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的房东是位爱养猫的大爷。
听说,老人年轻时也是个才华横溢、事业有成的青年才俊,但不知怎么,并没有成家,一个人到现在。
可能优秀的人,性情都有些古怪吧。
老人原本并不住这里,几年前换了房子,在这里买了上下挨着的两层。
中介领着男孩来看房时,房东老人正等在这里:他坐在窗边,手捧一本英文的《飞鸟集》,夏末的阳光明亮柔和,穿过斑驳树影撒下一片绿色,自成一画。
“让您久等了,”中介上前介绍,“这位就是租客,来这边上学的。”
老人闻声抬头。
“您好,”男孩朝老人点头,“我叫文韬。”
老人眼睛微微一亮,眼前这个大学生模样的男孩和陈旧记忆中的某个人重叠。
“你好,我叫郭文韬。”某个人也曾这样说道。
“哪个文,哪个韬?”老人问道。
“文韬武略的那个‘文韬’。”男孩笑。
“今年刚考上北大的高材生,您就放心吧。”中介说着,带领男孩在房间里转了一圈,“没问题的话,咱们双方就签合同了?”
很多年前,也有个人叫“文韬”,来自北大。
男孩点头,老人默许,二人在租房合同上各自签下名字。
文韬不经意的一瞥,出租人下赫然写着“蒲熠星”。
蒲熠星也清楚地看到,租房人的名字:只有“文韬”两个字。
临走时,老人突然停下:“我就住在楼下,有什么问题可以敲我的门。”
文韬笑笑答应。
晚些时候,文韬收拾好房间,打开电脑,搜索栏里打下“蒲熠星”三个字后,铺天盖地的消息迎面袭来。
年轻时的蒲熠星和现在的老人相比,神情中多了几分热烈和不驯,少了一些岁月沉淀下来的沧桑:推理局上游刃有余,剧本杀里瞒天过海,金融圈中搅动风云——像他的名字那样,是如明星般闪耀的人物。
在众多视频中,还有一个和蒲熠星同框最多的人叫郭文韬,在百度百科里写着“好友”关系。
怪不得会问自己的名字,也许是因为和故友重名了吧 。
郭文韬也算是北大“传说中的人物”了,青海省理科状元考进北大光华管理学院,获得金融和数学双学位,代表北大参加过大大小小比赛……“北大杨洋”的称号足见这位校草的地位。
少年再看自己:也是北大金融系,但和人家一比,平平无奇。
“顶着这么多光环,也会累吧,”文韬合上电脑,躺在床上胡思乱想着,“我只要做好平凡的普通人就好了。”
……
“凌晨三点了,JY还给你‘补课’?”休息时蒲熠星无意聊起周末学的狼人杀,正好可以在节目上“大显身手”,而郭文韬显然听错了重点。
“没办法,第二天就上节目了。”
“蒲熠星你又加班,又补课,还上节目,不累吗?”郭文韬静静坐在一旁,静静看着蒲熠星。
“累啊,”蒲熠星笑,“想赢就得付出代价,没办法。”
没办法,我总想着再努力一点,更优秀一点,是不是就能和你靠的近一点。
“我就只想做个普通人,输赢尽力就好了。”郭文韬无所谓地拍了拍蒲熠星的肩。
于是,蒲熠星从此就习惯了努力,习惯了奋力追赶,习惯了注视背影。他以为这样自己就能填平两人之间的鸿沟——直到最后,他填出了一片汪洋,从南到北。
几十年放在历史长河中不值一提,但放在人的一生中足够他跌宕起伏,事过情迁。
尽管对蒲熠星来说是个例外。
当他决心沉入海底,屏蔽一切空气和人群时,光和声音却总能以波的形式无时无刻向他传播——他无法对爱视而不见。
爱是深渊,欲填不满。
蒲熠星退休后就决定不再继续“努力”了,他开始去过平凡的晚年生活,只是习惯总是不容易改变的,当你强行扭转时,任何东西都会从中作梗。
比如今天。
24岁时的郭文韬,蒲熠星第一次遇见时觉得他不一样,多年后的今天,又觉得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大抵都是一个样——和你一般的模样。
蒲熠星觉得“六十知天命”在自己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这辈子遇到他,栽在他手里,或许有点儿一厢情愿的成分——即使我们不曾读过山盟海誓的宣言,没有过浪漫的见证仪式,也没有任何意义非凡的信物……可就是这样的一生,我们同看过一片烟火和星河,一起被雨雪打湿了肩头,在诡谲多变的阴谋中并肩作战……
你知道我永远不会骗你,我知道你永远会偏向我。
也许是我到的太晚,你来不及选我,也来不及等我,就这么稀里糊涂地走到终点了。
我又何尝不是呢?
蒲熠星老了之后很怕冷,坐在沙发上盖着毛毯,猫咪卧在脚边打着瞌睡,面前电视机里的电视剧胡乱播放着,蒲熠星发现自己又回到最初的起点。
可这“起点”究竟该从何算起呢:高考的前一天晚上?初遇时的一杯酒?第一次被“票死”的节目?知道他结婚后的直播?
太多了,也太久远了,蒲熠星数不过来,有些记忆甚至泛黄起来,模糊不清。
只记得那个夜。
“你好,我叫郭文韬,文韬武略的那个‘文韬’。”
“我是蒲熠星。”
完结的前篇,好像又遇到了年少时心动过的人。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1章 你好,我叫郭文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