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刺秦令:司乐倾城 > 第382章 前代疑案

刺秦令:司乐倾城 第382章 前代疑案

作者:孤虚侯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7-07 05:03:41 来源:文学城

阿秋更是不解。因为刺者不愿暴露姓名来历,或可理解;但作为天子隐卫武林传奇的天机四宿,一旦产生护驾之功,自然乐见其载入宗门和家族记载。为何却会发生这种,在场所有人都刻意抹去此事记忆的事呢?

连师尊万俟清都从未提过,那便是连他也不知道。否则,他绝不可能不告知阿秋,以为宫中行事的参考。

更何况,有天机四宿齐集出手。这是近百年来无论朝廷、江湖,均从未有过的盛举。

钟离无妍神情幽远地瞧向东市川流不息的人烟、摊贩,口中淡然道:“因为行刺的那人,是大桓中书令,人称‘青衫一剑,倾倾尽江左’的上官谨。”

这个答案,令一向镇定的阿秋,亦不由得悚然失惊。

即便对前桓往事所知不多,她也听说过这位名足以称千古的一代名相,与上官玗琪出身同一家族的中书令大人,前代文皇后上官琰秀的叔父。

当初他独排众议,以一己之力拧合了建章师、朔方军和西北军三方阵营的军事力量,用奇出险,在渡江之战中击败了北羌南下的八十万军队,将南朝国祚往后又延续了这如许年,为大衍赢得了生存和发展的时间。

且他是上官家族内,以文臣身份出而领兵的第一人。上官玗琪便是他的承继者,因她所仗“冰篁”剑的前任主人,便是她的这位十三叔公。

而到前桓覆灭,大衍建国,上官谨为大衍献剑舞“乾坤定世歌”,与顾逸之琴,公冶之香,被并称为“南朝三绝”,祝祷国运。但就在献上“乾坤定世歌”后的当夜,他白衣于宗祠自缢。时人都谓之以不为两朝之臣,而唯有他至亲之人如上官玗琪,方明白他殉的不仅是前桓,更是渡江之役中陨落的战友,前代关内侯李明远将军。

翻遍桓史和民间杂闻,亦只会知道这位中书令是名相、忠臣和信士,却绝不会想到,他在历史上,还有行刺天子这一出。

阿秋心下恍然。

也难怪史书不载。

若记载了这一笔,无论成败与否,上官谨盖棺论定的身后名,必然都成了乱臣贼子,而上官世家,亦再难以在门阀世家中自处。百年清流名声,一朝毁灭殆尽。

钟离无妍细看她神情,道:“看来你虽然年轻,却也听说过上官家十三郎的名声。”

阿秋连忙道:“前中书令文才武略,功业盖世,南朝谁人不知何人不晓。”

钟离无妍嗒然道:“也正因如此,我们当时面对的局面更是艰难。若不出手护驾,则难以对得起我们的职责,可若出手杀掉上官谨,等若将南朝柱石亲手毁去。唉,这便是伺候昏君的为难了。”

阿秋听得悚然动容,自她口中“昏君”一词猜想开去,道:“所以上官谨要刺杀的,竟然是末帝司马炎吗?”

钟离无妍掩口而笑道:“原来你也听说过司马炎的名声。”随即不知想起了什么,似是觑了一眼阿秋的表情,见她并无异常反感之状,随即收敛神情道:“正是如此。上官谨出君子剑要对付的人,便是他的君主司马炎。而也就是这件事,迫得我们四宿齐动,因为若上官十三竭尽全力,拼了自身性命就是要弑君,那我们一二人出手是挡不住的。”

又喟然叹道:“人皆只知上官家的玗琪是天生仙骨,有望攀上剑仙门槛,却不知她的叔父上官谨,亦是剑术奇才。若非他当年出禁地入世匡扶社稷,也许我南朝早已拥有了第一位剑仙。”

这话却听得阿秋大感震撼。

前中书令上官谨以文才武略闻名于世,尤其是他的军事才能。但阿秋没有料到的是,上官谨的剑术修为竟也如此卓绝,能得钟离无妍亲口指证,若非四宿联手,其中任何两人齐出,都不会是他对手。

阿秋震撼之余,终于问出了那个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

“前中书令大人,为何要冒险刺杀当时的皇帝司马炎呢?”

她虽然想不出上官谨刺杀司马炎的直接原因,但以她的聪明,也不难想象这对君臣间的矛盾。上官谨不仅是中流砥柱功高震主,而且人品修为均为世范。但司马炎那般昏庸无能,大肆任用奸佞,只要稍有小人从旁挑拨,他必然容不下上官谨。

而上官谨手握重权,民心所向。他若是被逼得狠了,起了换君之念,亦非不可能。南朝政权交替朝代更迭,向来可以是权臣说了算数。如上官谨这般有王莽周公之能的权臣,即便是废君另立,也并非做不到。

阿秋的疑问,此刻已不是上官谨为何要除去司马炎的问题,而是上官谨为何要如此行险,以亲身行刺的方式来达到除去司马炎的目的。

可以说,这是最不上算,风险最大的一种方式。

上官谨若想皇位换人,可以策动群臣上书逼宫,可以令深宫中的太上皇发诏废帝。以他当时手握建章师的实力,挟持渡江大胜之余威,皇城中没有人可以对他说个不字。

钟离无妍的面纱轻拂过暮色中东市的残阳,喟叹道:“阿秋你似并不反对他弑君的行为,而只是觉得他如此这般做颇为不智,对吗?”

