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刺秦令:司乐倾城 > 第415章 放她自由

刺秦令:司乐倾城 第415章 放她自由

作者:孤虚侯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17 03:56:14 来源:文学城

万俟清嗤之以鼻道:“谁又没有另外一面呢?我也于武圣祠见过少师你银发灰眸,形同妖孽的模样,不知顾少师的这一面若是公诸天下,人们是能接受我这个杀人狂魔坐在朝堂,还是能接受你这个银发妖孽坐在朝堂。”

阿秋心中骤然一紧。

所幸师父只模糊见过顾逸变化后的模样,却还不知顾逸百年长生的秘密。

否则若他真的公诸天下,当然是对顾逸大大不利。

万俟清似是还有些好笑,继续地道:“对付敌人还需左确认、右确认的找理由?我算是明白少师治理下的南朝,军队为何前线一败涂地,连战连败了。想必是同少师一般,敌人杀到城墙了,还需多确认几次。”

万俟清如此说,阿秋心中却瞬间掠过顾逸与她,从前在地室相处时的一段对答。

那时她持匕首闯入地室,正撞上化形之后,神智不全的顾逸,顾逸虽然已不认识她,却还认得“刺秦”,且明了自己胸前伤口是为刺秦所伤,却并未对她下杀手,而是将她制住。

当时她问顾逸,既记得自己是为“刺秦”所伤,为何她一进来时不设法杀了她?

她这般问,却是出自兰陵堂一贯的作风:兵器多有特定主人,尤其是像“刺秦”这般风格纹饰如此特异的匕首,若认得出刺秦便是伤他的兵器,那执刺秦之人极大可能便是伤他之人。

而自身最为脆弱的时刻,这个陌生人这般地偷摸持刃闯入,当然是极大威胁。若是刺者,必然会下杀手。

而当时的顾逸心智犹如小孩,闷闷不乐地回答却是:“没有确实证据,又怎可随便杀人。若是杀错了,人又岂可复生。”

所以顾逸和万俟清的心性,确实本质上有极大差异。

顾逸不动声色地道:“我眼下确实是在找理由,却是在为不杀堂主找理由。”

他这一句话音刚落,场中形势忽变。

首先是马车顶上,荣遇执塵尾踏足空中,而后落地,位置恰在万俟清后方。

而后司马瑶勉力扶着车辕站起,向右踏出五步,封锁了万俟清的左侧。

风声响起,身后一人掠过阿秋,直向万俟清右侧,封锁了他右侧逃逸方向。

那人白袍银铠,散发如瀑,手提双锏,正是御林军大统领司空照。

如此一来,三人立成合围之势,左、右、后均被包围的情况下,万俟清仅余正面空着,可正面对着的,正是顾逸。

阿秋这时方知,顾逸竟然带来了这么多的人,大内之中数一数二的高手都在此地。

她一时心中矛盾非常。

若被荣遇、司马瑶、司空照三人合击,即便是万俟清,也难逃出生天去,何况再加上顾逸。

万俟清无论如何是从六岁起抚养她长大的人,她难以硬得下心肠看他去死。

可是就在方才,万俟清还意图将包括她在内所有人全部杀死。他自己能做这般决定,便也不能怪别人要杀他。

一面是师徒情义,一面却是兰陵堂“祸出者祸返,福往者福来”的宗旨,令她心中犹如翻江倒海,煎沸非常。

万俟清伫立于当今南朝四名顶尖高手包围之内,双目闪出厉芒。

无论是荣遇的塵尾、司马瑶的“素剑”,还是司空照的“精无双锏”,均锁定了他,不断催发劲气,若顾逸一声令下,三人立即便会齐上。

顾逸凝然不动,却是含而不发,没有人能预料他会从哪里、何时出手,而落在高手眼中,这更为可怕。

万俟清即使再怒极而狂,在如此极端的生死压力下,亦渐清醒过来。

他已陷入了这世上没有人可逃脱的包围中,更何况他身上方才还捱了上官玗琪一记“日月同辉”。

但万俟清无愧是兰陵堂主人,当代的大宗师,即便发觉自己已陷入此前狼后虎,有死无生之地,犹自夷然不惧,长笑道:“少师当然可以杀了我,但不知有否想过杀我的后果。”

