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春风又绿,江南岸 > 第6章 初入京城2

春风又绿,江南岸 第6章 初入京城2

作者:绿水浮鸥影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1-15 08:25:41 来源:文学城

清晨的云台还沾着夜里的露气,院墙高深,瓦上落叶未扫,猫儿踩上去一阵簌簌轻响。

瞿宝砚一行人收拾妥当,循着号簿引路,入了东侧第三进的“松鹤院”。

“松鹤院”门口悬着墨字的匾额,字迹瘦劲。院中青砖铺地,正中几棵细竹,已入深秋,枝叶稀疏,风一吹便沙沙作响。

这座院落分为左、中、右三间院子,院门相对,各自独立。瞿宝砚一行才踏入,便听见左侧院子里传来阵阵扑打声——像是谁在拍被褥。

果然,左院门虚掩着,一位穿着青梅色衣裙的小姑娘正踮脚将一床被子搭在绳上,听到动静,探头看了过来。她生得伶俐,一见有人进院,眼睛一亮,转身跑进了屋内。

片刻后,门帘轻启,一人缓步走出。

来人年约二十,一袭浅紫细纹直裾,袖口与衣摆皆绣细密缠枝暗花,发挽高髻,简单配了珠翠,恰到好处。装束极素,料子却上乘,显然出自名匠,贵而不浮。

女子眉目生得清婉,眼中似带三分冷意,却并不失礼。步子稳当,站定后望向院中,目光落在最前方的瞿宝砚身上。

瞿宝砚与她四目相对,当即止步,拱手施礼,语气温和:“澄州瞿宝砚,今早方到云台,近日多有叨扰,还望见谅。”

来人听罢,点头回礼,声音也清清淡淡,带着世家的教养分寸:“岭南萧令仪。院落本就多人居住,姑娘无需客气。”

宝桃儿在旁轻声:“小姐,要选哪间?”

瞿宝砚看了一眼两边厢房,道:“右边罢。”

她话音刚落,萧令仪抬眸望了她一眼:“右房背阴,晨间凉气重,姑娘若畏寒,可再斟酌斟酌。”

瞿宝砚微微颔首:“多谢萧姑娘提醒,习惯了,倒是无妨。”

两人目光在空中轻轻交汇一瞬,皆未多语。

萧令仪点头示意后转身回了房,那青梅衣裙的小丫鬟早已在门边候着,替她挑帘入屋,动作利落。

宝桃儿低声凑到瞿宝砚耳边:“这位萧姑娘,好像不大爱说话。”

瞿宝砚转身推开右院的门,语气淡淡:“不是不爱——是稳重自持,不爱随便说罢了。”

萧令仪回了厢房,却在门边站了片刻,眉心微蹙。

澄州瞿宝砚——

这名字好生熟悉······

她想起来了。

在她离家前,家中曾将今年三十六省乡试人物名录一并送来,供她备览。她细看过各地前三,记得清楚。

而那唯一一位的女解元,便是澄州的瞿宝砚。

恰巧她的祖父与澄州今科主考私交甚笃,临行前亦曾闲谈及此人,说得颇为赞赏:

——“三场策论皆破题新巧,文思通透,字迹整肃,一笔未改。”

——“诗文风骨清峻,不流时俗。于群英之中,颇具大才之望。”

真是百闻不如一见。

萧令仪想来觉得真巧,如今此人竟与她住对门。

近来几日,她也在云台各处见过数省解元。多是自负其才者,言语间不免带着三分矜持、七分傲气;其中不乏才名响亮者,而言行却轻浮失重,不少叫她多少有些看不惯。今朝风头无两,未见得真堪大用。

