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从人到神·蒙昧时代 > 第73章 第七章河湟谷地

从人到神·蒙昧时代 第73章 第七章河湟谷地

作者:都广建木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17 07:59:54 来源:文学城

加了砷的铜料熔点更低,也更容易烧成液体,待铜料完成烧成液体,昆仑也拿着陶器过来,用火夹夹起盛着铜液的陶碗,将铜液从孔中注入陶器。

一日一夜后,铜液完全冷却,昆仑敲碎陶器外壳,露出里头的铜矛头,再寻来一根矛,去掉木矛头,将铜矛头捆扎在矛身上。

拿着铜矛,昆仑四顾,目光落在大室的梁柱上。

西北的屋舍皆为典型半地穴建筑,一半在地面一半在地下,用若干树干做梁支撑屋顶。

缺一根梁也不是大问题。

做出判断,昆仑抬手。

嗖!

长矛飞出,狠狠刺入梁中,带得无数灰尘落下。

“昆仑!汝做甚!”

吃了一嘴灰,身上一身灰的众人下意识看向最大的嫌疑犯,旋即发现真是这家伙干的。

“抱歉抱歉....”

昆仑一边用欢快的声音道歉一边跑跳着穿过席子上或睡觉或交/欢的众人,跑得梁前,抓住矛身用力。

咔擦。

追上来的献看了眼断成两截的矛头。“汝这还不如木矛头。”

昆仑颓丧若被神殴打了一千顿,但不等旁人安慰,只须臾昆仑便恢复状态。“发明哪有一次就成的?至少吾此刻能做出矛头了,继续做下去,吾一定会做出更坚固也更不易断的金矛头。”

更不易断的金矛头直到冬季结束也没做出来,可以用的箭簇倒是做出来了。

缩小铜器个头后做出的箭簇不似矛头脆弱易折,与燧石箭头一样好用,但昆仑很快发现铜箭头没有铜矛头的缺点却有属于自己的缺点。

弓箭除非箭术出色得能一箭射中猎物的眼睛等要害,不然只能猎兔雉之类的小动物,论对大型动物的杀伤力远不如矛。

但可以猎羊与鹿等中型动物,箭术不能出色到一箭射中鹿羊眼睛的人在这年头早饿死了,没饿死的都是神箭手。

真正麻烦的是金属箭头比燧石箭头重,挽弓时需要将弓拉得更满,可弓弦是有使用寿命的,拉满的次数越多,寿命越短,而弓弦以兽筋制成,适合制作弓弦的兽筋不多,制作时也不能保证一次成功。

且同样是钻进羊、鹿、野猪的眼睛,钻入头骨中,燧石箭头可以反复使用很多次,就算磨损了,也可以重新打磨成小一些的箭头,而铜箭头在磨损后必须回炉重塑。

回炉需要消耗燃料。

昆仑的新发明可以用部落里老巫的一句话来概括:东西很好,但无用之用。

昆仑:“....”

昆仑气哭了。

献只能努力安慰她。

“并非完全不能解决,重铸吾是无能为力,但弓弦可以换一种材料。”

“兽筋已是最好的弓弦材料。”

“还记得吾与汝说过的蚕丝吗?蚕丝制成的弓弦比兽筋更持久,足以弥补金箭头的劣势。”

昆仑擦了擦眼泪。“真的?”

“真的,日旸之地用的弓弦便是蚕丝弦。”

“吾记得汝说过,蚕丝为蚕所吐,但这里没有蚕。”

“可以弄一些来本地放养。”

“蚕以何为食?”

“以桑树为食,你爱吃的桑葚便是桑树之实。”

昆仑松了口气,她就怕这个,蚕弄来了却水土不服,没有合口味的食物。

昆仑问:“汝要回去东方了吗?”

