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大胆,疯批皇子竟想囚仙! > 第24章 她与她们

大胆,疯批皇子竟想囚仙! 第24章 她与她们

作者:花花的小小兔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7-12 21:11:22 来源:文学城

夜色如墨,皇宫的琉璃瓦上凝着未干的雨露。石宝跪在太极殿前的汉白玉阶上,青石地面被他的血浸染成暗红色。

他的道袍早已破烂不堪,露出的胸膛上有一个深可见骨的血洞,可他的背脊却挺得笔直,仿佛要用尽最后的力气撑起这副残破的躯壳。

"罪人石宝,叩见陛下。"

他的声音沙哑得不成样子,像是被砂纸磨过,却字字清晰。殿内烛火摇曳,映照出皇帝阴沉的面容。

"说。"皇帝的声音冷得像冰。

石宝缓缓抬头,目光空洞地望着殿内摇曳的烛火,仿佛透过它们看到了什么可怖的景象。

"国师......"他喉结滚动,声音轻得几乎听不见,"以童男童女的心头血......炼制邪术。"

他的手指无意识地抠进掌心的伤口,鲜血顺着指缝滴落,可他却感觉不到疼。

"往年每月初一、十五,他都会命太清宫的云鹤道长从各地搜罗生辰八字相合的孩童......。"石宝的瞳孔微微颤抖,"用邪术控制他们,再......剜开心口取血。"

殿内一片死寂,连呼吸声都清晰可闻。皇帝的脸色越来越难看,手指死死扣着龙椅扶手,指节泛白。

"那些孩子......最小的才五岁。"石宝的声音突然哽咽,"有一些虽然未伤及性命,但取完血,他们的元气就泄了,基本都是痴痴傻傻的......还有些已经......埋在了后山。"

皇帝猛地站起身,龙袍袖口扫翻了案几上的茶盏。瓷片碎裂的声音在殿内格外刺耳。

"那些孩子现在何处?"

“活着的都被秘密送往太清宫静养,待元气稍复便送出城外。"

皇帝接过册子,随手翻开一页,脸色顿时铁青。那页纸上密密麻麻写满了小字,最下方还画着一个诡异的符咒。

"夜里......国师欲集齐最后四十九名童男女的精血,强行破境。"石宝继续道,声音越来越低,"可阵法反噬......几位师兄......当场毙命。"

他省略了陆景破阵的细节,也绝口不提谢承霄的存在。

"罪人......趁乱弑师。"石宝重重叩首,额头抵在冰冷的青石板上,"自知罪孽深重......但求陛下救救那些孩子。"

皇帝沉默良久,突然厉声喝道:"来人!立即查封望星台,解救所有孩童!把望星台还有太清宫所有道士都给朕押来!"

......

三更时分,刑部大牢。

石宝靠坐在潮湿的墙角,望着铁窗外的一弯残月。身上的伤口已经简单包扎过,可心口的疼却愈发剧烈。

牢门突然被推开,一名侍卫低声道:"陛下有令,已救出余下的孩童,交由太医调养。此事严禁外传。望星台即日起永久封闭,对外宣称国师仙逝......"

石宝闭上眼睛,一滴泪划过脏污的脸颊。

他知道,自己这辈子都走不出这座牢笼了。

可想到那些获救的孩子,他的嘴角却微微扬起。

三日后,圣旨下:

"太清宫云鹤等人助纣为虐,着即:

一、云鹤等七名主犯即刻收监,秋后问斩;

二、其余道士尽数革除道籍,永不得入京;

三、太清宫改为皇家别院,永不得再立道观;

另,秘密追查送出城外的孩童,务必全部寻回。"

【大乾史载:天启十八年秋,国师悟真真人羽化登仙,帝悲恸不已,辍朝三日,追封"通玄妙法真君",永闭望星台以示哀思。太清宫因"年久失修",着即改建为皇家别院。】

......

