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刺秦令:司乐倾城 > 第1章 棠梨新人

刺秦令:司乐倾城 第1章 棠梨新人

作者:孤虚侯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3-12-09 04:31:45 来源:文学城

这班新进的舞乐伎生,抵达宫中棠梨苑时已是薄暮。

吹奏玉笛的阿秋是其中容貌最出挑的一个。她眉目如画,唇边似永远含着一缕盈盈笑意。

但若细看,便会发现无论表情喜或者嗔,她那双秋波流转、黑白分明的眼睛,是从来不笑的。

不同于宫车上,抱着乐器一言不发的其他少女们,阿秋一直注意瞥看窗外景象,暗记从宫门到棠梨苑的路径。

棠梨苑原本是前朝安置乐府近千名乐工、乐伎的地方,因苑中有野生古树数十株,春天时棠梨花开时烂漫如雪,飘洒无垠而得名。

自入宫以来,一路逶迤行车,直到掌灯时分,一路亦没见几个宫人,可见棠梨苑偏僻幽远。

透过参天古树的枝柯,阿秋仿佛能看见,前朝时众多舞姬、歌人,在树下如雪飘飞的落花中踏鼓起舞,歌吟练习之声萦绕回廊,彻夜回响宫中的情景。

绿锈斑斓的仙鹤灯台上,明烛曾终夜不灭,照亮当时盛世。

眼下棠梨苑已废弃多年,虽经新朝简单修缮,仍难枯树衰草、迷离烟色,始终透着几分荒寒。

一向自诩心坚的阿秋,在棠梨苑巨大的冷寂里忽然感受到一丝心悸。

可以想见,无论是谁,到了这里,终老恐怕都难再出去。

先朝亡时,那些技艺精湛、正当妙龄的舞乐伎,有活了下来的,现在怕也已是深宫中白发苍苍的扫地老人了。

她不由自主地握紧了黄袱锦囊里的玉笛。

此后,它便是她在宫中青云一跃、脱离藩篱的唯一凭借了。

在这一行薄施脂粉、削肩长鬓的舞乐伎少女之中,阿秋无疑是最美貌的一个。

她也是此行目的与他人最不同的一个。

阿秋登记造册的身份为前朝乐户之女,不过实际上,她在六岁时便被兰陵堂主人收养,并授以“刺之术”。

以师父的话来说,在这纷扰难安、彼此倾轧的世间,“刺之术”也好,“乐艺之道”也罢,本质都是服务于权力的工具。

自新朝建始,兰陵弟子便分散四方,潜伏于三教九流、各行各业,为的便是有朝一日,可以完整拿下王朝最高的权力。

貌美而聪颖的阿秋,便是兰陵堂所精心谋划的,直指向新朝心脏的,最犀利的一刺。

回廊摇晃的宫灯影下,阿秋与新进的舞乐伎者们自觉地依次排于廊下,等待宫中乐府的执事——乐正挑选。

虽则人数不少,却只有排列行队时衣裳拖地的悉索声,没有人敢喘一口大气。

这一次甄选将会决定她们的未来。

可以说是生死攸关、有若云泥之别的人生。

这些都是从京城乃至各地官伎、乐班选拔而来的舞乐艺人,年龄都在十四五左右。但哪怕其中最小的,学艺至少也有十年以上。

被选入乐府,就有登堂入室、宫廷演出的机会,有望脱离牢笼飞上枝头。即便不能成为凤凰,若技艺足够精湛,即便年老色衰,亦可留于宫中作为供奉,教授生徒。

再不济,只要循规蹈矩,亦可做个扫地的老宫女。

青春红颜囚于深宫,作为白头宫女寂寞的一生,对于良家子出身的宫人,或者后宫的妃嫔来说自然是不划算的。

但,却已经是眼前这群生而为乐户,又或者因家人之罪而没入倡籍的少女,最上上签的前程。

乐正开始按册点名。阴柔清冷的男子声音,在回廊间虚荡荡地响起。

“河阳苏氏。”

被点到名者应声出列,怀抱琵琶按指示就坐,指法娴熟地开始弹奏。

空灵的琵琶声在静夜里响起,如石上流泉泠泠然流转,松间瀑布一泻千里,演奏技法极为流畅自如。

不过,这些舞乐伎生多半一早起来,自城外坐骡车至宫门,自昼至夜长途跋涉,直至现在立于廊下轮候,并没用晚膳。此女又是第一个献艺,难免紧张,阿秋听得出来,虽然细微,某些部分却有凝涩。

但发挥如此,也已经很不错了。

才奏一响,乐正阴柔清冷的声音截断弹奏:“留,归入坐部。”

琵琶之后的少女忽而肩头抽动,踉跄站起走回队中原来位置。

是用尽全力后的虚脱。

自阿秋的角度看去,光影绰约琵琶梁后,隐约可见她满面是泪,是所得过望的喜极而泣。

本朝乐府新创,不像前朝规模。此时乐府建制只有坐、立二部。坐部伎为乐伎中等级最高者,非技艺精湛者不得入。

苏氏一奏便可直升坐部,实则是意外之喜了。

再接下来十余人,或归坐部或归立部,甚至归于更次一等的鼓吹署,乐正品评下来均法眼无差。

好消息就是,看来今日的人,应该能全部留下了。

众人均松了口气。接下来的演奏考较,表演者便更加熟练放松,也越能见出这济济一廊的音乐水准。

不愧是举国之中选拔出的佼佼者,或偶因紧张而有凝滞生疏,但均看得出多年苦练的功底。

乐正三十余岁,白净无须的面上,亦有了些许笑颜。

比这更大的世面,阿秋也不知见过凡几。但此刻握着玉笛,她手心也渗出了汗珠:

她虽自负聪明,但音律确非她所长,自问比不过这些自幼苦练十余年的伎者。

毕竟,关于乐艺,她只学了三个月。

“兰陵,石氏?”乐正点到这个名字,抬眼扫向余下几人。

阿秋一袭白衫持笛而出,微笑盈盈立于当地,姿态绰约如桂宫仙子。

不过细看的话,会发现她的眼底并没有笑意。

“叫什么名字?”这乐正姓黄,阴柔的嗓音细细浮在空气里,阿秋眼角余光一瞥,便觉得黄乐正看向自己的眼神有异常的光一闪而逝,如吐着信子的毒蛇。

大概,因为自己是现场所有舞乐伎生中最年轻貌美的一个。

师父曾警告过自己。

乐工舞伎是卑贱者,而此行中人亦是三教九流良莠不齐。

“妾小字阿秋。”阿秋屈半膝为礼,眼波流动,毫不畏惧地迎上黄乐正打量她的眼神。

“为何入乐府?”黄乐正一边问着,却一边快速地扫过名册上备注的小字——这些舞乐伎生的名字下,其实都会注明来处,如某州某县乐籍,又或者某年某月因罪充官。

很快,黄乐正给出了答案:“石氏挽秋,前朝仙韶苑乐师石长卿之女。”

他像是对阿秋的底细有了了解,胸有成竹地道:“因此,你是前朝时流佚出宫的旧乐户。”

乐户子女世代都是乐户贱籍,只能操色艺娱人之业,不可与良家婚配。但仙韶院亦是当年乐府中品级最高者,得入仙韶院者,于乐艺一道皆可称国士。所以阿秋之父想必也非凡人,难怪此女与众不同。

其实所有舞乐伎生鱼贯而入时,他早已一眼看到了阿秋。

不仅因为她个子最为高挑,容貌最美丽,而是他阅人经验丰富。

这少女一进来,便游目四顾,神情机警自然。站在一群规行矩步、低眉顺目的舞乐伎生中,如鹤立鸡群,气度迥然有别。

现在知道她是仙韶院后人,就不奇怪了。

先朝乐府盛时,乐府师、工、伎过万,仙韶院为乐府第一品,院中诸人时常伴御驾与皇后左右,备受宠信,煊赫一时。

不过,那也是过去式了。目前,这枝自前朝繁华之中,遗落下来的金缕花的命运,就把握在自己手上。

要攀折,也只是伸个手的功夫。

黄乐正心中有了数,白净的面上露出一丝微笑:“所学何艺,奏来。”

阿秋不动声色地微笑着,将玉笛缓缓掣出锦囊。

听到“石长卿”之名而不为所动,想必这黄乐正在这乐府之中,也并没有多么深厚的根基。

不是什么不能得罪的大人物。

阿秋的心中也有了数。

当通体雪白的玉笛完全呈现在众人眼前时,廊下一时鸦雀无声。

舞乐伎者们都浑然忘却了因中选又或者落选而带来的忧喜,均目不转睛地盯着这管形制奇异,由一整块高昌白玉雕刻而成的玉笛。

即便是心怀叵测的黄乐正,此刻也忘记了他原本转悠着的念头。

这玉笛与其说是笛,更不如说像一双精美的玉箸,其形态为细长的双管并列,各开数孔,却是一整块玉凿空雕成,精光内蕴,质厚温润。

封存的玉笛的光辉,令整座回廊的空间凝滞,众人的呼吸仿佛都停止了。

原因不仅是因它一望而知的精美和矜贵。

最重要的是,人没有一个人认识这件乐器。

而这,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

在场之人,即便年齿尚幼者,也是此刻国中一流的音乐人才,十余年浸淫舞乐艺能,耳濡目染,即便非自己本行的各色乐器,也多少见识和配合演奏过。

但这形如双箸,勉强或可称为“笛”的乐器,却是超出了所有人的见知。

黄乐正发觉阿秋似笑非笑地一直凝视着自己时,才蓦然醒神。

作为正六律、和五声,司掌乐律的乐正,理应见多识广,博采众长,可他竟连伎生手中的乐器都不认识。这若传出去,恐怕他立时就会被逐出乐府。

黄朝安冷汗涔涔而下,几欲开言,却又觉辞穷。

幸好,阿秋并没有过分为难他。

她并未要求黄乐正点评,只从容自若地将玉笛举至唇边,撮唇发出第一个音,便解除了场面的尴尬。

只这第一声出,便令座间人均变色。

仿佛月下边关的长风,越崇山万壑,萧然翻卷而来,苍劲悲凉,悠长不绝。

其声极简。

完全不同于刚才诸人所奏的琵琶、觱髷、筝等的复杂指法、曲式的变化。

感觉上,是没有任何技巧,极其质朴浑厚的原始的、简明的乐音。

一声方灭,一声起。生生无尽。

却诉尽了生生不息岁月轮转,个体生命与自然浑为一体的广袤苍凉。

而舞乐伎生中熟谙吹管技法者,则暗自心惊于阿秋的气息吞吐之浑厚、悠长。

其间疾、徐、强、弱之变,操控亦妙至巅毫,浑然无迹。

仅以这份控制气息的功力而论,在座之人绝无一人可以超越她。

随着廊下阿秋凝然独立的吹奏,来自边关的肃杀长风,凄凉月色,在这久违的南朝乐府棠梨苑浸染而开,环绕她全神贯注聆听的舞乐少女已不自觉成了一圈,心神都沉入了音声所描述的世界里去。

那里看似广阔而苍凉,实则却充满了生生不息的生命力,而最吸引她们的却是……自由。

拂过宫城的长风,也拂过草原。它始终自由。

吹奏的阿秋却在人我俱寂的音乐境界里,还听到了别的东西。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章 棠梨新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