“吾出来太久了,当回去看一看母鲤,吾曾与她相约,她死之时必陪伴在侧。”

昆仑闻言放弃劝阻,只是说服部落杀了一头牛做成肉干给献当路上的干粮。

送走了献,昆仑的重心转向小麦培育。

春种秋收,种出来的小麦....只能说,最大的优势是都可育,除此之外昆仑想要的特质普遍不见,不想要的特质反倒丰富多彩。

昆仑不信邪的筛选饱满的种子于第二个春季再次播种。

好消息,虽然种类更多了,但遗传了想要特质的小麦数量有所增长,即便离想要的目标遥遥无期,昆仑仍感动得落泪,总算看到点希望了。

第四个春秋时,献背着一个竹筐归来。

“昆仑,看吾带回了什么。”

献献宝似的将竹筐递到昆仑面前,小心翼翼的打开竹筐内覆盖的一层桑叶,露出桑叶中白白胖胖的虫子。

为了让昆仑看得更仔细些,献抓起一条蚕虫。

“汝看....汝跳那么远做什么?”

献困惑的看着一蹦蹦出两步距离的昆仑。

昆仑头皮发麻的看着献手里的虫子。“汝将虫放回去。”

献将蚕虫放回筐中。“汝怕虫?”

昆仑摇头。“吾不怕虫,吾只是不喜这种软趴趴的东西。”

献以眼神无声询问,两者有区别吗?

昆仑对献的眼神询问避而不答。“吾带汝去桑林放蚕。”

献背着竹筐同昆仑前往桑林,一边走一边听昆仑说起这段时间的事。

“烧金烧了一个又一个冬季,始终没有收获,倒是陶器意外烧得更大更好,可以储存更多谷物。”

“小麦的培育....至少没有不育的新种了。”

“部落的大人数量没什么变化,但幼崽数量增加了很多,如今整个部落的人已超过五百。”

“才五百,汝等增长得好慢。”

“东边增长得很快?”

“是呀,都头疼死了,许多部落都开始分流出人向北方迁徙。”

“为何不向南迁徙?”

“两边气候不同,东方已是炎热,再往南,更是沃热到能热死人,北方相对南方舒适一些。”

“没有尝试开凿水利浇灌田土收获更多谷物吗?”

“做了,但之前增长的人口太多,要调整也需要漫长的时间,来不及。”

“那吾等好点,可以摸着汝等过河,当不会太头疼,至少这几个春秋开凿的暗渠增长的食物能支撑吾等渡过最难的时期,过了这段时间,以后就容易了。”

“后发优势。”

桑木是制作弓的优质材料,因而桑林离聚落很近,俩人边走边聊,很快行至桑林。

献从竹筐里取出蚕虫飞到不同的桑树上放在桑叶上。

昆仑在树下仰着脑袋问:“它们能在桑林活下来吗?”

“能,它们在东边三十日远的地方生活了五十日,没理由在此活不下来。”

“在东边三十日远的地方生活了五十日?”

“嗯,长途迁徙很难避免水土不服,但可以通过多次短途迁徙,每一次短途迁徙后休养生息调整一次状态来避免长途迁徙的麻烦,不然蚕死在途中再跑回去抓新的更麻烦。”

一筐十几斗蚕尽数投放于桑林后俩人携手回聚落。

为了庆贺献的归来,聚落专门宰了两头牛烤了吃,热情得让献不可思议。

这可是两头牛,产乳的,居然舍得杀。

献对昆仑道:“这牛肉吃得吾不太踏实。”

“放心吃,过几日汝同吾远行。”

献不解。“做甚?”

昆仑答:“寻找宜居且人少之地,再怎么开凿暗渠,这里能生活的人也是有限的,吾等需做好分流的准备。如今人多,只靠采集狩猎不够,便不能似过往一般随便迁徙,需务色好可以耕作的土地。”

献哦了声。“那汝不在时,汝的麦怎么办?”

“交给老巫,她很老了,老得没事不会离开聚落,正好看麦,她也愿意看麦。”

“汝等对新址有何要求?”

“水源需充沛。”

献点头,很合理的要求,人类要生存需要饮水,作物要生长也需要喝水。

“不能有水患。”

献:“....汝不觉得这俩是冲突的吗?”

有水的地方怎么可能没有水患?