国师仙逝的消息传遍京城,举国上下陷入一片肃穆。皇帝罢朝三日,以示哀思,朝臣们纷纷闭门不出,连街头的礼乐声都消失殆尽。整个京城仿佛被一层无形的阴霾笼罩,连空气都变得凝重起来。

秦月棠和翠云在小院里苦熬了几日,心中始终惴惴不安。她们虽不知望星台那夜究竟发生了什么,但国师突然离世,再联想到陆景的失踪,两人难免心生疑虑。

"翠云,你说……这事会不会和仙子有关?"秦月棠低声问道,手指无意识地绞着帕子。

翠云摇摇头,眉头紧锁:"不好说,但国师突然暴毙,总感觉没那么简单......"

正说着,院外忽然传来一阵轻微的脚步声。两人警觉地抬头,就见范玖悄无声息地翻墙而入,稳稳落在院中。

"范大人!"翠云惊喜地迎上去,"可是有消息了?"

范玖点点头,神色却有些凝重:"人找到了,只是......"

"只是什么?"秦月棠和翠云异口同声地问道,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

范玖顿了顿,终究没把谢承霄二人重伤的事说出来,只道:"只是有些虚弱,还在殿下府中调养,可能需再过一段时间才能来见你们了。"

秦月棠和翠云对视一眼,悬着的心总算稍稍放下。

"如此便好。"秦月棠松了口气,温声道,"请转告仙......姑娘,身子要紧,我们这边不必担心。"

范玖点头,随即如来时一般悄无声息地离开。

翠云看着他消失的背影,激动地拉着秦月棠的手直跺脚:"小姐!我就知道仙子福大命大,一定不会有事的!"

秦月棠也忍不住露出笑容,连日来的阴霾一扫而空。

然而,还没等她们高兴多久,院外突然传来丫鬟的禀报声:"小姐,县主登门拜访。"

秦月棠一愣,一时没反应过来:"县主?"

翠云连忙低声提醒:"是许清宴县主,与'秦月棠'有过交情的那位。"

秦月棠这才恍然,迅速调整情绪,道:"快请。"

不多时,婢女引着一位红衣女子走进院中。许清宴生得明艳动人,眉宇间带着几分英气,一袭红衣衬得她愈发飒爽。

她一见到秦月棠,便熟络地上前拉住她的手,左右打量:"听闻你自皇宫回来便病了,我一直想来探望,又怕打扰你休养。"她松开手,满意地点点头,"如今瞧着倒是大好了?"

秦月棠虽从翠云口中得知这位县主与"自己"交情不错,但毕竟是初次见面,心里难免有些紧张。她努力维持镇定,点头道:"嗯,已经好多了,多谢县主关心。"

许清宴盯着她看了半晌,忽然皱了皱眉:"奇怪......"

秦月棠心里"咯噔"一下,下意识摸了摸脸:"怎么了?可是我脸上有什么东西?"

许清宴摇摇头,若有所思道:"我也说不好,就是感觉你……跟之前有些不太一样。"

秦月棠心跳骤然加快,但面上仍故作轻松:"可能是御花园受了惊吓,再加上这几日病得厉害,一直没什么精神,所以看起来有些恍惚吧。"

许清宴闻言,赞同地点头:"对,就是看起来没什么精神。"她拉着秦月棠到桌前坐下,语带关切,"你呀,还是要多注意,别总闷在屋里,改日我带你出去散散心。"

秦月棠暗暗松了口气,笑着应道:"好,那就多谢县主了。"

许清宴摆摆手,笑道:"跟我还客气什么?"她顿了顿,忽然压低声音,"对了,你可听说国师的事了?"

秦月棠心头一紧,面上却不动声色:"听说了,陛下罢朝三日,举国哀悼呢。"

许清宴轻哼一声,眼中闪过一丝不屑:"什么哀悼,我看是心虚还差不多。"

秦月棠一愣:"县主此话何意?"

