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从抗倭到起义 > 第1章 淬火

从抗倭到起义 第1章 淬火

作者:言三明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1-24 19:45:38 来源:文学城

民国二十六年,西元1937年,七月。

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的操场上,暑气蒸腾,蝉鸣聒噪,却压不住那股弥漫在毕业学员队列间的、混合着兴奋与不安的躁动。北方的消息像不断逼近的雷声,一声紧过一声地传来——卢沟桥的枪响,平津的硝烟,无不预示着这片古老的土地即将被拖入一场全面战争的深渊。

队列前方,教育长正在做毕业训话,声音慷慨激昂,回荡在燥热的空气中:“……诸位乃我保定之精英,国家之干城!值此危难之际,正应挺身而出,效命疆场,驱逐日寇,复我河山!望尔等勿忘军校之训,秉持军人武德,以碧血丹心,书写我中华民族之不屈!”

站在队列中的沈岳峰,身姿挺拔如松,军装虽已洗得有些发白,却熨烫得一丝不苟。他面容棱角分明,眉宇间凝着一股与年龄不甚相符的沉郁,那双锐利的眼睛里,此刻正闪烁着复杂的光芒。教育长的话,像火种一样落在他心头那片早已积蓄已久的干柴上,燃起熊熊的报国之火。守土抗倭,这是他报考军校的初衷,也是无数像他这样的青年心中最朴素而坚定的信念。

然而,这火焰的底层,却缠绕着一丝难以言说的阴霾。他,沈岳峰,并非黄埔出身。在这论资排辈、讲究“血统”的军中,保定系虽也曾显赫一时,但如今的风光早已被“天子门生”的黄埔系所掩盖。“杂牌”二字,像一道无形的枷锁,即便他在校期间术科成绩名列前茅,战术推演屡受教官称赞,也依然能感受到那若有若无的歧视和排挤。

“岳峰,发什么呆呢?”旁边传来低语,是同窗好友陈怀远,一个面容白净,眼神中总带着几分书卷气和洞察世事的清明,“教育长这动员令一下,怕是明天咱们就要各奔东西,上前线了。”

沈岳峰收回思绪,低声道:“这一天,迟早要来。只是不知,会分到何处。”

陈怀远轻轻一叹,声音几不可闻:“何处?自然是哪里最危险,哪里最需要‘炮灰’,就去何处。你我这般出身,难道还指望进中央教导总队或第87、88师那样的嫡系王牌?”

这话像一根针,精准地刺中了沈岳峰心中的隐忧。他抿紧了嘴唇,没有回答。目光越过教育长的身影,投向操场尽头那面在烈日下微微卷动的青天白日满地红旗,心中默念:“无论何处,只要能杀敌报国,我沈岳峰,万死不辞!”

毕业分配的命令很快下来,果然如陈怀远所料。成绩优异的沈岳峰,并未能进入众人艳羡的德械师或核心军事机关,而是被分配至新编组的、以滇军为主体的第60军,担任一名见习排长。同期几位成绩平平但背景深厚的黄埔同学,则轻松进入了装备精良的嫡系部队。

“60军…龙云的部队,标准的‘杂牌’。”陈怀远拿到分配令,苦笑着对沈岳峰说,“听说装备奇差,重机枪都没几挺,士兵多来自云贵山区,悍勇是悍勇,但训练和纪律…唉,此去艰难啊。”

沈岳峰接过那张轻飘飘却重若千钧的纸,指节因用力而微微发白,脸上却看不出什么表情。“是龙是虫,战场上见分晓。装备差,就用命填!只要主官不怂,兵没有怂的!”

他没有更多的时间去抱怨或不平。战争的巨轮已然启动,容不得个人丝毫的犹豫。简单收拾了行装,与少数几位同样分到“杂牌”部队的同学匆匆告别,沈岳峰便踏上了南下的旅程。陈怀远因家中有些关系,暂时留校协助后续学员动员,临行前,他紧紧握住沈岳峰的手:“岳峰,保重!战场上刀枪无眼,活着,才能多杀鬼子!记住,无论遇到什么,守住本心!”