“尽量不要有水患,实在无法避免水患,也需是小一些的水患,人能跑掉。”

这还可以,虽然很难,但多找找也不是完全找不到,献遂点头。

“日照充足,土壤肥沃。”

献点头。

“东南西北路口。”

献茫然的看着昆仑。

昆仑解释道:“处四方路口,可与四方易物。”

献懂了,方便昆仑收集实验材料。

好吃好喝养了几日,给自己贴了一些膘,献与昆仑收拾行囊出发远行。

出发时献从畜栏里牵了一头牛,昆仑见之又将牛牵了回去。

献问:“不牵牛,汝莫不是打算步行?”

步行也不是不行,原始人体力充沛,走个一天一夜不停歇都没事,但能乘骑驮兽为何要步行?

没事跟自己过不去?

昆仑反问:“不是有汝吗?”

献无语。“汝想骑吾?”

昆仑理直气壮:“能飞为何要走?”

确实,能飞为何要走?

献自己都是能飞绝不走,但——

“汝不会飞。”

“汝会飞即可,汝难道不愿负吾?欲让吾长途步行?吾听汝曾言,汝曾负恒吾长途远行,今日怎忍心吾长途步行?”

恒吾美貌如花,虽然汝也是美人,但汝不及她美。

然这话可在心中想,却不可诉之于口。

一来是大家太熟了,她还不至于因此拒绝昆仑,二来是平日若雪山般清冷的美人撒娇太要命,反正献扛不住。

献只得露出无奈的笑。“从汝,从汝。”

*

石盘部落的位置很巧妙,北边是广袤的高寒草原,昆仑都没亲自去跑一趟,只听献的描述便在心里淘汰了这个方向。

这种气候这种土壤一听就知道不适合作物种植,就算能,费事程度也一定碾压绿洲农业。

往东翻过群山,是带状河谷与黄土高原,符合土壤肥沃水源充沛的需求,但水患折腾人,且都是原始森林,开垦原始森林的难度....昆仑选择放过自己放过部落。

西边,这个都不必问献,部落三分之一的人口来自这个方向,绿洲、草原、沙漠,与如今生活的环境仿佛,若实在寻不到更合适的迁徙地,昆仑也只能考虑西迁。

南边是广袤的高原与雪山,比北边的草原更高也更寒。

献在收集材料时曾飞过南边的高原,苦寒是它最微不足道的缺点,但这片高原与东边群山交界的区域有一片肥沃的河谷。

激女河与另一条河在这片谷地平行流淌很长一段路程,润泽河谷的土地。

美中不足的是水患问题,但横向对比,献觉得这地方的水患够温和了。

昆仑考察的第一站便是这片河谷,被献抱着飞上天,飞越崇山峻岭。

“这就是献每日看到的世界吗?感觉很特别。”昆仑在献的怀里俯瞰着脚下流淌的山川河流,羡慕道:“吾也要有翼。”

“汝已出生,无法再长出翼,吾带汝飞。”

昆仑看着旁边飞过的鸟群:“人有翼不如自己有,吾会让自己长出翼。”

换个人这么说献肯定嗤之以鼻,人不可能回到娘胎中再发育一次,没有翅膀就是没有翅膀,但昆仑这么说,献只能好奇昆仑会鼓捣出什么花样。

走走飞飞数日,俩人来到预定的河谷。

两条河流一起冲刷出的河谷,淤泥淤积的土地肥沃深厚,却不似东边一般是一片原始森林风景,而是一半沼泽一半稀树草原。

稀树草原完美满足昆仑种植农业的需求。

虽有人类栖息,但以采集狩猎加种一些黍子为生,食物产量远不如石盘部落,人口自然少。

昆仑在用脚丈量了一遍河谷,同时学习河谷中栖息的部落们操的语言,与之进行沟通。

一百日后,昆仑告诉献:“吾等可迁徙至此而不打散,本地部落也会欢喜吾等。”

没有部落会讨厌吸纳新鲜血液,哪怕不考虑人手,只考虑稀释血缘,新鲜血液也是每个部落的刚需。

但献仍对昆仑的话表示怀疑。

昆仑的部落如今总人口逼近六百,一个部落顶三四个部落,再喜欢吸纳新鲜血液的部落也不可能乐见如此庞大的一个部落出现在自己附近。

尤其河谷诸部落总人口加起来有没有三千都是个值得商榷的问题。

如此体量差异,谁吸纳谁呢。

昆仑解释道:“吾等的种植比这里的人好,麦菽粟收获更多,冬季有更多食物,平时也可以养更多牛羊,同样大小的土地,可养活的人比以前要多。吾等迁徙而来不会与本地部落发生资源冲突,而吾等传授他们更好的种植之道,他们也能得到更多食物,足以消弭可能的冲突。”

