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此心安处 > 第94章 第 94 章

此心安处 第94章 第 94 章

作者:很饿大王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19 14:36:44 来源:文学城

老爷子摆摆手收了笑意,这个宣王以前跟自家姑爷多有来往,他自己倒是只见过一次,没想到多年跟自己过招的老狐狸齐王,竟会把海禁再开的事情交到这小少年手上。

自己赖在村里,其实也是存了几分试探,如今宣王果然跟进村里来,还有陆岑川意外的为他做了一个先锋,多少探得了一些这少年的斤两,却没有得罪人的意思。遂跟宣王解释到,

“小丫头最近诸事不顺,说话难免直愣一些,还请王爷莫怪。”

宣王虽然年少,但因着自己有兴趣,另一方面也可能真的是有天分,皇家血脉又有勾心斗角的天然加成,其实在谈生意讲条件这事上颇有能为,不然也不会哄得齐王和皇帝一同松口把这差事揽下来。

他之前已经见过宋老爷子一次,也和杨路通过口风,知道老爷子对海禁再开根本没什么兴趣。此时听老爷子对这个丫头好像挺上心的,便顺着话头捧了一句,问到,

“哦?有您帮衬还能不顺?”

老爷子装模作样的叹着气,摇头晃脑到,

“难呐~难~”

见老爷子还在拿乔,宣王也不想完全跟着他的步调走,想起刚刚那人说什么县令来了,平民百姓,最难的事情恐怕就是对上官府了吧?她这样会强词夺理,得罪了什么不该得罪的人也不一定呢!便到,

“不知县令因何寻她?”

“哦,”

宋老爷子眼中闪过一丝奸诈,满不在意的回答,

“好像是那丫头,琢磨了点儿什么种地的法子,仿佛能多收些粮食,县令他们十分看重,说要她教别人也试一试。”

装作没发现宣王眼神都变了,老爷子继续慢悠悠的说明到,

“种地的事,我也不懂的。”

种地的事老爷子确实是可以不懂的,但粮食的事,宣王殿下却是大约懂的。

民为邦本,民安则天下安,而民以食为天,如果真有能增加粮食产量的方法,并且还能推广开去……

宣王在心中小小的澎湃了一下,发现宋老爷子带笑看着自己的眼,瞬间明白这还是跟着人家的步调走了。也不恼怒,用少年人特有的青稚跟老爷子腼腆一笑,说想跟去看看。

老爷子自然不会阻止,喊来杨桥带着宣王寻陆岑川去。

待他们走远,老爷子摸着胡子在心中品评这位少年王爷。

虽说前面只见了一面,但能看出的着实不少,他思索了一阵,旁边这几日一直跟着他们的柳师傅忽然开口,

“您要是不能决断,不如问问玲子。”

“哦?”

柳师傅是跟着宋老爷子的老人儿了,近年杨路生意扩展,才送到这边来帮衬姑爷,他们多年相得,柳师傅的意见老爷子还是很看重的。

“虽然您老说丫头胆子小,话都不敢说满,但她心可一点也不小啊。”

若说之前琢磨些新鲜物什还只是脑子灵光想得多,后来猜魏衍行骗猜席三诈尸,陆岑川的脑洞实在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而做生意这事,敢想敢做之中,敢想,其实颇为重要。

老爷子那边决心没有这么容易下定,另一边杨桥得了老爷子的话领着宣王去地里寻陆岑川,其实也挺纠结的。

对面人年纪虽然小,看着也十分娇嫩,宣王的名号杨桥却曾听自家二哥提起过。如今不但找到这穷乡僻壤里来,还要带着这尊贵的王爷往田里去,他读书少,这样真的可以?

特别是陆岑川看见这王爷的眼神……

杨桥:“……”

这破孩子什么时候为了什么,竟跟宣王架了梁子啊?!

