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崔小月改造日记 > 第1章 冰湖之后

崔小月改造日记 第1章 冰湖之后

作者:寒江戏影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20 09:57:50 来源:文学城

“来人啊!二小姐落水啦!”

尖利的女声像根冰锥,猝然穿透灵犀院厚重的锦帘,扎进一室暖融的香腻里。

崔月正对着一面磨得光亮的菱花铜镜,指尖捻着盒中殷红的口脂,闻言动作一顿。那点朱红停在唇畔,将落未落,衬得镜中那张精心描画的脸庞瞬间覆上寒霜。她极其不耐地将手中把玩的掐丝珐琅锦盒“啪”地一声合拢,随手丢在堆满珠翠的妆台上,这才慢悠悠地将那点口脂抿上唇瓣。镜中的人,唇如血染,眼若寒星。

“吵死了。”她低声咕哝,声音里淬着冰碴。

厚重的夹棉门帘被小心地撩开一道缝隙,冷风趁机卷进几片细小的雪沫。一个穿着蓝灰袄裙的丫鬟低垂着头,快步走入,双手紧紧交叠在身前,指节冻得通红。她不敢靠得太近,只挨着屋子中央烧得正旺的炭盆站定,将僵硬的手伸向那跳跃的暖意,一边烤着,一边等身上裹挟的寒气慢慢散去。跳跃的火光映着她低垂的眼睑和冻红的鼻尖。

“小姐,”丫鬟的声音压得极低,带着一种任务完成的回禀意味,“人下去了。这冰湖的水,够她受的了。”

屋里霎时静得可怕,炭火偶尔爆出“噼啪”一声轻响,反而衬得后院遥遥传来的惊呼、奔跑和杂乱的哭喊声更加刺耳,像是隔着厚厚帷幕上演的一出荒唐闹剧。崔月盯着镜中自己完美的唇色,眼中闪过一丝快意。

来的正是崔月的心腹,琅环。而她口中那个沉入冰湖的“人”,自然是崔月的庶妹,崔雯。五岁那年,崔雯被从外面接回崔府时,像个受惊的小动物,缩在角落,不敢看人。崔月记得清楚,初见那日,她就在花园里,当着下人的面,狠狠甩了这突然冒出来的“妹妹”一记耳光。那脆响,至今想起来都让她心头掠过一丝快意。今日这冰湖之祸,不过是为着年初时,祖母竟当众夸赞崔雯那寒酸贺礼做得“用心”罢了——这笔账,总要清算。

“吵吵闹闹,成何体统!就为了一个庶女?”崔月猛地将手中那管价值不菲的口脂狠狠拍在妆台上,玉石底座与坚硬的紫檀桌面碰撞,发出令人心悸的脆响。她盯着镜中自己因愠怒而微微扭曲的面容,不自觉地咬住了下唇,留下一点更深的齿痕。“琅环!”她声音陡然拔高,带着不容置疑的命令,“过来!给我梳妆。我倒要去看看,她这副落水狗的模样,究竟有多精彩!”

琅环迅速收回烤得微暖的手,踩着小碎步,几乎是屏着呼吸挪到崔月身后,拿起温润的犀角梳,开始小心翼翼地为她梳理那一头丰厚的乌发,动作轻柔得如同侍弄易碎的贡品。今日天气格外酷寒,崔月特意挑了一身娇艳夺目的粉缎银狐裘裙,领口袖缘一圈蓬松的银狐毛,衬得她面若芙蓉。发髻绾成时下最时兴的流云样式,簪上赤金点翠的步摇,珠翠流苏垂落,随着她颈项的微微转动而轻颤,华贵逼人。她便是要这般盛装,去“探望”她那不幸落水的庶妹。

踩着薄薄的积雪,崔月带着琅环,在一路仆妇惊惶闪避的目光中,施施然来到崔雯所居的偏僻小院。刚到院门口,便与背着药箱、眉头紧锁匆匆离去的老大夫打了个照面。崔月脚步未停,只淡漠地瞥了一眼那苍老的背影,径直掀起厚重的棉帘走进屋内。一股浓烈的、混杂着炭火气和苦涩药味的气息扑面而来。

