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刺秦令:司乐倾城 > 第452章 有歌待应

刺秦令:司乐倾城 第452章 有歌待应

作者:孤虚侯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17 03:56:14 来源:文学城

萧长安只是微哂,并不答话。

但见青蜂针寒光一闪,已被他收回紫竹箫中。

斛律光瞳孔立时紧缩,皮笑肉不笑地道:“好,好。英雄出少年,是本王失敬了。”

再不多耽搁,转身迅速离去。

空气中却仍传来他冷冷的一句留话。

“到渡过长江,到达北羌境内时,再看萧小侯爷,是否还能仗一己之力,护得住这些女子罢!”

公仪休与萧长安对望一眼,彼此眼中都现出了凝重神色。

阿秋知斛律光所言,绝非恫吓。目前仍是在南朝境内,建章宫城。斛律光只带了数百人的北羌王军,故而无法与南朝使团抗衡。

但到得北羌境内,形势便会倒转过来,这支使团便会成了深入的孤军。届时能否再依仗萧长安的势力保住这支舞伎队伍,便成了悬念。

阿秋扭头回望队伍最后的孙内人,她也看见了这边情形,但神色却是极平静。

大约她已一早想好,若事不成,便全体自尽于途中,也算报了国恩。北羌总不能再怪在南朝头上。

此刻,仪仗队中的号角长鸣,声音肃杀苍凉,是催促起行。

因是求降使团,车队旌节均是白色,更增添了萧然之感。

官道两旁看热闹的百姓,阵势亦远远不如往日熙攘,因建章城中已有不少人弃家南逃。人人面上都露出忧心忡忡的模样。

在这些人中,阿秋仍看到两个熟悉的人影。

一个女子以重纱遮面,站在人群中,却掩盖不了出众气质。她身侧跟着一名丫鬟和一名仆妇。阿秋素有过目不忘的本领,已认出来这女子便是落玉坊的苑四娘。

苑四娘并不会知道她隐藏在这支舞伎队伍中。她大约只是听说了南朝要投降的消息,此刻亲眼到城门口一证虚实,好筹划落玉坊下一步的生存之策。毕竟隐月族撤去之后,如今一楼生死存亡,尽系于她一人的筹谋。

虽然墨夷明月已经应允了,即便北羌攻下建章,也会设法保全落玉坊中女子性命,但苑四娘独力撑持落玉坊这些年,又岂是坐望他人相助的性格,必定已在尽力打探讯息,设法以作筹谋。

另一个人便是远远置身人群后的公冶扶苏。他坐在马车中,阿秋虽然看不到他人,却能识出车身上公冶家牡丹、莲花、兰花的三色徽纹,以及一种极淡极远的香气。

在纷嚣的人声车马中,这香气便似淡淡与她打了个招呼一般。

公冶扶苏自然也不知道阿秋在此,因此他此来送行,为的却必然另有其人了。

阿秋心有所感,上车前便向公仪休那边望了一眼。

却见公仪休也是正欲上车,忽若有所感般向人群后望去。

公仪休也是讲究香料,衣食住行俱要求精美之人,故此对于香气的敏感,怕犹在阿秋之上。

但公仪休望去时,公冶家的马车隐在人群之后,已然走远了。

阿秋便望到了公仪休眼中一闪而逝的失落神情。

而那香气也很快消散不见。

阿秋心想,公仪休必然只会认为自己是临行前出了幻觉,竟然嗅到了公冶家的香气。

公冶扶苏素有洁癖,从不去人多扎堆的地方,每出行亦必以丝障蔽道。今次肯来城门这种鱼龙混杂之地,在他实属破例。而他亦不愿被公仪休察知,故一瞥便离开。

阿秋亦忽然想到,公冶扶苏之所以要特来看一眼,自然是因公仪休此次代表大衍北上就降,乃是凶多吉少、困难重重之旅。

投降并非那么简单的插一面白旗就了事,而是意味着权力的重新切割,南北秩序的融合与建造。公仪休虽然是兰陵堂的一言堂主,亦是兰陵策士中的第一人,但面对北羌这般的虎狼之邦,豺狼之众,要最大限度地替南朝争取利益,并非易事。