许清宴左右看了看,确认无人偷听,才凑近低声道:"我父亲在刑部有些门路,听说国师死得蹊跷,而且.......望星台那夜似乎还牵扯了不少隐秘。"

秦月棠心跳加速,强自镇定道:"这些事.......我们还是少议论为妙。"

许清宴笑了笑,拍拍她的手:"放心,我也就跟你说说。"

越过皇家辛秘,许清宴绘声绘色地说着市井趣事,讲到西街卖豆腐的娘子如何用擀面杖追打偷吃的丈夫时,秦月棠笑得钗环乱颤,帕子都掉在了地上。

暮秋的阳光透过紫藤花架,在青石板上投下细碎的光斑,仿佛也随着笑声轻轻晃动。

"对了,"许清宴忽然凑近,袖口带起一阵海棠香,"陛下答应许你的恩典,可想好要什么了?"她掰着手指细数,"金银珠宝?江南织造新进的云锦?还是给你们秦家讨个封赏?"

秦月棠抚平膝上裙褶,目光落在院墙外一截碧空上:"我想开设女子学堂。"

"女子学堂?"许清宴手里的茶盏"当啷"磕在石桌上,茶水溅湿了袖口的金线木槿花。她顾不得擦拭,一把抓住秦月棠的手腕:"快细说说!"

秦月棠指尖划过茶汤,在水面勾出几道涟漪:"七岁那年,我看见隔壁张家的小姐被按着头学《女戒》,她偷偷问我'关雎'是什么意思——那是她唯一会背的诗。"

她抬起眼帘,眸中似有星火跳动,"十二岁,我亲眼目睹表姐因为不愿嫁给六十岁的盐商,被关在祠堂饿了三天。"

廊下的画眉鸟突然扑棱棱飞起,惊落一树海棠。

"自章家那件事后,我便更坚定了,"秦月棠的声音轻得像叹息,却字字千钧,"这世道的女子,从出生起就活在别人写的戏文里。不能读书明理,不能选择姻缘,甚至不能决定明天梳什么发髻。"

她突然抓住许清宴的手按在自己心口,"县主可知道?就在我们说话的功夫,又有多少姑娘正在花轿里哭?"

许清宴掌心下的心跳又快又急,像要撞破牢笼的雏鹰。

"我要教的不是《女则》《女训》,"秦月棠眼中燃起灼人的光,"是《九章算术》让她们会算账,《水经注》教她们识地理,《洗冤录》助她们明是非。若是有人想学,连剑法骑射也教得!"

"好!"许清宴突然拍案而起,震得茶盘里的青瓷盖碗叮当作响。她红衣翻飞如战旗,一把抽出腰间软剑"唰"地劈断半截花枝:"算我一个!我家在城南有处闲置的别院,三进三出的院子,正好改作校舍!"

她剑尖挑起地上残花,手腕轻抖将花瓣串在剑锋上,忽然正色道:"不过你想过没有?那些酸儒定会骂你牝鸡司晨。"

秦月棠从容拆掉玉簪,反手将青丝挽成个利落的男子髻:"三年前陇西地震,是太守夫人带着女眷们连夜缝制帐篷;前岁江南水患,第一个开仓放粮的是致仕的赵老夫人。"她唇角扬起锋利的弧度,"我倒要看看,那些只会写八股文的夫子,哪个有脸说女子无才便是德?"

暮色不知不觉漫过墙头,将两人的影子拉得很长很长。许清宴突然想起什么,从荷包里倒出几颗金瓜子:"这是上元节打赌赢的,先给你做笔墨钱。"又褪下腕上的翡翠镯子:"这个兑了银子,能给姑娘们置办四五十套《说文解字》。"

秦月棠望着石桌上闪闪发光的物件,忽然湿了眼眶。她想起曾经为她授课的女先生在月下说的话:"这世道像口井,但总得有人先扔块石头,才能听见回响。"

【后记】

两个月后,京城突降暴雨。电闪雷鸣中,有人看见城南荒废多年的"毓秀别院"旧匾被摘下,换上了新制的"明昭女塾"匾额。雨水冲刷着朱漆大门上未干的墨迹,那"女"字最后一笔力透匾背,像柄出鞘的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