杨桥平日虽然不着调惯了,但也不是真的不通世事。这个宣王不但是他哥的大主顾,更是当今圣上亲叔叔,硕王的小儿子。硕王不但战功赫赫,亦是今上即位的功臣,硕王府荣宠不绝,除了硕王世子承袭王爵,更是御笔亲封了这个小儿子做宣郡王,一门两王,何等尊荣。

这王爷如今虽然看着随和,年纪也小,但哪家的皇亲国戚还没点儿大脾气,可不能叫陆岑川这破孩子硬跟人杠上了。

虽然完全不知道为什么,但估摸着陆岑川的脾气,杨桥直接开口到,

“乡野人家直来直往惯了,玲子年少又过得坎坷,家中只有她和一个奶娃娃,难免心中警惕,才能护住自己家人,请王爷原谅则个。”

这话说完,见宣王眼中挑剔果然缓和了一些,杨桥转头就给陆岑川使眼色,叫她看着点儿人。

陆岑川也不是那拎不清的。

她当日回了自己的本名,真是精神萎靡之下一时顺口,对方问她名姓,根本就没过脑子,下意识就说漏嘴了。

毕竟再怎么说,自己的本名也比夏草玲这借来的名字,更有认同感嘛。

后来想想这人锦衣玉冠的,又是在不常去的府城,大概不会再有交集,还有魏衍的事情耗费精神,根本就给忘在了一旁。直到今天对方莫名其妙的找到自己家里,发现别说不会再见了,还是个老爷子的熟人,如今虽然算是糊弄过了一回,以后可怎么办啊!?

陆岑川被当面抓包的应激反应过后,悔得肠子都青了,却也知道不能破罐子破摔。见他没有隐藏身份的意思,就顺着杨桥递过来的梯子,躬身给对面的少年行了个礼,

“还请王爷原谅则个。”

一个王爷对普通百姓来说是个什么概念,陆岑川其实不太知道。

毕竟她生长的世界也没王爷嘛!

就算再恶补这时代的常识,也只是大略了解地位的差别,不可能在心理上造成什么压制。

宋老爷子表现的十分自若,杨桥也只是平常,都不足以给陆岑川一个弱势的示范。所以当宣王被她点明了身份,周围几人都立即垂头后退之后,陆岑川虽然恭敬的行礼了,却还是立即显得不那么足够的恭敬了。

陆岑川:“……”总觉得好像被人坑了?

林县令毕竟是见识过大场面的,短暂的怔忪之后立即回神,

“不知您是……”哪位王爷啊?

刚刚出主意的小厮赶忙上前,亮出了宣王的身份,不意外的迎来一波躬身行礼,甚至有人直接跪地磕起头来。

陆岑川:“……”总觉得好像真的被人坑了?!

大概是她被坑了的倒霉表情太过没有遮掩,宣王倒是给她逗乐了,也没追究她前后态度不一,叫起众人之后直奔主题。

作为在场唯一有官职的人,林县令主动担起了解说之值。宣王仔细的听了一阵,发现不是如宋老爷子所说单纯的增加产量,而是通过某种混杂种植的方式,在玉米的产量之上,再叠加大豆的产量。

两种不同的作物,真的能这样夹杂混种,还不影响彼此的收成吗?

宣王只顾凝神思索,完全没注意一群不敢抬头的贫民百姓之中,有个对皇家没什么敬畏之心的陆岑川,正光明正大的打量他。

十六七岁的小少年,撑着一副高深莫测的架子,摆什么款还王爷嘞……

陆岑川在心中腹诽,完全不顾她本人这身体如今才十四,亦是个黄毛丫头,还是营养不良,完全没款能摆的那种。

正腹诽的起劲儿,忽然听宣王开口问到,

“明人不说暗话,你只说收成好,好成什么样子,报个数给本王听听。”

“可以啊,但是你知道普通该收多少吗?”

