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深的手指在键盘上停顿了一瞬,随即敲下回车。屏幕上的防火墙日志自动刷新,裴铭的IP地址仍在持续拉取数据,传输频率比刚才提升了百分之二十。他知道,对方已经开始加速收集。
他没有动。
茶水间的门被推开又合上,脚步声由近及远。林深起身,动作自然得像要去倒第二杯水。经过打印区时,他脚步微不可察地慢了半拍,右手顺势将一枚银灰色U盘插入公共打印机的USB接口。
设备识别用了不到三秒。他输入一串指令,加密通道瞬间建立,跳转代理节点通过医院旧版挂号系统的漏洞完成部署。数据包沿着预设路径绕开审计层,直连“深蓝”团队遗留的离线服务器。
任务发送成功。
回到工位,他调出AI行为模拟程序。界面左侧是苏璃过去七十二小时的真实行为记录——她喝咖啡的时间、翻文件的节奏、甚至每次抬头看窗外的间隔都被拆解成参数。右侧则是正在生成的伪数据流:一条虚构的情绪波动曲线正缓慢成型,峰值出现在每天下午三点零七分,对应她“偶然”望向设计大楼的方向。
他在模型中植入一个关键变量——蓝色玫瑰。
那是一种极少见的园艺品种,花瓣泛着金属光泽,曾在林深童年住的老宅后院开过一季。他记得那味道,也记得母亲说它象征“被误解的忠诚”。这个意象从未对外提及,哪怕在“夜枭”的直播中也只字未提。
可现在,他让伪造的心理样本显示:每当视觉刺激出现蓝色玫瑰图案,苏璃的瞳孔会收缩0.3毫米,呼吸频率下降12%,并伴随轻微回避动作。系统标注为“潜意识创伤反应”。
做完这些,他在本地终端设置延迟同步机制。真实监控数据每两小时才更新一次,其余时间由缓存层填充伪造信息。整个过程像在搭建一座双层迷宫,入口清晰,岔路重重,而出口通向一场精心设计的误判。
凌晨一点十七分,林深仍坐在工位。
他启用了大学时期参与医疗系统安全测试时埋下的旧后门。那个权限接口早已失效,但他在重构医院内网结构时发现,心理科服务器为了兼容老设备,临时启用了历史备份协议。漏洞还在。
日志接入成功的提示一闪而过。
他看到裴铭的账号在十分钟前调阅了全部新增数据。访问记录显示,对方反复播放一段十五秒的视频片段:画面里,苏璃在诊疗室整理档案,镜头从侧面捕捉她的侧脸。就在第十三秒,一张电子图片短暂闪现——一朵蓝色玫瑰,背景虚化得几乎无法辨认。
裴铭重播了三次。
随后,他下达指令:“启动B级情感诱因对照实验。”
林深关闭日志界面,手指轻敲桌面——三短两长。这是“深蓝”内部确认陷阱生效的暗号。他知道,从这一刻起,裴铭已经不是在观察苏璃,而是在追逐一个被制造出来的幻影。
电脑右下角时间跳至一点二十一分。
他拔下备用硬盘,收进内袋,起身离开设计部。走廊灯光稳定,监控摄像头规律转动。他在电梯口刷卡,指纹验证通过,金属门无声滑开。
地下停车场空旷安静。他走向角落一辆不起眼的黑色轿车,解锁后并未立即进入,而是先绕车一圈,确认底盘无异常装置。打开后备箱,一台改装过的移动工作站正在待机,多块屏幕映出海外服务器的实时流量图。
他坐进驾驶座,连接硬盘,界面自动载入追踪程序。数据流稳定,裴铭的服务器仍在接收伪造样本,且开始反向推送分析报告。第一条摘要跳出:“目标对特定视觉符号产生显著应激反应,建议结合早期记忆进行深度干预。”
林深盯着那行字看了两秒,嘴角微微压下。
就在这时,副驾车窗突然传来两下轻叩。
他没回头,手指已悄然移向中控台下方的应急开关。车外站着苏璃,手里拎着一份文件袋,脸色带着加班后的疲惫。
“还没走?”她拉开副驾车门,声音比平时低,“我刚从医院出来,顺路看看你是不是又熬通宵。”
林深点头,语气平静:“模型还有点问题,得再调一会儿。”
她把文件袋放在座椅上,“这是心理项目组下周要用的评估模板,裴主任让我转交给你,说是优先对接设计端口。”
林深目光扫过封面上的名字,没接话。
苏璃坐了几秒,忽然问:“你最近是不是在查什么?”
“怎么了?”
“今天系统报了一次异常登录,IT说可能是误报。”她顿了顿,“但我总觉得……有人在改数据。”
林深看着前方挡风玻璃上反射的监控探头红光,缓缓道:“如果真有人改,那他们现在看到的,也只是别人想让他们看见的。”
苏璃皱眉,“什么意思?”
他没回答,只是伸手启动车载系统。屏幕亮起的瞬间,最后一帧海外服务器的日志截图闪过——裴铭刚刚创建了一个新文件夹,命名是:“SL-替身关联性验证”。
林深按下电源键,屏幕熄灭。
车内陷入短暂黑暗。
苏璃还想说什么,手机却响了。她低头看了一眼,是医院值班护士打来的。接通后说了几句,她挂断,站起身:“东翼三楼空调故障,通风系统要紧急检修,我得回去一趟。”
林深点头,“路上小心。”
她关门离开,高跟鞋声渐渐远去。
林深重新开机,调出隐藏信道的最后一条反馈:
“B级实验所需试剂已准备完毕,明日随常规药品配送入院。”
他盯着那行字,指尖慢慢收紧。
车外,一盏路灯忽明忽暗,照在车顶天线上,发出细微的电流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