他最后几个字咬得极重,显是有意为之。

在场的人均是一愣。

当前南朝的情势,人人都知道。现在正是向北羌乞降的关键时期,若于这当儿杀了万俟清这位北羌国师,很难说会否激怒北羌大军,铁蹄长驱直入,荡平建章。

应该说没人会怀疑,万俟清即便身死,他也绝不可能没有布置。

且兰陵堂只是叛了两位分堂主,其顶级刺者云集的实力却不容人忽视。万俟清若死于顾逸之手,兰陵刺者报复的对象会变成整个南朝的权力机构和行政体系。

而后先是对当前时局接触最及时的司空照现出明白神情,而后是荣遇的塵尾气势立懈一分。

再后,便连司马瑶这等世外之人,素剑去势亦向下坠了半分。

万俟清瞧在眼里,却只微微冷笑。

他有七成把握,这些人并不能真的将他怎样。

因为他如今位置,已是南北局势中谁也不可轻易撼动的棋子,牵一发而动全身。任谁想要将他从棋盘上拂落,均要付出惨重代价。而如今的南朝,根本付不起。

今日是他大意,狂怒之下方会带伤孤身远遁,追击这辆马车,使自己陷入了前所未有的险地。

但即便如此,依然没有人可以动他,除非那人不计一切后果。

就在此时,顾逸却作出了没有人想象得到的反应。

当所有人气势减退之际,他却向前跨了一步。

只这一步的空间变化,再度将场内形势锁紧。

万俟清微眯双眼,要看他如何举动。

阿秋瞧着顾逸背影,却不知为何,只有熟悉和安全的感觉。

顾逸永远是顾逸,没有人可以激怒他到失去分寸,也没有人可以牵着他鼻子走。

顾逸的目光犹如深井般清澈,深邃平静地瞧入万俟清眼中去。

他轻轻地道:“若我向贵主斛律金建议,由本人来取代堂主你,成为新的、一统后的王朝的国师,堂主觉得他会否同意?”

再也没有人想到顾逸会说出这句话。

顾逸的才能和德望,天下素知。即便远在幽州的关内侯李重毓,也是闻他之名方远道而来朝觐。而顾逸对于皇位的没有野心,也是天下周知,否则他也不会在平定南朝之后,扶助谢朗成为皇帝,而非设法自立。

这样的能臣与纯臣,几乎是每一位帝王梦寐以求的。

而且南朝即使乞降,真正将南朝原本的权力结构拆散、纳入北羌的统治体系,亦需要大费周折,若得到如顾逸般原本就深谙南朝内部曲折,又能威重令行的权臣的协助,自然是求之不得。

且新朝仍以顾逸为国师,至少这个幌子可安定南朝半壁江山臣民之心,因听起来像是意味着,原来的秩序不会被完全破坏。

由此而论,以顾逸取代万俟清,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举措。哪怕只是短期利用,斛律金也会取顾逸而舍万俟清。

阿秋心想,顾逸以往处理政事的风格都是谦虚稳重,但他一旦展现出进取姿态,当真是莫可匹敌的气势,直击要害的锋利。

万俟清再不说话,而只是用神打量着顾逸。

那意思很明显,他相信顾逸的话不是空口威胁。但顾逸是否会真的这般做,似仍有商榷余地。

在顾逸发出最终的警告后,全场再度陷入了静默,人人都在等万俟清的回应。

如今死还是活,便看万俟清一句话了。

万俟清终于开口,以商量语气道:“少师曾说,在找一个不杀本人的理由。”

顾逸道:“很好。看来堂主恢复了理智,可以谈得明白了。”

万俟清思索着道:“在北羌,我是力推汉化的一派,许多政策都出自我的手笔。事实上,我一向亲汉,否则亦不会在南朝境内滞留这许多年。”

顾逸道:“我可以理解为,若堂主仍然可以活着去做你的北羌国师,此次纳降,你会尽量替我们汉人争取原本的秩序不被破坏,并在将来,亦尽力推行汉化儒教的一统天下吗?”

万俟清收起笑意,道:“这是自然。我原本的目标便是如此。我并非天性嗜杀,无论你信或不信,我期待中的秩序从来都是开明与教化,而非等级与民族的压迫。”

这几句阿秋听得出来,万俟清是真心的。而且他以往经年累月,确也是如此这般教导她的。如万俟清般的大宗师,不可能心口不一、自欺欺人到这个程度。

他并非天性嗜杀,只在某些特定刺激下,会演化成杀人狂魔。

比如局势超出他心理预期至于失控的状态,那局势有可能是现实战况,也有可能是他的某种心理承受界限。

顾逸冷静地道:“如此甚好。”

万俟清终于再度露出笑意,负手身后作出无意再战的表示,恢复了往日的洒脱不羁,耸肩道:“你放我离开,我保你纳降成功,不杀半个汉人——如此可算谈妥?”

顾逸一字一句地道:“还有更重要的一件事。”

他并未回头,阿秋却能感觉到他和万俟清两人的注意力,同时转到了自己这边来。

方才情势紧张,她几乎已经忘记了自己的问题。

今日之事,等若全由她而起。

虽然知道顾逸绝不会将她交出去,可当万俟清的目光毫无波澜地向她这边扫来时,阿秋的心仍因紧张而提到了嗓子眼,瞬时连呼吸都不顺畅了。

原本还谈笑自若的万俟清,立刻变得面无表情,淡然道:“便是为这个逆徒么?”

顾逸斩钉截铁道:“堂主九年前将阿秋自顾某身边带走,虽因因缘巧合,阿秋得以再拜顾某为师,但如今堂主与她已经势同水火,再难相容。顾某请堂主给个面子,放还阿秋,任她自由。”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