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刺秦令:司乐倾城 > 第386章 司马家翁

刺秦令:司乐倾城 第386章 司马家翁

作者:孤虚侯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7-11 06:27:40 来源:文学城

但因如此,她要替她的师妹褚元一大大松一口气。因当年若墨夷碧霜志在后宫女主人之位,怕褚元一没有那般容易能够保住司马炎到他成年即位。

毕竟在钟离无妍的判断中,华池夫人之识时务,懂进退,辨别形势的眼光和胸襟,并不在她自己之下。当她身后的那株大树,即德宗皇帝退位,新帝司马炎即位之后,华池夫人立即熄了自己的风头,不再如从前般频频出入宫廷,也不再热络交游。

当然,这一方面便是因为,司马炎的即位,带来了大桓王朝新一轮的“上官时代”。外有中书令上官谨整饬朝纲,严肃朝纪,且深得众望,内有上官皇后一代才女为六宫之首——虽辄上官皇后一生很少真正行使后宫女主人的职责,但她的存在,已然是王朝新一轮风向的证明。

在上官谨法眼无差的监察之下,一切妖魔鬼怪,都会被迫现出原形来。故此钟离认为自己的请求出家,和华池夫人的适时隐退,都是明智之举。

但钟离无妍没有料到的是,在决定南朝安稳的两大势力:代表相权的上官氏与代表皇权的司马氏即将决裂的这一夜,华池夫人竟然如此及时地出现在了云龙殿前,且因这一个举动,令天机四宿和上官氏同时欠下她一个人情。

她后来亦不得不感叹,有人真的是天生便具备灵敏的政治嗅觉。相形之下,他们这四宿怕都要汗颜。

出现在众人眼前的,赫然便是久已绝迹宫中的墨夷碧霜。

只见她不动声色将一根碧绿藤鞭收回袖中,款款向前一步,正插在上官谨与荣月仙之间,华服上的深墨绿裙摆在地面漾出层层叠叠的波浪。

方才正是她看准时机的一击,解去了上官谨和荣月仙与敌偕亡的死局。

而今两人虽都各负重伤,钟离无妍更替荣月仙受了“冰篁”一刺,但至少不会是两败俱伤、立刻身亡的局面。

面对上官谨的愤怒,她只是含笑望着他,便令他渐渐冷静下来。

而胸臆之间受乾坤扇撞击的剧痛,亦令他终于支持不住,喷出一口血来。

“我来并没有别的事,中书令大人。”

墨夷碧霜轻启朱唇,娓娓地说道,同时身形向后闪开,露出不远处拄着九龙锡杖的玄黄佝偻身影。

“妾原本只是服侍太上皇陛下,来看一看儿子。”

在场所有人都不可置信地瞪大了双目,即便连荣月仙亦不例外。

若非她还记得自己隐藏的身份,差些便要上前,以一位大宫监最熟悉的姿势,搀扶这位久已隐在西山的太上皇,也即是司马炎的父亲,德宗陛下。

荣月仙曾以荣遇身份,伴驾数十年。而她自一介小黄门至内宫第一人的青云之路,皆出自德宗皇帝司马晋元的提携。

她方踏出一步,胸腹间气血逆行的疼痛又提醒了她,此刻的身份,不是大宫监,而是代表武林正义的天机四宿。

她终于收回了脚步。

一阵剧烈的咳嗽声自司马晋元身上爆发出来,他佝偻着身体,拄着拐杖一步一步,走向上官谨。

在场之人,都是从前瞻仰过这位先帝龙颜的人,此刻无不惊觉于他的苍老。

谁也没有料到,司马炎登基方五年,他的父亲司马晋元,竟已衰老至此。

也许,失去权势光环,再无人前捧后瞻的,平庸的掌权者,都是会老得很快的。因为之前,他占用了太多,以他人功业为自己塑造的金身与光环。

墨夷碧霜静默退立于一侧,便如她这个人从来没有出现过一样。

而天机四宿以荣月仙为首,一个个收起兵器,默然无言。

渐次让开上官谨身前的位置。

正主来了。

说到底,今日之事,是司马家与上官家事。而这源头,的确要追溯到这位先帝司马晋元身上去。

可以说如没有平庸近乎鲁钝的司马晋元,便不会有今日替大桓赢下渡江之役的一代名相上官谨。

民间常常嘲笑的是,德宗皇帝司马晋元在位数十年,只做对了一个英明决定。

那就是将本为上官家族隐者,镇守墓地的守墓人上官谨,以一道诏书强行召出,并违背了上官家“守墓人传承武学,不得出仕”,以及南朝“文臣不领武事”的两道天条,加封他为总领朝政军事的中书令,让他成了大桓独揽大权的第一人。

可以说司马晋元的平庸,正衬托出上官谨的天纵之才。君主留下的大幅无所作为的空白,使得上官谨有了纵横捭阖的舞台。

到德宗后期,朝中已经到达“凡事须先预知中书令”的程度。

而到司马炎即位,上官谨也是如同“亚父”一般的存在。

可以说上官谨空前集中的权势,是德宗皇帝一手让出来的。而也因为这样高度的权力集中性,上官谨的威望为数百年来丞相之最,其后唯顾逸可追。而南朝亦在此种威望下达到空前团结,打赢了北羌入侵、胡马南下的渡江之战,也令上官谨的个人功业达到极致。

