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此心归处若不归 > 第28章 静流与暗礁

此心归处若不归 第28章 静流与暗礁

作者:南楼令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29 17:52:57 来源:文学城

陆殷离开后的北京,秋意渐浓。禾畹的生活像被设定好程序的仪器,精准地运行在宿舍、实验室、食堂的三点轨道上。那份因离别而生的空洞,并未持续太久,很快便被更为具象的、关于生存与适应的课题填满。

实验室是微缩的丛林,遵循着它自身不言自明的法则。禾畹作为研一新生,处于这条食物链的底端。她的导师严教授治学严谨,目光如炬,但事务繁忙,具体指导多由手下几位年轻教师负责。禾畹被分派给王副教授,而日常带着她做实验的,则是王老师门下的博士生姜琳。

姜琳师姐能力出众,是实验室的核心骨干之一,但性格里带着一种基于资历的、不容置疑的权威感。她分配给禾畹的工作,往往是整个研究链条中最基础、最繁琐,也最不易出成果的环节——大量的重复性实验、庞杂的原始数据整理、以及耗时而细致的文献溯源。

起初,禾畹并无怨言,将其视为必要的积累。她沉下心来,一丝不苟地完成每一项指令,实验记录写得工整详尽,数据整理得条分缕析。然而,她渐渐发现,自己耗费数日甚至数周辛苦得到的数据和初步分析,常常在姜琳师姐与王老师讨论,或是在组会汇报时,被自然而然地整合进去,而她的贡献,往往只在一句模糊的“在课题组前期的实验基础上”便轻轻带过。

这是一种无声的消解,比直接的掠夺更让人感到无力。它不违反任何明面上的规则,却精准地磨蚀着一个人的成就感和存在价值。

一次,禾畹在对一批关键数据进行深度清洗时,凭借对细节的敏锐,发现了一个被之前分析忽略的、微小的系统性偏差。她花了很大力气追溯源头,最终定位到是某台辅助仪器一个不太起眼的校准参数设置问题。她不仅修正了当前数据,还撰写了一份简短的问题说明和改进建议,连同整理好的数据一起发给了姜琳。

她期待着自己的发现能得到一丝认可,或者至少,在后续使用这些数据时,能得到一个提及。

然而,石沉大海。

几天后的组会上,姜琳汇报工作时,提到了那批数据修正后的新发现,并将其归功于“我们重新核查了仪器参数,优化了数据处理流程”,语气平淡,仿佛这只是常规操作的一部分。她甚至没有看禾畹一眼。

禾畹坐在会议桌的末尾,手指在笔记本下微微蜷紧。一种混合着失望和被轻视的感觉涌上心头。她不是渴望掌声,只是希望自己的思考和劳动,能得到最起码的尊重。她张了张嘴,想补充说明一下,但看到姜琳那流畅而自信的汇报姿态,以及王老师频频点头表示赞许的样子,到嘴边的话又咽了回去。在这种场合下贸然开口,不仅显得突兀,更可能被解读为对师姐的挑战和不敬。

她第一次清晰地意识到,实验室里并非只有数据和仪器,还有更为复杂和隐晦的人际权力结构。作为一个新人,她的声音太微弱,她的贡献太容易被覆盖。

那天晚上和陆殷视频时,她的情绪有些低落,不像往常那样兴致勃勃地分享实验室的见闻。

陆殷隔着屏幕,敏锐地捕捉到了她眉宇间那抹挥之不去的倦怠和郁色。

“今天不太顺利?”他放下手中的笔,专注地看着她。

禾畹叹了口气,没有具体点名,只是用一种带着困惑和疲惫的语气,描述了那种感觉:“……就好像,你辛辛苦苦搬了很久的砖,别人用你搬的砖盖起了漂亮的房子,却没有人记得,甚至没有人看见,那些砖是你一块块搬过来的。有时候会觉得,自己的努力,是不是毫无意义?”

她没有哭诉,没有抱怨某个人,只是陈述了一种状态,一种初入复杂环境时常见的价值感迷失。

陆殷安静地听着,没有立刻给出廉价的安慰,比如“别在意”或者“他们不对”。他沉吟片刻,声音温和而沉稳:

“禾畹,我明白这种感觉。学术圈里,尤其是在资源集中的大组,这种情况并不罕见。资深者占据话语权,新手的工作被隐形,这是一种……潜规则。”

他顿了顿,话锋一转,语气变得格外坚定,“但是,你要记住,你搬的每一块砖,垒起的首先是你自己的能力地基。那些数据,哪怕暂时被归在别人名下,它们在你手上过了一遍,你从中发现的规律、遇到的问题、解决的思路,这些经验是任何人都拿不走的。”

他看着她,眼神充满了信任:“你现在觉得自己的努力不被看见,这很正常。因为你还处在积累的阶段。真正的话语权,来自于你独一无二的、无法被轻易替代的贡献。当你有一天,能够独立提出一个关键问题,设计一个巧妙的实验,或者构建一个全新的模型时,你的名字,自然会被人记住。”

“至于现在,”他给出了更具体的建议,“继续保持你严谨细致的习惯,那是你的护城河。同时,试着在合适的时机,用更聪明的方式展示你的工作。比如,在组会提问环节,可以就你发现的那个系统偏差,提出一个更深入的技术性问题,展现你的思考深度。或者,在非正式讨论时,和组里其他比较友善的师兄师姐交流你的发现,让更多人知道你的能力圈。”

他没有教她去争斗,而是教她如何更有效地建设和展示自己。他的安慰不是情绪上的抚慰,而是战略层面的指引。

禾畹听着他的话,心中的郁结仿佛被一只温暖的手轻轻揉开。是啊,她不能指望环境来适应她,她需要学会在现有的规则下,更好地保护和发展自己。姜琳师姐的做法让她不快,但这并不能成为她停滞不前或自我怀疑的理由。

“我懂了。”她长长地舒了一口气,眼神重新变得清亮而坚定,“我知道该怎么做了。”

接下来的日子,禾畹依然认真完成姜琳交代的所有任务,但她开始有意识地在实验记录中加入更多自己的分析和备注。在组会前,她会更充分地准备,争取在提问环节提出有质量的问题。她主动接近组里另一位以严谨和公正著称的博士后师兄,请教问题,偶尔也会“不经意”地提及自己在数据处理中遇到的一些有趣发现。

变化是微妙的。姜琳师姐似乎察觉到了什么,分配给她的任务依旧繁琐,但偶尔,在讨论一些细节时,会开始征询她的意见。王老师有一次在路过她工位时,停下来看了看她屏幕上正在运行的数据可视化图表,难得地点了点头:“这个图做得不错,很清晰。”

这一点点的认可,如同暗夜中的微光,虽然微弱,却足以照亮前行的脚步。禾畹知道,这条路还很长,潜藏的暗礁不会消失,但她的船舵握得更稳了。

夜深时,她还是会和陆殷视频,分享这些细微的进展。他永远是那个最耐心的听众和最睿智的参谋。他们的感情,在各自面对学业挑战的过程中,沉淀得愈发深厚。它不再仅仅是热恋的甜蜜,更是一种建立在相互理解、彼此支撑基础上的,坚实而温暖的同盟。

独行的轨道上,星光或许清冷,但远方有一盏始终为她亮着的灯,足以抵御沿途的寒凉,让她有勇气,更坚定地驶向属于自己的深邃海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