“母亲,”崔月一眼看见正低声吩咐丫鬟的沈兰英,立刻换上一副关切焦急的神情,快步上前,“妹妹怎么样了?”声音里带着恰到好处的忧虑和急切。

崔家主母沈兰英转过身。她穿着一身深紫织锦袄裙,通身气度雍容,面上却无甚波澜,仿佛这后院落水的并非自己的庶女,而是一件无关紧要的物事。这份平静,与其说是镇定,不如说是彻底的漠然。唯有听到亲生女儿的声音,她那张保养得宜的脸上才掠过一丝极淡的暖意。

“大夫瞧过了,说万幸救得及时,只是呛了些冰水,受了极大惊吓,寒气入体,需得好生静养。”沈兰英的声音平稳无波,目光落在崔月身上,眉头微不可察地蹙了一下,“倒是你,月儿,天寒地冻的,怎么穿得这样单薄就过来了?当心冻着。”语气里是只对嫡亲女儿才有的真切责备和心疼。

崔月心头那根无形的弦骤然一松。她方才在妆台前那番狠厉,终究是存了几分后怕——这崔雯再不得宠,终究是父亲心头肉,若真在冰湖里出了事,她自己也难逃干系。此刻听闻无性命之忧,那点悬着的心才真正落回实处。被母亲这一嗔怪,她顺势便带上了几分小女儿家的娇态,拖着软糯的调子,上前挽住沈兰英的手臂轻轻摇晃:“母亲~女儿这不是担心妹妹嘛……” 尾音拖得绵长,带着十足的恃宠而骄。

沈兰英如何不知其中猫腻,只当又是女儿家的小打小闹,横竖那庶女也没死没残。她无奈地瞥了崔月一眼,眼底到底存着纵容,挥了挥手:“行了行了,人既无事,你也别在这里杵着了,寒气重,赶紧回你的灵犀院去。”

崔月心领神会,乖巧地应了一声。目光投向里间那张简陋的床榻。崔雯躺在厚重的被褥里,只露出一张苍白如纸的小脸,湿透的头发黏在额角颊边,双目紧闭,嘴唇毫无血色,呼吸微弱得几乎看不见起伏,像个一碰即碎的雪娃娃。崔月嘴角勾起一丝极淡、极冷的弧度,旋即收回目光,亲昵地挽着母亲沈兰英,一同离开了这间弥漫着药味与寒气的屋子。

暖炉融融的灵犀院并未让崔月彻底安坐多久。刚换了家常的软缎袄子,捧起一碗热腾腾的燕窝羹,院外便传来管事妈妈恭敬却不容耽搁的通传:老太太请大小姐过去叙话。

崔月的心猛地往下一沉。指尖捏着的甜白瓷勺磕在碗沿上,发出一声轻响。在这崔府深宅,老太太便是那根定海的神针,无人敢在其面前放肆。她立刻起身,琅环手脚麻利地为她重新披上那件华贵的粉裘,又仔细拢了拢鬓角。

踏进老太太所居的福寿堂,暖意夹杂着沉水香清冽的气息包裹而来。老太太盘腿坐在暖炕上,背后垫着厚厚的引枕,膝上盖着一条墨绿色绣百蝠的绒毯。她手中捻着一串光润的菩提珠,听见脚步声,缓缓抬起眼皮。那双阅尽世事的眼睛并不浑浊,反而锐利得如同冬日檐下悬着的冰棱,直直投向走进来的崔月。堂内寂静无声,只有香炉里一线青烟袅袅上升。

崔月屏息凝神,垂手肃立,姿态恭谨得无可挑剔:“祖母安好。”

“月儿,”老太太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沉甸甸的分量,每个字都敲在人心坎上,“今儿个一早……在后院,可有瞧见你妹妹雯儿?”她问得极缓,目光却一瞬不瞬,牢牢锁在崔月的脸上,仿佛要从她每一丝细微的表情里掘出真相。