从某种角度来说,是德宗皇帝的平庸与放手,成就了上官谨的百世流芳。德宗皇帝与上官谨,不知能否算是另一种意义上的成全和知遇之恩。

上官谨的神情,由一开始的震惊,甚至惘然,渐转为平静。

司马晋元于此刻的出现,虽然出乎他意料之外,确会令他想起过往种种,却并不会令他忘记此行的目的。

他瞧了一眼旁侧的墨夷碧霜,一字一句地道:“今日无论谁来,有关琰秀之死,都必须给我个交代。”他再瞧一眼躺在地上的褚元一,冷静异常地道:“我更不理有关琰秀的那些流言是真是假。无论她做了什么,司马炎都只有做得更过分。若仅因为这些或有或无的罪名,便可要去我上官家的一条人命,那司马炎早该是万死难辞其咎。”

便连钟离无妍,也听得心中震荡。

原来世间真有这般可倚仗的亲人,不理女儿是否真的有违名节,损坏家族名誉,而誓要为她讨一个公道。

其实这些年司马炎的胡作非为,放纵声色,早已是无论朝野宫外无人不知的事实。若说上官琰秀算不上一个好妻子,那司马炎只有更甚。

而这最早,甚至是上官琰秀没有嫁入中宫的时候,便已是人人皆知之事。

当年一代才女大桓明珠上官琰秀,被定为武帝皇后的诏书发出后,朝野上下、世家门阀谁不震动,唏嘘惋叹。叹的是司马家的刚愎自用、丧德败行、不学无术的儿子,却偏生要迎娶上官家风姿神秀,清灵蕴藉的才女。

人人都瞧出这桩婚姻,只怕难得有好收场。

但人人也都无法反驳,这桩天经地义的婚事。

毕竟这并不仅是一人两人喜好意愿,更关乎大桓国运,和政治势能的均衡。

不但旁人插不了口,上官琰秀和司马炎本人插不了口,便是上官谨也难以反对。因为血脉姻亲的关系,本就是势力联合最强有力的保障。

无论上官琰秀和司马炎有多么的不对付,下一任的大桓天子,都将是上官家的外孙。这已是天家能拿得出的最大的诚意。

而这一切的始作俑者,便是这位德宗皇帝司马晋元。

若非他作出定上官琰秀为媳,作为请上官谨出仕的条件,上官家族,本不会那般轻易答应出山匡扶天下。

权力煊赫唯我独尊的地位,对于一般世家,甚至草根寒门,那是趋之若鹜,热衷已极的目标。可对于已经历风雨百年,从龙奉驾,世代有贤相、名臣、贤后、淑妃的上官家来说,其中甘苦滋味,百年已经品尝殆尽。

作为掌权者,若真的日夜将国家存亡、民族生存挂在心头,那日子必是日夜如履薄冰,绝不好受的辛苦勤劳。

除非有人只是享受权力带来的一呼百诺,人人趋而热捧的自我膨胀的快感。而上官世家,显然不在此列。

唯有将上官世家的荣辱,与大桓皇朝牢牢绑定,因着对家族亲情的在意与珍惜,上官谨、上官琰秀,以及上官家今后的晚辈,方会前赴后继、义无反顾地,投身入桓末的这艘大船之上。而这大船,自先代中宗以后,本来便已是每况愈下,贤者渐退,佞者渐进的局面。

上官谨的话掷地有声,而距众人不远处的云龙殿,依然灯火喧哗,人影纷乱,弦管丝竹不时飘渺而出,却也是乱弹喑哑,曲不成调。

此地距离云龙殿不过几十步,出了这般大的动静,殿内却无一人出来察看是何情况,可想见殿内的人必已醉得东倒西歪,不成模样。

司马晋元刚想要说话,又爆发出一阵剧烈的咳嗽声。他吃力地转过身来,以手指着墨夷碧霜,示意她上前。

上官谨见状,已由吃惊转为不悦。

吃惊是因他完全没有料到司马晋元的身体已然如此之坏,而不悦则是司马晋元在如此垂暮之年,竟然如此信任一个佞宠的女性。

他一生清严自律,恪守作守墓人时的刻苦兢业之风,是以从来便不大喜欢如华池夫人般热络交游、擅于邀宠的交际女王。

墨夷碧霜极其顺从地上前,俯耳在司马晋元唇边,不知听他说了什么,频频点头。

而后,又见司马晋元将手中锡杖,重重塞在墨夷碧霜手中,以眼神示意她去交给上官谨。

谁知墨夷碧霜接杖的姿势颇为奇怪。她这位华池夫人,论爵可比诸侯王,论宠更是不亚于六宫中任何妃嫔,她却珍而重之地先后退一步,而后掀起裙裾跪下,就在这么多人目光注视之下,行三拜九叩大礼,而后才高举双手,接过司马晋元手中的九龙锡杖。

而她接下来的动作,更令人吃惊。

她竟是双手高举九龙锡杖,规而矩之的膝行至上官谨身前,而后深深一拜,方才抬起头来。

她一字一句地道:“太上皇,请中书令大人,受九锡禅让之礼。”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