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崔小月改造日记 > 第10章 救场

崔小月改造日记 第10章 救场

作者:寒江戏影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20 09:57:50 来源:文学城

崔雯在尖叫初起时便已警觉。她并非被惊吓,而是像一名敏锐的观察者,目光穿透瞬间的混乱,精准地锁定了那位身着绯红芍药纹锦裙、正剧烈摇晃的少女。少女面色惨白,喉间异响,肢体动作极不协调——这一切在崔雯眼中迅速汇聚成清晰的症候。

癫痫。几乎是瞬间,这个诊断跃入她的脑海。源于另一个世界的常识与原主深研医理的本能在此刻完美融合。

就在众人因恐慌而下意识后退、形成一片真空地带时,崔雯动了。她没有丝毫犹豫,裙裾拂过沾染露珠的草叶,越众而出,快步奔向那倒地后已开始剧烈痉挛的少女。她的动作冷静而迅速,与周遭贵女们的花容失色、惊慌失措形成了鲜明对比。

裕王季元澈心下亦是蓦然一紧。盛宴之上突发此等变故,于王府、于皇室颜面皆有碍。但他终究是执掌大理寺、见惯风浪的亲王,短暂的慌乱后迅速镇定下来。他剑眉微蹙,沉声喝道:“肃静!速传御医!”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仪,瞬间压下了场面的骚动。

命令刚出口,他便见一道素净身影已抢先一步冲至病人身旁。那身影有些眼熟——正是方才与玉河站在一处的崔家女郎。她竟丝毫不惧?季元澈心中掠过一丝惊诧,脚下步伐不停,立刻紧随上前。

崔雯已跪倒在痉挛不止的少女身侧。少女牙关紧咬,发出令人心悸的“咯咯”声,唇色乌紫,情况危急。崔雯毫不犹豫地抽出自己袖中的素白丝绢,试图撬开她的牙关,防止她咬伤舌头。但少女咬合力极大,崔雯指尖用力到发白,竟一时难以掰开。

“有谁能来帮忙!”崔雯抬头急喊,清亮的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急切,打破了周遭诡异的寂静。

人群中传来一阵窃窃私语,夹杂着疑虑与畏惧的目光投向她,却无人上前。这些平日里矜持高贵的少女们,此刻大多选择了明哲保身,或是不知所措。

就在这时,一道玄色身影笼罩下来。裕王季元澈毫不迟疑地屈尊蹲下身,沉声道:“本王助你。”他大手探出,力道控制得极佳,既有力又不会伤及患者,稳稳地协助崔雯,终于将那紧咬的牙关撬开一道缝隙。

崔雯手疾眼快,立刻将卷好的丝绢塞入少女口中。完成这个关键动作,她才长长舒了一口气,高度紧绷的神经稍稍放松。她抬起眼,正欲向援手之人道谢,却直直撞入一双深邃如古井的眼眸之中。

裕王季元澈也正看着她。他惯常冷硬严肃的脸上,此刻依旧紧绷,但那双锐利如鹰隼的长目中,却不见丝毫对庶女逾越之举的审视或怀疑,反而透着一股沉静的赞许与不易察觉的郑重。那目光纯粹而真诚,是对她方才果敢、专业行为的直接肯定。

四目相对,不过一瞬。

“多谢殿下!”崔雯语速很快,但清晰有力。

季元澈微微颔首,并未多言,随即起身,目光已转向正疾步赶来的御医。他迅速与御医低声交代几句,神情恢复了一贯的冷峻威严,指挥若定,安排人将情况稍稳的少女小心移去就近的厢房进一步诊治。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波,在他的掌控下,迅速得以平息。

场面逐渐恢复,丝竹声重新响起,但气氛已与先前不同。惊魂未定的贵女们三三两两聚在一起,低声议论着方才的惊险,目光却时不时地飘向那位依旧静立原处、神色平和的蓝衣少女——崔雯。

德太妃在事发时亦受了些惊吓,被宫人护着,此刻见事态平息,在玉河公主的陪同下缓步走来。她的目光温和地落在崔雯身上,带着慈祥与探究。

“好孩子,方才真是多亏了你。”德太妃的声音柔和,带着一种令人心安的力量,“那般情形,众人皆避之不及,你却能挺身而出,沉着施救,这份心性与胆识,实在难得。”她的话语中毫无居高临下的赏赐意味,更像是一位温和的长辈在表达由衷的感谢。

崔雯敛衽行礼,态度恭谨却不卑微:“太妃娘娘谬赞。臣女只是略通些许医理,见情况危急,不及多想,举手之劳,不敢当娘娘如此夸赞。”她的回应得体大方,既不过分自谦,也不居功自傲。

裕王也站在母亲身侧,他沉默着,但目光再次落在崔雯身上,那审视中多了几分深沉的意味。

德太妃越看越觉得这姑娘沉静通透,不由生出几分真正的喜爱。她像是拉家常般问道:“你是崔卿家的女儿?方才听玉河提起,你似乎对医术颇有见解?”