部落流血冲突这种事,能避免最好避免,哪个部落生崽养崽都不容易。

平时狩猎采集死人也就罢了,不是短时间大量死人,部落也能承受这种损失,但部落流血冲突死人往往是短时间大量死人,就算赢了也会肉疼到心肝脾肺肾一起造反,倒霉一点,部落因此消亡也不稀奇。

献顺着昆仑的思路思考片刻,感觉有点熟。

这不就是拂晓与母鲤的思路吗?

给予当地部落利益,从而让当地部落心甘情愿接纳大量迁徙人口,从而避免大量人口迁徙带来流血冲突。

不同的是拂晓用的利益是水利,母鲤用的是日旸之地与淇水流域的盐粮贸易,昆仑用的是更好的种植技术。

*

现代,不知名饭馆。

食客们一边吃饭一边看着墙壁上正在热播的影视剧,一边看一边议论。

“迁徙还能搞得这么和平,真的假的?美化的吧?”

“电视剧嘛,主角又是风神,肯定会有美化。”

听到其它食客的讨论,伯息抬头看了眼剧,她认得这剧,演员颜值对观众眼睛非常友好,即便是几千年里见惯美人的她也不时被一些演员的脸硬控,不愧是全球选美选出来的。

脸上带着口罩与磨镜的向导问伯息:“伯息怎么看?”

伯息答:“流血冲突也得有足够的利益,没有足够的利益,战争打不起来,剧里这个时期奴隶制诞生了吗?”

“没有。”

伯息道:“战争的利益不外乎土地、奴隶、保护费,那年头的交通收保护费无疑是想不开,收益还没成本多;而土地,他们隔三岔五的迁徙,根本不会在一块土地上长期定居,为了土地开战,同样收不抵支;还有奴隶,若是能将其他人变成奴隶,通过剥削奴隶获取剩余价值,两个族群相遇自然先打为敬,能抓奴隶为什么不抓?但你都说他们还没发展出奴隶制,那就没这个好处。既然战争不能带来利益,自然要尽量避免战争,反之,利益足够,只要死的不是自己,便是流血千里也要将比自己弱小的人或族群变成奴隶。”

“伯息的见解很冰冷。”

伯息微笑:“人性如此。”

向导叹息。“所以你破坏了那么多国家,害千万人沦为难民,流离失所却毫无悔意吗?”

伯息看着向导,这位自荐上门的向导长着一张很好看的脸,一张在风神电视剧里出场过的脸。“我是羽王,虽然现在不是了,但我的屁股坐在王座时自然要在其位谋其政。”

对外掠夺财富是君王的职责,做不到这一点不配为王。

对方应该庆幸羽国禁奴隶制,不然她就不止掠夺财富量产难民,还有抓奴隶。

*

两河冲刷出的谷地令昆吾甚为满意,但本着下一站说不定更好,反正时间多,多看几个地方也无妨的打算,昆吾又将东北西三个方向都跑了一圈。

最完美的地方莫过黄土高原,黄土肥沃且土质松软,可以轻松用骨耒掘开,很适合种植作物,但它实在太远了。

献带着她飞都要飞百日,数百人迁徙需要耗费的时间....不提也罢。

但这不代表放弃,昆仑比对了下谷地与黄土高原的方位,虽然不在一条线上,但前往黄土高原是可以经过谷地的,完全可以将谷地做为长途迁徙中的一站,待很久以后,谷地人口增长需要分流或土地变得贫瘠时,后人可以继续向东,一站一站迁徙至黄土高原。

