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刺秦令:司乐倾城 > 第474章 凤凰于飞

刺秦令:司乐倾城 第474章 凤凰于飞

作者:孤虚侯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17 03:56:14 来源:文学城

但作为南朝献上乐舞的使团,这支方阵居然无一人为此《破阵乐》所动,而是维持着本身“天人合一”、“宁静”、“致虚”的候场状态。

阿秋记得顾逸说过,《韶》、《武》是祀神大舞,舞者上台等同沟通天地与人间的桥梁,故此不会为任何人间乐舞触目动心。

而孙内人所吟咏的那句乐书,更是切中了北羌这场军舞的要害。

那就是无论《破阵乐》场面如何宏大,气势如何压人一头,如何将北羌军队的武功称赞得赫赫扬扬,令人心激荡不休,都不过是极视听之娱,乐舞之隆盛。

本质上,它缺乏了“教民平好恶而反人道之正”、熏染本心的功用。

这并不奇怪——阿秋深知,万俟清自己,便不是个规行矩步,时刻以中道约束教化自我的人。他任性自我,肆意狂放,《破阵乐》正是他张扬至极的代表之作。

一支小小的,六十四人的方阵,平静地伫立于万人沸腾的祭天大台上,仿佛处于暴风的中心,面对着千人带甲的巨龙,却无一丝一毫波澜动折。

阿秋心中,却浮现出建章宫战乱时、破败时,棠梨偏僻处司乐神观那些年里,寂静恒久的一灯微弱光辉。

此刻的寂静,是孙内人长久跪对古铜神像,经历无数拷问与寂寞后,所得的一点定力与恒心。

我力虽弱,我心虽微,却不畏强大,亦不会令心如奔马逐流,随煊赫声势而动。

总有舞台,为我心中秩序而留。

但阿秋不知的是,万俟清的惨然怆败之感,还因另外一件事。

他口唇翕动,隔着如山海般的人声嘈杂,发出一声询问:“你是何人?”

本在闭目凝神,一切不知不见的孙内人终于睁开眼目,迎向玄鸟面具下那双恍如隔世,带着热烈希冀的眼睛。

那一瞬,孙辞亦只觉得地动山摇,沧海横流。

孙辞仿佛返回了少年时的那个自己。

所不同的是,这一次,他终于看见了她。

而她也终于明白了,“石长卿”他,本是北羌国师拓跋汉。

电光石火间,数十年前种种,宫闱所见所闻,终于串联出约略的意义。

她更不犹豫,吐字如利剑,剑剑刺中他心。

“前桓仙韶院伎,熙宁皇后指名,昔日白纻舞姬。”

场中对峙形势如火如荼,她不想南朝输乐舞上这一阵。更有从前心事疑窦,此刻一一分明。为公,为私,为逝去的主人,她都不忿此恨。

说到“熙宁皇后”四字时,她特地加重了语气。

而阿秋竟于此时,听到了身后行列中,传来一声极为微弱的剑鸣,似在与这四字相呼应。

从来低调自隐,从不肯自夸称胜的孙辞,终于亮出了她一生人最绚丽的高光。

却只为,刺伤眼前的这个人。

孙内人每说一句,万俟清便向后倒退一步。

待得她说完,他原本锐利目光已灰败如雪,便似一瞬间完成了从生到死的转化。

“怪不得,怪不得!”他连连摇头似是叹息,又似是憾恨。

万俟清始终是万俟清,他退步踉跄之后,立即吹起羌笛,带着那条巨龙,头也不回退却而去。

再没兴趣多看一眼方阵中的任何人。

全然不知这其中还隐着他的大弟子,和三弟子。

阿秋自觉避过一劫,立即向孙内人身侧靠了一步。

她感觉得到,师父此刻摇摇欲坠。

要在一代大宗师、无冕之王万俟清面前,稳住这整场局势不落下风,且从容答话,一字不错,又岂是容易的事。

若心志稍弱者,早已腿软发抖,站不住身体。

可孙内人以一孱弱女流之身,做到了。

孙内人方才强撑伫立,但此刻精神一松,身上竟在微微发抖。

可即便如此,她亦不由分说以肩头推开阿秋,拒绝她的触碰扶持。

阿秋一愣,继而拢住声音,急切道:“我并非石长卿女儿。师父……你容我以后告知你。”

她料想孙内人此刻知石长卿为南朝大敌,而自己是石长卿之女,如此埋伏乐府必然不怀好意,深痛被骗,故而如此决绝拒绝她的好意。

可心下又不由得黯然:可是真的,还有以后解释的机会吗?

谁知孙内人向她瞧来,原本颓然眼神又变得清晰锐利。

阿秋清晰听到她在耳边道:“我一早已知道。”

阿秋脑中轰然,全身剧震,此刻轮到她几乎站立不住。

孙内人一早知道……她究竟是何时知道的呢?