崔月心头警铃大作,面上却丝毫不显,依旧是那副恭顺柔婉的模样。她微微抬首,迎上祖母审视的目光,眼神清澈坦然:“回祖母的话,月儿今晨一直在灵犀院中未曾外出,闲来无事,便与琅环一道剪了些应景的窗花玩。”她语气平稳,带着一丝少女的娇憨,仿佛后院那场惊心动魄的落水与她全然无关。

老太太捻动佛珠的手指停顿了一下。堂内落针可闻,沉水香的烟气似乎也凝滞了。半晌,那苍老的声音才再度响起,像是经过了一番权衡:“……如此便好。”她微微颔首,目光却并未移开,反而更添了几分深意,“你身为嫡姐,关心妹妹是情理之中。然此刻前去探望,非但于她康复无益,反易惊扰病人心神,更恐那病气过了给你,伤了你的身子。这几日,你便安心留在灵犀院中,莫要四处走动了。静心,亦是积福。”

禁足! 崔月心头猛地一缩,一股冰冷的屈辱感瞬间蔓延四肢百骸。这哪里是关怀?分明是画地为牢!祖母心如明镜,这是对她无声却最严厉的惩处,是做给父亲看的姿态!一股强烈的愤懑与不甘直冲头顶,袖中的手暗暗攥紧,指甲几乎嵌入掌心。

“祖母教训的是,是月儿思虑不周,险些好心办了坏事。”她强压下翻涌的怒火与屈辱,深深福下身去,声音里带着恰到好处的自责与懊悔,“只是妹妹病卧在床,月儿困守院中,这心中实在……如焚如煎,难以安宁。”她抬起眼,眸中适时地泛起一层薄薄的水光,显得情真意切。

老太太浑浊却锐利如鹰隼的目光在她脸上逡巡,仿佛要剥开那层精心描画的恭顺皮囊,直探内里。“姐妹连心,这份焦灼,祖母明白。”她语气缓了缓,却带着更深的敲打意味,“既不便亲往探视,做姐姐的,为病中的妹妹亲手缝制几个祈福纳祥的福袋,以针线寄心,祈佑平安,亦是全了这份骨肉情谊,尽了心意。切记,针针线线,需得倾注诚心诚意,方显灵验,方能感动上苍。” “亲手”、“诚心诚意”几字,咬得格外清晰。

缝福袋!亲手!倾注诚心?! 崔月只觉得一股腥甜涌上喉头。让她这十指不沾阳春水、素来只绣名家花样的崔府嫡长女,为一个卑贱庶女做这等粗陋的祈福之物?这不仅是惩罚,是羞辱,更是诛心!祖母这是逼她亲口认下这虚伪的“心意”,更要她亲手将这“心意”缝制成供人观瞻的“证据”!

滔天的恨意在胸腔里翻搅,面上却绽出比方才更加温婉柔顺、几乎能滴出水来的笑意。她再次深深下拜,额头几乎触地,声音清亮而虔诚:“祖母慈训,如醍醐灌顶!是月儿糊涂了,竟只想着探望,忘了这祈福的心意才是最紧要的!祖母放心,月儿回去便闭门静思,倾尽心力,定当亲手为妹妹缝制最最灵验的福袋!必使针针线线皆含至诚祈愿,盼妹妹早日祛除病邪,康健如初!” 她将“亲手”、“倾尽心力”、“至诚祈愿”说得字字铿锵,将这屈辱的“心意”应承得无比庄重虔诚,仿佛这便是她此刻唯一的夙愿。

老太太凝视着她,那目光仿佛能洞穿人心深处翻涌的暗流与毒汁。许久,才几不可闻地从鼻腔里“嗯”了一声,算是允了。几句无关痛痒的年节安排问询后,崔月告退而出。灵犀院外凛冽的寒气扑面而来,她才惊觉后背的中衣已被一层粘腻的冷汗浸透,冰凉地贴在肌肤上。