而自己这一代人,迁徙到谷地并繁衍生息就够了。

敲定了迁徙的目的地,远行了一个春秋的昆仑回到部落里与众人一起为迁徙而准备。

短途迁徙很简单,将能带走的东西打包好随时可以走,长途迁徙却不行,尤其石盘部落人口逼近....啊不,是超过六百人,无法说走就走。

众人花了三个春秋种植更多的谷物,几乎将土地肥力扎榨干净。

平时多吃肉少吃谷物,将耐储存的谷物积累起来,当积累起足够整个部落吃三个春秋的口粮后,正式的迁徙才开始。

昆仑带着百五十名大人、够百五十大人吃半个春秋的粮食、部落里一半的牛先行前往谷地,其余大人留下照顾部落里的老人与幼崽,等先遣队伍在谷地营造屋舍、开垦田土,完成建设后回来接众人。

献一路陪同,待众人开始伐木建设屋舍,忽问昆仑要不要与东边的部落换粮食,众人一边干活一边采集狩猎觅食太辛苦了,也不知要多久才能回去接老人与幼崽,倒不如另辟蹊径。

“易粮?可吾等并无能用来与东边易粮的东西?”

石盘部落有的,东边的部落也都有。

献看向部落周围草地里吹草的牛群。“东边的部落有牛,但没有汝等多。”

昆仑问:“但东边的部落不能饮牛乳罢?”

她还没忘记献某次出于好奇与眼馋饮了牛乳后上吐下泻的惨状。

“婴可食牛乳,且大人只是不能饮牛乳,仍可食牛肉。”

饮牛乳吃牛肉不都是填饱肚子吗?

既如此,吃什么不是吃?

昆仑不可思异。“以粮易牛?谁会如此浪掷?”

献笑。“汝自己都忍不了食谷而造石盘将谷物磨碎食用,怎会觉得旁人忍得了?冬季能少吃一口谷物是一口,每个部落都会很愿意用一部分吃不完的粮易肉。”

昆仑回忆....也不用回忆,这段时间人手紧张,她吃得就是没加工的谷物,时隔多年重温没磨碎的谷物滋味简直**。

加工过的谷物吃起来对牙齿友好一些,但也只是一些,照样折磨牙齿。

众多食物里只有肉对人类最友好,不仅牙齿还有身体,吃肉比吃谷更有力气也更强壮。

但用粮换牛还是感觉很离谱。

昆仑将信将疑的带十头牛跟着献向东走,参加其它部落的集会,竟真的有人上前问牛怎么换。

昆仑迟疑的报价。

“一头哺乳期的母牛换粮七百罐,不在哺乳期的母牛换粮六百罐,公牛四百罐。”

这么便宜?

本来只是随口一问的路人立时道:“吾要换哺乳期的母牛,汝有几头?吾都要。”

肥羊啊。

昆仑愉快的将哺乳期的三头母牛从临时搭建的围栏里牵出。

肥羊为难的表示自己的部落这次来没带那么多粮食,可否等她一段时间。

昆仑也很为难,谷地那边等着食物下锅呢。

最后还是献提议。“要不汝先取一头牛,剩下两头下回再取,反正昆仑以后还会再来。”

路人道:“下次会有别的人也想易牛。”

“这简单,昆仑可以许诺哺乳牛先给汝。”

献说着寻来一块木片,在木料上刻下俩人的人像与两头产乳的牛,再将木料掰成两半,一人一半,让俩人下次以此为信物提牛交粮。

河湟谷地,位于青海省,黄河与湟水之间的土地,位于第三、第二阶梯的过渡地带,面积只有1.6平方公里(青海省有七十二万平方公里),但人口占全省百分之六十。

扎陵湖,目前考古发现秦始皇采药石刻的地方,是传说中昆仑所在的范围,至少秦朝人是这么认为的。

昆仑具体多大范围目前还不确定,本文就定它很广,从河湟之地到扎陵湖,到祁连山一片都是它的范围。

昆仑对应河湟谷地,也是未来西王母国的第一块基石。

扎陵湖的话,可以对应开明神兽,兽身,大类虎,而九首皆人面,东向立昆仑上。

九个脑袋,可以设定本文里开明对应的原始人是个天才——话说回来昆仑也很天才。

还有掌时令的陆吾,擅战的玄女,西王母麾下的三只青鸟、疑似早期畜牧之神的英招,看剧情发展决定它们是西王母国的源头,还是西王母成形后不同阶段的首领。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73章 第七章河湟谷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