“你也保重,怀远。等打跑了鬼子,我们再聚!”沈岳峰重重回握,随即转身,汇入那乱世洪流,义无反顾。

辗转到达60军驻地,所见所闻,比沈岳峰预想的还要艰难。士兵们大多穿着简陋的草鞋或布鞋,军服颜色深浅不一,显然是多次补缀。武器装备更是五花八门,老套筒、汉阳造算是好的,还有许多沈岳峰叫不出名字的老旧步枪,膛线都快磨平了。重武器更是稀缺,一个团也未必能凑齐一个像样的迫击炮排。然而,这些来自西南山区的汉子们,皮肤黝黑,眼神里带着山民特有的执拗和悍勇,操练时喊杀声震天,带着一股不服输的狠劲。

沈岳峰的直属上司,连长赵大河,是个行伍出身的老兵油子,脸上有一道狰狞的刀疤,从眉骨直到嘴角,笑起来显得格外骇人。他打量着这个军校分来的“学生官”,目光里带着毫不掩饰的审视和些许轻蔑。

“哟,保定的高材生?俺老赵是个粗人,不懂那些弯弯绕。到了咱这,是龙你得盘着,是虎你得卧着。打仗,靠的是这个!”他拍了拍腰间那把保养得锃亮的驳壳枪,又指了指那些正在练习拼刺的士兵,“还有弟兄们不怕死的心!你们学堂里学的那些花花架子,在咱这未必好使!”

沈岳峰立正敬礼,不卑不亢:“报告连长!沈岳峰前来报到!军校所学,是为杀敌制胜。岳峰愿从基层学起,与弟兄们同生共死!”

赵大河眯着眼看了他半晌,哼了一声:“嘴皮子倒利索。成,一排交给你,给你一个月,把那些新兵蛋子给我操练出个人样来!要是上了战场拉稀摆带,老子第一个崩了你!”

沈岳峰没有争辩,他知道,在这里,尊严和地位,需要用实际行动和战功来换取。他沉下心来,与士兵同吃同住,训练时身先士卒。他并不完全照搬军校那套刻板的操典,而是结合这些士兵的特点,着重训练他们的山地行军、潜伏、近战和土工作业。他示范如何利用地形地物隐蔽接敌,如何精准投掷手榴弹,如何用最省力的方式挖掘散兵坑和防炮洞。他的军事素养和不怕吃苦的劲头,渐渐赢得了士兵们的初步认可。连赵大河偶尔巡视时,看到一排训练有声有色,那刀疤脸上的表情也缓和了不少。

八月十三日,淞沪会战爆发。消息传来,全军震动。战争的阴云终于化为倾盆暴雨,笼罩了整个中国。

“妈的,终于要动了!”赵大河一脚踢开连部的木板门,脸上带着嗜血的兴奋,“上峰命令,我军即刻开拔,驰援上海!狗日的小鬼子,爷爷来了!”

部队在一种压抑而急促的气氛中开拔。闷罐车厢里,挤满了士兵和装备,空气污浊不堪。车轮撞击铁轨,发出单调而沉重的“哐当”声,像为这场前途未卜的远征敲着节拍。沈岳峰靠坐在车厢壁旁,借着缝隙透进的微光,擦拭着那支配发给他的、还算崭新的中正式步枪。冰凉的金属触感,让他纷乱的心绪稍稍平静。

他想起离家时,母亲含泪的叮咛,父亲那声沉重的“好男儿志在四方”;想起军校里,教官在地图上推演时,那凝重如铁的面容;想起陈怀远那句“守住本心”。他知道,此去上海,便是真正的血肉磨坊,能活着回来的,不知有几成。但他心中没有恐惧,只有一股为国赴死的悲壮和一丝证明自己的渴望——证明他沈岳峰,证明他们这些“杂牌”军人,同样能为这个国家流尽最后一滴血!

经过数日颠簸,部队在苏州附近下车,随即以强行军速度向上海外围挺进。越靠近前线,空气中硝烟和血腥的气味就越发浓重。天空中,不时有涂着血红丸子的日军飞机呼啸而过,投下炸弹,掀起冲天的泥土和烟柱。远处的地平线上,火光昼夜不息,闷雷般的炮声连绵不绝,震得人心头发颤。溃退下来的伤兵和难民,络绎不绝,他们眼神空洞,衣衫褴褛,诉说着前线战事的惨烈。

“看见没?这就是中央军打的仗!”一个溃兵经过沈岳峰他们连队时,吐了口带血的唾沫,嘶哑地喊道,“小鬼子的炮火太猛了!军舰上的重炮,飞机扔的炸弹,跟犁地一样!兄弟们成片成片地倒啊……顶不住,根本顶不住!”

士兵们听着,脸上都变了颜色,刚才那股出征时的锐气,被残酷的现实一点点消磨。赵大河吼了一嗓子:“都他妈给老子打起精神!他们是他们,咱们是咱们!60军的汉子,没有怂包!”

