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春与人宜 > 第11章 回门

春与人宜 第11章 回门

作者:轻黄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5-29 13:16:33 来源:文学城

次日,葛春宜才感觉到身边人起身,立马跟着睁开了眼。

分明是能一觉酣眠到日出三竿的人,今日却如此机敏,裴徐林俯身替她拂开脸上的几缕发丝,轻声道,“时辰尚早,再睡片刻?”

葛春宜还未完全清醒,放空的眼神转到他脸上,无意识地观赏眼前这副丰神俊秀的眉眼。

裴徐林眼里泄出些笑意,手指下滑,在她下巴处轻轻一抬,愈发迫近。

温热的唇瓣似贴欲贴,身前突然一双手,将他推远。

“起了起了,今日要回门,大爷,我们还是早些——”葛春宜埋着脑袋翻下床要跑,腕间一紧被男人轻松拉回来。

裴徐林身上的锦袍穿了一半,腰带还散着,比平日多了几分不羁肆意。

他把人抱回去,圈着她的腰,重新捏了下巴在她嘴角轻轻一吻,语气平缓,“不必着急,慢慢来。”

待他走了,银杏才抱着衣饰进来。

晨间一点小小插曲,很快被葛春宜抛之脑后,她现在满心都是要回家的雀跃,脚步轻快宛如一只归巢的小鸟。

回门礼是裴徐林备好的,塞满整整一辆马车,加上她还要坐一辆,两辆马车回门实在有些招摇。

最后在她坚持下,舍弃了几件,将礼物都放到她坐的车厢,就是坐姿会显局促一些。

马蹄声踢踏清脆,一转入巷中,仅凭踩在石板路上声响轻微的不同,葛春宜便知道是到家了。

她掀开车帘,爹娘正站在宅门前候着,眼神望向这边。

还未停稳,葛春宜就迫不及待从车厢里钻出来,搭了一把裴徐林扶过来的手,扑进母亲怀里。

郑蘅笑得眯了眼,轻拍了拍她,“好了,这副样子叫人以为世子待你不好呢。”

裴徐林则是避了葛文远的礼,手上虚扶,“岳丈大人不必多礼,今日该我拜见两位长辈。”

葛文远摸了摸胡子,脸上神采奕奕,“一家人,进去说话。”

翁婿二人去了书房,葛春宜被母亲拉到内室,窃窃耳语。

听清阿娘所问,她有些不自在,脸颊微红,不满嘟囔:“阿娘——”

郑蘅轻拍她一下。

葛春宜瘪了下嘴,乖乖回答。

听完后,郑蘅算是放了一半的心,打听女儿房里的事情她也臊得慌,但更怕女儿因为不懂,在这些事上受了欺负或是委屈。

继续问,才放下的心又提上来。

“……院里可是有其他通房?”女婿虽比女儿大了几岁,可在郑蘅看来,也不过是个毛头小子,怎会有不贪的。

葛春宜连连摇头,别说通房了,安排在二进院的侍女一只手都数得过来。

也是她很多事情习惯自己动手,若换做从小养尊处优,娇生惯养的高门贵女,一时半会儿也许无法适应。

郑蘅不解,沉默了片刻,再想细问也实在是说不出口了,只能在心里给女婿安了个“会体贴人”的名头。

“若有什么不对或不好之处,记得给娘说,知道吗?”

葛春宜闻着母亲身上熟悉且浅淡的香气,就像沉入了一团温暖柔和的云朵中,安心极了,不由靠在她肩头蹭了蹭,“知道了……”

也不知书房二人聊了些什么,待午时用膳,明显能发现葛文远对裴徐林亲切了不少,也不喊世子了,一口一个贤婿,坐到饭桌上也依旧在说话。

郑蘅无奈劝道:“有什么话饭后再说也来得及,光听你说,瞧世子一口都没吃呢。”

葛文远低头看了看碗,如梦初醒般止了话头,忙招呼裴徐林用膳。

桌上没有旁人,郑蘅起身亲自给每人盛一碗鱼汤,“尝尝这个,临州带来的莼菜,虽不如新采的鲜嫩,但煲在汤羹里同样鲜嫩爽口,京都难得吃上这一口。”

葛春宜喝了一口,滑而不腻,是记忆里的味道,“好久没喝到莼菜汤了,以前在临州时怎么不觉得这般美味。”

裴徐林向岳母道谢,闻言看了她一眼,低头品尝。

葛文远从来不喜那滑溜溜的口感,抿了抿,为难地放下。

郑蘅暗地斜他,又添了一勺给补上,“快喝了,从昨日开始,你就寝不眠食难安的,这个健胃润肺对身子好。”

葛春宜耳尖听到连忙追问:“怎么了?可是阿爹哪里不适?”

“还不是想着修史的事,若不是惦记你今日回门,你爹早早就要去官署了。”郑蘅笑了笑,安抚女儿,“他身子好着,别担心。”

葛春宜仍旧蹙眉,想到阿爹夙夜不怠的样子,也劝道,“修史非一日之功,阿爹要顾好身体,若劳累太过反倒贻误大事。”

妻女的关心,葛文远受用又无奈,好歹自己一把年纪,哪像她们说的初出茅庐的小子似的。

他摆摆手,“蒙圣上恩典命我总领省内,官署里又不独我一人,都是饱谙经史,学识渊博的学士,各司其职各尽其责,能劳累到哪里去。”

“阁老们知修史事关重大,还举荐了好几位弘文馆和国子监的学士来协助。”

裴徐林休着婚假,并不清楚这事,闻言便多问了一句。

此事已宣示下去,没什么不能说的,葛文远补充,“国子监两位博士是陆阁老所荐,弘文馆两位大学士,其一是崔阁老举荐,另一位则是长公主举荐。”

