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仙侠玄幻 > 村姑修仙之战力无边 > 第1章 第一章 剑仙赠玉?

村姑修仙之战力无边 第1章 第一章 剑仙赠玉?

作者:姬皇 分类:仙侠玄幻 更新时间:2024-05-03 07:59:40 来源:文学城

“娘,你看天上。”十三岁的少年少年身形清瘦,肤色偏黄,拉着母亲李三娘的衣袖,踮着脚指向天空,脸上没咋雀跃,就带着点认真的兴致,眼睛亮得盛着星子。

夜深了,树影跟着晚风轻轻晃,小院里就娘俩依偎着。天上的北斗七星连成个银勺子,在深蓝里洒着点点光。桂花香混着凉风飘进院墙,少年往李三娘怀里挪了挪,李三娘稳稳搂着孩子的腰,嘴角勉强扯了点笑,可瞅着天上的眼神,担忧一点没少。

“夫子她说这是北斗七星,天枢、天璇那几颗串起来就是勺柄。以前人夜里赶路,全靠它认方向呢。”少年开口,语气挺笃定,又补了句,“就是没试过真到山里赶路,能不能认准。”

李三娘摸了摸她的头,声音轻得像风:“你夫子教得细,你又记性好,肯定能认出来。就是啊……这世上的路,有时候方向对了,走起来也未必顺。”

少年愣了下,隐约觉出娘话里的不对劲,没再多问,转回头看星星:“今儿天干净,星光才这么清楚。要是往后能松快点就好了,既能帮你干活,也能翻夫子给的那本星象小册子。”

李三娘把她搂紧了点,眼底的担忧更重了,温声应着:“会松快的。你别操心,娘心里有数。”

李三娘就是个普通妇人,眼角眉梢都是日子磨出来的细纹,她怀里的女儿虽说才十三岁,看着清瘦,却透着股读书人的沉稳,精气神足还通透。

这时,李三娘眼角的细纹弯了弯,又对少年说:“这七星全名叫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摇光,娘小时候听你姥姥说的。”

“我姥姥还说,只有仙人能上九天摘星呢。”她说着,摸出颈间深绿的玉佩,解下来系在少年腰间,“我的宝贝,有个东西要给你。这玉是你姥姥遇着的剑仙所赠,戴着保平安。”

少年摸了摸腰间的玉佩,眼里闪烁着光芒,问道:“剑仙能摘星星吗?那我可以到天上去吗?”

李三娘缓缓点了点头,声音轻得像被风托着:“我的宝贝儿,娘觉得你可以做到。”

听着母亲的讲述,少年心里感到无比的神奇和美妙。她又问:“仙人?是什么样的?”

这话一出口,她就想起村里那些看起来颇为体面的书生,他们很排挤自己读书。每次去学堂都很容易被欺负,有时候身上被打青了,偶尔还会在自己衣领里塞虫子,拽头发。同为女性的张夫子,要不是来自京城,看起来出身很不错,恐怕早就被他们赶走了,哪里会被强留下来教书。她打心底不喜欢那些鼻孔朝天的同窗男子,暗自想着:如果学堂里多几个女孩子多好啊……可她们的父亲都让她们早点嫁人生孩子,没人像娘这样,支持女儿读书的。

李三娘察觉她神色有些恍惚,抬手摸了摸她的头,指尖带着劳作留下的薄茧,却透着暖意:“你姥姥说,那位剑仙是一个厉害的人。听说本事大得很,当年咱家遇着难处,全靠她出手帮衬才渡过去的。”

少年看着天空中的星星,仿佛看到了那些传说中的故事在眼前上演。她低头举起腰间的深绿玉佩,在月色里,竟见玉上有隐隐约约的光辉流转。她连忙拽了拽李三娘的袖子,喊道:“娘!玉发光了!”