沈岳峰默然不语,只是更加握紧了手中的步枪。他仔细观察着沿途的地形,心中飞快地盘算着。这种一马平川的水网地带,极利于日军发挥其火力和机械化优势,而对缺乏重武器、擅长山地作战的60军来说,无疑是极其不利的。

终于,他们被投入了战场——一个叫做“顿悟寺”的、在地图上几乎找不到名字的郊区阵地。接防时,原守军的一个连长,浑身硝烟泥土,只剩下半截袖子,指着前方那片已被炮火反复耕耘、焦黑一片的土地,声音沙哑:“交给你们了……这片阵地,我们营……快打光了……”

没有时间休整,没有时间适应。沈岳峰率领他的一排,迅速进入那简陋泥泞、遍布弹坑和残肢断臂的战壕。浓烈的血腥气和尸体腐烂的恶臭,几乎让人窒息。新兵们忍不住弯腰呕吐,脸色惨白。

“都给我趴好!注意隐蔽!观察前方!”沈岳峰厉声喝道,强行压下胃里的翻腾。他知道,此刻任何一丝软弱,都可能带来灭顶之灾。

日军的进攻,很快就像潮水般涌来。依旧是标准的模式:先是飞机侦察、轰炸,然后是重炮覆盖。炮弹如同冰雹般砸落在阵地上,大地剧烈颤抖,泥土、碎石、残破的肢体被高高抛起,又重重落下。震耳欲聋的爆炸声几乎要撕破人的耳膜。士兵们蜷缩在战壕底部,双手死死捂住耳朵,张大嘴巴,以减少冲击波对内脏的伤害。

沈岳峰紧贴着壕壁,感受着那毁灭性的力量,心头沉重。这就是现代战争的强度,远超他在军校兵棋推演时的想象。

炮火开始延伸。沈岳峰猛地抬起头,抖落满身的泥土,大吼:“进入阵地!准备战斗!”

士兵们慌乱地爬起身,架起枪支。只见视野所及,穿着土黄色军服的日军士兵,排着稀疏的散兵线,端着上了刺刀的三八大盖,在轻重机枪的掩护下,猫着腰,一步步逼近。那明晃晃的刺刀,在弥漫的硝烟中闪烁着寒光。

“稳住!听我命令!”沈岳峰的声音在枪炮声中显得异常冷静,“没有我的命令,不准开枪!放近了打!”

他迅速判断着敌情。日军一个中队左右的兵力,呈进攻队形展开。其侧翼一挺九二式重机枪,正喷吐着火舌,压制着己方火力,对阵地威胁极大。

“王老栓!”沈岳峰喊道,“带上你的掷弹筒,看到左前方那个小土包后面没有?鬼子的重机枪就在那儿!给我敲掉它!”

王老栓是排里的老兵,玩掷弹筒是一把好手。他啐了口泥,眯着眼估测了一下距离和角度,示意副手装弹。“嗵”一声闷响,榴弹划出一道弧线,准确地落在土包附近爆炸。日军的机枪火力猛地一滞。

“打!”沈岳峰手中的步枪率先打响,一名挥舞着军刀的日军曹长应声倒地。

阵地上所有的武器同时开火,步枪、轻机枪、手榴弹,织成一道死亡的火网。冲在前面的日军士兵顿时倒下一片。但后面的日军依旧悍不畏死地冲锋,枪法精准,不断有守军士兵中弹倒地。

战斗进入了残酷的拉锯。日军依仗火力优势和士兵单兵素质,一次次冲上阵地,又一次次被60军的士兵用刺刀、大刀、甚至拳头和牙齿硬生生打下去。战壕里,尸骸相枕,鲜血染红了泥浆。

沈岳峰已经记不清自己打死了多少鬼子,步枪的枪管都烫得无法握持,他捡起一支阵亡士兵的汉阳造继续射击。左臂被一颗流弹划过,火辣辣地疼,他也浑然不觉。他不停地移动位置,指挥,射击,投弹,声音已经嘶哑。

关键时刻,连里的那两门宝贵的民国二十年式82毫米迫击炮发挥了作用。在沈岳峰的旗语和喊话指引下(电话线早已被炸断),炮弹几次落在日军进攻队形的密集处,有效地迟滞了敌人的攻势。

一次白刃战间隙,赵大河拖着大刀片子冲到沈岳峰身边,刀疤脸上溅满了血点,他喘着粗气,用力拍了拍沈岳峰的肩膀:“好小子!有种!战术指挥也得当!老子以前小看你了!”