宣王:“……”

小厮又要发作,被宣王殿下直接挥手叫他退下,

“这个本王还真是不知。”

见他对自己回嘴也不甚在意,觉得这王爷到还挺好说话的,陆岑川便把试种到如今的情况直说了,宣王一边听一边在心里琢磨了起来。

大祁虽然人地广袤,但也是很缺粮食,特别是灾年,或者和戎人打仗,粮食的需求总是不能满足,那价钱简直跟蹦高似的往上涨。如果每年能白得这些粮食,推广开去,不可小觑啊!

这套种之法,虽不是什么直接增加产量的法门,却是在保证了一亩田地本来的产量之外,又多得了其他的粮食,且两种都比同样单独耕种的数量产出要多,怪不得这样令人看重。

只是现在不能高兴的太早,一切都是这小姑娘自说自话,就算县令等人俱是相信了,实际上此时却完全没有能拿出来的实证。

何况……这还是个翻脸如翻书的小骗子呐。

宣王殿下端着他高深莫测的派头在地里转了一圈儿,听了县令的汇报,然后什么也没说就回去了,弄得剩下的人面面相觑。林县令抹了把汗还是问到,

“夏家丫头呀,这宣王殿下……”

“不是我啊。”

陆岑川连忙摇手脱开关系,

“是跟着老爷子来的,我也是刚见。”

林县令想想宋老爷子翁婿商场上的作为,点点头接受了这个说法,也笑自己怎么会以为陆岑川这乡下丫头能认识一位王爷。遂招呼众人回神,跟在陆岑川后面仔细看她如何摆治两样种子,还亲自把她说的一些经验记录下来。

陆岑川本来是想说完就走的,但又转念一想那个什么宣王殿下如今很可能还在自己家里……

陆岑川:“……”就不太想回去。

为什么老爷子的客人会找到我家啊?

为什么老爷子有了客人我却不能回家啊?

简直不能忍!

然而想到自己露出了那么大的一个马脚,只好认怂忍了,带着阿越在自家地里吭哧吭哧的种庄稼。

吭哧的结果就是效率奇慢,一边埋种子一边觉得自己还是得回去,那宣王虽然报出了她的名字,但后续如何,有没有糊弄过去,总得去听个结果啊!

宣王跟宋老爷子果然都还在陆岑川家里。

并且宋老爷子的小厮熟门熟路的就把桌椅撑了起来,也拿来了上好的茶具,正在她家忙前忙后的招呼。

陆岑川简直不想面对这个无理取闹的世界,但老爷子他们正谈得热闹,根本无暇分神理她,只得悄无声息的遁进了自家的灶间,就见杨桥窝在灶台旁边给炉子上的老鸭汤打扇。

陆岑川:“……”

你堂堂一个案首……

无力吐槽,陆岑川只得给阿越擦了把脸塞进杨桥怀里,揭开锅盖去看里面的汤跟鸭子。觉得时候差不多了,又放了几块冬瓜进去,盖上继续炖。

杨桥见缝插针的问到,

“你跟那王爷怎么回事?”

“啥怎么回事?”

陆岑川不太想答,自露马脚,这事儿办的蠢透了!

但想了想名字已经被宣王叫破,自己也明确表示是在说谎,杨桥早晚都能知道,遮掩这事没有意义,还平白显得心虚。陆岑川嘬了下牙花子,把去府城看戏那天碰见过宣王的事说了。

杨桥:“……”

“你也是,报个假名做什么!”

