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古典架空 > 从破落户到大王 > 第63章 军队

从破落户到大王 第63章 军队

作者:四季果 分类:古典架空 更新时间:2020-07-29 01:56:42 来源:文学城

五日后,沈千奴带了寨民长老和族长的一个儿子,前往城北兵部校场。

随行的除了三人各自的包袱,只有两辆装着木箱的三轮推车。

校场旌旗飘飘,黑色的圆圈之内写着各世家之姓,在凛冽的寒风中猎猎作响。

旌旗之下,各家帐篷敞开,穿着华衣锦服的各家子弟聚在门口,神色兴奋都交头接耳,或高谈阔论。

沈千奴三人一进入这里,便吸引了他们的注意。

“是他……”

“那不是沈千奴吗?他不是死了吗?”

“谁说他死了?我听说他下狱,吃牢饭去了!”

“才不是!我听我哥说,此人目无尊长,狂妄自大,竟敢轻薄公主,被贬作罪奴去了!”

“是吗?”

“真的假的!?”

“那他怎么会出现在这里?”

“我们这里是讨伐胡寇的大晟军营,非勋贵不能入,可不是什么阿猫阿狗都有资格进来的!”

“就是,护卫呢?!赶紧叫他们过来,把人赶出去!”

一路行来,整个营地都是窃窃私语,冷嘲热讽,幸灾乐祸的面目,沈千奴目不斜视地走过,视如不见。

寨民长老的儿子和族长儿子却没有他这份淡定和漠然,他们两个都是骁勇善战之人,手脚瘦长,古铜色的皮肤饱经风霜,从外表来看,有着超越同龄之人的成熟和稳重,但由于一直生活在边境草原上,从来不曾去过太过繁荣之地,对京都之人本能地有着胆怯和自卑。

周围的各种排斥的声音不加掩饰地朝着他们的耳朵里钻去,他们的脸庞绷紧着,长老儿子阿古童有些控制不住紧张起来,悄悄拉了拉族长儿子纳木吉的衣袖,问道:“纳木吉……”

纳木吉朝阿古童使了一个眼色,示意他保持安静。

他的内心里,却是翻江倒海,对于这个给予了他们族民新的容身之地的沈千奴的身份和过往,升起了诸多猜想。

他们两个各自推着一辆三轮木推车,紧跟在沈千奴后面,前方的人自发地让开了位置,却也有人故意为难,特意在他们的必经之路上等着,打算拦住不让他们过去。

最早发现沈千奴三人叫嚷着要把人赶走的世家之子已经找到了卫兵,气势汹汹地朝这边赶来,誓要把沈千奴赶走。

一干闲着无事看热闹不嫌事大的世家子弟围了过来,等着看好戏,然而他们却惊愕地发现,沈千奴径直走向了写着“谢”字的谢家帐篷。

那是兵部侍郎谢允家的帐篷,整个大晟兵权最重的世家的帐篷。

那个家主说一句话,连皇帝都不敢强驳的谢家人帐篷。

领头带人的世家子弟停住了脚步,茫然四顾,有些不知所措。

他是该继续去找沈千奴找茬,硬着头皮好好出一回风头,赢得声望,还是就、就这样算了?

他干啥啥不行,但是见风使舵的功夫一流,不然在众多兄弟里面,也成不了他爹最喜欢的儿子。

“少爷,我们赶紧追,那姓沈的就要进帐篷了!”

就在他正在思索着该找什么台阶让自己面上好看一点的时候,偏偏旁边的小厮没有察觉到他内心的挣扎,一个劲地催促。

世家子突然暴怒起来,回身一脚踢过去:“嚷什么嚷,少爷我怎么做事用得着你教我!?”