回到她金堆玉砌的牢笼,崔月猛地一把扯下肩上的粉裘,狠狠掷于地上!那华美的银狐毛拂过冰冷的地砖,显得狼狈而刺眼。屈辱、愤怒、不甘如同毒蛇在胸腔里噬咬。她盯着自己那双保养得宜、纤长如玉、素来只抚琴作画、拈针也必是苏杭顶级绣品的手,仿佛已经预见到被粗针糙布磨砺的惨状。

“老虔婆!”她咬牙,从齿缝里挤出低咒,美目中燃着淬毒的火焰。

“小姐…”琅环心惊胆战地俯身拾起裘衣。

“去!把库房里最好的云锦、最细的银线、最精巧的绣绷给我拿来!不是要‘心意’吗?不是要‘诚心’吗?”崔月的声音尖利起来,带着一种近乎疯狂的偏执,“我给她!我给她缝最好的!让她看看,她配不配得上我崔月的‘心意’!” 她抓起妆台上一只羊脂玉镯,看也不看,狠狠掼向墙角!清脆的碎裂声在死寂的房间里炸开,如同她此刻崩裂的神经。

接下来的日子,灵犀院成了崔月华丽而压抑的囚笼。老太太派来的心腹张嬷嬷“恰巧”被拨来帮衬打理年节琐事,实则是两盏不灭的灯笼,牢牢钉在院中,无声地监视着。崔月被无形的锁链绑在了绣架前。

她拿出了十二万分的精神。素白如雪的顶级云锦裁成小巧的福袋形状,银线在指尖穿梭,勾勒出繁复精致的缠枝莲纹——那是祈福安康的祥瑞图案。她绣得极慢,极专注,每一针落下都带着刻骨的恨意。细密的针脚均匀得如同用尺子量过,花瓣的层次,叶片的脉络,栩栩如生,精致得令人咋舌。然而,那倾注其中的“心意”,却如同淬了剧毒。她绣一针,便在心中默念一句恶毒的诅咒:咒她寒气入骨,缠绵病榻;咒她容颜尽毁,无人问津;咒她永世不得翻身!那精美绝伦的缠枝莲,在她眼中扭曲成一条条冰冷的毒蛇,缠绕着,噬咬着那个躺在病榻上的身影。她精益求精的技艺,此刻成了宣泄恨意最锋利的武器。偶尔指尖被银针刺破,沁出血珠,她竟不觉得痛,反而有一种扭曲的快意,仿佛那血便是对崔雯的献祭。三个小小的福袋,耗尽了她所有扭曲的“匠心”与滔天的怨毒。

“那贱婢…可醒了?”她丢开绣了一半的福袋,揉着因过度专注而酸胀的眉心,语气带着不耐和一丝极力掩饰的忐忑。她既怕崔雯死了,这精心炮制的“心意”成了天大的笑话,更怕她醒来,戳破些什么。

琅环垂手侍立,低声道:“回小姐,刚问过那边守着的婆子。说二小姐高热是退了,但人一直昏昏沉沉,时睡时醒,喂药喂水都极其艰难,醒时也是眼神发直,不言不语…瞧着,像是魂儿还没找回来,病势…甚是沉重。” 她刻意强调了“魂儿没回来”、“甚是沉重”。

一丝隐秘的、恶意的快感掠过崔月眼底,随即被更深的烦躁取代。没死,却像个活死人?也好!省得碍眼!这念头让她扭曲的心绪得到片刻诡异的平静,却又隐隐不安,仿佛那昏沉中藏着未知的变数。

崔雯那间偏僻的小屋,药味如同沉滞的雾霭,经久不散。炭火燃得旺,噼啪作响,却驱不散那股子从冰湖深处带来的、沁入骨髓的阴冷。空气沉重,但并非死寂,而是一种奇异的、深海般的静谧。

丫鬟婆子们依旧屏息凝神,脚步放得极轻。然而,与最初的惊惶不同,几日下来,她们的脸上多了一种困惑不解的茫然。床榻上的人,依旧苍白瘦削,裹在厚重的锦被里,像一株被霜雪打蔫的细草。高热已退,人却陷入一种深沉的昏睡,对外界的呼唤少有反应。喂药喂水时,她大多时候闭着眼,顺从地吞咽,极少呛咳,安静得不像个病人。