“忽然有个陌生人来问我叫什么,我坐车坐得脑子都颠掉了,谁知道当时抽什么风。”

杨桥闻言无奈,见她脸上懊恼,也觉得她最近真是诸事不顺,就不再追问,只摸了摸她脑袋以示安慰,果然又被一爪子拍开了。

宋老爷子跟宣王殿下好像是在倾心长谈,来回的添茶添水。陆岑川看老爷子的小厮进进出出的忙活,觉得自己好歹算是个东主,光顾着躲在屋里吃吃喝喝好像不太好,就把今天的凉糕分了两碟,问那小厮要不要端出去撑撑场面。

那小厮本来就要寻她帮忙,见她主动拿出点心来简直大喜过望,眼巴巴儿的看着锅里的汤,发现没法儿端上桌去当个零嘴儿,还小小哀叹了一声觉得可惜。结果一端出去就被宣王的小厮拦住了,扫了那粗陶盘子里苍白的小块凉糕一眼,压低了声音嫌弃到,

“我们王爷才不吃这粗陋的玩意儿,不用端上去了。”

宋老爷子的小厮也是久经考验的,当即面不改色的回到,

“自然不会叫王爷勉强,只是我家老爷子喜欢吃这个。”

并果然把两份凉糕都放在了老爷子手边。

就不用提宣王小厮憋屈的脸色,陆岑川跟杨桥在后面看的真真儿的,忍笑忍得十分艰难。还偷偷冲老爷子的小厮比大拇指,又示意锅里鸭子汤炖好了,自己去盛着喝。

那小厮果然站在老爷子背后,也对他们抿嘴笑起来。

老爷子跟宣王谈得投入,对他们这点儿小官司毫无所觉,一直说到天都快黑了,好像还是没有达成共识。

宣王殿下虽然没有表现得太过为难,却还是对老爷子这样的坚决有些失望,见今天已经不会有进展了,便起身告辞,老爷子自然相送,脸上的颜色也不太好看。

特别是一回来就看见陆岑川跟杨桥两个,没心没肺的都开始吃晚饭了,下午连鸭子汤都没喝到的老爷子,脸色就更黑了。

被请来一同吃饭的柳师傅赶紧笑着请他入座,又说汤还给他留着一碗呢,味道好极了。

陆岑川露了马脚不愿主动说话,老爷子也大概是跟宣王谈得不顺,几人非常沉默的吃了晚饭,宋老爷子才忽然问到,

“丫头,你觉得,出海怎么样啊?”

“出海?”

老爷子忽然提起这个,叫陆岑川疑惑了一下,问到,

“去干吗啊?”捕鱼?旅游?五百童男女,蓬莱长生方?

宋老爷子可不知道她一瞬间就脑补了这么多,啧了一声到,

“当然是去经商啊!”

“哦。”

竟然是最符合宋老爷子设定的目的呢。

陆岑川不知道这年头海运怎么样,宋老爷子忽然问她如何,她也难说出个一二。斟酌了一下到,

“船好的话,就去咯。”

听她竟然是赞同出海的,老爷子精神一震,啧了一声追问,

“为什么去啊?!”

陆岑川:“……”

“不是您说要去的吗?”

“我就是问问!”

“那我就是说说。”

老爷子一味试探不明说细节,陆岑川问一句答一句不见兔子不撒鹰,俩人你来我往全是废话。杨桥在一旁听得直翻白眼儿,柳师傅低头笑了一阵,抬起脸到,

“玲子,你是觉得出海有利可图?”

陆岑川转了转眼睛,想起杨路曾经说过今上开辟商路的事情,就问到,

“是要开辟商路吗?”

“你怎么知道?”

陆岑川本来还想说猜的显摆一下,但老爷子都问到她面前了,显然是非常纠结,便放下玩笑的心思,直接到,

“二哥的发家史里有这一段儿啊。”

没想到这话引起了众人的兴趣,宋老爷子抛开出海与否的困扰,兴味盎然的叫陆岑川讲讲看,自家姑爷是怎么描述自己起家过程的。陆岑川回想总结了一下,

“就是一个,轻描淡写就能成功,听起来就让人很生气的故事。”

宋老爷子毫不留情的大笑了起来,问她为什么生气。

“二哥谦虚过头,好像一切都是好运气加持之下躺着就能到手的,更叫人觉得是在炫耀,就很生气。”

老爷子与柳师傅对视一眼,陆岑川这么一说,他们就大概能想到,以杨路内敛的性子,是怎么言简意赅的描述了自己起家的过程,又是怎么毫无起伏的略去了自己一路艰辛的努力。

叹了口气,老爷子跟柳师傅喃喃到,

“这些年咱们生意愈加做大,他几次与我意见相悖,这回再开海禁也是,当我没看出来他给那宣王开了许多方便之门?”