哪怕加上个十二岁即有国士之称、深谙北羌国情的萧长安,也绝不容易。

因为南朝此番在战场上,是全面的溃退败北。

历来使臣是否能硬气,取决于战场上军队的拳头是否够硬。若南朝的军队尚能支撑,此去哪怕是纳降也多少能争取些有利条件。

如此一面倒的战况,己方使团等若任人鱼肉宰割了。

公冶扶苏正是因不看好公仪休此次的使命,故最后特地驱车前来相送一程。

想到身后的数十舞伎,护送的数百将士,阿秋的心亦变得分外沉重,感到时局翻覆如**,以及个人以及群体命运,在时代面前的脆弱。

就在此时,她的心中亦忽然生出感应。

首先是心中一颤,而后眉心传来热流涌动,一跳,又是一跳。

她全身剧震,不敢相信自己身上发生的事情。

下一瞬,她屏住心神,强行令自己镇静下来,低垂眼皮,不动声色地向城门上望去。

金丝纹绣的羽衣黑氅,正在城楼上猎猎飘动。

城门楼上,仅他一人。没有随从,没有兵员。

他就那般凭栏而望,如同酒楼中落寞的青衫客,探身向长江倾尽最后一杯酒。

而他所望的,正是她的方向。

斛律光及公仪休这些使团重要成员,均在城门另外一边。他若要望他们,须别转头去。

他如此眺望,真真切切,望的便是她。

阿秋脑中轰然一响,几乎无法再动弹。

这一路心事重重,她哪里还有精神提防顾逸,便忘了关锁同心花的感应。

因此,她潜入棠梨乐府,再随着舞伎出宫,直到这城楼前,顾逸都知晓。

顾逸知道她隐藏在这支队伍里,但或许并不知道她是哪一人。

无论有没有她,顾逸曾交代过萧长安,一定要保着这支乐府舞伎的安全,这必然是真的。

但此刻既得知她就埋伏这队伍中,顾逸又是怎样的心情呢?

他猜得到她的去意吗?

他又为何没有阻止,而是任她行动呢?

他此刻是……来送别她的吗?

又或者是不想再理会她的去向动态,任她自主?

顾逸接下来的举动,解释了她心中所有的疑惑。

他自背上解下“灵枢”,将其横陈于面前。

“咚”的一声,一声震古烁今的清音,袅袅然在城门前扩散而开。

这时城门前的所有人,都不禁仰头向城楼上望去。

有人便惊呼道:“是少师!少师的琴!”

还有人便道:“不会看错了罢?少师已有很多年不曾当众操琴了。”

那人是个年过五十的老汉,便反驳道:“怎地会看错?十年之前开国之日,少师亦曾在城楼上弹琴,那时弹的是《文王操》,为他配剑舞的是前中书令上官大人。这不,十年过去了。”

他唏嘘道:“谁晓得再见到少师弹琴,却是我们大衍要投降北羌的使臣出发之前,可悲啊可悲!”

他此话一出,立时引得民众一片唏嘘。

十年前,并不是很久的事,围绕在这里多是建章的老居民,亦多记得当年情景。

那时的新生王朝百废俱兴,都城中久历战乱的人们欢欣鼓舞,一片欣欣向荣的蓬勃之意。谁也不知,就在十年之后,历史便又拉开了胡马南下的大幕。

顾逸的琴声平缓而苍凉,仿若流淌在从前的每一片月色里。

深秋宫中殷红的枫叶,雪后青松的刚劲与苍翠。顾逸的琴声曾伴随她度过栎阳废宫里的那么多个日夜。

斛律光原本已进入车内,此刻却又下来,负手瞧着城楼上的顾逸,不由自主神情沉醉,一幅几要击节赞叹的模样。

片刻后,他方才意驰神飞地道:“中原虽也有汉乐遗绪,但直到今日,本王才首次感受到琴乐的高雅意境和化物之功。不想原来少师竟是个中高手。”

又叹道:“我北羌也有一人精于乐律,论功力恐怕与少师在伯仲之间。若这二人能以乐相邀相会,怕不是一段高山流水的佳话。”

公仪休已知他指的怕不是别人,正是身为北羌国师,他的师尊万俟清。这话他便不好接了,只是微微一笑。心想师父倒的确与顾逸以乐相邀斗过,但那一次,却是在阿秋、顾逸、钟离无妍三人联手之下,输了一筹。

斛律光深悉汉典,听着琴音,忽然四顾皱眉道:“你们使臣皆白衣起行,而少师于此刻在城楼以琴声相送,他这奏的,莫不是《易水曲》?”

古传燕太子丹送荆轲起行,临别于易水,高渐离击缶,满座皆白衣,而荆轲长吟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满座闻之皆泪下。

此时此景,倒也相契,因出使之人一片白衣缟素,连军队亦不免。他们虽各有职分,也各受道义所系,家国所累,但确实无一人不是抱死志而去的。因人人皆知此去如入虎穴,稍有不甚便是粉身碎骨。所谓两国相争不斩来使,那是礼义之邦的传统,而非北羌这等虎狼之国。

但公仪休却绝不能这般承认。因这岂不表明了这个使团包藏祸心,有行刺之意?

公仪休委婉地道:“听少师之琴,曲虽悠远,却带有乡风民谣的感受,并不似《易水曲》那般慷慨激昂,是壮士心声。下官看来,少师只是有所感叹,抒发中原故国之思,并不是在激励士气。”

斛律光好歹亦算个风雅之人,闻公仪休之言,细品之下,颇觉有理。但他仍不放心,便着令侍从道:“你们去乐府那边问下,看少师这奏的是什么曲子?”

汉人国士,通常言简而意远,有些东西是他身为外族人,即便皓首穷经、穷研汉典也很难感受其中微妙意味。但无论怎样,斛律光宁可多下问,也绝不愿在此事上栽个跟头。

阿秋她们这边眼见斛律光身边侍从策马而来,大声道:“宁王殿下有令,能知少师这曲是何来历名目者,赏明珠一颗。”立时群情悚动,无不窃窃私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