阿禾,鸡炖好了吗,娘要饿晕了!”

宅屋里吆喝着走出个人来。

她约莫三十余岁,生得周正,上挑的狐狸眼眯成一条缝,穿件藕色棉褙子,外罩披帛。

沈清婉瞥了一眼院中的张嬷嬷,径直路过,眼里只有沈风禾锅铲上的饼。

“你也不嫌烫得慌。”

沈风禾锅铲上的饼不翼而飞。

沈清婉将饼左捧又捧,这饼在她的手中跃来跃去,索性一口咬住,终究是没烫得落到雪地里。

她一边咬饼,一边转过身对着张嬷嬷龇牙咧嘴,“去别处讨去,我家穷得很。”

张嬷嬷肺管子气炸。

她可在沈府领了多年差事,眼下身上这料子那也是三百多文一匹,怎的瞧她这身板都是极有派头的,如何像是讨花子。

张嬷嬷的胸口上下起伏,又哈出几口气,尖着嗓子扬声道:“老奴是长安著作佐郎沈岑沈大人家的管事嬷嬷!”

沈清婉咬完饼,愣了得有好一会。

她擦了擦嘴,回问:“真是那死.....沈大人家的?”

“那还有假不成。”

张嬷嬷从怀中拿出块巴掌大的梨木牌,递给沈清婉,“瞧瞧,这有咱们沈府的印刻,造不得假。”

沈清婉接过梨木牌左瞧右瞧,登时喜上眉梢。

她几步转回到沈风禾身边,在她脸颊上亲了口,“哎唷我的小阿禾,可算盼来这一天了,娘能跟着你去长安城享福,再也不用在这乡下苦熬啦!”

沈风禾无奈道:“婉娘,别胡闹。”

沈清婉将梨木牌还回去,胡乱净了把手,拉过沈风禾,往张嬷嬷跟前领,“我们家小阿禾,就是沈岑沈大人的亲女儿......嬷嬷您瞧瞧,什么时候动身去长安城?”

张嬷嬷被她这突如其来的热情弄得一愣,满脸困惑地开口:“这位......是?”

“是我娘。”

沈风禾立在一旁开口。

张嬷嬷惊讶,“可老奴记得......”

她早就死了。

沈清婉看懂了她的眼神,解释道:“我不是阿禾的亲娘,嬷嬷快与我说道说道。”

她拉着张嬷嬷在院中的小木桌坐下,絮絮叨叨说个不停。张嬷嬷也捡着关键的回应,两人你一言我一语,很快便热络起来。

沈风禾盛出一碗鸡肉,又往锅中加了一把米饼,慢慢听她们将前因后果捋了个明白。

她的亲爹沈岑当年还是个未中进士的书生,游学吴郡时遇上了琵琶女青娘,一来二去暗生情愫,成了旁人艳羡的才子佳人。可沈岑一朝金榜题名入了长安,便渐渐断了音信。他既舍不得官场前程,又不愿娶一个风尘女子为正妻,竟就这般将青娘抛在了脑后。

青娘寻来长安后,只听得沈岑几句“等等,再等等”。

却等到了他迎娶旁人。

她不愿做外室,无奈生下她后熬不住委屈,没多久便郁郁不已,临终前将她托付给了和她的朋友沈清婉。

可真有晚娘的。

还说她是她浣衣时河里捡的。

锅里的米饼煮透了,沈风禾端过碗,先盛上大半碗热粟饭,再夹起两块炖得酥烂的鸡肉,连带着饱汤汁的米饼和香蕈,一并摞在饭上。

沈清婉还在与张嬷嬷热络地聊着,她接过热碗,舀起一勺裹着汤汁的粟饭送入口中,肉鲜混着酱香浸透粟饭,软糯喷香。

张嬷嬷说起二人往事时,满目惆怅。

说沈大人也是迫不得已,后来心中生出悔意,去寻青娘时,却只见到她孤坟一座。

青娘死后,沈岑从此抑郁寡欢,周遭只剩下官场权利浮沉与寂寞。

张嬷嬷抹了一把泪,“我们老爷可是失去了挚爱啊!”

是的,他失去了爱情。

在无边的寂寞和心死中,给沈风禾生了两个妹妹,两个弟弟。

“这不我们阿禾还在嘛。”

沈清婉用筷子夹起一撮米饼,吸溜一声便滑进嘴里。

米饼吸足了肉汁,滑嫩弹牙,再咬一口炖得脱骨的鸡肉,越嚼越有滋味。

张嬷嬷抹了一把泪后,抹了抹嘴。

沈风禾见沈清婉吃得酣畅,便用筷子将饼轻轻挑开个口子,夹了两块鸡肉和一些香蕈塞进去,把饼边塞拢,双手递到她面前。

肉汁顺着饼间缝隙浸透其中,香蕈炖得也恰到好处,沈清婉接过咬了一大口,“啊——香!”

张嬷嬷使劲抹了把泪,狠狠抹了抹嘴。

“那是自然,我家阿禾最善厨艺了。”

沈清婉嘴里继续吸溜吸溜,却不忘抬眼称赞,“对吧阿禾。”

“嗯。”

沈风禾咬了口饼回。

她从六岁起,脑海中就逐渐有了别的记忆,并且随着她长大愈来愈多。跑得比马车还快的铁块,矗了数丈的楼,发着光的板子......还有随之而来的是她愈发精湛的厨艺。

她怀疑她孟婆汤没喝干净,前世像是个厨子,还是个大厨。

眼下的母亲沈清婉善舞,时常去县里酒楼乐坊挣些银钱。

但她下厨味同嚼蜡,纵使变着法子给她做些有肉有菜的,沈风禾六岁前还是头发黄黄,豆芽一根。

好在六岁后家中伙食都是她站在板凳上,举着锅铲完成,不用再让婉娘点炸灶台暴殄天物,她也渐渐长起了个头。

到了十多岁,她自己也会接些十里八村的喜宴或是豆腐饭补贴家用。

这也足够她们娘俩用,还能攒下一些。

沈清婉将粟饭用筷子刮了个一干二净,才冲着沈风禾道:“小阿禾,咱们去长安城吧,这荣华富贵,本就是你爹欠你的。”

沈风禾咬着饼慢条斯理回,“家中的羊和鸡怎么办,邻家巧婶今早还送我一只兔子。”

“一块带去嘛。”

沈清婉往她身边凑了凑,“娘是真想去,我们去吃长安西市的王家馎饦,名气大,味儿好。”

沈风禾翻了个毫不客气的白眼,“你前阵子连吃了好几日我做的,还说这是世上最好吃的馎饦。”

“哎呀,那胡麻饼,辅兴坊的胡麻饼。”

沈清婉换上可怜巴巴的神色,拉着她的手轻轻晃了晃,“好阿禾。”

“好了,多大个人了。”

沈风禾吃完最后一口饼,才抬眼对上一直抹嘴盯鸡肉的张嬷嬷。

“说吧,他让我去长安做什么。”

开文啦,准备520个红包,日常掉落[撒花]

1.大唐的故事,有些架空。

2.先婚后爱美食小甜饼,有小案子。

米饼是粉条子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章 接乡女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