越说越是面上挂不住的模样,拳打脚踢毫不留情,不过几息功夫,那小厮已蜷缩倒在地上,兜头盖脸的流着血糊糊,脏污难看。

周围人晦气地啐声,几个手脚灵活的护卫过来,将人迅速抬走了。

沈千奴完全无视身后人的喧嚣,他来到谢景的帐篷门口,让阿古童和纳木吉留在帐篷外边看守好木推车上的东西,自己站立在帐篷外边,等着里面的通报过去,召他入内。

帐篷内,谢景与他的堂兄谢斌正相谈甚欢,两兄弟两三年没见,今日重聚,均是心情颇佳,几个姬妾在一旁伺候着,欢声笑语不断。

听到通报,当即就让沈千奴进来,没有多作为难。

沈千奴整了整衣衫,稳步迈进,站在大晟的天横贵胄面前,微微低垂着脑袋,谨慎地候着。

谢景有些不满:“这就是祖父说的,与安平哥同样年龄就已封将的那个寒门之子?”

谢斌笑道:“应是,你抬起头来,让我景弟好好瞧瞧。”他命令沈千奴的语气仿佛在狎昵女妓一般。“听闻你是胡姬所生,天生一对蓝眼,颇有领兵之才。”

沈千奴蓝眸一黯,面上却带上了几分谄媚的笑容,抬起头来,很是讨好地看着谢家二子。

“大人们谬赞了。沈某只是侥幸赢了几场胜仗,运气使然,实在担不起大人们……”

“好了,好了!少拍马屁。少爷我不吃这一套。”谢景不耐烦地打断沈千奴的话,有些生气地道:“上了战场可是要真刀真枪干上的!祖父选了你,我姑且相信祖父的眼光,若是你是个草包,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蒙骗了我祖父,我一定饶不了你!”

沈千奴喏喏地低下头,神色惶恐:“千奴不敢。”

谢斌笑道:“景弟莫要生气,若这人是弄虚作假得来的假名,我们将他丢入敌军之中,看着他乱箭射死就是。”

帐篷外边忽然响起一阵凌乱的脚步声,旋即传来几声惊呼:

“镇北王左将军来了!”

镇北王左将军,曹刚,也就是这次北伐军的最高将领,已经到来了。

谢斌下意识地站起来,有些手忙脚乱地道:“快!收拾行囊,曹叔来了!”

沈千奴将眼前之人的表现看着眼里,心中已有所判决。

果真,就在谢斌话语落下不久,一道雄浑的号角声乌沉沉地吹响。

“拔营起寨,全军出发!”

整个营地瞬间忙乱起来。

这次出征,名义上是讨伐胡羌,实际上是为了安抚前线将士,给还在作战的军队提供一颗定心丸,使得大晟军队继续挡在前线,不至于溃散后退。

故而在大军拔营出发后不久,便有各地作战的战士前来引路,将这只北伐军队分流了去。

谢斌被他父亲派来的手下带走,安置在了距离谢家人掌军的邺城附近,这个地方进可攻,退可守,距离洛阳城近,布有重兵,胡羌想要过来,得经过多个城池,最是安全不过。

谢景则跟着左将军曹刚的人马,继续北上。

谢景需要前往的地方,是最为接近上谷郡,也是最为凶险的地方,处于上谷郡与上党郡之间,一个建在两个谷地之间的要塞。上谷郡已经失守,新任郡守带着残部退至此处,坚壁清野,死守城池,等待着朝廷援军。

谢景的这支军队,就是朝廷派去支援的军队。谢家并不是想要将谢景送上战场作炮灰,而是要借助沈千奴的作战能力,缓解前线压力,甚至夺回上谷郡,因而这支军队在整个北伐军里,人数最多,装备最强。

谢允这般安排,显然是在表态,谢家人都顶在前头,其他世家更不能临阵退缩,朝廷没有放弃前线将士。

军队连续急行军,终于在第十日的时候抵达要塞,守城将士遥遥看到远处蜿蜒而来的人马,顿时警惕万分,等他们看到人马上方的军旗,瞬间欢呼起来:

“是援军,朝廷援军来了!”

消息一传十十传百,城墙上士兵和城内的官民纷纷欢欣鼓舞,新任郡守袁才仁喜极而泣:“快,快把城门打开!准备迎接援军!”

守城的少将军潘金却是不为所动:“且慢,郡守大人,这些时日不少羌人已从大山两侧绕到后方,少股甚至还扮作大晟军队诈我等开门,这次不知道是不是羌人假扮,不妨等到他们来到近前,拿出信物,再行迎接。”

袁才任怒目而视:“混账!若是朝廷派来的大人物,怠慢了他们,迁怒于我等,你担当得起吗?”

