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文韬最终还是办了婚礼,在法国巴黎。
婚礼是每个女孩的美好梦想,似乎拥有过这个仪式的爱情、人生才算完整,对于郭文韬也是如此。
“法国巴黎是个浪漫之都。”蒲熠星说。
“我不太懂。”郭文韬回答道。他并不觉得一座陌生的城市就能够代表爱情,“对我来说,有爱人在的地方才是‘浪漫之都’。”。
蒲熠星摇摇头:“十八世纪初,那里的启蒙运动者们最先思考人生、哲学甚至是爱情,他们最先‘发明’了理性。”
29岁的郭文韬牵起新娘缓缓走入教堂,在牧师读完宣誓词后说着“我愿意”,他的而立之年就要从此开始了。
只是郭文韬觉得,除此之外,似乎还少了点什么、少了某个人。
“您拨打的电话正在通话中。”
听到提示音后,蒲熠星后知后觉地挂断电话。
郭文韬现在应该在国外结婚吧。
蒲熠星觉得,这句“正在通话中”真是“高情商”,只是自己实在没办法把这通电话当做普通的新婚祝福。
翻来覆去,蒲熠星最终把手机关机了。
因为不知道郭文韬什么时候会回电,什么时候会官宣,什么时候会发来消息,所以索性关机,眼不见心不烦。
正常地直播、吃饭、睡觉。蒲熠星知道自己没释怀,不然现在就不会拿着个空奶盒嘬个不停。
瓜蛋跳上沙发,脑壳一个劲儿地顶着蒲熠星的胳膊,蒲熠星回过神来,胡乱摸了摸,刷了牙,准备睡觉。
这一整天,手机放在床头,没有被动过,此时在夜深人静的黑暗中好像有魔力似的,被蒲熠星拿在手里,像个烫手山芋,他看到自己放在开机键的手指在抖。
“蒲熠星你到底在怕什么啊。”
挣扎过了一个世纪,蒲熠星按了下去,美其名曰:看看工作的消息。
事实上,工作群、经纪人等等都是些无关痛痒的消息,朋友们心照不宣似的,没人跟蒲熠星提一个“郭”字。
“既然说好要释怀了,那么……”蒲熠星手指在屏幕上停了片刻,然后仿佛下定千万决心,点开了郭文韬的微博。
婚礼的消息映入眼帘,蒲熠星看到了许许多多的祝福,以及——
“你觉得哪里比较适合结婚?”郭文韬问道。
“法国巴黎。”蒲熠星回答。
“为什么?”
“因为,那里是个‘浪漫之都’。”
曾经,启蒙思想在人类的头脑中点燃了一把火,烧去了束缚和浮夸,给人世间留下了理性的意义。今天,有个人类与启蒙家彻底相反,同样的火并没有烧醒这个年轻人,反而让他沉溺其中,偏要试试这心是不是真金。
来电铃声突然响起来,是郭文韬的,蒲熠星下意识挂断了。
年轻人害怕这火烧不出金的真假,又或者,它真的是块假金子。
“怎么一天都在关机?”
“出什么事了吗?”
“看到了给我回个消息。”
一连几条微信,蒲熠星似乎才“醒过来”,打字回复:“我没事,手机没电了。”
郭文韬半天没回复,微信上方一直在显示“正在输入”,也不知道他是不是信了。
“我结婚了,你不祝福我吗?”
明明只是文字,蒲熠星却从中读出一股委屈的意味。
不等蒲熠星回复,郭文韬再次来电,这次蒲熠星没有拒绝。
“喂,蒲熠星。”
“我在。”
“我今天总觉得少了点什么,刚才想起来,还少你。”
“那么多人都祝福过了,也不差我这一个吧?”
“不一样的,蒲熠星,你的祝福对我来说不一样。”
蒲熠星的窗外不知什么原因放起了烟花,绚烂得把的房间都照亮了,电话里郭文韬那边也嘈杂了起来 。
“听得见吗,我这边在放烟花,有点吵。”
蒲熠星走到窗边,拉开窗户:“嗯,我这边也在放。”
“那你……”
“郭文韬,新婚快乐。”
郭文韬听到这句话后看着热闹的人群,蒲熠星说完这句话后俯瞰繁华的上海,两人都在各自的烟花前静静地沉默了。
半晌,郭文韬开口:“蒲熠星,法国很浪漫,但我还是坚持我的观点。”
蒲熠星笑笑,没再说什么。
烟花进入尾声,人群散场,城市睡去,年轻人的火烧在两处。
很多年后,蒲熠星也去到了法国,但不是巴黎,而是在普罗旺斯待了一年;郭文韬喜欢看上海上空的烟花,但也喜欢法国,还让蒲熠星拍了普罗旺斯的照片。
不过,那都是很久以后的事了。
这一篇是在看到韬韬婚礼后连夜写的。我也没想到这么凑巧,和《彩虹》那篇正好呼应:很多年后,阿蒲为什么去到法国但不是巴黎,韬韬对法国很了解并让阿蒲拍薰衣草,这些细节都有了解释。
这篇还是虐到了阿蒲,但韬韬说的不是“少了你的祝福”,而是“少了你”。
当然,这只是我的同人文,是我对南北的幻想,即使读起来再真实,但一切都是虚构的。我知道南北最近发生了一些事情,但对于这篇同人文来说,南北还没有结束,他们就像普通的爱情故事那样,细腻又绵长。
最后,还是希望南北友谊长存!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4章 番外:法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