崔雯心中微动,意识到这或许是一个绝佳的机会。她斟酌了一下语句,抬起头,目光清澈地看向德太妃和裕王,声音平稳而真诚:“回太妃娘娘、殿下,臣女确实痴迷医道。并非只为兴趣,臣女深知民间疾苦,许多百姓因病致贫、因贫误病。故而心中一直存有一个念头,盼能于京城开办一间医馆,不以牟利为先,旨在济世救人,普惠贫苦。虽知艰难,却愿尽力一试。”她将埋藏心底的志向坦然说出,目光澄澈,毫无闪躲。

德太妃闻言,指尖几不可察地微微一颤,捻着佛珠的动作有刹那的停滞。她久居深宫,见惯了争奇斗艳、只为攀附权贵的女子,早已习惯了那一片锦绣下的空虚。此刻,眼前这素净少女口中吐出的“开办医馆,惠泽百姓”八字,却像一枚投入静湖的石子,骤然撞开了尘封多年的记忆闸门。

恍惚间,她仿佛又看见许多年前,那个同样眼神清亮、心怀经纬的身影,也曾在她面前畅谈过远超宫墙之外的抱负与理想。那时的她们,都曾以为那样的光芒足以照亮冗长而乏味的深宫岁月。可最终……德太妃眼底掠过一丝极淡、几乎无法捕捉的痛色与怅惘,那光芒终究未能抵过世事磋磨与人心诡谲,只余下如今隔阂重重的决绝与无言。

这短暂的失神仅在一息之间,快得无人能察。她再看向崔雯时,目光里的讶异已化为一种极为复杂的、糅合了深切赞赏与某种难以言喻的恻隐之心的情绪。她不禁颔首,声音依旧温和,却似比方才更多了一层深意:“开办医馆,惠泽百姓?好……真好。”她轻轻重复了一遍,像是说给崔雯听,又像是说给记忆中的谁听,“这志向,比困于内宅方寸之地、只知争风吃醋,强上百倍、千倍。”

她侧过头,看向儿子,目光中那瞬间翻涌的波澜已被完美地收敛,只余下一位母亲寻常的征询:“元澈,你觉得呢?”唯有指尖那串被握得温热的菩提珠,泄露了方才心绪的丝毫激荡。

季元澈的目光始终未曾离开崔雯。他办案无数,识人甚准,能分辨出眼前女子话语中的真诚与决心。这并非虚言夸耀,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志向。他欣赏这种务实与魄力。于是,他沉声开口,言简意赅却分量十足:“利国利民之善举。若遇难处,可呈报大理寺备案,合规之事,自有律例支持。”这已是他能给出的、最实际也最符合他身份的承诺——不是慷慨的赏赐,而是对其行为符合法度与公益的肯定与支持通道。

崔雯心中涌起一阵激动,她没想到竟能如此顺利得到两位重量级人物的初步支持。她深深一福:“臣女谢太妃娘娘、殿下嘉许与支持!”

德太妃笑容愈发慈和,看着崔雯宠辱不惊的模样,忽然想起什么,问道:“哀家记得崔卿家有位嫡女,今日似乎也来了?可是你的姐姐?”

崔雯心下一顿,面上却不显,依旧平和答道:“回娘娘,正是。嫡姐月姐姐今日也来了。”

“哦?你们姐妹二人,性子倒是颇不相同。”德太妃语气随意,似只是家常闲谈,“你姐姐性子想必更为活泼些?”

崔雯抬眼,目光坦然,语气自然而真诚,听不出半分勉强或虚伪:“月姐姐性情明丽率真,自幼得父母悉心教导,于诗书礼乐上极为用心,孝顺父母,关爱姐妹,是臣女学习的榜样。”她巧妙地将崔月的“飞扬跋扈”转化为“明丽率真”,将她的“争强好胜”解读为“于诗书礼乐上极为用心”,并强调了“孝顺”与“关爱”,字字句句竟都是在说崔月的好话。

这番回答,莫说旁人,连崔雯自己心下都觉得有些奇异。她并非有意为崔月遮掩或讨好,只是在那一刻,面对德太妃如同普通母亲般关切的神情,她脑海中闪过的是崔月对父爱那般扭曲而强烈的渴望,以及沈兰英那令人窒息的溺爱。或许,在剥离了针对自己的恶意后,崔月本身也是一个被环境塑造、困于执念的可怜人。这念头一闪而过,话语便已脱口而出,带着一种连她自己都未预料到的平静与……宽容?