长公主举荐的大学士名严宣,若说起他,与其相熟之人无一不叹服其博古通今,学富五车,政事上也有独特的见地,明顺帝曾多次盛赞嘉许。

奈何其为人固执古板,一旦有自己的想法就绝不会动摇,与他共事过的官员都是叫苦不迭,皇帝也屡受其苦,最终找了由头放他到弘文馆去给皇家子弟们讲经论义。

裴徐林本来端坐着,默默听一家人互相关心,温情互动,陡然听到长公主的名号,眼神微微一动,看向葛文远。

明顺帝和长公主之间似有似无的隔阂,群臣皆知,偶尔也会在私下猜论。

葛文远摸了摸胡子,“严老的才能和性子大家都清楚,有他协助定是如虎添翼,圣上主动提出,阁老们也没有异议,当即便宣令下去。”

他吃了几口菜,想到什么,又和裴徐林说道,“严老提出来史册里要单独载录一些战场事迹,最好是惊险恶战,或英烈勇士,越多越好。”

两年鏖战,这种事每天都在上演,裴徐林只略一回想,就仿佛又回到了北疆,干涩带苦的沙土气,以及无数兵士满是血渍污泥的脸。

肩头被人轻轻拍了拍,他回神,就见葛春宜敏锐察觉到自己的恍惚,眼神担忧,似乎在问怎么了。

裴徐林朝她笑了笑,回道:“好,晚点我与岳丈大人详聊。”

饭后,葛春宜依旧与母亲依偎着说了会儿话。

郑蘅在吃饭时便一直留意着二人,从落水之事起就对裴徐林怀有的一丝不满,终于有所消减。

“我瞧他内敛话少,不是什么热络爽朗的性子,但胜在稳重细心,也总分神在你身上。”

葛春宜微睁大眼,有些惊讶,“分神给我,刚才用膳的时候吗?”她怎么没有发现……

郑蘅瞧着毫无所觉的女儿,轻轻哼笑一声。

春宜坐在自己对面,她说话时没注意,手碰到旁边一个空瓷盏,差点掉地上,旁边的裴徐林伸手轻轻一扶,把瓷盏推了回去。

还有下马车的时候,若不是裴徐林眼疾手快帮她提了下披帛,女儿兴冲冲就跳,说不准还要绊上一跤。

还有春宜说话时,裴徐林落在她身上的平稳宁静的眼神。

种种皆是柔风细雨般的小事,若不留心,当然发现不了。

“……”葛春宜愣了好一会儿,心中有些飘荡不定的触动。

郑蘅打趣她,“平时总是事事都看得明白,怎到自己身上就迷糊了?”

有些羞恼且不满地看了阿娘一眼,葛春宜突然想起什么,起身往自己的院子走。

今天没有带银杏出来,她随口叫了几个眼熟的小丫头,“你们去后院拿几柄铁锸,到我院里来。”

西跨院和她出嫁时别无二样,门窗上还贴着红色的窗花,屋里红色的灯笼和帷帐也都在。

其实也才过了三日,此时再看却好似离开了许久。

“姑娘,东西拿来了。”

葛春宜走出去,在院子里最大的那棵李树下转了转,拍拍它粗糙干涩的树干。

三柄铁锸一人分一把,她对几个小丫头笑了笑,在树下的泥地里画了个圈,“唔……应该是这里没错,开挖!”

你一下我一下,约莫挖了一炷香的时间,葛春宜终于看到了熟悉的红色封头。

小丫头们早已累得不行,她自己掘开旁边的泥,蹲下去把酒坛从坑里抱了上来。

“姑娘,你何时在树下埋的酒呀?”叫红霜的丫头在府里待的时间长,也最熟悉西跨院,“我好像从没见过。”

葛春宜笑而不语。

那是自然,她和银杏苦熬到半夜,等大家都睡了,才偷偷摸摸挖坑埋下的。

那时她十三岁,刚从临州回来不久,馋起了表姐给她喝过的一种甜甜的梅子酒,其实没什么酒味更像是果酿,即便如此爹娘也不可能同意,所以她就自己偷偷照着方子酿。

好不容易酿了埋上,待到次年,却早将此事抛之脑后。

她也不知道为什么会突然想起这件事来……

也许是又念起了梅酿酸酸甜甜的滋味,又或是,想将这份独特的味道和喜悦期盼的心情分享出来。

叫他也尝一尝。

红霜歪头,看姑娘出神的双眼,和似乎更显柔美娇妍的面庞,好奇道:“姑娘,你在想什么?”

葛春宜脸上燥热,清了清嗓:“好了,酒坛擦一擦,你使人帮我搬去马车上,不许告诉老爷夫人。”

把手上的泥垢清理干净,葛春宜又回到母亲院里,正瞧见她和前院的仆从说话。

郑蘅面色郑重,仔细叮嘱,仆从一躬腰转身走了。

“阿娘?”

“长公主遣人送了帖子,下月初八的浴佛节,要在宝阳寺举办一场斋会,除却浴佛祈福,还特请慧弘法师开坛,为牺牲的疆场将士们祭灵诵经。”

京都名门不知凡几,这类邀帖从前是不会递到葛家来的,郑蘅猜想不知是借了裴府还是修史的光,总之长公主的帖子不好推拒,便接下了。

葛春宜了然,挽着母亲的手笑,“这邀帖想必裴府也会有,到时我便能与阿娘一同前往。”

[让我康康][让我康康](锲而不舍)(嗷嗷挣扎) 希望读者小天使点点收藏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1章 回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