时间在不知不觉中流逝,夜色也越来越深。李三娘摸了摸女儿的后背,轻声说:“我儿,天色不早了,我们该睡了。”

“明天还要干活呢……”少年嘟囔着。

她从母亲温暖的怀抱里直起身,揉了揉惺忪的睡眼,带着几分不情愿慢慢站起来。转身朝黑洞洞的屋门挪步,走了没两步却又停住,先回头望了望母亲,见李三娘正含笑望着自己,才又抬眼望向天上那颗亮得扎眼的星星。

夜色里,她的身影站了片刻,嘴唇轻轻动了动,在心里悄悄埋下一个愿望:我要做强大的人,像剑仙那样的。

这个夜晚少年的记忆很深刻,这是她的母亲,第一次牵着她的手,带她看星星。

一缕月光穿过土墙的窗,照在少年的脸颊上,她静静地躺在简陋的茅草屋里,睁大着双眼,望着茅草和烂泥糊成的黑屋顶。身上的旧棉被已经呈深污色,看不出原来的本来颜色,还若有若无的散发着淡淡的霉味。

少年生在一个贫困的村里,从小就学会了勤劳和节俭,一家人生活极为艰苦。

幼时的记忆像蒙着层薄雾,她只依稀记得,那时总在读书的间隙帮着爹娘下地、烧饭,料理些琐碎家务,还要照看着蹒跚学步的弟妹。

姐姐早年去了外地做买卖,自打走后就再没回过信,像滴进水里的墨,渐渐淡得没了踪迹。

母亲总爱抽些空考她学过的字句,她自己也总瞅着空子,跑到村里张夫子的窗下,踮着脚偷听那些生疏的学问。

更不可思议的是,张夫子居然从来不赶她走。到最近甚至还会偶尔给自己一些别人用过的纸张,旧了的笔杆子,并且叮嘱她记得让李三娘也多练字。

夫子真是个好人,也没有提多收束脩。李三娘就亲自去送了自家的腌菜,隔三差五就去给夫子送饭。

母亲从不对人提起父亲,少年也乐得如此,她本就不喜欢那个沉默寡言的男人,喝了酒就容易动手,他在家待着,母亲并不开心。

在少年有限的认知里,母亲的婚事从头到尾都透着股不情愿。她听村里老人闲聊时提过,那时姥姥早就不在了,母亲原本想守着家里的小商铺过日子,可姥爷偏不答应,非要把铺子交给舅舅,还硬按着母亲的头,依着“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把她嫁了过来。

她不懂什么大道理,只觉得母亲提起往事时,眼神里总藏着点说不清的落寞,像被乌云遮住的星星。

也许,母亲不喜欢这个地方,更喜欢县城里面,可是,姥姥去世了,那里就不是她的家了。

就像村里那些儿女不孝顺的满脸皱纹的老太太,坐在河边洗衣服,总爱和妯娌或者一同洗衣服的小媳妇们念叨的:“女人家哟,这辈子就是这样,嫁了鸡就得跟着鸡飞,嫁了狗就得跟着狗跑,哪有自己做得了主的道理。”