德太妃听了,果然笑容更深,显然对崔雯的“姐妹情深”颇为受用。她转头对身旁宫人道:“去请崔家大小姐过来一叙。”

不远处的花荫下,崔月正因德太妃与裕王竟一同去和崔雯说话而妒火中烧,指甲深深掐入掌心。忽见宫人来请,说是德太妃听闻二小姐夸赞大小姐孝顺明理,特请过去说话。崔月一时愣住,几乎怀疑自己听错了:崔雯?夸她?太阳打西边出来了?她心中瞬间充满疑虑与戒备,但德太妃相召,不敢怠慢,连忙整理表情,换上一副得体的甜美笑容,快步上前。

“臣女崔月,参见太妃娘娘,裕王殿下。”她盈盈下拜,姿态优美,声音娇柔,目光快速扫过裕王,随即垂下。

德太妃笑着让她起身,温和道:“方才与你妹妹说起家常,她直夸你性情率真,孝顺知礼,才艺出众。哀家便想着,也见见崔卿家的这位掌上明珠。”

崔月心中惊疑不定,完全摸不清崔雯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她小心翼翼地抬起眼,正准备依着惯例说些谦逊的场面话,目光却在不经意间触碰到德太妃含笑的眼睛。那目光温暖、慈和,带着一种真诚的欣赏与……一种她极为熟悉的、属于母亲的包容与关切。就像无数次她闯了祸、或是受了委屈后,母亲沈兰英看向她的眼神,无声地传递着“无妨,有娘在”的纵容与庇护。

这一瞬间的感知,像一道暖流,猝不及防地冲垮了崔月心中绷紧的戒备与算计。她忽然觉得,这位身份尊贵的太妃,并不像想象中那样高高在上、难以接近,反而像极了记忆中母亲最让她安心时的模样。一种难以言喻的亲近感与好感油然而生,让她紧绷的神经不由自主地放松下来。

她脸上那训练有素的、完美的笑容,也因此染上了一点真实的腼腆,声音也下意识地放软了几分,带上了一丝小女儿家的娇态:“太妃娘娘您快别听妹妹胡说,她那是哄您开心呢。臣女愚钝,平日里不过是学着母亲的样子,尽力侍奉长辈,友爱姐妹罢了,实在当不起如此夸奖。”她巧妙地接过崔雯的话头,将自己塑造成一个受母亲良好熏陶、孝顺知礼的大家闺秀,语气真诚,仿佛方才那个内心妒火中烧的人不是她。她甚至还不忘顺势给崔雯“上眼药”,语气带着亲昵的调侃,“妹妹她自落水后,身子是弱了些,可心思却愈发细腻善良了,如今最是会体贴人、说好话的。” 这番话说得滴水不漏,既显谦逊,又暗戳戳点了崔雯的“变化”,但在她对德太妃生出莫名好感的此刻,这“眼药”也显得力度轻了许多,更像姐妹间的玩笑。

裕王季元澈站在一旁,目光淡淡扫过这对姐妹。两人样貌确有几分相似,皆是美人胚子。然而气质却泾渭分明,宛若云泥。一个沉静内敛,眸光清正,如深谷幽兰,遇事沉稳有度,心怀济世之志;另一个虽容颜娇艳,此刻在德太妃面前更显得娇憨率真,但那眼底深处一闪而过的灵动机巧,以及话语间不着痕迹的对比与暗示,却难掩其内在的骄矜与计算,如同精心雕琢却缺乏灵魂的牡丹。他无需细辨,直觉已让他对二人有了清晰的初判。他的目光在崔雯身上多停留了一瞬,带着不易察觉的欣赏,而对崔月,则仅是礼节性的扫过,无波无澜。

德太妃闻言,脸上的笑意更深了些。她久在宫中,如何听不出小姑娘话语里的机锋与小心思,但崔月那瞬间流露出的、带着依赖与亲近的腼腆,恰巧触动了她心中因回忆往事而变得柔软的那一处。她看得有趣,便也顺着话头又笑着与两人闲话了几句家常,态度愈发慈祥。

德太妃又笑着与两人闲话了几句,无非是问问家中情况,平日喜好,态度慈祥如同邻家老妇。崔月小心应对,心中却始终绷着一根弦,猜不透崔雯的意图。片刻后,德太妃面露倦色,裕王便顺势扶着她离去。