沈兰英身边的管事妈妈每日照例来问一句:“今日如何?”目光扫过床上安静的人影,眼底的漠然如旧。“太太吩咐,老参继续用着。人,得稳住。”指令冰冷,毫无波澜。

伺候的婆子恭敬应下。等管事妈妈一走,她看着床上呼吸微弱却异常平稳的崔雯,心头却泛起嘀咕。这二小姐…怪得很。按说落冰湖,受了大惊吓大寒气,就算捡回条命,也该是惊悸不安、噩梦连连,或是虚弱不堪、哭闹不休才对。可这位倒好,自打高热退了,就这般…安静。安静得不像个活人,倒像一尊没有悲喜的玉雕。喂药时那点本能的吞咽,是她身上唯一证明还活着的迹象。

守夜的丫鬟偶尔会带着惊疑不定的神色,悄悄向琅环传递些令人毛骨悚然的零碎消息:

“昨儿夜里…二小姐好像醒了一会儿?就那么睁着眼,望着帐顶…也不叫人,也不动,就那么…看着。眼神…空空的,又好像…特别清亮?奴婢试着唤她,她眼珠子才慢慢转过来,看了奴婢一眼,那眼神…怎么说呢?像…像看一块石头?没什么情绪,然后又闭上眼睡了。” 丫鬟的语气里没有害怕,只有一种说不出的茫然和…不适。

这些支离破碎、带着惊惧的消息传到崔月耳中,只换来她一声冰冷的嗤笑和手中银针更狠戾的一刺:“鬼门关前走一遭,三魂七魄丢了大半罢了!管她什么鬼样!只要这口气还在,别死在老太太眼皮子底下,污了我的福袋就成!” 她将所有的怨毒与不安,都倾注在那精美绝伦却浸满诅咒的针线活里。那三个即将完工的福袋,成了她囚笼中唯一的寄托与发泄。

沉水香的青烟在福寿堂内袅袅盘旋。老太太闭目捻着佛珠,听着心腹张嬷嬷的低语回禀。

“大小姐…确在院中,未曾踏出一步。只是…缝制那福袋,甚是…‘用心’。”张嬷嬷斟酌着词句,“用的是顶好的云锦、银线,绣的是极精细的缠枝莲。针脚…挑不出半点错处,比得上宫里绣娘的手艺了。只是…”她顿了顿,声音更低,“奴婢瞧着,大小姐做活时,那神色…着实骇人。不像祈福,倒像是…像是在下咒。手指扎破了好几处,也不甚在意。”

老太太捻珠的动作没有丝毫停滞,脸上亦无喜无怒,只淡淡道:“随她去。针脚好,心意便更‘诚’。外头瞧着体面就够了。雯丫头那边如何?”

“回老太太,二小姐…依旧昏沉,时醒时寐,醒时也是不言不语,眼神空洞。大夫说,寒气伤了心脉根基,能不能熬过这个冬…全看天命。”张嬷嬷的声音压得几乎只剩气音,“下头人传话,夜里偶有呓语,言语…甚是怪诞离奇。”

老太太捻珠的手指几不可察地顿了顿。半晌,苍老的声音才响起,平静无波,如同在谈论天气:“命数天定,强求不得。吩咐下去,老参不必吝啬。过两日,待月儿那‘心意’做好了,我亲自去瞧瞧。” 她的声音里听不出丝毫对崔雯的悲悯,只有一种掌控全局的冰冷算计。禁足崔月,逼她“用心”缝制福袋,既是惩戒,也是给儿子一个“姐妹情深”的完美交代,更是将这场风波彻底定调于“意外”与“祈福”的框架内。至于崔雯是生是死?在她心中,远不及维持崔府表面“和睦”与自身权威来得重要。若真熬不过去…那便是命该如此,一个庶女的性命,不过是这盘棋上一枚随时可以舍弃的冰冷秤砣。那三个精美绝伦的福袋,便是盖棺定论的最后一块遮羞布。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