少年听着这些话,总觉得像吞了口涩柿子,心里闷闷的。她偷偷瞅着母亲弯腰干活的背影,总觉得那些话不该落在母亲身上。

女人也是人啊,当今皇帝也是女人,她为什么不能让母亲也过得好?天底下像夫子这样的女人多一点就好了……

有时在田埂上撞见别家光景,见那些汉子对儿子疼得像眼珠子,转头对女儿却动辄打骂,少年就心里发闷。倒不是羡慕什么,只是觉得那样的日子,还不如自家这般清静。

在村里,少年有很多朋友。最喜欢和村里的女孩们在一起谈天说地、说笑,可是并不是很适合深入了解。

大姐姐们都很喜欢她,因为她心地善良、待人真诚。

更重要的是,她会教她们读书写字,那些姐姐们也总是给她带好吃的,好玩的,在她们的陪伴下,寒来暑往已经好几个年头…

有的姐姐们已经嫁人了,她再也没有遇到过她们。

姐姐们越来越不爱说话了,笑容也没有了。

书也不愿意学了,渐渐的,河边的树荫下只有自己一个人。

有一天,父亲突然就没了踪影,像被晨雾卷走了似的,再没回来。家里少了个能扛活的劳力,日子一下子更难了。没过多久,连年幼的弟弟妹妹也不知去了哪里,像是凭空消失了。

厄运就这么接二连三地砸下来,少年有时坐在门槛上发呆,望着空荡荡的院子,总觉得这日子像漏了底的筐,什么都留不住。

也许时间已经太久远,她记不清了。

这一切…就像一个巨大的谜团,她解不开。

为了维持生计,她经常回家与母亲共同料理家务。

从此以后,书也没以前那么有时间研读了,她的世界变得黯淡无光,生活也变得单调而乏味。

不仅是夫子对自己失望,她自己也察觉到了退步。

于是就经常挑灯夜读,见缝插针的学习。

那个跟着夫子鞠躬作揖,偷学知识的少年,似乎远去了。

她闭上眼,不去看在离床半丈远的地方,黄泥糊成的土墙。

这堵黄泥墙是她们生活的见证者,它默默地守护着这个家庭的一切。从它的裂纹中,可以窥见这个家庭的生活百态。

桌前曾挤满了人。

娘的顶针在油灯下闪着光,正一针针纳着鞋底,姐姐凑过来,捏着各色绣线教她认:“这是石青,那是绯红,绣桃花得用这个水红才鲜活。”

灶上刚蒸好的红薯冒着热气,弟弟妹妹围着灶台抢,你推我搡拌几句嘴,声音脆生生的吵。

父亲总坐在上首,就着一碟咸菜喝着劣质烧酒,时不时扬声指挥娘:“再炒个鸡蛋,没荤腥怎么下酒?”

少年那时总挨着姐姐坐,听她讲镇上的新鲜事,也爱逗老黏着自己的妹妹,把红薯心偷偷塞给她。唯独对父亲偏爱的弟弟没好脸色,那小子仗着父亲疼,总抢她的书、撕她的字纸,父亲却只笑着说“男孩子皮实”。

家里但凡有点稀罕吃食,定是先往弟弟手里塞,父亲总说“男孩子要长身体”。轮到她和姐姐,不过是分到些碎屑边角。

母亲不过是自掏腰包想让她去读书,父亲就骂了许多次。

可弟弟若闯了祸,摔碎了邻家的瓦罐,或是偷摘了田里的果子,父亲从不责备半句,反倒转头瞪着姐姐:“你当姐姐的怎么管的?就眼睁睁看着他胡闹?”姐姐低着头挨骂,她在一旁攥紧了拳头,心里又气又闷,不明白凭什么好的都归弟弟,错的却要姐姐担。

如今想起来,连姐姐嗔怪她“看书看呆了”的声音,妹妹扯着她衣角喊“二姐”的软糯,都成了夜里翻来覆去时,最清晰的念想。

如今人都散了,那些吵吵闹闹的声响却像生了根,钻进黄泥墙的裂缝里。夜深人静时,墙缝里就会飘出细碎的话音,一下下挠着她的心,让她忍不住想:要是还能听见姐姐骂弟弟“馋嘴猫”,该多好啊。

少年竖起耳朵,她发现母亲好像睡在外面的屋里。

姐姐是在父亲给她定了婚事后不见了的,姐姐去了哪里?妹妹和弟弟又被父亲带去了哪里呢?

不知何时,她便迷迷糊糊睡了过去。一夜沉寂后,天光渐亮,大地从漆黑慢慢染上晨光。太阳升起时,村里已是人声渐起,田埂间也出现了劳作的身影,家家户户都开始了一天的忙碌。

她们穿着粗布衣服,手持锄头和镰刀,在田地里辛勤劳作,她们的背影在晨光中显得富有生命力。

有几个妇人在自己地里锄草,李三娘弯着腰在摘菜。后面跟着自家幺女,手里捧着个木盆。

而隔壁张家的妇女们则在家里忙碌地煮饭,她们选用新鲜的蔬菜和家禽肉。

屋外都能闻到味道,她们的厨艺在村里也是出了名的。

每当有喜庆的节日或者重要的客人来访时,张家的女人都要被请去,甚至有一年镇上秀才家娘子还请她们家几个女人去办席。

所以在村里她们家总是最受欢迎的,男人都赶不上她们顶事,一家几个男人都是张大娘做主入赘过来的。

不过这几个男人也不是什么好的,还经常跑回家去忙活,经常能听到张家人骂他们偷东西回家补贴姐姐弟弟们。

村里人听这话听的,耳朵都起茧子了。

周围村落的妇女们也经常来张家学做饭菜,织布。

在田里劳动的男人,虽然生活简单,但他们倒没脸抱怨。

他们深知家里大小开支,孩子私塾读书都靠着家里妇人们。

男人们只能通过自己的辛勤努力,才能换来心理踏踏实实的在这个家里吃住,免得被妻子骂。

今日,明明一切都很正常,少年却有些不安。

感觉一切看起来和平日没有任何区别,除了腰间的玉隐隐发热。

就在那天正午,天空突然变得漆黑如墨,一丝阳光不见。

城市和荒野都沉浸在墨黑之中,只有点点银芒隐约可见。

这种突如其来的变故让习惯平静的人们感到惊慌失措,纯朴的乡民不知道将要面临怎样的灾难。

“是不是老天降罪了?是不是河神还要祭品?”