阿秋自幼生长刺者云集的兰陵堂,心中从来并无君臣礼法上下之制,因此也不心虚钟离无妍之问。若是换作任何一个高门出身的人,都必变色,而绝不敢这般坦荡承认。

她如实答道:“弟子的确是替前中书令感到不智。他有一千种方法可以换了皇位上的人,却偏偏选择了以身为刃。”

钟离无妍叹息道:“你之所以这般觉得,是因为你身在局外,作壁上观。而上官十三当初之所以如此激愤行事,自然是因为,当时的他,已然失去理智。”

阿秋再度悚然心惊,同时替自己的自以为是汗颜。

人是有感情的。无论怎样的理性盘算得失,衡量取舍,那都是事后之智。而当局者作出的决定,不能说是一时冲动,却也必然有他不得不为的苦衷。

而这从一个侧面,却露出一代名相上官谨不为人知的冰山一角。

他并不仅仅是战场上的无敌统帅,冷静至于完美的中流砥柱,国家柱石,他也有他的情感,和失控的时刻。

钟离无妍再度长长叹息,道:“那还是为了他的侄女,上官家的琰秀。”

同时,她的目光亦不露痕迹地,再度向阿秋瞥来。

前桓文皇后,上官琰秀。

自入宫来,阿秋已经不记得,是第多少次,再度听到这个名字。

以至于她几有一种恍惚,上官琰秀不似是湮没黄土,早已埋藏在过去时代里的人物,倒像是此刻宫中常常谈及的,而大家都熟识的,一位故人。

阿秋听得自己声音飘渺道:“文皇后又有什么事,要累她十三叔这般冲动出手,去殿上讨回公道呢?”

钟离无妍叹道:“自然是非同一般的大事。你若读过史书应当知道,熙元五年,上官皇后薨逝于栖梧宫。但是她薨逝的内情,却没有几个人真的知道。”

阿秋莫名地心口发紧,道:“前辈知道吗?”

钟离无妍摇头道:“我也不知。等我看到天机堂烟花讯号,赶去金殿时,只见到上官十三拔剑与大师姐、安师兄对峙的情形。”

那一夜的西风烈烈,吹黄了宝月苑里满地的金菊。

钟离无妍仍如往常般,点上一炉沉香,在金身素面的佛像前阖目入定,进行她这数十年如一日的功课。

指尖乌沉发光的木珠回环盘绕,一颗颗数过,心绪渐渐无喜无悲,爱恨如云烟的岁月过往,也逐渐散入无形香烟,煌煌金身。

也许是修行日久,心静则灵。不知为何,她总能感受到今日的内宫,在一如往夜的纷嚣喧哗歌舞升平,燃膏油以继日晷之外,别有一种凝重苍凉的情绪。

大概是因乍起的秋风,吹动了檐下的铁马,又送来了故国中原的悲欢离恨吧。

钟离无妍如是想,又沉沉入境而去。

自入宫以来,外面世道变化迁易,与宫内的她再无关系。她的存在不引人注目,朝廷的权力交迭清洗也不会影响到她这宫中小人物的生活。宫内昏暗寂静的生活日复一日,皆是重复。

有时钟离无妍会想,若一直这般平静,是否此生也太了无意趣?

她已不记得自己初入乐府时娇花照水,舞步娉婷的模样。或许铜镜中的样貌并没有多变,变化的只是日渐沉郁的心境。

岁数大了,便看一切都如蝼蚁——看自己也是一般。这宫中的营营役役,倾轧纷争,从来都不会有尽头。但她很早以前,便是那个抽身事外的人。她看得清楚一切,也看清楚了自己的心——只是这一切,都看清楚得太晚了。

她本不该入宫的。

若是当初的紫衣仙,能看得再清楚一些,会否他们四人中,终究能有人有个好结局?

佛前青灯越发明亮,照着她少年时的一意孤行。

那时候,对于大师姐和安师兄之间的一切,她是真的不明白,还是假的不明白呢?

大师姐洒脱不逊,孤逸出群,唇边似乎永远噙着一缕说不清道不明的笑意。但凡她出现的地方,她必会夺去所有人的瞩目与仰视。而这一点,从来不会有任何人不服气,她也一样。

玉树临风的安师兄,从来都是跟随在她身后,亦步亦趋,如最普通的师兄弟一般——但是他们每个人都知道,并不是那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