沈岳峰只是点了点头,目光依旧死死盯着前方。他知道,这仅仅是开始。

果然,日军在正面进攻受挫后,调整了战术,试图以一个分队兵力,利用弹坑和沟壑,迂回至阵地侧翼。

“一排注意!右翼!手榴弹准备!”沈岳峰敏锐地发现了敌军的动向,立刻下令。

十几枚手榴弹雨点般砸向迂回的日军,爆炸声接连响起。但仍有几名日军士兵嚎叫着冲近了战壕。

“上刺刀!”沈岳峰厉吼一声,率先将刺刀卡榫“咔嗒”一声扣上枪口,纵身跃出战壕。一排的士兵们见状,也纷纷怒吼着挺起刺刀,迎了上去。

白刃战,是最血腥,最考验勇气和意志的战斗。沈岳峰军校所学的拼刺技术,此刻与战场上的生死搏杀融为一体。他格开一名日军的突刺,顺势一个突进,刺刀狠狠扎入对方的胸膛,温热的鲜血喷溅在他脸上。他来不及抹去,立刻转身迎向另一个敌人。耳边充斥着金属撞击声、怒吼声、惨叫声和临死前的哀嚎。他看到一个年轻的士兵,肚子被刺刀划开,肠子流了出来,却仍死死抱住一个日军士兵的腿,用牙齿咬断了对方的喉管……

这一刻,什么军校理论,什么派系之争,都被抛到了九霄云外。只剩下最原始的杀戮,为了生存,为了身后那片国土。

终于,在付出惨重代价后,这次日军的进攻被打退了。阵地上暂时恢复了寂静,只有伤兵痛苦的呻吟和零星的枪声点缀着这死寂。

夕阳如血,将整个战场染成一片凄厉的红色。焦土、残骸、遍布的尸体,构成一幅地狱般的景象。

沈岳峰疲惫地靠在战壕壁上,大口喘息着。军装破烂不堪,沾满了血污和泥泞。他清点人数,一排四十多人,还能站着的,不足二十,几乎个个带伤。他看着那些或稚嫩或沧桑,此刻却同样写满疲惫与麻木的面孔,心中涌起一股巨大的悲怆和敬意。就是这些被称作“杂牌”的士兵,用他们的血肉之躯,硬生生挡住了武装到牙齿的侵略者。

“排长,喝水。”一个脸上还带着稚气的士兵,递过来一个水壶,手还在微微颤抖。

沈岳峰接过,喝了一口,混着泥沙的水,带着一丝腥甜。他看着这个可能才十**岁的士兵,问道:“怕吗?”

士兵愣了一下,用力摇摇头,又点点头,声音带着哭腔:“怕……但是,但是不能退,退了,家就没了……”

沈岳峰心中一震,拍了拍他的肩膀,没有说话。是啊,不能退。这就是最朴素的道理,支撑着这些军人在绝境中战斗下去。

这时,团部传令兵跌跌撞撞地跑来:“沈排长!团座命令,你排作战英勇,毙敌甚众,特擢升你为三连代理连长!原连长赵大河…殉国了!”

沈岳峰猛地站起身:“赵连长他…”

“白刃战的时候,被鬼子…捅穿了…临走前,他说…说一排长沈岳峰…是条好汉…能带好兵…”传令兵的声音哽咽。

沈岳峰只觉得一股热血直冲头顶,又化作冰冷的悲伤沉入心底。他看着赵大河牺牲的方向,那个脾气火爆却爱兵如子的老行伍,就这样永远留在了这片焦土上。他立正,向着那个方向,敬了一个庄严的军礼。

“传令兵,回复团座,沈岳峰,奉命!”他的声音沙哑,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

他转身,面对阵地上幸存的三连士兵,目光扫过每一张疲惫而坚毅的脸。他深吸一口气,用尽力气喊道:“三连的弟兄们!赵连长走了,这个仇,我们记下了!从现在起,我沈岳峰,与你们同生共死!只要我们还有一个人在,阵地,就丢不了!”

残阳如血,映照着这群衣衫褴褛、伤痕累累却依旧挺立在战壕中的军人。沈岳峰知道,这只是淞沪这个巨大熔炉的开始,未来的战斗将更加残酷。但他心中那团名为“守土抗倭”的火焰,经过这血与火的初次淬炼,燃烧得更加炽烈。他也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在这民族存亡的战场上,所谓的“嫡系”与“杂牌”之分,在士兵们用生命铸就的防线面前,显得多么苍白和可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