留下崔家姐妹二人站在原地,气氛瞬间变得微妙而紧绷。

德太妃和裕王一离开,崔月脸上那副温婉得体的面具瞬间脱落。她猛地转向崔雯,目光锐利如刀,压低了声音,语气充满了难以置信和强烈的质疑:“崔雯,你刚才在太妃面前胡说八道些什么?你夸我?你吃错药了还是掉湖里脑子进水没倒干净?你到底想干什么?”她实在无法理解崔雯的行为,这完全超出了她过往对崔雯的认知和所有算计。

崔雯看着她这副如临大敌、浑身是刺的模样,心中那股奇异的感觉再次浮现。自己刚才为何要替她说好话?仅仅是为了在德太妃面前维持崔家的体面?还是……那一瞬间,看着德太妃慈和的脸,她竟下意识地想给崔月一个机会?或许,在她内心深处,作为穿越而来的旁观者,她清楚地看到崔月是如何被对父爱的畸形渴望和母亲的溺爱所囚禁,变得扭曲而可悲。原主的仇怨是真实存在的,她无法替那个可能已消散的灵魂去原谅。但此刻的她,忽然产生了一种更复杂的念头:她不想仅仅报复,她想让崔月清晰地看到自己的问题,看清她所追逐的虚妄,并为她对原主造成的伤害付出代价——不是通过简单的打压,而是通过一种近乎“教化”的方式,让她醒悟,让她赎罪。

这个念头让她自己都觉得有些吃惊和……好笑。她何时有了这等“闲心”?

崔月紧紧盯着崔雯,见她面对自己的质问,非但不答,脸上反而掠过一丝茫然,继而竟浮现出一种她完全无法理解的、近乎悲悯的神情?!这神情比任何嘲讽和反击都更让崔月感到难堪和……羞辱!仿佛自己极力维持的骄傲和所有算计,在对方眼中只是一场可笑又可怜的表演。一股莫名的、火辣辣的羞耻感猝不及防地窜上她的脸颊。

就在这时,一直静默跟在崔月身后的琅环上前一步,声音平淡无波,恰到好处地打破了这诡异的气氛:“小姐,时辰不早,府中女夫子已候着了。”

崔月正被那莫名的羞耻感搅得心烦意乱,闻言像是找到了宣泄口,没好气地撇撇嘴,晃掉心中那点不适,对着崔雯硬邦邦地甩下一句:“告辞!”语气依旧冲得很。

没想到崔雯表情诧异,这表情一下子让崔月心头火“蹭”地又冒起来,口不择言地放狠话道:“我可不像你!没本事也能轻易得到父亲赞赏!我自然要更勤勉些!”这话与其说是炫耀,不如说是暴露了她内心深处的不平与焦虑。说完,她越过琅环,头也不回地快步离去。

琅环并未立刻跟上。她在转身离去前,目光极快地、若有深意地瞥了崔雯一眼。那眼神不再仅仅是下人的恭顺,似乎掺杂了一丝极其复杂的、难以捕捉的探究……甚至是一闪而过的、类似审视的意味。

崔雯的心猛地一跳。琅环……这个名字,这个身影,在原主模糊的记忆深处,似乎牵动着某根被遗忘的弦。她记得琅环是在她入府后约莫一年才来到崔月身边的,从此成为崔月最信任的心腹。但更早之前……似乎还有什么?记忆如同蒙着厚厚迷雾的深潭,看不真切,只留下一种微妙的不安感。

琅环并未停留,那一眼之后,便迅速低头,转身追随着崔月的身影离去。

崔雯独自站在原地,百花宴的喧嚣似乎与她隔了一层。她今日意外得到了裕王和德太妃的关注,甚至初步支持了她开办医馆的想法,可谓收获颇丰。但最后与崔月的这场短暂交锋,以及琅环那意味深长的一瞥,却在她心中投下了新的、难以言喻的波澜。

不久,崔雯也觉索然无味,悄然离开了裕王府。

百花宴看似如期结束,然而真正的焦点——裕王殿下,却在处理完突发状况后便陪同德太妃离去,未曾再返回宴席,令无数精心打扮的贵女们暗叹惋惜。而另一位引人注目的主角——那位临危不乱、施以援手,并意外得到太妃与亲王青眼的崔家二小姐崔雯,也同样早早离去,不知所踪。

这让许多憋足了劲想要打探、结交、或是暗自较劲的闺秀们如同一拳打在棉花上,无可奈何,只能在心中狠狠记下“崔雯”这个名字,以及她今日带来的种种意外。京中的风向,似乎因这次百花宴,开始悄无声息地泛起一丝微澜。

而崔月那“让崔雯当众出丑”的小目标,阴差阳错地,竟以这样一种完全相反的方式,“达成”了。只不过,出尽风头、备受瞩目的,恰恰是崔雯本人。这对于崔月而言,恐怕是比计划失败更为刺心的结果。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