一个黝黑皮肤的男人开始磕头:“放过我们吧!二狗三狗,快磕头给河神赔罪!”

河水如同一条蜿蜒曲折的丝带从天空扑过来。炫目而静谧,仿佛是人的幻觉。

无数人群仰望着黑色天空,或目瞪口呆,或惶恐异常。

“是不是王家娘子招赘?触犯了河神?”

一道寒冷的东西砸在地上,“别杀我,我一辈子老老实实,别把我下油锅下刀山啊!”老头手臂一痛,立刻跪在地上磕头作揖。

碎嘴的汉子们低声议论着,猜测着这黑暗背后的原因。

有些人猜测是夜幕降临,但此时明明是正午时分,怎么会突然变黑呢?

“是不是天狗食日?还是太阳给掉下来了!”

“啊!我是不是瞎了?”刘老汉紧紧拽着老妇的肩膀,眼睛急得直眨巴,又热又慌。“老婆子,你咋样?看得见不?”

“我、我眼睛倒不痛……就是啥也瞅不清。”老妇人浑身打哆嗦,说话都不利索。

天际突然滚来阵阵低鸣,起初微弱,转瞬便如狂涛般暴涨,尖锐地刺着人的耳膜,疼得人捂耳蹲身。这声音里裹着无尽的悲戚,似万鬼哭丧,沉沉压在人心头,教原本就惶恐的人们彻底崩溃,号啕之声此起彼伏!

让人只觉这场浩劫已蔓延四洲。骷髅坠地的瞬间便轰然炸裂,火星四散飞溅,茅草屋、柴堆遇火即燃,烈焰腾腾而起,浓黑的烟柱直冲云霄,将整个村落都笼在窒息的黑暗里。

这声音还伴随着咚咚声音,如同丧钟,回荡在每一个角落,让人心生恐惧。

不少人因此晕过去了,胆子大的摸黑挤进了房子里,一堆人挤挤挨挨的,心气还虚着。

少年拉着母亲想往屋里跑,混乱中有人撞了她一把,她踉跄着跌在田埂边。头顶突然传来“哗啦”一声脆响,半块烧黑的瓦片被爆炸的气浪掀飞,直直朝她天灵盖砸来。

写到一百多章了,这本会慢慢更新,女无确实很难,这本读者也比较少,不用担心,我会尽量快的完结,不会断更

提前剧透一下(有穿越女,后面大家看到一些商品就懂了,这条线是伏笔, 200章左右可能才会写清楚)(重点:主角的娘也算是伏笔,就是普通村妇,后面还会有戏份,不是炮灰,姐姐,妹妹的失踪后面也会描写,弟弟父亲戏份可能不会写,不想着墨太多于此处,就是两三次出场次数的炮灰中炮灰)[愤怒]

主角是开篇的少年

另一位主角是姬无夜,戏份着重于主角进入修仙界后

主角100章左右差不多开始接触修仙界

女配非常非常多,故事线完整,会写很多情节,可能会有读者迷茫过于多的人物,记不住的角色欢迎问作者!

以及~各种男配的设定不多,各种下线上线的都很少,主要点缀一下女角色的人生,可能就类似于绿叶中的绿叶(类似于男频点缀男主的各路绝美女角色差不多,但是戏份更少)

本文女主搞事业修仙妈宝女哈哈哈没有男主,女主就是唯一主角!(不过母亲戏份也不是特别特别多)

姬无夜很早就有出场,大家可以看一下,是和欧阳清溪她们几个女配一个宗门的(第二章的剑门老仙尊的几个门徒就是)

有任何没看明白的情节和人物都可以提问互动,我会解释~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章 第一章 剑仙赠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