她本以为这位独一份的女解元若非更骄,只怕更冷。脑中却闪回方才院中相见的那一幕。

那人眉目清朗,立如芝兰。举止不疾不徐,言语得体,不流于俗礼,也不逾矩,行事分明有主见,却不锋芒毕露。

萧令仪胸口微微起伏,心中浮起一丝轻微的懊意。

——方才说得少了。

本以为只是暂住同院,不必多言,倒失了先机。现在看来,应该多说几句的。

她立在窗前,从竹帘缝隙往外望了一眼。只见右院的门已经掩上,门前无人,显然是已经安顿妥当,她也不好贸然登门。

若要继续搭话,只怕要等下一次偶遇了。不过她们住得近,自有机会。

萧令仪轻舒一口气,在桌前坐下,拾起方才搁下的家书,重新读了起来。

这趟她早来京中,本就是为熟悉人文、试探风向。

眼下离来年春闱尚有数月,真正的较量还尚未启幕。

三十六省,万千士子,然能终入庙堂、共佐时局者,终归寥寥。若今朝能结一分善缘,来日同朝共处之时,纵难言肝胆相照,亦可倚之共行,不致形影相对。

她转头看向窗外那扇紧闭的右院门,心下思绪微泛。

·

京城的冬,比澄州来得更早,也更冷些。

立冬已过,天光早早沉了下去。院里,几枝枯竹挨着墙根站着,被寒风吹得吱呀作响,瓦缝间也结了薄霜。

厢房内,早已设了小炭盆,炭火烧得温红,明亮不跳。案几上放着暖手的陶盏,热气缭绕。宝桃儿将瞿宝砚睡的床帘角掖紧,又取一床素绢厚被,手一抖,轻声铺展开来。

瞿宝砚坐在窗下,身着月白褙子,外覆一袭深蓝的棉袍,素净又保暖。案前摊着一页策纸,半张已落墨,字迹工整,墨色犹湿。

她执笔凝思,神色沉静。这一坐、一思、一写,又是一整天。

灯火映在她的眉睫之间,映得她神情愈发专注。外头风再紧,那笔下行文却依旧不疾不徐。

正在此时,院门外忽然传来一声轻叩。

“笃笃。”

坐在一旁的宝桃儿看了眼全神贯注写文章的瞿宝砚,听瞿宝砚道:“去开门吧。”

宝桃儿连忙应声起来:“诶。”

门一开,只见是位熟悉的身影——

“萧姑娘?”

萧令仪披着件厚披风立在门外,神色仍是那般清冷端方,却不再拘谨,语气也多了几分熟稔:“快些叫宝砚收拾,再不去就排不上前座了。”

她身旁的绿珠正一手拎着厚被,一手提着个竹盒,里面透着热气,另外还挂着两个包得严实的暖手捂子,显然是早有准备。

屋内,瞿宝砚微微一顿,放下笔起身出门:“现在?蕴真堂不是明日才开讲吗?”

话音未落,院门那头又传来脚步声。

一阵风卷着门帘掀开,褚清芸裹着件墨红的狐裘,手里大咧咧提着半叠策纸、一壶茶水,笑着催促:“你们也太慢了。”

她一边走一边往怀里塞东西,话说得极快:“蕴真堂哪是等开了门才去的?位置是抢的,今天晚了,明儿就得站着听——还是在门外。”

她又一边裹手套边说:“多亏我叫阿尧早去守着,再迟一步,明日连座师的衣摆都望不见了。”

褚清芸前阵子方才搬来。乃是宁朔巡抚之女,一篇直陈三省边赋之策在边地便传得沸沸扬扬。

宁朔是北地重镇,与漠外接壤,民风悍烈,赋重兵多。她自小长在军政一线,文风慷慨,策意凌厉,不似萧令仪与瞿宝砚性子内敛,她爽直热切,初来便主动登门拜访,三两日便与人打成一片。

三人性情虽异,话却说得投机。

她看向瞿宝砚,语调熟稔:“走不走?你不走我可真先去了——到时候可别怪我抢你们前头的位置。”

瞿宝砚望了眼窗外夜色,天上星子稀疏:“这才亥末,堂门便开了吗?”

“开。”萧令仪答得干脆,“每年初讲皆是如此,今科自然也不例外。”

话音才落,宝桃儿那边已“嗖”地抖开了包袱,嘴里不停:“干粮我带上了,暖壶有了,笔墨、毯子、茶壶都在这儿,快快,小姐您只管披好大氅,咱们一步都不能慢了。”

瞿宝砚哭笑不得,只得从衣架上取了件玄青大氅披上,一边扣好系绦一边道:“我这才没写完一篇,就被你们催着去抢位置。”

褚清芸笑:“不抢?那明儿咱们就一起在廊下喝风去。”

萧令仪轻轻拉开门帘:“等到了子时,恐怕连堂前灯都看不见了。”

瞿宝砚说话间动作也迅速,半刻没耽误。几人一行踏出门时,夜风扑面而来,冷得人连肩膀都缩了一截。

褚清芸裹着大氅一路带头,脚步利落得像是抢营房的兵;萧令仪步履不疾,跟在后头;宝桃儿背着包袱小跑跟上,嘴里还嘀咕着:“今儿这风都能刮破耳朵,蕴真堂到底是读策的,还是打仗的?”

瞿宝砚看着众人只笑不语,抬头看了眼夜色。

路上青石铺道静悄悄的,路两旁一盏盏灯笼被风吹得微微摇晃。

“像不像?”褚清芸忽然回头冲她们笑,“一灯一命根子,往前走的,全是奔着生死去的。”这没头没尾的话她说完自己先乐了,笑声带着点北地口音的爽利,“咱们那儿行军打仗,夜里扎营也就靠这种灯火定心。从小我爹就说,营灯亮着,人心就不散。”

她晃了晃手里拿着的大包小包,一阵丁零当哐啷:“这蕴真堂也差不多,谁策写得准、立得住,就跟战阵上马步扎得稳,一个道理。”

宝桃儿在后头听得牙根发凉:“听您说得我怎么更紧张了……”

褚清芸平日里最喜欢逗宝桃儿,因为宝桃儿的反应最是有趣,听完这话立即哈哈大笑起来。

几人披风随风浮动,被灯火拉出绰绰剪影,一路朝着蕴真堂霍霍奔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