她知道,可她也从未质问过她一言半语。

从她离开乐府,去金陵台,再到太乐署,她再也很少与孙内人有交集,也从未有机会向她坦白自己。

孙内人始终以沉默,守护着她的秘密。这一次,更是不问任何缘由,便答应将她带来。

孙内人以镇静眼神示意于她,轻声道:“准备出场。”

钟、鼓、磬声齐鸣,却是北羌的《破阵乐》已经下场,军队鱼贯而出。

白衣白袍的万俟清下场之前,犹向这边深深回望一眼。

一缕箫声悠然而起。

原本因《破阵乐》而沸腾的全场,登时陷入寂静。便连祭坛前的新任天子斛律金,亦向这边望来。

阿秋终于识出,己方阵营中,以手中紫竹箫发出第一声箫音,领首翩然入场的,便是萧长安。

余下之人依次而入。

阿秋亦排除脑中所有杂念,抱元守一,随众人踏入场内,全副精神集中于即将呈现的乐道之上。

《韶》是文舞,曲以箫管为主。所谓“箫韶九成,有凤来仪”。南朝乐府这一代的笛箫乐师,以安公的嫡传弟子萧长安为最,按理应是萧长安担纲,但他此刻身在舞者队中,便不能担任主奏。

故此他一鸣之后,旋即寂然。而这寂然,却为场中陡然增添了三分凝重气氛。

钟声响,丝弦齐动。

诸人执雀羽翟尾,于原地回旋绕动,起落平正,不疾不徐,皆按音律节拍而稳稳行之。

曲若凤凰和鸣,其声清越文雅,以一个词来形容,便是和雅怡悦。

传说凤凰羽毛上的文采,天然便形成“仁、义、礼、智、信”五字纹理,因此凤凰是帝王之象,也是有德之征。

较之方才《破阵乐》大舞的激烈昂扬,千人军阵如巨龙般在场中,阵阵翻卷的惊涛骇浪,此刻弦管之声清悦和美,而舞者动作姿态进退揖让,雍容有序,起落束展,无不中节应声而发。

刺杀已不可行,阿秋此刻唯念着孙内人所授《韶》乐的要义:愿大政垂拱而治,世间清平无恙。孙内人曾经讲解,六代大舞并不重技巧和表现力,重要的却是表演者的庄重与诚敬,起心动念时时警醒,须有可对天地日月的至诚之心。

六代大舞失传已近数百年。而再度在洛阳宫殿的高台上作此舞,却是南朝来的使节,向胡族即位的天子祝贺四海同归一家,这亦是何等令人感慨。

昭昭如日,明明如月,皇天后土,若真的庇佑这尧舜儿女,请给我一次机会吧。

阿秋随众起舞盘旋时,心中向着祭坛,发出的便是如斯祷告。

而她转侧之间,便望见主祭官斛律金身侧,此刻正有一位白袍曳地,臂束金环的美女,为其点燃火把,正是被封为紫罗夫人的万岁。

她立刻醒悟:万岁在紫宸宫既然专司乐舞,故也有半个祭司身份。故祭天大典便也有她的职责之一份。

随着韶舞愈演愈深入,场中更无一人鼓噪,所有人无论是否懂得此舞,均不由自主被其凤鸣之声,和悦之意所吸引,而不得不深深进入此音乐中的世界。

这里没有蛮力的称夸,对胜利的炫耀,而只有抚幼尊老,尊贤亲能的和平信念。每个人均知其顾盼进退,不逾矩;彼此相敬相容,亦共相聆听心声,相辅且相成。

犹如水之往高处就下,姿态万千,变化疾徐,却不改变其滋养、随顺万物的美德。

凤凰于飞,将将和鸣,这便是《韶》最终呈现的美德秩序。

在场万人屏息凝目,但阿秋却心知,恐怕大多数的北羌人并不能受其感化,明白其奥义。皆因农耕文明进化、成熟了千百年的伦理与道德,于以杀戮和抢劫为生的蛮夷来说,怕是只能大概仿佛明了其意,却终究绝难于一夕之内幡然了悟。

她注目场中,却见那少数的汉人卿相,却均不由得润湿了眼睛。

若治理国家也有理想,这便是千秋以降,每一代汉人掌权者均熟知熟谙的文治大同理想。每一代的汉人政治家,无论贤愚不肖,能力多寡,自身能否克己复礼,但至少,都知须朝着同一方向而演进。

这是共识,也是刻在民族血脉里的精神。

但五胡的入侵,彻底颠覆了这一切。所有的纲常秩序,一旦无存。

此时此刻,曾经的师尊万俟清又在哪里。

她不见他踪影,却必知他必定在场内某处,悄然窥视着汉统政治文明的最高象征。

师尊与斛律光极为相似的地方,便是曾经极度向往汉人的文明。

甚至在中原政权覆灭之后,他更化名石长卿,亲身潜入南朝建章,偷师汉人的政治智慧与建国方略。在一代名相上官谨主政的大局之中,他为免引起对方注意,甚至不敢入朝,而只能以乐师身份潜伏后宫。

师尊他究竟学到了什么,又体悟到了什么呢。

到了此刻,阿秋发现,她仍然不得不在心中称他为师尊。无他,相对斛律光的卑鄙与扭曲,万俟清始终算得上是一个正人君子,一个心态开明的人。或许某些时刻,他的理智不足以驾驭他的感性,但他不计胡汉血统,一手带大的三个徒儿,已显示出他政治眼光的前瞻性和包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