他朝持戟的士兵们吼道:“开门!”

潘金大喝一声:“我看谁敢开门?”

袁才仁气急败坏:“反了反了,我才是郡守,你不过是区区少将军!婊子生的玩意儿,你们竟敢不听我的话?”

他怒视着那些士兵,士兵们纷纷转开了视线,不敢与其对视。

潘金显然不把这个临时担任郡守的袁才仁放在眼里,这个袁才仁原本就是草包一个,是世家塞来边境镀金的纨绔子,整日里在军营狎妓赌博,醉生梦死,若不是李溶战死,他位置最高,下面的人也不会把他推上去。

经过与胡人几个月的浴血搏杀,潘金气势更盛:“若来的是胡军,我们开门,便是引狼入室,瓮中捉鳖,所有人都得死!”

士兵们原本还有些迟疑,害怕遭到袁才仁报复,如今一听潘金的话,幡然醒悟。

得罪了袁才仁,不过是个死,这里这么多人,就不信他能一一记住。

但若是来的是敌军,他们开了门,却是必死无疑。

横竖是个死,他们自然要选前者,起码不一定会死。

袁才仁怒不可遏,指着那些个低头耷脑的士兵,气得说不出话来:“你、你、你们这些……好样的,我记住了,等到朝廷援军到来,看我怎么一一收拾你们!”

两人争执期间,那支人马已经陆续抵达城门口,城门士兵查验了来人的牌子和信物印章,激动地朝城里喊道:“开城门——是援军!”

随着城门士兵的喊话,沉重的城门缓缓拉开,发出低沉的声响。

袁才仁怒而转喜,快步走过去,木屐因他走得急切而踢踏作响,敲击在城墙楼梯上,也一声声敲在潘金的心头上。

潘金表情阴沉。朝廷来了人,袁才仁便有了靠山,按照此人心性,必然会报复他这些时日的不敬行为,若是来人以大局为重,目前可能暂且不会动他,但若是来个跟袁才仁同样拎不清的,他和亲信们的性命,危矣……

最好的办法,便是先下手为强,但风险很大,一旦失手后果不堪设想。最稳妥的办法就是先看看来人是不是跟袁才仁一路货色的,若是,便寻机暗杀了,若不是,便把此人拉拢过来……

潘金心中主意打定,便不再迟疑,带着几个亲信便下了城楼。

援军陆续进了城,开始就地扎营。军队里的长官则在袁才仁等人的接引下,去了要塞里最大的官邸,也就是袁才仁的府上。

潘金几人却在门口被袁才仁的守卫拦了下来,说是郡守要为朝廷援军将领洗尘接风,无需潘金等人陪同,让他们回去守城即可。

潘金的心沉了下来,他自然不会信守卫的鬼话,一边说着:“想要瞻仰援军将领风采”,一边带着人直接就闯了进去。

“潘金此人私通外敌,处处掣肘于我,这些时日我忍辱负重,总算盼来了你们……”

袁才仁带着哭腔的诉苦声传入潘金的耳中,潘金面上一震,只见前方厅堂里的袁才仁得意又恶毒地指着他们喝道:“谢家贤弟,你赶紧让人把这几个叛臣贼子拿下!”

额,站短说我此文上了什么图推榜单,也没见收藏上涨多少啊,这个是什么东西,真的有人看吗?

西晋到东晋这个时期的动乱,很多时候不是朝廷军队不行,而是上层内斗,为了保护自己的政治资本而不愿意出人出力,宁可避其锋芒也要保障自己作为世家的“生活质量”,平民的生命对他们来说无关紧要,民族国家意识不强。原本不打算细写沈千奴的军队打仗生活的,但是为了让大家能够理解为什么北方在那个时候能够建立几十个政权,彼此斗来斗去,一盘散沙,却还是逼得西晋迁都,成了东晋(其实各个势力都不强,无奈晋朝不肯正面杠),还是写一写比较好。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63章 军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