“如今听来,他行事一如往昔,竟确实是我老了,不如当年勇进。”

说完也不等几人安慰,摆摆手就走了。

陆岑川诶了一声去向柳师傅求助,柳师傅笑着摆手叫他们不要担心,自己跟着老爷子出门去了。

之后宋老爷子果然被成功安抚,陆岑川也没发觉其他的异常,只是不知道为什么,那日过后老爷子频频提起出海之事,还把海禁多年的旧事都拿出来说了。

原来大祁海禁不是一直都在的,是先皇在位时才下令禁海。

宋老爷子祖上其实就是跑船的商人,家业极大,后来禁海,族人才不得不转行另谋生计。老爷子年少时还常常能见到海外带来的奇货,也趁人不备混上过船去,只是后来管束日严,等老爷子年纪渐长,能在中落的家族中说上话的时候,就只剩下几条半毁的海船,和虽然出过海,却随着主家改换门庭而纷纷不知所踪的老伙计们。

到如今不知不觉已过了四五十年,物是人非,一片空白,说是再开,与从头开始也没什么区别。

老爷子说这些时非常明显的在引导话题,好像是很想要知道陆岑川的看法。

陆岑川一脑袋问号,要不要参与重振海上贸易,自然值得老爷子纠结,但,怎么就跟她较上劲儿了?

她才刚刚遭到了自己话多的现世报应,这会儿是绝不肯多掰扯一个字的。

好在老爷子只是觉得她想法独特,并没有全力的与她套话,试种已经开始,还有常在坊的生意要忙,又要担心魏衍,陆岑川其实也没什么空跟老爷子闲扯。

关于试种这事,卫李杨三家都算对陆岑川很有信心,特别是李宝柱去年帮陆岑川照看庄稼,心里其实多少有底,只是自己多多用心看顾。

另外的两家中,孙家也还好,就是忐忑,另一家却每天都要来寻陆岑川,甚至还想叫她跟他们一起到地里去不错眼的盯着,也不知道连芽都没发出来的田地能看出什么。

陆岑川看着这冯姓人家仅拿来试种的两亩薄田,到底把白眼儿忍住了没翻出来。

卫里正能选中这冯家,田地和劳力都是第一考量。他家老冯夫妻带两个半大小子和一个女儿,劳力不错,共有田地八亩,四亩上等两亩中等两亩下等,每年有收成有余粮,在村里其实算不错的人家,又因为素来老实本分,这回才选来试种。

但从开始就表现得好像是被强迫的就不说了,只拿出两亩薄田,防着陆岑川跟里正存心害他们似的,实在叫人无语。加上他家的女儿又是个哭包,冯家老头子跟两个儿子并不来寻陆岑川,每天就叫这女儿来找她,一旦拒绝说不去,就要哭给陆岑川看。

世界上怎么有这么多哭包啊!?

陆岑川忍了两天就受不了了,她自己整天一堆事情都忙不完,哪儿有时间被冯家浪费?当即去找里正要撂挑子不干了,说反正也教完了后面不奉陪了。

这小性子冒得里正哭笑不得的,但也不能说是陆岑川的错,毕竟谁也不是没事干的大闲人,这紧黏着人家妨碍人家做事,放谁身上也忍不了啊。

只不过是陆岑川忍不了的特别直白而已。

里正严词厉色的呵斥了冯老头一番,又说反正时节还早,你既然觉得勉强,这就把地里种子起了重种,人力种子我们都给包了,才把冯老头喝住,不敢再整天天的烦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